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氏Ⅱ1错[牙合]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状况的变化,借以评价正畸治疗对咬合接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本研究对氏Ⅱ1错[牙合]咬合稳定重建的可靠程度及时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08—2012年来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氏Ⅱ1错[牙合]患者30例,用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患者矫治前后最大牙尖交错位的[牙合]力总值(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牙合]力中心点的最大位移(MMCOF)、闭合时间(TO),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氏Ⅱ1错[牙合]患者矫治后TOF高于矫治前(P〈0.01);矫治后COF距上颌中线的距离与矫治前相比减小(P〈0.01);矫治后AOF、MMCOF、TO均低于矫治前(P〈0.01)。结论正畸治疗能够改善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牙合]力水平及平衡性;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能够客观、真实、准确的显示咬合接触状态,其测量结果可作为临床评价的指标。

  • 标签: 安氏Ⅱ1错 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 咬合接触 力中心点 咬合功能
  • 简介: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一直是正畸医师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本研究以成人骨性格尔Ⅲ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与正常组比较分析,以分析骨性Ⅲ类患者的口周肌压力特征,了解口周肌压力与牙颌形态的相关性。

  • 标签: 骨性Ⅲ类错 正常 口周肌压力
  • 简介:本研究通过分析Angle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亲代的型特征,对比一般人群与Angle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亲代的Ⅱ类错发病情况,对Angle氏Ⅱ类错的家庭聚集性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Angle氏Ⅱ类错有家庭聚集性,该病患者亲代的Ⅱ类发病率高于一般普查群体的发病率,按一级亲属发病率估算的遗传度为81%,认为此Angle氏Ⅱ类1分类错有较大的遗传作用的可能

  • 标签: 发病率 家庭聚集性
  • 简介:一、病史患者,男,初诊年龄11岁。主诉:牙齿前突。患者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史,自诉无口腔不良习惯。二、临床检查1.口内检查:恒牙(牙合)期,双侧第一恒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黯Ⅲ度,下前牙咬在上颚黏膜上,覆盖9mm。上前牙唇倾明显(图1)。2.口外及面部形态:患者凸面型,下颌后缩,颏唇沟明显(图1)。

  • 标签: 非拔牙矫治 患者 安氏Ⅱ类 深覆盖 口腔不良习惯 临床检查
  • 简介:目的通过对氏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亚型划分,分析Ⅱ类患者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1997~2000年就诊的氏Ⅱ类错(牙合)患者894名,通过影像测量及最小平方和重叠法(ProcrustsSuperimpositiom,PS)进行聚类分析以及亚型划分,分析每组的颅面特征,总结其形成机制.结果聚类分析将样本分出11个具有各自形态特征的类型,并形成各自的图形模板.结论PS重叠法用于形态学分类具有一定的优势.氏Ⅱ类错(牙合)的主要机制为下颌后缩,并且约60%存在垂直向不调,其中高角病例更加多见.

  • 标签: 安氏Ⅱ类错(牙合) 聚类分析 Procrusts重叠
  • 简介:患者,女,24岁.主诉:“上下牙突,影响美观”求治.诉有口呼吸不良习惯史.无外伤史、正畸治疗及拔牙史.全身状况较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其父类似错(牙合).一、临床检查1.面部检查:正面观左右基本对称,微笑像时露龈2mm;侧貌凸面型,颏部明显后缩,开唇露齿,面下1/3较长.2.口内情况:恒牙(牙合),双侧磨牙中性关系,尖牙起始远中关系,前牙覆(牙合)约2mm,覆盖约3mm.上颌中线基本居中,下颌中线左偏约0.5mm.上下牙列排列基本整齐.扁桃体正常.3.关节检查:开口度正常,开口型右偏,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偶有弹响.

