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五水头孢唑林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0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15例和观察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唑林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费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药物治疗后,均未出现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感染现象,预防的总有效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药物费用,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切口感染方面,五水头孢唑林和头孢唑林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但是头孢唑林比五水头孢唑林具有更高的经济性。

  • 标签: 五水头孢唑林 头孢唑林 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预防感染
  • 简介:目的:分析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脊柱手术患者562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281例);分析其手术切口前后用1%稀碘伏溶液与0.9%氯化钠液联用灭菌消毒(观察组)和单用0.9%氯化钠液(常规组)消毒灭菌的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以及两组患者不同消毒剂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后消毒灭菌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用1%稀碘伏溶液消毒手术野是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脊柱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切口用1%稀碘伏液与0.9%氯化钠液联用消毒手术野可降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较为确切,对术后切口感染具有预防作用。

  • 标签: 稀碘伏溶液 浸泡术野 脊柱 手术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温度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预防切口和产褥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妇40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25℃甲硝唑注射液冲洗预防感染,观察组产妇给予36~37℃的甲硝唑注射液进行冲洗,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温度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后术后感染发生率、切口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经36~37℃的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50%稍低于对照组为2.00%,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愈合时间为(4.2±0.1)d显著早于对照组为(9.1±0.5)d(P<0.05);而Ⅰ期愈合率为99.00%稍高于对照组为94.50%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6~37℃的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切口预防感染的效果优于常温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促进切口的愈合。

  • 标签: 甲硝唑注射液 不同温度 冲洗 剖宫产术后 切口感染 产褥感染
  • 简介:目的探究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预防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10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遵从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采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773,P=0.0005〈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4%(42/50),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9/50),试验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9,P=0.0144〈0.05)。结论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能积极预防切口感染,增强切口愈合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生活质量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抗菌药物使用整顿前)与2017年1—12月(抗菌药物使用整顿后)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整顿前后各40例)资料,整顿前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控制使用抗菌药物,整顿后组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控制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整顿前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差异。结果:整顿后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显著低于整顿前组为95.00%(P〈0.05);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的部位经组间比较其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控制使用后,抗菌药物在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使用率明显下降,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未显著下降,说明存在抗菌药物过度使用的现象,其规范化控制使用仍然势在必行。

  • 标签: 术后伤口感染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甲状腺手术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评价甲硝唑与庆大霉素局部浸润注射封闭疗法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110例资料,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完毕关闭腹膜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甲硝唑和庆大霉素切口周围局部浸润封闭注射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切口创面愈合率,以及治疗后切口创面愈合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为16.36%(P〈0.05),切口创面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创面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硝唑和庆大霉素局部浸润注射封闭疗法预防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促进了切口创面的愈合,有效避免了切口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甲硝唑 庆大霉素 切口感染 局部浸润
  • 简介:目的:评价头孢哌酮钠与替硝唑注射液联用对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9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45例)和联用组(45例);单一组患者给予单用替硝唑注射液治疗,联用组患者在单一组基础上加用头孢哌酮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分别用药治疗后的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联用组患者用药后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盆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孢哌酮钠与替硝唑注射液联用能有效预防腹腔镜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术后感染,促进了术后切口的愈合。

  • 标签: 头孢哌酮钠 替硝唑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合头孢噻肟钠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行胃肠肿瘤术患者9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联用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当天给予头孢噻肟钠预防切口感染,联用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用药术后3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用药后的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评价两种用药方案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用药后术后3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测得值远高于术前(P〈0.05),术后联用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内联用组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配合头孢噻肟钠预防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优于单用头孢噻肟钠,有效避免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大幅上升,且还可降低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的发生风险。

  • 标签: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胃肠肿瘤 血清炎症因子 感染
  • 简介:目的:评价益肾强骨汤方辅助抗菌药物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疗效及其对肩关节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5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A组(n=42)和B组(n=43);A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强骨汤方,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异,以及用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Neer的评分值和肩关节功能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B组患者用药后Neer评分值和各项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均大于A组(P〈0.05),切口感染发生率略低于A组,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肾强骨汤方辅助抗菌药物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有效促进了其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

  • 标签: 益肾强骨汤方 抗菌药物 肱骨近端骨折 肩关节功能 切口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高龄白内障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散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0.85±0.24)高于对照组的(0.50±0.12)、术后角膜散光(0.50±0.30)D低于对照组的(1.76±0.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治疗高龄白内障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手术简单,易操作,具有术后散光低、视力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 高龄白内障 疗效
  • 简介:目的分别运用小切口手术法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法对临床甲状腺肿瘤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录入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分别应用小切口手术法和传统甲状腺手术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除两组患者在肿瘤直径方面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降低,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降低,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造成很多种类的疾病,其中包括胃十二指肠溃疡或慢性活动性胃炎这样的慢性病,同样可能由于病情的恶化造成胃癌等重大疾病。为了对上述疾病进行治疗与预防,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治疗很有必要。随着传统治疗手段的持续使用,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为此本文将对中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特点及研究情况进行论述。

