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电话那头,陈琼珍阿姨的声音洪亮,与记者谈笑风生。虽然已患糖尿二十多年,但她仍然身体硬朗,精神饱满。对她来说,坚持与糖尿抗争,已是她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她用自己的执着与坚持,不仅与病魔“和谐共存”,也收获了晚年的健康和快乐。在她的影响下,全家人都自觉地改变了生活习惯,成为了她抗糖路上的支持者与守卫者。本期《我家药箱》,我们将带您走进陈阿姨的幸福家庭,聆听她为您讲述自己与家人的抗糖故事。

  • 标签: 糖尿病 生活习惯 晚年 家人
  • 简介:连锁的会员越多,营业额也越高。众多会员中,慢会员的年消费是普通会员的5倍以上。如何吸引如糖尿等慢顾客?药店必须了解自己商圈的顾客群体,了解竞争对手糖尿品类的销售,了解周围医院糖尿顾客的情况,然后确定适合自己门店的糖尿会员开发方案。

  • 标签: 糖尿病 会员 营业额 顾客 慢病
  • 简介:由于零售药店与医院不同的环境因素差异,当患者到医院时,理所当然的会把医生当作专业人士,对医生的建议几乎言听计从,而到药店后,会先怀疑店员的专业程度。这就需要店员在服务过程中每一刻都要体现自己的专业能力,让客户信任,提高依从性。

  • 标签: 信任 糖尿病 会员 零售药店 环境因素 专业人士
  • 简介:1921年夏天,四位加拿大医生从狗的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人类终于拥有了第一件堪与糖尿较量的“武器”。之后的近百年,从日臻完美的胰岛素制剂,到专门针对2型糖尿的口服降糖药物,人类从未停止过糖尿治疗药物的研发脚步。无论是广泛应用的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大器晚成的二甲双胍,抑或毁誉参半的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每一步都象征着医务人员对糖尿发病机制的崭新认识。

  • 标签: 糖尿病治疗药物 2型糖尿病 GLP-1 促胰岛素分泌剂 胰岛素制剂 口服降糖药物
  •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医院抗糖尿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卫生部北京医院2006—2010年抗糖尿药物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口服抗糖尿药的销售金额占抗糖尿药总金额的70%,其中,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所占比例最高,胰岛素类约占30%;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诺和灵30R的DDDs较高,临床较为常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的DDC较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下降,其他药品的销售金额和DDDs均呈上升趋势,DDC逐年下降。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甘精胰岛素的排序比值较低。结论:我院2006—2010年抗糖尿药物的使用品种相对稳定,基本满足临床安全、经济、有效用药的需求。

  • 标签: 抗糖尿病药物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日均费用
  • 简介: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机抽取的52例单纯性肺结核患者作对比。结果: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患者发热、盗汗、咯血等症状及痰阳性、肺部空洞病灶明显高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P〈0.05),血糖控制情况与抗痨治疗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结论:合并2型糖尿的肺结核患者较单纯性肺结核患者病情严重,积极控制血糖是治疗肺结核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肺结核 糖尿病 血糖 临床特点
  • 简介:糖尿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是糖尿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已发现糖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微血管病变等可以导致DPN的发生。同时,Schwann细胞学说、免疫因素、神经生长因子及维生素缺乏等也被认为是DPN的发病机制。

  • 标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代谢异常 发生机制
  • 简介:蚓激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近年来还广泛应用于糖尿并发症的治疗.本文对蚓激酶在糖尿并发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标签: 蚓激酶 糖尿病并发症 临床应用
  • 简介: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强效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药物。控制血脂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风险极为重要。及早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降低糖尿心血管风险意义重大。然而,多个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后显示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新发糖尿,相关机制仍不明确。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新发糖尿病 防治
  • 简介:老年糖尿的药物治疗要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选择有效的降糖药,将血糖控制在合理水平,最大限度提高药物的安全性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状况、社会及保障支持。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 联合用药 成本药效
  • 简介:糖尿肾病(DN)是糖尿最常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2型糖尿人群的不断扩大,糖尿肾病患病率也在不断升高,糖尿肾病已成为1型糖尿重要死亡原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微量蛋白尿 血脂紊乱 他汀 贝特
  • 简介:目的探讨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糖尿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2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糖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例未有出现足部溃疡者,且具有较高的疾病了解程度,遵医嘱行为得分也较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于控制糖尿足的发生有着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糖尿病足 预防性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糖尿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早期1型和2型糖尿大鼠大脑海马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的改变。方法: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1型糖尿大鼠模型,高脂高糖饮食辅以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STZ建立2型糖尿大鼠模型。

  • 标签: 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PKC信号 大脑海马区 CAMKII 水平变化 磷酸化
  • 简介:目的:通过文献荟萃分析,评价津力达颗粒治疗2型糖尿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利用文献检索法检索相关文献,采用RevMan4.2进行Meta分析,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的FPG、2hPG、HbA1c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PG、2hPG、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未发现治疗组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临床疗效显著,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津力达颗粒 2型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孕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期糖尿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体质量指数将孕妇分为〈18.5mg/m2组、18.5~24mg/m2组、〉24mg/m2组,统计各组发生妊娠期糖尿的比例,分析孕期体质量增长与妊娠期糖尿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体质量指数〉24kg/m2组妊娠期糖尿发生率为29.0%,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同等体质量指数范围内,孕妇体质量增加超标者妊娠期糖尿发生率偏高。结论:孕期应合理饮食,控制体质量增长,防止妊娠期糖尿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孕期 体质量指数
  • 简介:目的对db/db小鼠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满足糖尿研究的需要。方法在试验周期内,测定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体质量及摄食饮水量,并测定21周龄模型动物的糖耐量、血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指标的水平,进行胰腺的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及主要脏器的病理学检查,并与db/m小鼠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db/m小鼠比较,db/db小鼠过度肥胖,伴有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且肝脏和胰腺组织均出现明显病变,胰腺免疫组化双重染色结果与血液学测定结果一致,并可观察到胰岛中A细胞和B细胞的分布变化情况。结论对自发性2型糖尿模型db/db小鼠所做的相关生物学特性检测,可供糖尿研究参考。

  • 标签: DB db小鼠 2型糖尿病 生理学特性 免疫组化双重染色 胰岛素抵抗
  • 简介:目的观察贝那普利与非洛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的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糖尿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贝那普利组32例,给予贝那普利10nag,1次/d,联合治疗组32例,在贝那普利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非洛地平5mg,1次/d,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结果治疗4周后2组血压均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降压幅度高于贝那普利组,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那普利与非洛地平联合应用降压疗效更好。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贝那普利 非洛地平
  • 简介:目的观察针灸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DCAN)临床疗效。方法90例糖尿合并心脏自主神经病变诊断的患者,治疗组46例,其中男22例,女24例,给予硫辛酸(重庆药友制药)30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1次/d治疗,连续2周,同时接受中医针刺治疗;对照组44例,其中男21例,女23例,给予甲钴胺(日本卫材株式会社生产弥可保注射液),维生素B110mg3次/d,连续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分析(HRV)的变化,并记录患者症状的积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9%比对照组68.2%高(χ2=15.79,P〈0.01)。HRV时域指标明显改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硫辛酸 糖尿病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T2DM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04例初诊T2DM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与单一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血糖变化及低血糖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PBG及HbAl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PBG及HbA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且低血糖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T2DM具有疗效好、血糖平稳等优点,且服用简单,患者依从性好,可作为T2DM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2型糖尿病 格列美脲 阿卡波糖 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