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老年(≥80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药(N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室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治疗的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各50例,达比加群组使用110mg,2次/d,利伐沙班组使用10mg,1次/d,华法林组将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至2.0~2.5,比较3组间的出血、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1)华法林组、达比加群组、利伐沙班组组间比较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与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及利伐沙班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达比加群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等指标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药前[(34.25±0.59)s]、用药后3d[(44.73±2.60)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利伐沙班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时间(PT)用药前[(14.94±0.31)s]、用药后3d[(18.05±0.58)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结论(1)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NOACs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安全性优于华法林。(2)使用NOACs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当应用于特殊人�

  • 标签: 抗凝药 心房颤动 老年人 80以上 评价研究
  • 简介:目的: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抵抗是神经介入术后缺血事件再发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可能导致药物抵抗的风险基因和位点。方法:以神经介入常用的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为研究对象,对遗传因素导致的阿司匹林抵抗和氯吡格雷抵抗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结果与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结果间存在争议,目前没有公认的基因位点变异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CYP2C19弱代谢是氯吡格雷抵抗的重要因素,但CYP2C19仅能解释约12%的药物抵抗,因此临床并不推荐常规进行该基因的检测,氯吡格雷抵抗的主要因素仍在研究当中。此外,当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心血管病患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药物抵抗的研究有待加强。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药物抵抗 基因变异 CYP2C19
  • 简介:自1990s开始,治疗便被证明可有效预防房颤患者的缺血性华中复发。药相关出血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很少有研究表明老年人是否能够从治疗中获益。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抗凝药 高龄老人 复发 预防 抗凝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治疗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进行包括健康教育、出院2年内干预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并发症、药物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疾病认知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药物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治疗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和药物依从性,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及出血、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体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抗凝治疗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1例49岁男性患者,右足恶性黑色素瘤手术切除后出现胸闷、胸痛,诊断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包括结合指南和专家共识评估病情分级、协助制定方案、根据监测指标调整抗凝剂量、监护不良反应、进行心理干预、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管理。患者INR达到目标值,病情平稳后出院。

  • 标签: 癌症相关栓塞 肺栓塞 抗凝治疗 药学监护
  • 简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规则有序的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杂乱无章的心房颤动波,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无序的颤动使其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耳内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进而产生心房附壁血栓。与普通人群比较,房颤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这主要是由于房颤患者易于发生缺血性卒中。研究结果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每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两倍,15%~20%脑栓塞的发生是由于房颤,在老年人群中房颤并发栓塞的比例更高,由其导致的脑栓塞为非房颤患者的5倍[1]。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老年人群 抗凝治疗 非瓣膜病 持续性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治疗状况,为提高抗治疗的合理性、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收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房颤合并CKD患者90例以及房颤但肾功能正常者90例的病历资料。对患者华法林使用率、血小板药使用率、药物的出血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分析年龄、合并慢性疾病、既往脑血管事件、出血风险评分等单因素对华法林使用率的影响。结果:房颤合并CKD患者的栓比例为68.9%,其中华法林比例为10.0%,低于肾功能正常患者;合并CKD患者的药物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CKD并未增加药物的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华法林使用单因素分析提示高龄、冠心病、CKD对其影响较大。结论:我院房颤合并CKD患者的治疗严重不足。临床药师应加强药学服务,协助医师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开展药学跟踪随访工作,确保治疗的延续性以及安全性。

  • 标签: 心房颤动 慢性肾脏病 抗凝治疗 临床药师
  • 简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成为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技术是保障CRRT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枸橼酸在CRRT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枸橼酸技术尚未普及,相关的护理研究报道也较少,因此我们采用枸橼酸-葡萄糖溶液A(ACD-A)为抗凝剂,与无肝素对比,观察两者在高危出血患者CRRT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总结相关护理要点,以使CRRT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 标签: CRRT 枸橼酸钙 危重症患者 抗凝剂 血滤器 离子钙
  • 简介:临床药师参与了一例酒精性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过程。即参与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与用药监护。协助临床医师确定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了用药教育与用药监护,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事实证明,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设计与分析及用药监护是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切入点,有助于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门静脉血栓 临床药师 病例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与“三联疗法”对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问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雷贝拉唑三联组(n=40)和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组(n=40);雷贝拉唑三联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埃索关拉唑镁三联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镁、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对白介素-2(IL-2)和IL-6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雷贝拉唑三联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月后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2水平高于雷贝拉唑三联组,而IL-6水平低于雷贝拉唑三联组(P〈0.05)。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镁三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患者,其疗效优于雷贝拉唑三联疗法。