  • 标签: 中药 幽门螺旋杆菌 防治 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性。方法52例跟骨骨折患者,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跟骨外侧"L"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对照组Maryland评分无痛率为61.54%(16/26),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8.46%(23/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确切,在Maryland评分结构总有效性疗效对比中效果显著,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 跟骨骨折 有效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某二级甲等医院收治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547例,其中干预前(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未经过"抗菌药物整治活动")283例,干预后(2018年2—4月通过设立临床药师参与诊疗工作以及加强合理用药管理和控制)264例,提取患者电子病历信息,比较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给药时间合理率、用药疗程合理率。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70.32%降至28.79%,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干预前的57.79%升至75.00%,给药时间合理率由干预前的19.60%升至61.84%,用药疗程合理率由干预前的38.69%升至55.26%。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以降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提高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间及用药疗程的合理性,使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抗菌药物的管理更加科学,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围术期 Ⅰ类切口 合理用药
  • 作者: 曾华彪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8-12-22
  • 出处:《药物与人》 2018年第12期
  • 机构: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感染疾病科曾华彪摘要:目前,抗感染类药物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随之也出现了很多不良反应与耐药性等问题。而通过结合中西医,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能将临床疗效提高的同时,减轻不良反应,因此,获得了临床医疗工作人员的广泛重视。基于此,本文针对感染性疾病,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进展与问题,并着重进行了展望。
  • 简介:目的:介绍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开展药学服务的体会,评价药师参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临床难治性感染案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案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方案制定取得明显的效果。结论: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对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确保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体现出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感染治疗 病例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和髋关节局部情况,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在患者健侧肢体后下方放置无菌袋,避免产生小腿感染。选取患者髋前外侧为小切口,将患者的皮下组织分离,切开阔筋膜,同时拉开阔筋膜与臀大肌,使股骨大转子和臀中肌暴露。选择以股骨大转子顶点为基础点作皮肤切口,上下分别延长4~5cm,切口长度保持在8~10cm范围内,将皮肤切开后,沿着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之间的空隙进入,分别向上下牵拉开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然后在臀中肌前1/3处纵向切开约5cm的切口,同时注意保留中肌与股外侧肌腱膜的连续性以便后续修复。在股骨小转子上分1.5cm处截掉股骨头,取出骨头后,安放髋臼假体时要注意假体向外展45°,前倾15°,最后处理患者的股骨,复位假体并调试髋关节灵活度。术后放置引流管并对患者的前侧关节囊、臀中肌、臀小肌以及进行修复,关闭切口。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髋关节前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方法类似观察组。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将通过SPSS.20.0统计软件来比较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来进行组间检验,采用P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共140例,其中感染患者70例,未感染患者7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抗生素应用状况、治疗方法、临床资料等记录做回顾性分析,在完成分析对比后,将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临床治疗感想进行总结。结果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有合并症感染共46例,占65.7%,抗生素感染共52例,占74.3%,抑酸剂感染共22例,占31.4%;在对照组患者中,合并症感染共17例,占24.3%,抗生素感染共17例,占24.3%,抑酸剂感染共22例,占31.4%,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患者,要在临床治疗中慎重使用药物,做到对感染的抑制甚至消除。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患者 感染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血必净与乌司他丁配合抗感染治疗对急性脓毒血症患者伴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急性脓毒血症伴感染性休克患者74例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和用药时间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以及治疗前后按APACHEII量表评分的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用药时间少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APACHEII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与血必净配合抗感染治疗急性脓毒血症患者伴感染性休克,减少了升压药物的用量,改善患者健康状况,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急诊脓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 乌司他丁 血必净 抗感染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颅脑损伤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体会。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的80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展开了探究,在脱水降低颅压的过程中进行止血,降低颅脑的损伤,以此同时还要加强对气道的护理,及时将患者气道内的脓性分泌物进行清理,雾化气道并对内滴药进行应用,给与患者静脉营养支持,对发热患者首先进行低温治疗,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变换体位,增强患者的舒适性。结果肺部感染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球菌以及真菌组成,其分别占七成、二成和不到一成。结论颅脑损伤过程中通常合并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其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为主,通过本文对其展开的探究,我们找出了合理的抗生素,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过程中加强对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护理的重视程度,结合相关的药物,并且加强患者的呼吸通畅程度,增强营养支持,减少肺炎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患者的痛苦程度,更好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 标签: 颅脑损伤 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