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住院病人用药情况,为有效利用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rescriptionautomaticscreeningsystem,PASS)监测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ASS回顾性监测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47058例住院病人的用药医嘱,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出2524896条用药医嘱,有效黑灯用药医嘱14343条,占总医嘱的0.57%。黑灯用药医嘱中,主要的监测类型是国内注射剂配伍。结论:利用PASS进行合理用药监测,可以防止用药差错,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但PASS本身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ASS) 黑灯用药医嘱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59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的前三位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及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在内的多种药物耐药率大于60%,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十分严重。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近100%耐药,70%以上耐甲氧西林,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性很高。结论:某院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高。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分享中国台湾地区药品疗效不等监测的经验。方法通过相关资料的分析,介绍中国台湾地区药品疗效不等的定义、通报和评估流程、疑似案件及主动监控机制。结果在2009~2014年间,中国台湾地区共收到药品疗效不等通报案件488件,经过分析评估,只有涉及左甲状腺素片的案件为疑似案件。结论目前,药品疗效不等监测已成为中国台湾地区药物安全性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确保民众用药安全与药品品质的提升。

  • 标签: 药品疗效不等 监测 中国台湾地区
  • 简介:目的改进提升医院ADR监测体系在安全用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培训和改变奖励方式,提高上报人的积极性;通过明确分工和职责,发挥临床药师在ADR监测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开发使用ADR监测平台,简化上报流程和时间等方法。结果在ADR监测体系改进后,我院ADR报告数量和质量、新的严重ADR报告比率以及ADR预警和干预措施有效性都得到大幅提升。结论我院ADR监测体系改进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以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 标签: ADR监测体系 改进 评价
  • 简介:目的通过对苯二氮类药物滥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吉林地区苯二氮类药物滥用趋势,运用药物滥用的监测手段来反映此类人群各项特征。方法检索《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分别以“吉林地区、2011~2015年、苯二氮类”作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并对检索数据进行列项分析。结果2011~2015年,吉林地区共有1188例报告涉及苯二氮类药物滥用:滥用者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初中以上学历占83.8%,以无业和企业人员最多;滥用方式主要以口服为主;多从医院中获得药品;多数目的是缓解烦恼、抑制情绪;滥用时间最长大于15年。结论2011~2015年之间的1188例苯二氮类药物滥用数据分析提示,此类人群一定要控制用药时间,以免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形成苯二氮类药物成瘾。

  • 标签: 苯二氮类 精神药品 药物滥用 吉林地区
  • 简介:目的:调动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ADR监测工作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得以持续改进。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2~2014年ADR报送情况,运用PDCA循环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对我院ADR监测工作进行持续改进。结果:3年来,我院共上报ADR328例次,ADR报告的数量和质量均呈现逐年提高趋势,医务人员初步树立了用药安全及报告意识。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地改进医院ADR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PDCA循环 持续改进 用药安全
  • 简介:为了最大限度地缩短优秀论文的刊发周期,维护其首发权,同时更快捷地传播先进的新技术、新成果,本刊特开通优秀论文发表绿色通道,优先刊登下列几类论文:

  • 标签: 论文发表 绿色通道 监测 应用 药物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孕药物流产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早孕药物流产的5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患者的阴道超声检查结果,综合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孕药物流产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520例孕妇药流前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3例不适合药流(4.42%),10例异位妊娠,3例带环受孕,1例葡萄胎,且孕囊直径在30mm以上者6例,3例宫内未见孕囊(其中1例生化妊娠,2例自然流产)。同时还发现,初产妇完全流产率明显高于经产妇,差异显著(P<0.05),孕囊直径在10mm以下者完全流产率相对较高。不完全流产患者胚胎残留物超声检查存在特征性,并且与清宫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率为97.05%。结论药流前充分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能够有效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阴道超声检查能够监测药流的全过程,且能够准确诊断宫腔内胚胎组织的残留情况,为临床操作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早孕 药物流产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监测报告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4年ADR报告191例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91例ADR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59.16%);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60.73%);ADR涉及药品113种,以抗肿瘤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为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胃肠系统损害(47例)及皮肤附件损害(43例);新的或严重的ADR22例(11.52%)。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尤应加强新的一般和严重类型ADR的监测,选择适宜给药途径,特别关注特殊人群如6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应提高甄别能力和处置水平,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报告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在儿童脓毒症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脓毒症休克患儿30例,动态监测患儿动脉血乳酸,并对比乳酸水平同患儿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同存活组患儿的乳酸水平以及乳酸清除率比较,死亡组患儿乳酸水平高于存活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治疗之后乳酸水平持续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死亡组持续上升,各个时间点均显著显高于存活组患儿,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儿6h以及24h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在对于判断儿童脓毒症休克预后以及治疗结果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态监测 动脉血乳酸 儿童脓毒症 乳酸清除率 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均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以是否应用颅内压监测为划分依据,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颅内压监测,对照组未应用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颅内压监测下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有利于患者预后,大大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侧脑室外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究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急腹症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0例应用腹腔镜诊断治疗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行开腹手术3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妇科急腹症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未出现并发症,而对照组13例(4.33%)患者出现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开始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急腹症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不仅手术创伤小,且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还可以实施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技术 开腹手术 妇科急腹症
  • 简介:生物类似药是与已批准上市的生物制品在质量、安全、有效等方面相似的一类药物。随着原研的生物技术药物专利的陆续到期,巨大的市场容量使得开发生物类似药已经成为国内外生物医药行业的热点之一。2015年CFDA发布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生物药的研制流程、内容和技术进行了规定。在此背昔下,本专栏邀请了国家CDE高级审评专家以及国内从事生物类似药评价的资深学者从多角度介绍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旨在为国内从事生物类似药研发的企业和技术人员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