  • 标签: 微螺钉种植支抗 Ⅱ类高角 患者 全身系统性疾病 牙(牙合) 颞下颌关节
  • 简介: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OU患病率居口腔粘膜病之首^[1]。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且老年患者表现出较重的精神负担,甚至有担心口腔癌变的恐惧^[2]。

  • 标签: 肿痛安胶囊 老年人 复发性口腔溃疡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比格犬自体牙移植术后影像和组织变化,探究移植牙的牙周组织修复机理.方法选择1只8月龄比格犬,左侧下颌前磨牙区为受体区进行前牙自体牙移植.术后进行X线检查和组织HE染色,观察移植牙牙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X线片显示1号移植牙(左侧下颌第二前磨牙位)牙周间隙明显缩小,根尖周可见小范围透射影像,牙颈部有外吸收影像;2号牙(左侧下颌第一前磨牙位)根管内上1/3部分出现牙根内吸收.术后2个月X线片表明移植牙牙周愈合情况良好,1号牙外吸收影像稍增大,2号牙内吸收影像未见扩大.组织HE染色切片可见根尖部有纤维束形成,但在牙颈部、髓腔和根尖部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少量浆细胞浸润.结论自体牙移植术后牙周膜愈合较好,但牙齿拔除时要注意减少牙颈部的机械性损伤,移植后牙髓治疗的时机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要素之一.

  • 标签: 自体牙移植 组织学 牙周膜愈合 炎症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骨性氏Ⅲ类错[牙合]患者早期治疗的预后预测指标,为临床筛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00例成人及青少年分成5组,正常[牙合]成人组20例,正常[牙合]青少年组20例,骨性氏Ⅲ类错[牙合]成人组28例,早期骨性氏Ⅲ类错[牙合]治疗组24例,早期骨性氏Ⅲ类错[牙合]治疗失败组8例。在头颅侧位定位片上测量腭平面角、面角、AB平面角、APDI值、ODI值、KIX值。采用SAS6.1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人KIX的平均值在1.2以下。早期治疗组患者治疗前KIX值均值为1.51,治疗后KIX值均值减小为1.36。早期治疗失败的患者KIX值均值为1.81,治疗后为1.83。各组间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KIX指标临界值为1.5,可作为早期治疗和延期治疗的初步筛选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头影测量 APDI ODI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氏II^1与氏II^2错[牙合]Bohon指数及Bolton不调量,探讨两类错[牙合]在上下颌牙量关系方面的差异。方法以氏II^1错[牙合]129例,氏II^2错[牙合]8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模型进行牙冠宽度测量,计算Bohon指数,再根据Bohon指数正常值获取上颌Bohon不调量。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氏II^2错[牙合]全牙Bohon指数比值(0.92±0.02)大于氏II^1错[牙合](o.91±0.0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44),而两类错[牙合]间前牙Bohon指数比值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240)。②氏II^1错[牙合]前牙Bohon不调量(1.05±0.96)大于氏II’(0.73±0.60)错[牙合],差异有统计意义(P=0.044),而全牙Bohon不调量的差异无统计意义(P=0.664)。结论两类错骀在Bohon指数及Bohon不调量方面存在差异,在治疗时应该加以重视。

  • 标签: 安氏II^1错[牙合] | BOLTON指数 Bolton不调量
  • 简介:目的:探讨局部注射曲奈德配合口服帕夫林治疗老年人糜烂型OLP的疗效。方法:对34例老年糜烂型OLP患者用药治疗前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观察临床疗效指标。结果: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1.18%,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CD4+T细胞升高(P〈0.01),CD8+T细胞下降(P〈0.01),CD4+/CD8+治疗后上升(P〈0.01)。结论:口腔糜烂型OLP经治疗后,临床疗效肯定,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状态有明显改善。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扁平苔癣 T淋巴细胞亚群 曲安奈德 帕夫林
  • 简介:目的评估氏Ⅱ类1分类非拔牙矫治中口外弓的作用.方法选择7例恒牙(牙合)早期氏Ⅱ类1分类病例,非拔牙矫治.采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和口外弓颈牵引,在排齐上牙后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此阶段下颌无任何治疗.对矫治前(T1)和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后(T2)的模型及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数据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上牙弓宽度呈现明显增加,ANB角平均减小1.14°,UI/SN和UI/NA分别减小11.44°和9.08°,前牙覆盖平均减小3.46mm,以上结果均有显著统计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上颌固定矫治器与口外弓颈牵引联合使用,可以在矫治初期排齐牙齿、扩大上牙弓宽度的基础上,减小上前牙唇倾度和前牙覆盖;矫治初期上牙弓的排齐、整平及上牙弓宽度的变化,解除了原有的后牙尖窝锁结关系,下颌生长能力可以充分体现.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非拔牙矫治 口外弓
  • 简介:目的研究氏Ⅱ^1类人群肌位到牙位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咬合接触情况,探讨牙尖交错位的稳定性、肌位一牙位的一致性(平衡性)及其相关的牙胎形态因素。方法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氏Ⅱ^1类受试者进行检查,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其肌位到牙位运动过程中的动态骀接触情况,在模型上分析牙殆形态,利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牙尖交错位上的骀力中心点与中线的垂直距离、左右侧殆力差值及骀接触点数目在三次重复测量中均无显著差异;②肌位牙位不调与否的两组间在上下牙弓后段宽度上存在差异;③两组间在Spee曲线深度、Spee曲线流畅性、磨牙近远中向指数等垂直向及矢状向指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意义。结论氏Ⅱ。类人群具有一定的牙尖交错位的稳定性;肌位牙位的一致性与牙弓后段宽度的协调性有关,而与该人群的垂直向及矢状向的牙殆形态异常无关。

