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我是一名30多岁的女性,最近几个月,每逢来月经就感觉皮肤发痒,面部、前胸和后背出现淡红色皮疹,月经过后自然消失。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 标签: 皮肤 瘙痒 红色皮疹 自然消失 月经
  • 简介:瘙痒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但其原因错综复杂.当一个患者出现瘙痒,首先要解决的是引起瘙痒的原因,因为瘙痒不仅仅局限于皮肤病.资料显示有10%-25%的瘙痒症状是由于系统性疾病,或者说内脏疾病引起的,如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障碍、淋巴瘤和骨髓增生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IV或寄生虫感染、神经精神疾病等.

  • 标签: 皮肤瘙痒 日常护理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甲状腺功能障碍 骨髓增生性疾病 神经精神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皮肤瘙痒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高,晚间瘙痒比白天严重。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变薄,表面有糠秕状脱屑,长期搔抓,皮肤上会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甚至为苔藓样变、皮革样变等增厚表现,抓破、表皮剥脱严重者可以发生皮肤感染。

  • 标签: 皮肤瘙痒症 中老年 用药 皮肤干燥 主要表现 色素沉着
  • 简介:我今年78岁,去年6月份安装了3个心脏支架,医生给我开了氨氯地平片、倍他洛克、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说要吃1年。现在我的小腿中间到脚背中间皮肤发黄很明显,不痛不痒,很干燥,请问这是否和吃药有关?是不是心脏供血不足引起的?我的血压和心跳都很正常。

  • 标签: 心脏供血不足 皮肤瘙痒 阿托伐他汀钙片 氨氯地平片 心脏支架 倍他洛克
  • 作者: 王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5-15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5期
  • 机构:彭州市中医医院王艳在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血液透析技术也在逐渐进步。越来越多的病人进行了透析治疗,同时也伴随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出现。皮肤瘙痒就属于透析后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中的一种,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的生活,对患者的病情的治疗有一定的反作用。并且如果瘙痒症状极其严重可能会对透析结果产生不良影响,造成感染或使原始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率。所以,患者应当了解并学会应对皮肤瘙痒这种病症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奇曼丁)临床多用于治疗中、重度疼痛.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出汗,口干,眩晕,嗜睡等,而皮肤反应较少见,现报道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引起皮肤瘙痒1例.

  • 标签: 盐酸曲马多缓释片 皮肤瘙痒 镇痛药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临床采用的护理干预进行研究,并探讨临床采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盲选分组,研究组50例接受优质护理干预,参照组5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针对区别护理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以此判定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后,患者症状缓解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SAS、SDS 评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数据研究组显优势。结论 临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痒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同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护理效果临床预期理想,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皮肤瘙痒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来我院就医的100名皮肤瘙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对患者进行了分型和分组处理,共分组了三组,第一组为“血热风燥形”,共有40名患者,第二组为“湿热内蕴型”,共45名患者,第三组为“血虚肝旺型”,共15名患者。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采用了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最后对各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了量化对比。结果:100名患者共接受了4个疗程的治疗,总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7.00%。治疗后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托中医辨证分型理论来治疗皮肤瘙痒症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后续临床工作中,应当立足于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应用实践,进而帮助存在这类病症的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皮肤瘙痒症患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皮肤保健操结合耳穴压豆防治瘙痒皮肤病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皮肤科诊断并治疗的

