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称为I型生物创新技术的矫治方法。该技术利用部分骨整合型微种植体(C—Implant)在前牙整体回收过程中对前牙进行转矩控制。这种植入于后牙颊侧牙槽骨的部分骨整合型微种植体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够同时对抗垂直向压低力和前后向内收力的反作用力。通过在放入微种植体头部小管的多用途弓上弯制较大的人字曲,可以产生对抗前牙整体内收时舌倾的转矩。方法:通过具体病例来展示这种异于传统矫治理念及方法的.利用C-Implant治疗最大支抗病例的临床步骤.同时阐述了该矫治技术的生物力学机制。结果:作者展示了C-Implant如何在前牙整体回收时进行有效地转矩控制以及其可能的适应证和简单的力学原理。结论:能抵抗旋转力的C-Implant可用于前牙整体回收,并在压低前牙的同时不必顾虑支抗磨牙的伸长。I型生物创新技术是一种简单而快速的前牙转矩控制技术。

  • 标签: 生物力学机制 微种植体 骨整合 前牙 转矩 支抗磨牙
  • 简介:最近,我有幸被邀请去中国参加亚洲牙科会议并作报告,同时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口腔颌面外科活动。我从未去过中国,对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的口腔医学临床及牙科学院的情况知之甚少。

  • 标签: 中国 医疗服务 口腔颌面外科 医学临床 科学院 牙科
  • 简介:目的:在建立大鼠上颌骨牙种植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口服辛伐他汀对种植体周围骨整合的影响。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在上颌骨第一磨牙前方植入0.8mm×2.0mm纯钛种植体,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日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辛伐他汀灌胃。术后1、2、4周检测大鼠体质量、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表达量,HE染色、microCT检测观察术后种植区新骨形成情况,并对各组之间的成骨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辛伐他汀实验组的大鼠体质量要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清ALP和BGP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表明,2周时实验组新骨明显增加,对照组有少量新骨形成;microCT显示,4周时两组间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体积百分比:实验组〉对照组,骨小梁间距:实验组〈对照组,且差异都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口服辛伐他汀对种植体周围新骨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种植牙 骨整合 大鼠
  • 简介:由上颌后牙颊向错位而下颌后牙位置正常所形成的正锁,交互牵引法及附有双U形曲的改良唇弓活动矫治器各有其缺点。我们采用改良腭弓进行矫治,经临床10例观察,效果良好。一、材料与方法1、支抗牙的确定及改良腭弓的制作(附图)。在制作改良腭弓前,首先根据正锁?..

  • 标签: 正锁 矫治后 支抗牙 颊向错位 腭弓 变异
  • 简介:目的:评价保丽净义齿清洁片杀菌活性.方法:选用国际标准株细菌,利用体外微生物培养,进行定量悬浮液试验.结果:义齿清洁片在40℃溶液、5分钟对血链球菌、粘性放线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核梭杆菌、非典型韦荣菌、白色念珠菌、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普雷沃氏菌属的中间普氏菌、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有99.9%的杀菌效果.结论:保丽净义齿清洁片体外对一些口腔常驻致病菌有明显抗菌作用.

  • 标签: 义齿清洁片 定量悬浮液试验 致病菌 口腔
  • 简介:总共55位患者采用了63个单个种植修复体。在二期手术时放置暂时树脂冠(n=25)或在永久冠戴入前利用愈合基台(n=38)使软组织恢复。用估测单个种植修复体周围邻间隙粘膜大小作为指数来评价冠戴入2年后龈乳头的大小。结果表明,利用暂时冠恢复软组织形态比单独用愈合基台要快一些,但是在行使功能2年后,单个种植修复体周围的龈乳头大小相同。而且,一年后种植体边缘骨缺失平均为0.9mm,二组之间没有发现存在差异。本文资料集中显示了在种植牙科中对于评估为改善牙龈美学效果而采取的不同的临床方法时需要更为科学的数据。

  • 标签: 牙种植 树脂冠 恢复 牙龈形态
  • 简介: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和实验性根尖周炎进展过程中根尖周组织整合素β1表达的分布情况及规律,探讨其在根尖周组织炎症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取磨牙牙髓暴露不同时间(0、7、14、21、28d)的大鼠上颌骨行整合素β1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尖周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部位与表达程度.结果整合素β1广泛表达于正常大鼠根尖周组织;牙髓暴露7~21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呈阳性至强阳性表达,炎细胞密集区可见深棕色颗粒集聚;牙髓暴露28d,根尖周结缔组织中整合素β1表达较弱.牙槽骨内的骨细胞、陷窝内血管、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牙骨质细胞中整合素β1在牙髓暴露0~14d呈强阳性表达,21d后表达减弱.结论整合素β1参与根尖周炎症的进展与根尖周肉芽组织形成炎症早期的骨吸收.

