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路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髋关节前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和髋关节局部情况,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在患者健侧肢体后下方放置无菌袋,避免产生小腿感染。选取患者髋前外侧为小切口,将患者的皮下组织分离,切开阔筋膜,同时拉开阔筋膜与臀大肌,使股骨大转子和臀中肌暴露。选择以股骨大转子顶点为基础点作皮肤切口,上下分别延长4~5cm,切口长度保持在8~10cm范围内,将皮肤切开后,沿着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之间的空隙进入,分别向上下牵拉开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然后在臀中肌前1/3处纵向切开约5cm的切口,同时注意保留中肌与股外侧肌腱膜的连续性以便后续修复。在股骨小转子上分1.5cm处截掉股骨头,取出骨头后,安放髋臼假体时要注意假体向外展45°,前倾15°,最后处理患者的股骨,复位假体并调试髋关节灵活度。术后放置引流管并对患者的前侧关节囊、臀中肌、臀小肌以及进行修复,关闭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髋关节前路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方法类似观察组。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将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来比较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来进行组间检验,采用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切术以及近切术应用于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甲状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应用双色球分组法进行,两组均分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近切术进行手术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切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操作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0(0.00%)例,低于对照组的6(12.00%)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术的治疗效果较近切术明显更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切术;近切术;甲状腺癌;临床效果在对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采用甲状腺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1。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发展和个人状况来选择切术或近切术治疗2。但通常情况下来说需要采用切术进行根治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案属于创伤性治疗手段,所以尽可能减少患者的创伤,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探究将切术以及近切术用于手术对甲状腺癌进行治疗,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所有甲状腺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应用双色球分组法进行,两组均分红色球为对照组,蓝色球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5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信息为22—46岁,平均年龄(31.9±6.7)岁,患者性别信息为男23例,女27例。对照组中患者年龄信息为23—47岁,平均年龄(33.1±6.0)岁,患者性别信息为男24例,女26例。本次试验中,所有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近切术进行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取患者仰卧位,并在患者的颈前胸骨切开,大约4.5cm弧形切口,采用甲状腺近切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沿外侧边缘游离出患者的甲状腺后,在远离患者的甲状腺部位,进行血管结扎,将大部分甲状腺切除掉后,保留甲状旁腺和大约6g左右的甲状腺组织,在手术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对患者的喉返神经造成损伤。实验组患者则应用切术进行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常规气管插管。使患者保持平卧位,将患者的头部后仰,沿患者的颈白线患者的甲状腺被膜切开后,暴露患者的喉返神经以及甲状腺腺体,采用甲状腺切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手术完成后,缝合患者的各层组织,对患者进行相应止血,缝合切口。1.3评价标准记录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并发情况,对比分析数据。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表达,数据应用t值进行检验,而患者的治疗后复发状况用率(%)的形式显示,实验结果应用卡方值进行检验,若p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在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中选取9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髋关节功能和生存质量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优质护理并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优质护理联合系统性功能训练 股骨头坏死
  • 简介:第一时间获取医生指导让“家庭医疗终端”发挥了医院导诊台的作用,将医疗场景下移到基层,前移到家庭,真正实现分级诊疗的落地。

  • 标签: 问诊 支付 家庭医疗 医生指导
  • 作者: 张衍敬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2期
  • 机构:奉新第二中医院张衍敬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于髋部晚期骨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股骨颈骨折具有可靠的治疗效果,可达到减轻或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Smith-Petersen入路切断股直肌的直头,Morre入路切断外旋肌群,虽显露充分、手术中损伤大,前者影响髋关节前侧稳定,后者影响髋关节后侧稳定,易导致髋关节前脱位及后脱位;Watson-Jones入路,对髋关节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术中显露髋关节困难;外侧前入路,只切断小部分臀中小肌肌腱及股外侧肌部分肌腱,关节稳定性破坏很小,不易引起术后脱位。此入路从髋关节外前方进入,髋关节后侧稳定,术后坐立时不易引起后脱位,此入路亦无重要血管神经,能较快地显露髋关节,向上分开小部分臀中小肌前缘及向前内侧剥离部分股外侧肌群后,显露髋关节广泛。由于此入路由髋关节外侧前方进入,创口术后易引流,不易形成血肿,对预防术后髋关节血肿继发感染起到重要作用。于2012年4月至2018年6月,行33例人工关节置换,患者经随访疼痛缓解,下肢行走基本正常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刘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1-21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1期
  • 机构:摘要:[目的]调查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对工作后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和发放护士规范化培训调查表对80名参加过规范化培训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新入职护士通过规范化培训后能轻松应对工作,减少了工作中的差错事故,提高了护士的综合业务能力。[结论]护士规范化的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使得学校教育和临床工作有效的连接起来,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就医环境。
  • 简介:目的:观察在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应用小剂量高三尖杉醋碱(HHT)联合反式维甲酸(ATRA)以及三氧化二砷(ATO)作为诱导治疗方案的疗效及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与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ATRA及ATO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的145例APL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HHT治疗组74例,IDA治疗组7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完全缓解率(CR),总生存率(OS)以及无事件生存率(E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45例患者的CR率为97.2%(141/145),HHT组与IDA组两组的CR率相似(98.6%vs.95.7%,P=0.36),到达CR时间分别为32.9d和33.3d(P=0.645),获得分子生物学缓解时间分别为1.9月和2.2月(P=0.091),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有4例患者早期死亡(2.8%),其中3例死于颅内出血,1例死于呼吸窘迫(ARDS)。平均随访45.6月(0.17-131.5月),两组间的OS和EFS均无统计学差异(P=0.9,P=0.093)。一共13例患者复发,其中分子生物学复发5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2例,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vs.11.2%,P=0.342)。在亚组分析中,无论是中低危还是高危患者中,两组的OS和EFS也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HHT组的血液学毒性显著低于IDA组(P=0.003),合并1级发热的患者比例低于IDA组(28.3%vs.45.1%,P=0.037)。其他肝肾及心脏等重要脏器损害,重要脏器出血等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TRA及ATO分别联合小剂量HHT和IDA的方案在初治APL患者中的疗效近似,但联合小剂量HHT组的血液学毒性更小,相应的感染发生率更低。

