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闭合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43例未行急诊手术治疗的闭合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颅内是否发生PHI分为进展组(并发PHI)46例与非进展组(未并发PHI)97例。回顾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闭合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HI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年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两次CT血肿量差、合并颅骨骨折、意识障碍、瞳孔扩大、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入院时GCS评分<12分、两次CT血肿量差>20ml、意识障碍、瞳孔扩大、D-D>1.24mg/L、PLT>300×109/L是闭合颅脑损伤患者发生P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针对上述危险因素,临床应尽早发现,早期处理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闭合颅脑损伤患者PHI的发生率,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颅脑损伤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槐果碱对polyⅠ:C/D-GalN诱导的小鼠免疫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槐果碱高剂量组以及槐果碱低剂量组共4组,每组12只。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槐果碱,连续12d。于末次灌胃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尾静脉注射polyⅠ:C、腹腔注射D-GalN造成免疫损伤,12h后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以及总蛋白(TP)活性;采用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测定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的RNA水平;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槐果碱能明显降低小鼠ALT、AST以及TNF-α、INF-γ的mRNA水平,抑制CHE、ALB以及TP水平的降低。病例切片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槐果碱可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且呈剂量依赖。结论:槐果碱对polyⅠ:C/D-GalN诱导的小鼠免疫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槐果碱 polyⅠ:C/D-GalN 免疫性肝损伤 干预作用
  • 简介:目的研究巴曲酶注射液对大鼠血栓栓塞脑卒中急性超早期的保护作用。方法自体血凝块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法制备大鼠血栓栓塞脑卒中模型,32只造模成功大鼠按神经缺陷程度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及巴曲酶注射液低、高剂量(0.3、1.0BU/kg)组和阿替普酶(rt-PA,9mg/kg)组,每组8只,另设假手术组8只。造模1h后尾iv给药,给药后6h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核磁共振(MIR)技术进行大鼠脑SE-T2WI序列扫描,测量脑病变范围;给药后24h评分后取脑进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范围;给药后6、24h取血浆,测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巴曲酶注射液0.3BU/kg治疗24h(P〈0.05)、1BU/kg治疗6、24h(P〈0.05、0.01)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给药后6hMRI结果显示,巴曲酶注射液0.3、1.0BU/kg显著缩小病变范围(P〈0.05、0.01);给药后24hTTC结果显示,巴曲酶注射液0.3、1.0BU/kg显著缩小梗死范围(P〈0.05);巴曲酶注射液0.3、1.0BU/kg于药后6、24h均可显著降低血浆FIB浓度(P〈0.05、0.01、0.001)。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能改善大鼠脑缺血急性期受损神经功能、缩小脑病变范围、降低血浆FIB浓度,具脑保护作用。

  • 标签: 巴曲酶注射液 大鼠 血栓栓塞性脑缺血 核磁共振 TTC染色
  • 简介: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内毒素(ET)所致急性肺损伤(ALI)中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为临床ALI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4只3个月龄雄性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ET组(B组),地塞米松+ET组(C组)。用静脉注射ET700μg·kg-1方法制作ALI模型,C组在ET注射前给予地塞米松(5mg·kg-1)干预,在实验0、0.5、1、2、4h行血氧饱和度(PaO2/FiO2)和血清ACE检测。结果:B组PaO2/FiO2在0.5h降至最低为(265.4±70.2)mmHg,随后逐渐升高,血清ACE活性在0.5h升高至(68.39±6.29)u·mL-1,在1h达到峰值(80.13±12.97)u·mL-1,2h开始逐渐下降。C组PaO2/FiO2也呈现下降趋势,血清ACE活性呈现升高趋势,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可通过对血清ACE活性的抑制,对ET所致ALI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内毒素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地塞米松
  • 简介:目的:阐述药源性肾损伤的病理机制和临床特征,探讨其发生影响因素,以及此类病例的处理措施和药学监护重点,为预防和避免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的典型药源性肾损害病例。结果:共发生6例典型的由药物引起的肾损伤案例,包括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1例,阿托伐他汀钙致横纹肌溶解伴急性肾损伤1例,穿心莲内酯致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2例,别嘌醇致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非甾体抗炎药致急性肾损伤1例。结论:药源性肾损伤问题日益突出,需引起临床重视,以便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药源性肾损伤 阿德福韦酯 阿托伐他汀钙 穿心莲内酯 别嘌醇 非甾体抗炎药
  • 简介:现有的药物化学教材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从事新药研究开发工作的需要,仅凭局部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革思路和具体建议,讨论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

  • 标签: 药物化学 教材体系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研究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网膜素-1(Omentin-1)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以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为诊断指标,探究高血压前期是否存在早期肾损伤。方法收集体检中心患者97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前期组(52例),健康对照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Omentin-1及hs-CRP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高血压前期组的Omentin-1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41±53)与(214±34)ng/mL](P〈0.01),hs-CRP水平和UACR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1±0.5)与(1.5±0.6)mg/L和(10±4)与(7±5)mg/g](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Omentin-1是影响UACR的主要因素且二者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存在着Omentin-1及hs-CRP水平的异常变化,Omentin-1水平下降与早期肾损伤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