  • 标签: 根尖周炎 整合素Β1 免疫组化
  • 简介:本技术用于下颌骨高度足够、但牙槽嵴为刃状时,增宽外侧下颌骨(Cawood及Howell's余留牙槽嵴分类为Ⅳ类)。截骨后将骨块旋转180°,植骨块用小钛钉固定于截骨线下的余留牙槽嵴上。愈合3个月后所有植骨块均有轻度吸收,可在该足够宽的区域植入4颗种植钉是可能的。

  • 标签: 种植术 牙槽嵴顶骨移植 矫治 刃状牙槽嵴
  • 简介:目的:利用阻生智齿增加下颌单颌总义齿固位力.方法:通过手术暴露下颌阻生智齿,在智齿冠上预备牙体,制作钛金属套冠将阻生齿牙冠形态转移至口腔中,从而把固位力不足的下颌单颌总义齿修复,转变成有正常基牙固位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结果:通过3例利用埋伏阻生智齿接钛金属套冠,对下颌牙槽嵴严重吸患者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经2~3年的临床观察,钛套冠固定良好,无松动,牙龈正常.可摘局部义齿固位良好.结论:利用埋伏阻生智齿接钛金属套冠,加强下颌牙槽嵴严重吸收可摘局部义齿固位力的效果明显.

  • 标签: 智齿 阻生牙 钛套冠 牙槽嵴
  • 简介:临时性支抗装置(TADs)的应用扩展了固定矫治器的牙齿移动范围。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就是临时性支抗的一种,已被成功用于矫治各种类型的牙齿移动,如前牙的整体回收,牙齿伸长.牙弓前突.甚至是压低上颌磨牙。尽管如此,由于解剖因素的限制.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于压低下颌磨牙的作用仍存在一定困难。骨性支抗系统(SAS),作为另一种形式的临时性支抗.突破了解剖因素的限制使下颌磨牙压低成为可能。以下所呈现的这个病例展示了利用单侧骨性支抗系统压低两颗下颌磨牙.并伸长同侧一颗上颌磨牙.以建立稳定的殆平面。下颌磨牙的压低量通过曲面体层放射线片来评估,下颌左侧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以耠平面为参考分别被压低了1.6mm和2.5mm。

  • 标签: 压低 下颌磨牙 曲面断层片 骨性支抗系统(SAS)
  • 简介: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揭示BMP2指节肽(BKP)结合后的Ta2O5纳米管是否具有促进种植体表面骨整合的能力。方法:以多巴胺为中间介质,将BKP结合于Ta2O5纳米管表面,通过接触角测量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检测BKP和Ta2O5纳米管的成功结合。将种植体植入新西兰白兔的胫骨内,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术后1、2、3、4周种植体表面成骨相关基因ALP和Col-I的表达,制作骨-种植体不脱钙磨片,观察术后2、4、8周种植体周围骨的组织学表现。结果:BKP成功结合至Ta2O5纳米管表面。相对于两组对照组,实验组表面基因表达量有显著的提高且在骨-种植体接触面积和新骨形成方面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Ta2O5纳米管表面附着BKP可明显促进种植体骨整合,这种表面处理方法可用于改善钽种植体的临床应用。