  • 标签: 生物类似药 研发 指导原则 非临床研究 法规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胸部创伤CT、DR诊断的认识,研究DR与CT技术在胸部创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25例确诊为胸部创伤的患者的CT、DR图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回顾性分析其技术诊断的准确性。结果DR检出91例,检出率为72.8%;合并3处损伤27例,检出率21.6%;合并2处损伤31例,检出率24.8%。CT检出率为125例,检出率100%。其中,复合伤75例,检出率60.00%;合并3处损伤42例,检出率33.6%;合并2处损伤32例,检出率25.6%。DR检出率显著低于CT检出率,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创伤诊断中CT技术诊断的准确性明显优于DR技术,CT、DR等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病情做出正确诊断和分类,对疾病确诊和治疗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在胸部创伤的诊断中,CT、DR的应用中各具优势,医务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选择最佳方法,提高患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和疾病病情的评价,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CT DR 胸部创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应用是现阶段都非常重要的部分,对工作流程的简化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医院现阶段面临着重要的变革,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工作量不断的增加,工作的压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医院的药学服务中,根据每个医院不同的特点建立与之匹配的信息系统,使得其可以将工作量进行简化,工作的流程更加的规范化。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信息技术 医院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临床新技术在医学疾病治疗中的需求日益显著,不断开展并推广医疗新技术是提升医疗水平、发展医学事业的重要推动力1。医疗新技术的开展不仅为医疗机构以及临床医疗人员提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医疗创新实践的标配,是患者疾病治疗的维护性举措2。本文主要阐述医疗新技术的相关准入及问题分析,旨在完善临床新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提升相关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可行性。

  • 标签: 药学新技术 技术准入 追踪管理 制约问题分析
  • 简介:摘要中药制剂在临床的应用较为广泛,且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药制剂型也不断的升级换代,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是指20世纪60年代末离子交换技术领域新兴的一种处理技术,该操作工艺成本较为低廉,操作较为方便,树脂使用率较高,尤其适合工业生产,目前,该技术已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分离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

  • 标签: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 中药制剂 应用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对自然分娩的影响效果。方法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取无保护会阴助产,对照组采取常规助产,比较两组自然分娩效果。结果观察组出血量、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为(176.5±9.5)ml、(6.7±1.6)分、(3.5±0.5)d,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的(208.5±11.5)ml、(7.8±1.8)分、(4.6±0.4)d,观察组会阴侧切率为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降低自然分娩侧切率,更利于产妇恢复。

  • 标签: 无保护会阴助产 自然分娩 会阴损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CT血管造影(CTA)成像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术后确诊的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效果,并分析CTA对颅内动脉瘤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与最终诊断对比,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93.33%、敏感性为96.55%、阳性预测值为96.55%;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为94.82%、敏感性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94.82%;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P>0.05);CTA对动脉瘤瘤体、瘤颈的显示效果优,可便捷地多角度观察动脉瘤的三维立体结构,清晰显示载瘤动脉及术区解剖结构。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与DSA相当,与手术诊断符合率高,对颅内动脉瘤病灶的显示效果优,且检查方便快捷、安全无创、费用低,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检查诊断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三维CT血管造影(CT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