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牙髓血运重建与根尖诱导成形治疗年轻恒牙根尖周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6颗诊断为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采用牙髓血运重建和根尖诱导成形治疗的各13颗牙。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效果、患牙牙根长度、根尖孔大小和牙根面积(RRA)。结果:术后3个月,牙髓血运重建组根尖孔大小的改变和RRA的增长明显快于根尖诱导成形组(P<0.05),而牙根长度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牙髓血运重建组RRA的增长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而根尖孔和牙根长度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根尖诱导成形相比,牙髓血运重建治疗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效果更佳。

  • 标签: 牙髓血运重建术 根尖诱导成形术 年轻恒牙 根尖周炎
  • 简介:因龋病、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通常伴有牙槽骨的缺失,而牙齿缺失后上颌窦的气化、扩大加重了牙槽骨的吸收,导致剩余骨量不足是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修复遇到的主要难题。临床上可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增加骨量为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创造有利条件。简单、快速、有效的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与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入路植骨种植技术相比,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具有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但存在着中微小黏膜穿孔不易被发现的缺点,故寻找更安全可靠的技术也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临床病例研究对临床上3种牙槽嵴顶入路微创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技术的方法、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进行报告,为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上颌后牙区 上颌窦底提升 牙槽嵴顸入路
  • 简介:背景:在超重个体和西方人群中制备最佳厚度的股前外侧瓣是一项挑战。作者描述了一种新颖的蜂窝技术,用于超重患者的超薄股前外侧瓣制备。方法:40例体重指数大于25kg/m的患者需要薄的股前外侧瓣进行重建,随机分配到蜂窝技术组或显微分离技术组。蜂窝技术组使用Cavitron超声波手术抽吸器进行瓣修薄,显微分离技术组中使用常规显微分离技术进行瓣修薄。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皮瓣制备 荧光血管造影 超声吸引器 试验研究 吲哚菁绿
  • 简介:垂直骨量不足是上颌后牙种植的常见问题。上颌窦底提升植骨技术为种植体植入及修复创造了务件,成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常规骨增量技术。穿牙槽嵴技术(提升)虽然具有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但是要求医生具有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外提升)的经验,以便于临床中能够及时安全有效地处理提升出现的并发症。上颌窦外提升虽可发生中黏膜穿孔、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但经过妥善处理,仍可获得良好的植骨效果和较高的种植体存留率。文章针对上颌窦外提升最常见的黏膜穿孔,针对其发生的风险因素及穿孔处理进行报告,为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术 侧壁开窗入路 并发症 黏膜穿孔
  • 简介: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Sub-gingivalscalingandrootplaning,SRP)是牙周病序列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及使用精细的龈下刮治器械,除去附着于牙周袋根面上的龈下结石和菌斑,并刮除受到毒素污染的病变牙骨质和牙周袋内壁的部分肉芽组织,从而去除引起牙龈炎症的刺激物,形成光滑、坚硬且清洁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根面,形成有利于牙周附着性愈合的条件。

  • 标签: 利多卡因胶浆 牙周袋内麻醉 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 视觉模拟评分法 慢性牙周炎
  • 简介:目的:探讨3D打印术前设计和镜技术应用于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固定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4例B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均伴发颧弓骨折,面部凹陷明显伴开口受限。术前行CT扫描后将数据转化为STL格式,3D打印骨折模型和镜像模型,在模型上完成手术设计和钛板预弯制。手术采用耳屏前小切口和颧弓表面隧道手术入路,镜辅助下完成颧弓骨折的复位及坚固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面部恢复对称性,面部凹陷消失,开口度正常,面部瘢痕不明显,无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术前3D模型手术设计降低了镜辅助下行颧弓骨折复位固定的难度,提高了手术精准度,避免了头皮冠状切口,创伤小,美容效果好。

  • 标签: 3D打印 内镜 颧骨颧弓骨折 微创手术
  • 简介:目的:通过对应用金合金烤瓷髓固位冠修复老年患者后牙[牙合]龈距过低的牙体缺损病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其修复效果作出评价。方法:选择就诊于我科由主治以上医生完成的金合金烤瓷髓固位冠修复的37颗后牙牙体缺损病例,并跟踪随访两年以上,参考美国公共健康服务(USPHS)标准,对修复体边缘、完整性、折裂脱落情况、牙龈状况、基牙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7个修复体中,2例牙龈炎症,1例修复体轻度缺损,其余未发现明显修复体及基牙牙体问题。结论:金合金烤瓷髓固位冠修复老年患者[牙合]龈距过低的后牙牙体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固位佳,安全可靠,美观实用。