  • 标签: BMP2指节肽(BKP) Ta2O5纳米管 多巴胺 基因表达 骨整合
  • 简介:目的:研究四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钛粉末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激光立体成形时的粉末利用率,用来指导适于激光立体成形的钛粉末制粉方法的选择.方法:选取氢化脱氢(HDH)法、动态氢化脱氢(DHDH)法、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PREP)法及气雾化(GA)法制备的钛粉末,采用激光立体成形装备,分别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进行粉末的单层单道熔覆试验,计算四种粉末的粉末利用率;同时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各种粉末的输送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相同工艺参数下粉末利用率出现差异的原因.结果:各种方法制备的钛粉末利用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GA法(均值为88.07%)>HDH法(均值65.37%)>DHDH法(均值43.43%)>PREP法(均值为37.47%).总体均数的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与粉末输送过程的高速摄影实验观察到的GA法制备的钛粉末流具有较好的会聚性和稳定性是一致的.结论:和另外3种方法制备的钛粉末相对比,GA法制备的钛粉具有最高的激光立体成形粉末利用率.

  • 标签: 粉末 激光 口腔修复体 术中 制备 立体
  • 简介:尽管口腔治疗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仍然有一些病人得不到合理的治疗方案来解决目前牙列中存在的问题。概括起来引起缺牙的原因如下:进行性龋病,根管治疗失败,固定修复的基牙数量不足,无法治疗的牙周疾病,或者是有重建修复的失败史。对于这类病人,同保留剩余牙齿相比口腔种植可以提供更为有效的功能效果。建议在种植体植入前为病人设计特殊的过渡性固定义齿,建立牙龈外形,获得适当的牙龈美学效果并且改善功能。下面是利用特殊的修复和外科技术成功治疗此类病人的报告。

  • 标签: 全牙弓 临时固定义齿 牙龈 美学效果 牙缺失 种植修复前
  • 简介:患者系骨型Ⅰ类,牙型Ⅲ类高角.前牙开[牙合].本病例希望通过右上颌第三磨牙前移关闭右上颌第二磨牙间隙。同时.下颌骨颊棚区种植支抗.整体内收下牙列。难点在于后牙牙根与下颌骨舌侧骨壁接触.皮质骨对牙根移动的限制作用已经报道。本病例通过释放下颌第二磨牙(即不将其纳入矫治系统).实现了下颌磨牙牙根沿皮质骨界线的远移.使骀平面逆时针旋转.进而恢复了牙齿的正常咬合关系.改善了患者面型。

  • 标签: 牙齿移动 种植支抗 牙合 骨皮质 下颌第二磨牙 磨牙间隙
  • 简介:目的:对口腔黏膜癌变的蛋白组学分析和分子标志物筛选可能为早期诊断、预防和分子治疗提供依据和帮助。方法:对3例石蜡包埋口腔黏膜癌变组织样本,利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捕获口腔黏膜癌变上皮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抽提组织样本蛋白,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进行口腔黏膜癌变组织的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激光显微切割-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可以分析400~700个多肽序列,鉴定出100~200个蛋白,涉及到细胞骨架、细胞代谢、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等各个方面。结合文献,对其中的角蛋白表达变化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论:显微切割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可以实现对石蜡包埋组织的蛋白组学研究,具有较高的重复性和可靠性。角蛋白表达谱的变化验证了该平台的作用和价值,也可作为口腔黏膜癌变的潜在标志物。

  • 标签: 口腔癌 石蜡包埋组织 蛋白组学 质谱 激光显微切割
  • 简介:目的以高精度三维整合牙颌模型为基础设计与制作个体化微种植体手术导板,以期提高微种植体植入精度,避免牙根损伤,降低植入失败率。方法选择12例错患者,获得三维整合牙颌模型,设计并制作个体化手术导板。在患者的上颌后牙区分别使用手术导板引导(实验组,n=12)或者参照根尖X线片(对照组,n=12例)进行植入。评价虚拟植入和实际植入微种植体的位置偏差及植入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结果完成微种植体手术导板的设计与制作。实际植入与虚拟植入的角度偏差为(4.97±1.79)°,钉冠距离偏差为(0.98±0.30)mm,钉尖距离偏差为(1.03±0.22)mm。实验组,83.3%的微种植体位于两牙根中间,12颗微种植体均未出现脱落。对照组,只有33.3%的微种植体位于牙根中间,2颗微种植体脱落。结论手术导板辅助微种体植入比参照根尖X线片直接植入更精确,为提高植入后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成功率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 标签: 个体化微种植体手术导板 三维整合牙颌模型 CBCT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 (CAD/C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