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罗红霉素眼用凝胶的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PVA-124(聚乙烯醇)为主要基质制成眼用凝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罗红霉素含量,测定波长为482nm。结果罗红霉素线性范围为15~60mg/L(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00%,相对标准偏差(RSD)=1.91%,眼用凝胶稳定性良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采用辅料少,工艺简单,适用于医院制剂。

  • 标签: 罗红霉素 眼用凝胶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岛津ODSC18柱,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0.065mol·L^-1的磷酸二氢铵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7.2)(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在0.5~4m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为0.1%(n=5)。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琥乙红霉素片的含量测定。

  • 标签: 琥乙红霉素 HPLC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方法:用C18枉,以磷酸盐缓冲液(pH6.O)-乙腈-72: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结果;进样浓度在0.5~4mg/ml范围内与主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9%;重复进样RSD=0.6%(n=5)。结论:本法用于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准确,可靠,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

  • 标签: HPLC法 罗红霉素胶囊 含量测定 质量控制 大环内酯类
  • 简介:目的:建立了HPLc—ELsD法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Luna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5%冰乙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至6.5)(700:300,v/v),柱温为35℃。以ELSD为检测器,漂移管温度为80℃,空气为载气,流速1.5mL·min^-1。结果:罗红霉素在50.02~200.1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回收率99.32%。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有效测定罗红霉素胶囊的含量。

  • 标签: ELSD HPLC 罗红霉素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试验掌握罗红霉素的稳定性特点。方法:通过对罗红霉素分散片在不同湿度、温度和光线的条件下稳定性进行试验和研究,了解其随着时间等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与药物质量相关联的指标变化规律,为罗红霉素分散片上市后的生产、储存和确定有效期的提供重要依据。结果:三批罗红霉素分散片用于上市前模拟试验的包装,将0月、6月试验进行加速,与加速试验相比较,各项指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未见显著变化。经12个月的长期试验考察,与0月相比较,试验要求的相关指标都没有显著变化。结论:通过反复对比试验,试验考察的各项结果均没有体现明显的变化及趋势,药品稳定性良好,可将有效期暂时确定为2年。

  • 标签: 罗红霉素霉素分散片 稳定性
  • 简介:目的了解本地葡萄球菌耐药率以及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方法采用试管法血浆凝固酶试验检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头孢西叮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Kirby-Bauer法检测88株葡萄球菌对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D-test双纸片法检测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结果88株葡萄球菌中,CONS和Sa的构成比是83.0%(73/88)比17.0%(15/88),MRS的检出率是71.6%(63/88)。在CONS中,MRCONS的检出率是71.2%(52/73),Sa中MRSA的检出率是73.3%(11/15),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Sa明显高于CONS、MRS明显高于MS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种抗生素中,青霉素红霉素对所有菌株的耐药率均〉50%,万古霉素、利福平、呋南妥因和氯霉素对所有菌株耐药率均〈50%,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在22株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中,D-test阳性的葡萄球菌共10株,阳性率为45.5%(10/22)。结论88株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中主要以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为主,MRS的检出率已超过70%,Sa和MRS的耐药率较CONS和MSS高,除万古霉素和呋南妥因外,本地区临床分离的葡萄球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高。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茼中,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菌株已接近一半(45.5%),对于药敏实验中表现为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必须加作D-test确定克林霉素的敏感性。

  • 标签: 葡萄球菌 红霉素 克林霉素 耐药
  • 简介:摘要: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小儿外科中常见疾病,患儿疾病初期症状较轻,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麻疹样或者猩红热样皮疹、非特异性肌痛、游走性关节痛,甚至可能损害患儿神经系统、心血管,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才能避免病情恶化,为患儿康复提供一定保障。文中对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对肺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研究提供一定保障。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肺功能
  • 简介:摘要:支原体肺炎是临床小儿外科中常见疾病,患儿疾病初期症状较轻,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麻疹样或者猩红热样皮疹、非特异性肌痛、游走性关节痛,甚至可能损害患儿神经系统、心血管,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才能避免病情恶化,为患儿康复提供一定保障。文中对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对肺功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研究提供一定保障。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肺功能
  • 简介:本文研究了柔红霉素隐形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考察了柔红霉素隐形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分布;考察了柔红霉素隐形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脂质体在Hepes缓冲液(pH7.5)和大鼠血清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柔红霉素隐形脂质体包封率高(>85%),平均粒径为56.3nm,体外释放慢.结论认为制备的隐形脂质体包封率较高,药剂学性质较好,适于临床使用.