  • 标签: 接触 T-ScanⅡ肌接触位 牙尖接触位
  • 简介:目的研究未治疗的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特点,为临床上氏Ⅰ类错(牙合)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安氏Ⅰ类错(牙合)病例909例,按性别和颈椎骨龄(cervicalvertebralmaturation,CVM)分期分组,通过头影测量片测量不同性别不同颈椎分期患者下颌骨的长度及高度变化,方差分析后进行组间多重对比。结果无论男女SNB、SND角均逐渐增大,但差值并无统计意义。在CS1-CS2和CS3-CS4期男性下颌骨升支生长量分别为3.54mm、3.70mm,下颌骨水平部生长量分别为3.86mm和4.27mm,下颌骨总长度生长量为6.46mm和6.22mm,增长都很显著(P〈0.01)。女性CS1-CS2和CS3-CS4期间下颌升支生长量为3.42mm和3.00Hun,下颌骨总长度生长为5.94mm和3.69mm,下颌骨水平部在CS1-CS4出现持续增长(P〈0.05)。下面高在CS1-CS4期间出现明显的增长(P〈0.05),但女性在CS4期之后增长缓慢。结论男女性患者下颌骨生长发育高峰期均出现在CS1-CS2和CS3-CS4期,女性下颌水平部在CS1-CS4期呈持续增长。下前面高生长较早,后面高增长较下前面高快,导致下颌平面角减小。

  • 标签: 安氏Ⅰ类 下颌骨 生长发育
  • 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及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2年9月21日-24日在杭州举办第九次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及合研讨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及口颌面疼痛的基础与临床进展》学习班,同时将进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和口颌面疼痛等组成立大会。大会将就本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如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规范、正畸和修复治疗中颞下颌关节问题的应对策略、临床咬合问题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征文通知 病学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中华口腔医学会 颌面疼痛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不同应力条件下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内的组织变化。方法: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2组。通过截骨方法,在兔下颌骨的相同部位造成斜行和垂直2种不同类型的骨折,用小型接骨板进行固定。对骨切开线下方、骨折间隙、牙槽嵴3个骨痂的不同部位,用影像和组织方法对不同愈合时期的骨痂内的组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2组骨折在骨折愈合方式、愈合顺序上基本类似。垂直骨折组在愈合速度上略快于斜行骨折组,骨痂内分化组织的时间分布在垂直骨折组和斜行骨折组略有差异。结论:由于2组动物实验的生物条件基本相同,造成2组骨折愈合过程中组织变化的不同源于其不同的生物力学条件。

  • 标签: 下颌骨 骨折愈合 组织学 影像学
  • 简介:《中华口腔正畸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口腔正畸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实行同行审稿制,以从事口腔正畸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口腔正畸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口腔正畸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口腔正畸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口腔正畸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口腔正畸学术交流。

  • 标签: 口腔正畸学 中华医学会 杂志 临床工作者 临床科研工作 稿约
  • 简介:《中华口腔正畸杂志》为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口腔正畸专业学术期刊,本刊实行同行审稿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编委会终审),以从事口腔正畸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口腔正畸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口腔正畸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口腔正畸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本刊的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临床与基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口腔正畸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口腔正畸学术交流。

  • 标签: 口腔正畸学 中华医学会 杂志 临床工作者 临床科研工作 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