  • 标签: 胃溃疡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 效果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抗菌药物所致药物热的特点,以正确地认识药物,避免药物热引起的严重后果。方法:选择呼吸科2011~2014年发生的药物热20例,总结病例特点,对药物种类及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在停药后48h内体温均恢复正常。药物热发生中位时间为用药后第6天,平均值为6.9天,下午和夜间体温升高明显,最高温度在37.8~40.3℃之间,20例均出现相对缓脉,部分病例出现了转氨酶和血沉值升高。结论:临床医生应关注抗菌药引起药物热,尽早判断药物热,减少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

  • 标签: 药物热 非感染性发热 抗菌药
  • 简介:口服药物肠道吸收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法、体内法和在体法,对这3种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鉴于在体肠灌流法操作简便、技术成熟、可控性强,同时又保证了神经内分泌调节与淋巴液血液供应的完整性等特点,更能反映药物吸收的真实情况,因此重点介绍了在体肠灌流法,并对在体肠灌流法中使用的循环灌流法和单向灌流法常用的几种灌流液体积校正方法等进行综述,为研究口服药物肠道吸收试验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为保证试验的可操作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认为应根据所研究药品的性质、实验要求、试验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试验方法,进而为药物剂型的开发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标签: 肠道吸收 药物评价 在体法 肠灌流法 循环灌流法 单向灌流法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药物咨询中发现的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案例,来提升咨询水平,为更好地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警示临床甄别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用药咨询中心2014–2016年间记录的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案例,对咨询者年龄、性别、就诊科室、药物相互作用分类、药物品种、疾病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206例,40岁以下(含40岁)占24.27%,40岁以上占75.73%。涉及临床科室12个。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作用126例(61.17%),药效学相互作用80例(38.83%)。结论:通过药物咨询这一有效平台,可以及时避免与纠正一些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用药咨询中心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有效屏障。

  • 标签: 药物咨询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药物敏感试验在为大肠癌患者筛选敏感化疗药物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例患者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临床常用的9种化疗药物对大肠癌细胞的敏感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大肠癌细胞对相同药物的抑制率有明显个体差异,不同化疗药物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率也有明显差异。紫杉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对大肠癌细胞的抑制率较高,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较低。大肠癌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不同,其对紫杉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多西他赛的敏感率较高。氟尿嘧啶和吉西他滨为代谢药,但两者对大肠癌细胞抑制率的差异性较大。结论:初次化疗的大肠癌患者对多种化疗药物均较敏感,临床常用的紫杉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均属于高敏感药物,可作为初始化疗的首选,药物敏感试验可为大肠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大肠癌 药物敏感试验 化疗药物 个体化
  • 简介:现有的药物化学教材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从事新药研究开发工作的需要,仅凭局部调整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革思路和具体建议,讨论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

  • 标签: 药物化学 教材体系 教学改革
  • 简介:单核细胞分化的巨噬细胞吞噬大量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造成脂质聚集形成泡沫细胞,这一过程称为巨噬细胞泡沫化。巨噬细胞泡沫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的关键环节。oxLDL的过度摄取、过多胆固醇酯的聚集导致巨噬细胞中形成脂滴,是巨噬细胞泡沫化的主要机制。本文主要从中药调控胆固醇摄取及胆固醇逆转运的相关机制进行概述,总结近年来中药巨噬细胞泡沫化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中药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 胆固醇摄取 胆固醇逆转运 巨噬细胞泡沫化
  • 简介:随着抗菌素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过多和错误使用,全球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一些菌株如革兰阳性菌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革兰阴性菌中的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开始出现多重耐药性(MDR),甚至极高耐药性(XDR)和完全耐药性(TDR)。

  • 标签: 抗菌药物 FDA 革兰阳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 简介:《临床药物治疗杂志》是由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北京药学会主办、《临床药物治疗杂志》社出版的临床药物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标签: 数字化期刊 中国期刊网 北京药学会 学术期刊 药品监督 应用领域
  • 简介:一、肾上腺素Adrenaline【别名】副肾素【药理】对α和β受体都有激动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皮肤粘膜及内脏小血管收缩,但冠状血管和骨骼肌血管则扩张,此外,松弛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作用。

  • 标签: 药物 抢救 胃肠道平滑肌 血管收缩 心肌收缩力 心肌耗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