  • 标签: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高三尖酯碱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将科护理意识融入基层医院综合护理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行常规护理方案患者计254例为对照组,另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基于科护理意识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实验组261例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科护理理念融入基层医院的综合护理中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全科护理 基层医院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胃切除术治疗的5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100%,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4年内术后生存率为66%。结论严格手术适应证,选择最佳的消化道重建方法,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胃癌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高血压综合防治中社区科医生的作用。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慢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科医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社区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区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社区科医师干预,血压控制效果较好,护理满意度提升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高血压 社区 全科医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消化性溃疡应用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接受并予以治疗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79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n=40)与对比组(n=39),分别在其治疗期间予以科护理干预措施与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组间比较显示研究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比组(P<0.05);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科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老年消化性溃疡中临床效果显著,可同时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各医院及医疗机构借鉴并应用。

  • 标签: 老年消化性溃疡 全科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分析在基层医院综合护理过程中融入科护理意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住院患者184例,随机分为行常规护理对照组(n=92)与采用科护理实验组(n=92),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科护理方案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全科护理 基层医院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急性毒蕈中毒的临床疗效,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6-2017.10于我院就诊的15名重症急性毒蕈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在给予基础治疗(洗胃及导泻等)的前提下,重点给予血液净化治疗,以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观察患儿病情演变与转归,动态监测肝功能、肾功能及心肌酶学结果。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经过上述治疗后,均有所好转,其中13例好转出院,2例因家属放弃治疗签字出院。结论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儿童急性毒蕈中毒,可清除急性重症中毒患者体内的毒物,明显改善中毒症状、脏器功能损伤,稳定内环境,有利于改善预后,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得到大力推广。

  • 标签: 血液净化 毒蕈 中毒 儿童
  • 简介:目的:探究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髋关节置换术(THR)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接受THR术的116例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路径化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Harris评分、临床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时、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后Harri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THR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临床疗效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HARRIS评分 路径化 护理干预
  • 简介: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脑肿瘤。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脑胶质瘤的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35%-60%,死亡率高居癌症前列。而在脑胶质瘤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血脑屏障、肿瘤组织内及周边水肿脑组织间隙静水压较高、用药后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性因素降低了脑胶质瘤治疗药物的疗效。联合用药治疗已逐渐替代单一药物治疗。最新的联合治疗方案如使用扶正平瘤汤联合替莫唑胺,平消胶囊联合脑瘤饮,有效率可分别达到70.0%和86.4%,而对照组有效率为56.7%和70.0%,同时,死亡率和中位生存期也优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较单一药物治疗更有效。目前,联合药物治疗已逐渐替代单一药物治疗,本文就临床现阶段常用联合药物做一综述。

  • 标签: 脑胶质瘤 药物治疗 联合治疗 替莫唑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联合锁定板治疗肋骨骨折。方法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隔下逐瘀汤联合隧道锁定板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隧道锁定板治疗。结果两组在住院时间、疼痛缓解程度、骨折愈合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隔下逐瘀汤联合隧道锁定板联合治疗肋骨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膈下逐瘀汤 内固定 肋骨骨折
  • 简介:目的分析对于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旁亢)患者应用罗盖冲击+西那卡塞治疗的效果。方法88例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以西那卡塞治疗,联合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罗盖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磷、钙和甲状旁腺素(iPTH)水平,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磷、iPTH水平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前后的血钙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血钙水平低于治疗前和联合组(P<0.05);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尿毒症继发甲旁亢患者中应用罗盖冲击+西那卡塞治疗,可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血磷、iPTH水平,不显著降低血钙水平,并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尿毒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罗盖全 冲击疗法 西那卡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美拉唑和法莫替丁组合疗法对慢性胃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16日至2018年9月16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幽门螺杆菌根除、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7.14%)和总有效率(90.00%)均高于对照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奥美拉唑 法莫替丁 慢性胃炎 药物组合疗法
  • 简介:目的研究α-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研究组采用α-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宫颈糜烂上采用α-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效果更佳,能有效加快患者创面愈合速度,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操作方便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alpha -干扰素 微波 宫颈糜烂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躁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躁狂症患者102例,将组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均56例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丙戊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疗法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PR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第1周BPRS评分改善程度即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第2周BPRS评分改善程度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同期比较从治疗第2周开始BPRS评分改善程度有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PRS评分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在治疗第1周时BRMS评分改善程度即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BRMS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躁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有效提升患者的劳动能力。

  • 标签: 心理疗法 药物治疗 躁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