  • 标签:
  • 简介:目的将临床干预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方法作为论述中心,就润燥止痒胶囊干预的临床效用进行揭示。方法纳选至我院接受干预治疗且满足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50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录入时间范围为2017年1月~2018年12月根据其临床药物干预措施将其分成对比组(n=25)即单纯应用地氯雷他定干预,实验组(n=25)则应用地氯雷他定与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干预,统计分析患者疗效数据。结果2组疗效数据相较,实验组明显更优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症状评分可见,实验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较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与单纯用药相较,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可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值得做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润燥止痒胶囊 老年 皮肤瘙痒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效果,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观察和讨论。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进行皮肤瘙痒症治疗的184例老年门诊患者,依据随机调配的准则,将他们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92名患者。对西药组的患者进行惯例的西药医治方式;对中药组的患者进行中医角度的辨证论治后,根据不同病例的病因病机,将老年皮肤瘙痒症分为血虚生风型、肝肾精亏型以及营卫失和型,按照不同的证型选用不同的中医诊治方案。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中药组病例中药治疗的总有效率(98.74%)高于西药组总有效率(85.87%);中药组副反应发生率(2.17%)低于西药组(15.22%)。结论:中药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西药组患者,中药组副反应发生率也远低于西药组。应用中医辨证论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患者,皮肤瘙痒病情短时期内明显改善,疗效显著,且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因此建议在其他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辨证论治 老年皮肤瘙痒症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加巴喷丁治疗尿毒症相关性皮肤瘙痒血液透析患者对瘙痒症状与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收住院尿毒症相关性皮肤瘙痒患者,均于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选取其中122例参与研究。按用药方案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与治疗组各分入61例。对照组口服纳曲酮,治疗组口服加巴喷丁,评估对比两组瘙痒症状与睡眠质量改善结果。结果:治疗前治疗组VAG、VAS分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VAG与VAS分值均呈现下降趋势,而且治疗组两项分值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治疗组PSQI分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PSQI分值均呈现下降趋势,而且治疗组PSQI分值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尿毒症相关性皮肤瘙痒血液透析患者对瘙痒症状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对睡眠质量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 标签: []加巴喷丁 尿毒症相关性皮肤瘙痒 血液透析 瘙痒症状 睡眠质量
  • 简介:1例31岁女性患者,因“皮肤瘙痒两年,加重2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不除外重叠自身免疫性肝炎;高胆固醇血症。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阿托伐他汀钙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治疗后瘙痒症状无缓解,药师建议将马来酸氯苯那敏换为舍曲林改善瘙痒症状,经治疗后患者瘙痒缓解但肝功能出现明显波动,考虑为阿托伐他汀钙片与舍曲林的药物相互作用所致,建议将阿托伐他汀钙片更换为瑞舒伐他汀钙片,同时减少舍曲林剂量。临床药师从PBC患者高脂血症药物的选择、瘙痒治疗的有效性、降血脂药物与舍曲林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用药监护与干预。经治疗患者肝功能好转,瘙痒症状缓解,病情平稳后出院。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他汀类药物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酒石酸布托啡诺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皮肤瘙痒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60例,ASA均为Ⅰ~Ⅱ级,均采用硬膜外镇痛,随机分为两组:布托啡诺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胎儿取出后5min后硬膜外给予镇痛首剂。B组:镇痛首剂采用布托啡诺0.5mg+吗啡2mg+0.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6ml,硬膜外镇痛泵维持量采用布托啡诺1.5mg+吗啡6mg+0.1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给药速度2ml/h;C组:镇痛首剂采用吗啡2mg+0.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6ml,硬膜外镇痛泵维持量采用吗啡6mg+0.125%布比卡因+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给药速度2ml/h。观察术后48h内产妇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术后48h内皮肤瘙痒发生率:B组(10%)与C组(53.3%)比较明显减少(P〈0.05);②视觉模拟评分(VAS):B组比C组明显降低(P〈0.05);③Ramsay镇静评分:B组比C组明显增高(P〈0.05);④术后24h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6.7%)与C组(33.3%)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在预防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皮肤瘙痒效果肯定,而且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 标签: 布托啡诺 吗啡 剖宫产术 皮肤瘙痒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用于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HD+HP)、血液透析滤过组(HDF)、血液透析组(HD)3组。记录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2、4周后血甲状旁腺激素(PTH)、补体(C3、C4)、白蛋白(Alb)、血小板(Plt)等的变化及皮肤瘙痒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各组指标进行比较。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TH水平。结果(1)HD+HP组透析前与首次透析后及透析2、4周后患者的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缓解率为86.67%(13/15);(2)HDF组透析前与首次透析后及透析2周、4周后门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皮肤瘙痒缓解率为73.33%(11/15);(3)HD组治疗前后盯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缓解率为13.33%(2/15);(4)3组在不同阶段补体、血红蛋白含量、白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能有效地清除PTH,2者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无效者改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可能有效。

  • 标签: 尿毒症 皮肤瘙痒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滤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协同护理模式用于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价值。方法:本文纳入(2021.03-2023.03)院内接收的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进行分析,共92例。遵循双色球法均匀分组,46例/组。基础组:予以基础护理模式,实践组:予以协同护理模式。评析、处理二组的瘙痒程度、生活质量、患者满意率。结果:在护理前,组间数据比较未见差异(P>0.05)。在护理后,实践组的瘙痒程度低于基础组,且生活质量较高(P<0.05);实践组的患者满意率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可以使行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瘙痒情况得到缓解,利于更好的进行日常生活,且患者满意率较高,适合普及。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尿毒症 皮肤瘙痒
  • 简介:目的分析药线点灸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尿毒症皮肤瘙痒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药线点灸联合血液透析(HDF)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程度改善情况及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P)、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结果治疗1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PTH、P、β2-M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患者血清PTH、P、β2-MG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周后,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18周后的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为(12.70±3.12)分,低于对照组的(17.40±3.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线点灸联合血液透析可较好清除尿毒症患者血清PTH、P、β2-MG,减轻皮肤瘙痒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药线点灸 血液透析 尿毒症 皮肤瘙痒症
  • 简介:一般创面愈合后4~5个月瘙痒随瘢痕的旺盛增生而达到高潮,烧伤后特别是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后,患者存在瘢痕瘙痒难忍问题,因瘙痒而影响睡眠、情绪和饮食,甚至自行骚抓,导致愈合创面再度破溃、感染。必须采取一些治疗方法解决瘙痒问题,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从2005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80例烧伤患者,经过合理的护理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大面积深度烧伤 创面瘙痒 护理 创面愈合后 烧伤患者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