  • 标签: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前期 网膜素-1 肾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鄂西鹿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槲皮素(1)、二氢槲皮素(2)、木犀草素(3)、山柰酚(4)、β-谷甾醇(5)、胡萝卜苷(6)、henryiosideA(7)、henryiosideB(8)。结论化合物1~6为首次从鄂西鹿药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鄂西鹿药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及对照组(n=42),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肠功能障碍评分、血浆D-乳酸水平及营养状况变化,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入院后第7天肠功能障碍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血浆D-乳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蛋白(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有助于预防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度颅脑损伤 胃肠功能紊乱 预后
  • 简介:目的:收集并分析我院9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96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肝损伤的发病时间关系,比较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以及临床治疗与转归,同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收集的96例药物性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所占比例最高(44.79%),有68.75%的患者在用药5~90天内发生了肝损伤;在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种类中以抗肿瘤药物(32.29%)和中药(29.17%)所占比例最大,两者涉及到的药品分别有13种和14种;96例患者临床预后均良好,停药后18~90天内肝功指标均恢复正常;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女性、BMI≥28kg·m^-2、有过敏史、合并高脂血症为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临床需及时妥善处理,以免引发急性肝衰竭;临床使用抗肿瘤药和中药的过程中,应注意监测,避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对于老年以及女性患者,BMI较高者以及有药物过敏史和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肝功能。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针对实际教学工作中药学专业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繁多而学时偏少的情况,整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内容,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让学生形成整体化学的观念,节约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 标签: 药学 化学课程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建立UPLC-MS/MS法检测中成药及保健品中非法添加的10种抗风湿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以ACQUITYUPLCBEHC18(50mm×2.1mm,1.7μm)为色谱柱,以含0.1%乙酸0.02mol/L醋酸铵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10种化学物质的质谱检测线性范围宽,线性关系良好,r≥0.9961,平均方法回收率为92.5%~101.8%,RSD为0.9%~3.1%,检出限为0.0015~0.018μg,定量限为0.0045~0.55μg,27批样品中有10批样品检出了非法添加的化学物质。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作为抗风湿类中成药及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测定方法。

  • 标签: UPLC-MS/MS 抗风湿 中成药 保健品 非法添加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检查在膝关节损伤诊断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观察,对所有患者先后进行CT检查、磁共振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膝关节损伤类型检出情况。结果磁共振检查检出99例,检出率为99.00%;CT检查检出82例,检出率为82.00%,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准确判定膝关节损伤部位、性质,方便快捷,在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磁共振 膝关节损伤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调查火箭军特勤官兵因训练、施工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行手术治疗后的康复情况。方法对火箭军总医院2011-2016年30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的军人患者一般情况行回顾调查,采用Lysholm问卷分析行ACLR后康复情况。结果计划回访35例,其中30例成功(85.7%);住院日3~4周(包括3周)的人数最多,共18例(60%);坚持门诊康复指导的共有25例(83%);术后有残留症状的共12例,分别为:打软腿,9例,其中3例伴关节内别卡,2例为行走后疼痛,单纯关节内别卡1例;Lysholm评分满分(100分)有5例,80~99分的16例,低于80分的9例;平均89.9分。结论坚持术后康复锻炼对ACLR术后官兵恢复工作有相当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前交叉韧带损伤 军事训练伤 康复现况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性别、年龄、GCS评分、脑疝、血压、手术、颅底骨折、创伤蛛网膜下隙出血。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年龄≥60岁、GCS评分≤8分、脑疝、低血压、创伤蛛网膜下隙出血5个因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GCS评分≤8分、脑疝、低血压、创伤蛛网膜下隙出血4个因素为影响PT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CS评分、脑疝、低血压、创伤蛛网膜下隙出血为PTCI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中重型颅脑损伤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药理学是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多年来护理专业药理学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理论、轻应用”现象.根据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药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依据护理技能培养的特点及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结合近年来对高职护理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的优化,提出教学改进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药疗护理”的理念,为培养现代临床护理实际需要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药理学教学 高职护理专业 职业能力导向 药疗护理
  • 简介:1例54岁女性患者,因发现血小板增多症使用干扰素近40d。约1个月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最高40℃,咳嗽剧烈,伴咯粉红色黏痰,上午较重,伴前臂疼痛,周身不适,肢体感觉异常,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稍有改善,但出院后仍有低热、咳嗽。之后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肺部CT提示: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给予抗炎、祛痰及对症治疗,住院期间体温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患者自觉乏力,体质量下降10kg,后就诊于我院呼吸科门诊,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10d,患者咳嗽减轻,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入院后考虑为干扰素导致的药源性肺损伤及神经损伤,给予泼尼松治疗3d后,患者乏力、指端麻木感减轻;8d后患者无乏力,指端麻木感明显减轻,复查胸部影像较之前吸收明显,患者出院。

  • 标签: 干扰素 药品不良反应 间质性肺炎 多发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基于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的药学服务开展情况的梳理总结,探讨中药临床药师服务在临床工作中的创新模式与应用价值。方法:分析DILI临床安全用药数据库及医-药-患互动服务模式的可行和特点、中药临床药师主动干预服务模式的建立及临床药师的作用。结果与结论:通过建立DILI临床安全用药数据库、医-药-患互动服务模式,可实现中药临床药师的主动干预,提升中药临床药师的服务能力与质量,指导患者安全用药,协助临床医师合理用药,为降低DILI发生率、优化临床应对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药物性肝损伤 中药临床药师服务模式 临床安全用药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