  • 标签: 髓腔固位冠 老年 后牙
  • 简介:目的:评价氧化锆髓固位冠修复老年患者短冠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9例老年患者40颗伴牙体缺损的短冠磨牙,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分别制作氧化锆髓固位冠(A组)和钴铬合金髓固位冠(B组),在修复完成后1周、1年、2年、3年及5年随访,参考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估,采用SPSS16.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在修复1年及2年后,1例患牙出现边缘密合性欠佳,1例患牙出现邻接略松及轻微牙周反应;修复3年后,1例患牙出现边缘密合性欠佳,2例患牙出现邻接略松及轻微牙周反应;修复5年后,2例患牙出现边缘密合性欠佳,3例患牙出现邻接略松,1例患牙出现邻接过松(需要重新制作修复体);在所观察期限,均未出现冠折裂、脱落及牙折现象。B组在修复1年及2年后,1例患牙出现边缘密合性欠佳,2例患牙出现邻接略松及轻微牙周反应;修复3年后,2例患牙出现边缘密合性欠佳,2例患牙出现邻接略松及轻微牙周反应;修复5年后,3例患牙出现边缘密合性欠佳,2例患牙出现邻接略松,1例患牙出现邻接过松(需要重新制作修复体);1例患牙出现牙折。A组与B组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氧化锆髓固位冠修复老年患者根管治疗后短冠磨牙是一种简便易行、效果良好的方法。

  • 标签: 老年 髓腔固位冠 氧化锆 临床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从人脂肪组织中提取的血管周干细胞(humanperivascularstemcells,hPSCs)的特点,并探讨其成骨、成脂及成软骨分化的能力。方法采用流式荧光细胞分选技术(FACS)在12例行吸脂手术患者的脂肪标本中分选出人基质血管成分(humanstromalvascularfraction,hSVF)和由周细胞(CD34^-、CD146^+、CD45^-)与外膜细胞(CD34^+、CD146^-、CD45^-)组成的hPSCs进行培养,比较其克隆增殖能力,然后将2种细胞进行成骨、成脂和成软骨诱导,诱导结束后分别进行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阿尔新蓝染色,并检测成骨诱导后的成骨相关基因mRNA表达。结果hSVF和hPSCs均以纺锤形成纤维样细胞生长,hPSCs呈现出更快的融合趋势,且细胞形态更均一。hPSCs细胞相比于hSVF具有更强的克隆增殖能力(P〈0.05)。hPSCs细胞在成骨及成软骨方向比hSVF具有更强优势,而hSVF在成脂方向比hPSCs具有更强优势。成骨诱导后,hPSCs的成骨基因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相对表达量要明显高于hSVF(P〈0.05)。结论hPSCs细胞具有干细胞的多项分化潜能,且其在成骨方向具有很强优势,可成为骨组织工程学中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 标签: 人血管周干细胞 人基质血管成分 成骨分化 成脂分化 成软骨分化
  • 简介:目的:比较镜下犬上颌窦提升植骨与不植骨的成骨效果。方法:随机将6只比格犬(共12侧上颌窦)分为2组,A组为上颌窦提升+即刻种植(3.5mm×8mm),B组为上颌窦提升+Bio-Oss(0.8mL)+即刻种植(3.5mm×8mm)。利用CT、Micro-CT以及组织学评价2组术后上颌窦和种植体周围成骨情况。采用SAS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A组术后即刻、3个月的CT数据重建上颌窦成骨体积和密度显著低于B组。Micro-CT和组织学切片均证实,A组的成骨仅在种植体周围的下部,而中部和上部未见明显骨质;而B组的种植体周围均包绕着适量骨质。2组中上部和中部新骨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部新骨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上颌窦提升不植骨时仅在窦底有一定量的新骨形成,为了达到良好的术后和远期效果,建议在行内提升时适当植入骨粉。

  • 标签: 上颌窦内提升 植骨 成骨
  • 简介:目的:比较镜辅助下2种手术入路在巨大咽旁间隙肿瘤切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3例行巨大咽旁间隙肿瘤镜辅助下切除患者(男15例,女8例),11例口入路(endoscopy-assistedtransoral,ETO),12例颈小切口联合下颌支垂直骨离断(endoscopy-assistedtranscervicalminimalincisionplusosteotomyoftheverticalramusoutsidethemandibularforamen,ETC+MO),比较2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ETO组患者均为良性肿瘤,ETC+MO组有2例腺样囊性癌和1例复发性多形性腺瘤。所有肿瘤均完整切除、无破裂。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ETC+MO组有1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轻瘫,术后8周自发性缓解。ETO组所有患者和ETC+MO组10例患者均获得理想的面部美学保存效果。7~2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ETO和ETC+MO入路均为安全可靠的切除咽旁间隙巨大肿瘤的手术方法,且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和美观效果。2组比较,ETO组住院时间较短,可避免下颌神经损伤危险,ETC+MO组则更适用于晚期、复发性咽旁间隙肿瘤。

