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65例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的瓣膜置换的治疗经验。方法巨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65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采用透析型人工肾超滤技术,心肌保护采用温氧合血停跳液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4℃冷晶体间断灌注维持停搏技术。单纯二尖置换45例,均保留下结构(MVR/SVP),主动脉置换7例,二尖及主动脉联合置换13例,同时行三尖Devega环缩20例。结果全组患者中54例心脏自动复跳,11例电击除颤复跳。3例死亡,2例出现顽固性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致创面广泛出血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治疗经验:①充分术前准备;②采用超滤技术;③采用温氧合血停跳液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4℃冷晶体间断灌注维持停搏心肌保护技术;④采用保留下结构的二尖置换(MVR/SVP)。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外科学 心脏瓣膜 瓣下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24例应用拜仁司生物心脏瓣膜置换的经验及术后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应用拜仁司生物心脏瓣膜置换124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24~72岁。有22人行二尖置换+主动脉置换,共置换拜仁司生物瓣膜146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21例,同期行三尖成形47例。结果围期死亡3例。院外随访1个月~7年,随访106例,随访率87%。4例术后5~6年内因非心血管病方面原因死亡,余随访患者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指数均有改善,生物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未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拜仁司生物心脏瓣膜置换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近远期效果满意。

  • 标签: 拜仁司生物瓣膜瓣膜置换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实施心脏微创小切口直视下二尖置换时,开展不同手术配合方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心脏微创小切口直视下实施二尖置换的40例患者(2021年3月至2022年4月)分组,对照组(20例,常规手术配合),观察组(20例,综合性个体化手术配合),分析手术指标和术后不良情况。结果:实施后经对比,观察组手术指标、术后不良情况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常规手术配合方案,综合性个体化手术配合方案效果更优异,可使患者中时间减少,术后情况良好,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心脏微创小切口直视下二尖瓣置换术 综合性个体化手术配合 手术指标 术后不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05例二尖生物置换手术及术后处理经验,以提高生物瓣膜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14年7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接受人工生物瓣膜置换105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男77例,女28例;年龄44-79(62??4士12??2)岁.置换生物瓣膜129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15例,房/室问隔缺损修补3例.结果术后早期(<30d内)死亡2例,周漏、感染性心内膜炎各1例.院外随访12个月-11年,获访95例,随访率90??48%.随访患者心功能均得到改善,无栓塞或出血等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提示生物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提高操作技巧,早期并发症的及时诊断防治,术后进行合理抗凝,可以获得良好临床效果.关键词二尖疾病,瓣膜置换,生物瓣膜,临床应用Retrospectivestudyofclinicuseonresultofapplicationof105caseswithmitralbiovalvesTangPei-zhe,DongMing-feng,MaSheng-jun(Departmentofcadiacsurgery,LiaochengPeople’sHospital,Liaocheng,Shandong25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experienceofmitralvalvereplacementwithbiovalve??Methods105cases77casesofmale,28female;aged44-79(62??4±1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病患进行综合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时间内在我院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100例病患作为实验对象,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参照组病患有50例,接受常规术后干预措施;其余50例病患纳入实验组之中,对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最终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论 依据实验结果发现,实验组病患术后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病患,且护理满意度更高。结论 针对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病患在术后实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切实提升临床护理效果,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具备大范围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 综合性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二尖置换期行优质护理干预的可行性,为二尖置换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二尖置换患者,共 100例。结合围期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二尖置换患者行常规护理,优质组二尖置换患者行优质护理干预。比较 2组二尖置换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依从性评分、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优质组二尖置换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二尖置换配合围期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疾病认知、配合、安全性,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是有效的护理手段。

  • 标签: 二尖瓣置换术 优质护理干预 术后并发症 康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 重症心脏瓣膜病 患者接受 瓣膜置换 手术对应 麻醉处理 方法 。 方法: 下面文章内容 2017 年 01 月 --2020 年 03 月在 本医院 拟接受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 28 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 予以指标相关数据统计,针对全部患者都实施瓣膜置换手术对应麻醉处理干预 , 记载麻醉成功情况及死亡情况、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分析麻醉诱导之前和麻醉诱导之后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具体检测结果、心率指标具体检测结果 。 结果: 成功麻醉 占 100.00% ; 麻醉诱导之后的平均动脉压指标具体检测结果、心率指标具体检测结果 比较 麻醉诱导之前对应统计内容 下降 ( P<0.05 ) ; 主动脉开放之后 出现 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78.57% , 一次除颤干预后出现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17.86% , 两次除颤干预后出现心脏自动复跳患者 3.57% 。 结论: 将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瓣膜置换手术 的 对应麻醉处理 做好非常重要,有助于提升其成功麻醉情况,促进其心脏自动复跳 。