  • 标签: 柔红霉素 脂质体 药剂学性质 包封率 体外释放 临床使用
  • 简介:目的:比较阿奇霉素红霉素对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1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86例,依照门诊单双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乳糖酸红霉素粉针剂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5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为83.72%(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为11.63%(P〈0.05)。结论: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红霉素,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阿奇霉素 乳糖酸红霉素 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制备地红霉素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选用生物降解材料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流动性粉末状地红霉素微囊。填充胶囊后与参比制剂比较体外释放行为。结果:与参比制剂比较,微囊释放度明显的提高。结论:地红霉素制成微囊剂型后,减少副作用的同时,体外释放度明显的提高。

  • 标签: 地红霉素 微囊 复凝聚法 体外释放度
  • 简介:目的:分析某院近十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这3种药品分为3组,即罗红霉素组、克拉霉素组、阿奇霉素组;分析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的分布情况以及ADR发生类型、临床表现、停药情况等。结果:罗红霉素组、克拉霉素组致ADR患者中性别对比无差异,而阿奇霉素组患者中女性大于男性。结论:临床医师处理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致ADR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及给药方法,在确保患者具有知情权并对其讲解可能发生ADR。

  • 标签: 罗红霉素 克拉霉素 阿奇霉素 ADR 分析
  • 简介:摘要:红霉素软膏是一种抗击细菌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类皮肤外用制剂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轻中度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及其他症状类疾病。现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收载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对红霉素软膏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抗生素鉴定,以保证检测方法符合要求。本次实验数据是我本人2020年进行的方法学研究所留存的。

  • 标签: 红霉素软膏 适用性 微生物限
  • 简介:目的:比较阿奇霉素红霉素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60例资料,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红霉素组80例和阿奇霉素80例;红霉素组患者给予红霉素口服治疗,阿奇霉素组患者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阿奇霉素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红霉素组为75.00%(P〈0.05),肺部哆音、体温、咳嗽复常时间优于红霉素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1s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峰值流速等指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阿奇霉素组患者1s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峰值流速等指标均优于红霉素组(P〈0.05),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50%低于红霉素组为25.00%(P〈0.05)。结论:采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红霉素,有效改善了其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罗红霉素缓释片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并排除咽鼓管咽口机械性阻塞的患者109例(133耳)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全部患者常规予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咽鼓管吹张和鼓膜穿刺抽液及1%羟甲唑啉喷鼻等治疗;A组(39例,51耳)用罗红霉素缓释片300mg,1次/d治疗,B组(35例,40耳)用罗红霉素片150mg,2次/d治疗,C组(35例,42耳)用罗红霉素片300mg,1次/d治疗,疗程1—2周,比较其疗效。结果罗红霉素缓释片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为88.2%(45耳),高于C组71.4%(30耳,P〈0.05),与B组87.5%(35耳)相似。3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罗红霉素缓释片可能通过其抗感染作用及改善咽鼓管纤毛系统的清洁作用等机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服用较方便。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罗红霉素缓释片
  • 简介:目的:建立红霉素及制剂的微生物效价浊度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采用微生物效价浊度仪测定红霉素的效价,并与《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的管碟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红霉素原料效价平均测定值为887单位/mg,RSD为0.4%n=6),可信限率为1.7%-2.3%。两法比较,浊度法与管碟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浊度法可用于测定红霉素效价,与管碟法比较,该方法灵敏,试验时间缩短,操作简化,可信限率优于管碟法。

  • 标签: 浊度法 管碟法 红霉素 效价 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