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乳腺占妇女恶性肿瘤的18%。占死亡率第二位。近年来,尽管乳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已取得进步,但病死亡率仍较高,如何预防乳腺的发生已成为目前的重要研究方向。雌激素在乳腺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采用苯氧胺等化学药物阻断或抑制癌前病变向乳腺转变,从而达到预防乳腺的发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此外。通过乳腺或卵巢切除等外科治疗和改变饮食结构也是预防乳腺发生的途径。本文旨在对国外乳腺预防的研究现状进行评价。

  • 标签: 乳腺癌 预防措施 肿瘤 癌细胞
  • 简介:这些人易患乳腺:1.有乳腺家族史,特别是母亲或姐妹曾患乳腺者.2.月经初潮过早(12岁以前)或闭经过迟(52岁以后).3.40岁以上未孕或第一胎足月产在35岁以后.4.曾患一侧乳腺者,其对侧具有高危因素.5.乳腺增生人群中有2%~3%的人会发生乳腺;乳腺增生人群比正常人群乳腺发病高3.4倍.

  • 标签: 乳腺癌 预防 乳腺增生 40岁以上 癌家族史 月经初潮
  • 简介:乳腺是一种常见的人类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前对乳腺的研究不断深入。根据乳腺研究的最新生物学观点,乳腺一开始即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在其早期即有全身转移,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乳腺手术前的明确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端粒酶 乳腺癌 肿瘤生物学 肿瘤标志物 细胞学检查
  • 简介:乳腺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几乎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在世界上虽属低发国家,但近年发病率也在明显上升,年均增长3%~4%,高出高发国家和地区1~2个百分点。在一些大城市乳腺的发病率已居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我国乳腺发病率东部沿海高于内陆,大中城市高于农村,发病高峰年龄在40~60岁,但有年轻化趋势。

  • 标签: 乳腺癌 发病率 规范治疗 恶性肿瘤 妇女 常见
  • 简介:乳腺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有增高趋势。本文对在我院治疗满5年的乳腺患者的治疗、生存及预后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临床分析 恶性肿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综合治疗个体化方案在临床应用。方法分析患者具体情况,根据年龄,肿瘤分期,有无远处转移及经济情况决定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结论以最小代价取得最有效的治疗,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缓解症状。

  • 标签: 乳腺癌 综合治疗 肿瘤转移 激素依赖性肿瘤 内分泌疗法
  • 简介:川医附院自1967~1977年共收治乳腺患者32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得到随访观察者189例。兹探讨影响乳腺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一般资料本组320例中,女性318例,男性2例,年龄22~76岁,以41~50岁为最多,占43.3%。

  • 标签: 临床病理 乳腺癌预后 病理分析
  • 简介:腋窝淋巴结解剖(ALND)是乳腺手术的常规术式,即使施行各种乳房保留性手术,也同时行ALND。但早期乳腺腋窝淋巴结(ALN)的转移率并不高,然而其术后并发症,特别是上肢淋巴结水肿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是目前国内、外临床治疗上的一大难题。乳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治疗失败的原因在于远处转移

  • 标签: 乳腺癌 ALND 腋窝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 手术 乳房保留
  • 简介:乳腺的发生与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肿瘤是一种基因性疾病。细胞癌变是一个以多种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为基础的过程。目前学者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癌基因抑癌基因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试图为肿瘤早期发现和诊断,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判断肿瘤的疗效和预后提供指标。

  • 标签: 基因研究进展 乳腺癌 分子生物学研究 分子生物学技术 肿瘤发生 癌癌
  • 简介:乳腺的内分泌治疗已有100多年历史.1895年Beatson[1]对3例晚期及复发性乳腺应用卵巢切除,使肿瘤得到控制,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乳腺的发生和发展与体内内分泌激素有关.20世纪70年代Jensen等分离出雌激素受体,揭示了乳腺的激素调控作用与激素受体密切相关,并开始着手研究抗雌激素受体的药物.不久苯氧胺就逐渐被应用在乳腺的治疗上了[2].此后乳腺的内分泌治疗新药不断涌现,包括抗雌激素制剂、孕酮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等.本文将重点介绍乳腺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新药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芳香化酶抑制剂 三苯氧胺 托瑞米芬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的不同X线表现,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将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X线征象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有明显肿块者27例;单纯致密小结节者11例;与对侧乳房比较呈不对称局限性密度增高者6例;X线未见肿块与结节,仅见泥沙样微细钙化者5例;X线未见异常,导管造影显示导管内有不规则充缺、管壁僵硬者1例.结论:①致密肿块、边缘有毛刺是诊断乳腺较为可靠的依据.②泥沙样微细钙化是诊断早期乳腺非常重要的依据.③未见明显肿块与结节,仅见局部不规则密度增高片团影者,应提高警惕,随访复查或进行活检,避免遗漏.④导管造影是诊断乳房溢液乳腺有效的方法.

  • 标签: 乳腺癌 X线 特征
  • 简介:癌基因c-erbB-2与乳腺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乳腺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ErbB家族信号通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系统,其异常激活可引起细胞生长增殖失控、恶性转化及肿瘤浸润转移.针对c-erbB-2的乳腺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人源化抗c-erbB-2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已经成功用于乳腺的临床治疗,pertuzumab、酪氨酸激酶抑制剂、c-erbB-2肽疫苗、腺病毒E1A基因治疗等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有的c-erbB-2检测方法中IHC和FISH较为常用,新涌现的一些检测方法如CISH、ELISA、RT-PCR等亦各有优势,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乳腺癌 单克隆抗体Herceptin 癌基因C-ERBB-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浸润转移 RT-PCR
  • 简介:约25%的乳腺病人术后患侧上肢会逐渐出现淋巴水肿甚至发展成为象腿症。这种并发症常导致患肢持续胀痛、肩关节运动受限甚至残废、皮肤粗糙变厚,继发感染和伤口长期不愈,不但降低了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淋巴肉瘤的发生。但对于这种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预防和临床处理的研究却相当缺乏。

  • 标签: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并发症 患肢 患侧 皮肤粗糙
  • 简介:约25%的乳腺病人术后患侧上肢会逐渐出现淋巴水肿甚至发展成为象腿症,这种并发症常导致患肢持续胀痛、肩关节运动受限甚至残废、皮肤粗糙变厚,继发感染和伤口长期不愈,不但降低了生活质量,甚至可导致淋巴肉瘤的发生。但对于这种淋巴水肿的发生机制、预防和临床处理的研究却相当缺乏。

  • 标签: 乳腺癌 上肢淋巴水肿 并发症 患肢 患侧 皮肤粗糙
  • 简介:乳腺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皮瓣坏死,它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还推迟了术后进行辅助治疗的时间,我院近8年来为263例乳腺患者进行了根治术,均未出现严重的皮瓣坏死,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癌 术后预防 皮瓣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