  • 标签: 重症心脏瓣膜病 瓣膜置换术 麻醉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心脏跳动中二尖置换患者心房肌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同期30例行二尖置换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浅低温心脏跳动中施组,16例)与对照组(传统中低温心脏停跳中施组,14例)。分别于体外循环(CPB)前。拔除上腔静脉插管时留取右心房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blot法测定心房肌细胞HSP70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CPB前与CPB后心房肌细胞HS%的表达分别为(160.23±7.12)μg/ml、(165.25±6.29)μg/ml;试验组CPB前与CPB后分别为(163.59±6.35)μg/ml、(196.34±4.23)μg/ml。与CPB前比较,试验组CPB后心房肌细胞HSP70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CPB前后,心房肌细胞HSP70虽有所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B后心房肌细胞HSP70的表达,试验组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心脏跳动中施能较好地诱发HSP70高表达从而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此式对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要比传统手术小。

  • 标签: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肌细胞 心脏 瓣膜置换术 心内直视手术
  • 简介:【摘要】单叶卡是二尖机械置换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可以引发心脏疼痛、骤停等危险事件。单叶卡发生与血栓形成、机械故障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发生概率低,临床工作中容易出现误诊,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鉴于此,文章将旋转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二尖机械置换后单叶卡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并总结相关经验,以供各位参考。

  • 标签: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 单叶卡瓣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效果。方法: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总例数一共具有 60例,患者收取时间在 2018年度 -2019年度,研究对象 60例应用电脑随机分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 30例作为观察组 (实施 心脏瓣膜置换治疗)、 30例作为对照组 (实施常规治疗 ),对比各项指标。 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LVEF、 LAD、 LAEDD、 LAESD指标与对照组具有差异( P< 0.05)。 结论: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10月到2019年6月开展选取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周、6个月时接受随访。总结所有不同时间段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分级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周、6个月时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患者的LVESD、LAD以及LVEF数据明显优于治疗后2周,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后2周、6个月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中I级患者数量明显多于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0.05);治疗2周与治疗6个月时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数据差异不突出,对比结果无意义(P>0.05);80例患者住院期间总共有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主要是以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周漏、心包积液、室性心律失常为主。所有患者均通过有效干预措施及时消除症状。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大心脏瓣膜置换治疗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的临床效果突出,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大心脏瓣膜置换术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强化护理干预用于风湿性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患者中,探讨其运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020.8-2021.8收治)。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奇数号30例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偶数号30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显著(均P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机械瓣膜置换术 强化护理干预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后患者华法林长期抗凝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且术后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老年患者87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1)治疗依从性;(2)治疗有效性;(3)治疗安全性;(4)护理满意度四个层面的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戒烟戒酒、饮食控制、遵医用药和定期复查四维度治疗依从性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延续护理 心脏机械瓣置换术 法华林 依从性 安全性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总结亚高原地区(1800M)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及二尖置换的临床经验。进一步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对17例亚高原地区体外循环下心脏双瓣膜置换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死亡2例,术后一周内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23.5%。结论亚高原地区心脏瓣膜置换要考虑到环境缺氧所致心肺血管的影响,手术中有效的保护心肌年口三尖成形,术后补足血容量,最适血球比积是45%-50%,可提高血液携氧能力,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适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 标签: 亚高原 风心病 双瓣置换术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心脏瓣膜置换对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择在2017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对实验患者均进行心脏瓣膜置换,随后统计实验患者的治疗结果,以及患者接受手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具体包括左室舒张期末内径(mm)、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mm)。结果本次实验患者,共有2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死亡,占比4%;共有30例患者出现了术后并发症,占比60%,其中有2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占比66.66%。患者接受手术后的心功能较接受手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心脏瓣膜置换对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患有着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主治医师在术后需要加大对室性心律失常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预防。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