  • 标签: 内镜 咽旁间隙 肿瘤 经口入路 经颈入路 下颌骨离断术
  • 简介:目的:比较高速涡轮机法与传统锤凿法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双侧基本对称的中、低位下颌近中斜位阻生第三磨牙患者,分别采用高速涡轮机法和传统锤凿法对同一患者两侧阻生牙分期进行拔除,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并嘱患者术后第2天、第5天复诊,检查并统计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干槽症、拔牙后出血和下唇麻木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速涡轮机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40±3.85)min,显著低于传统锤凿组的(17.27±4.47)min(P<0.05);在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发生率等方面,高速涡轮机组亦显著优于传统锤凿组(P<0.05);在干槽症、术后出血和下唇麻木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拔除下颌中、低位近中斜位阻生第三磨牙时,高速涡轮机法较传统锤凿法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高速涡轮机法 传统锤凿法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拔除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即刻种植联合组织清理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1只成年杂种犬,建立动物模型,行即刻种植。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唇侧黏骨膜瓣滑行组、自体游离龈瓣移植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组,3个月后进行烤瓷冠修复。修复后1个月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观察3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形态变化。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3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愈合情况均呈现良好水平,其中,唇侧黏骨膜滑行组修复效果较其余2组差,主要与生理解剖结构被破坏有关。自体游离龈瓣移植组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组一次手术关闭创面,减少愈合负担,并对周围软组织形态不良影响较少。3组种植体龈沟探诊深度在修复前、后无显著差异;修复1个月后,3组牙龈指数均显著高于修复术前(P〈0.05),其中唇侧黏骨膜瓣滑行组附着龈宽度比修复术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即刻种植联合周围组织清理技术对于周围软组织修复具有积极作用,能够取得明显的种植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牙种植体 即刻种植
  • 简介:目的:比较3种不同程度萎缩性无牙颌下颌骨骨折的不同固定方式及其效果。方法:构建不同程度的萎缩性无牙颌下颌骨体部骨折治疗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相同应力条件下骨折段位移的改变以及钛板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下颌骨Ⅲ度萎缩,采用1块2.0mm4孔钛板在下颌骨上缘进行固定,其骨折处移位较其余6种工况明显增大;相同萎缩程度的下颌骨,采用重建板固定比采用其他固定方式骨折断端位移明显减少。Ⅲ度萎缩的下颌骨采用小型钛板固定,钛板所受应力分别接近及超过钛板的屈服极限。结论:对于Ⅰ度萎缩的无牙颌下颌骨骨折病例,下颌骨外侧双板固定以及下颌骨下缘重建板固定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固定稳定性,对于Ⅱ及Ⅲ度萎缩的无牙颌下颌骨骨折病例,下颌骨下缘重建板固定可以获得更好的固位稳定性。

  • 标签: 老年人 下颌骨骨折 生物力学分析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本文报道一种新的腮腺切除V形切口的设计,该切口仅涉及耳前和耳后切口,没有发际线或上颈部切口。可用于接近几乎所有表面腮腺区域.包括上部和前部,瘢痕最小。为了评估该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美容效果,前瞻性地招募15例(2015年9月-2016年9月)患者,将部分腮腺切除作为良性腮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腮腺切除术 颈部切口 V形 美容效果 治疗方法 腮腺肿瘤
  • 简介:目的评价关节盘锚固联合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外科收治的青少年双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患者14例(28侧关节),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颞下颌关节MRI和头颅侧位片,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髁突高度及相关头影指标进行测量,比较手术前后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测量显示:术后随访髁突高度比术前平均增加(1.74±0.98)mm(P〈0.001)。28侧髁突均有新骨形成,主要位于髁突的顶端和前后缘(占84.61%)。头影指标测量显示: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A角)、软组织鼻根点到额点且垂直于前颅底平面直线的垂直距离(Sn-G)、Y轴角(Y-Axis)、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及上下中切牙角(U1-L1)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B角)比术前增加(1.83±1.56)°(P〈0.001),下颌颏前点(Gn)术后前移(2.18±3.13)mm(P=0.028),前牙覆盖(overjet)比术前平均缩小(3.55±1.86)mm(P〈0.001)。结论关节盘锚固联合术后正畸功能性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伴骨性Ⅱ类错畸形,可以促进其髁突生长,减轻牙颌面畸形的程度。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前移位 骨性Ⅱ类错畸形 青少年 关节盘锚固术 正畸功能性矫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