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霉素红霉素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治疗中均使用阿糖胞苷,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红霉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的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3例,总有效率为59.46%,观察组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8例,总有效率86.4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使用去红霉素红霉素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柔红霉素 去甲氧柔红霉素 急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霉素红霉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血液科 2017 年 1月 ~2018 年 12月期 间收治的 40 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组,分为实验组( 20 例)、参照组( 20 例)。实验组接受红霉素、阿糖胞苷诱导联合方案治疗,参照组接受红霉素和阿糖胞苷诱导剂联合方案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①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 P< 0.05)。②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掷骰子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6例患者,观察组给予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与阿糖胞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90.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30%,且观察组的一年复发情况为1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8.7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进行治疗,效果更好,能够使得患者得到更好的疗关键词红霉素;阿糖胞苷;急性髓系白血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帕霉素(Rapa)对红霉素(IDA)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10、20、40、80 nmol/L Rapa处理THP-1细胞1 h,另设未经Rapa处理的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THP-1细胞自噬标志物LC3蛋白的转换情况(LC3Ⅱ/LC3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确定Rapa处理浓度。用不同浓度IDA作用THP-1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IDA对THP-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低于IC50的IDA作用Rapa处理或未处理的THP-1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和p62的表达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物LC3蛋白的转换情况。结果20 nmol/L Rapa处理的THP-1细胞LC3Ⅱ/LC3Ⅰ高于未处理的细胞(P=0.002 4);80 nmol/L Rapa处理的细胞凋亡率高于未处理的细胞(P=0.007 3)。根据蛋白质印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选取20 nmol/L Rapa作为预处理浓度。IDA对THP-1细胞作用24 h的IC50为59.874 nmol/L。50 nmol/L IDA作用24 h后,Rapa预处理的THP-1细胞增殖抑制率[(69.67±5.03)%比(41.67±3.51)%]和细胞凋亡率[(74.35±4.83)%比(41.25±5.24)%]均高于未预处理的细胞(均P<0.05);Rapa预处理的THP-1细胞Beclin-1、LC3 mRNA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均高于未预处理的细胞,p62 mRNA表达水平低于未预处理的细胞(均P<0.05)。结论Rapa能增强较低剂量IDA诱导的THP-1细胞凋亡,此效应可能是通过其引起THP-1细胞过度自噬实现的。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雷帕霉素 去甲氧柔红霉素 THP-1细胞 细胞凋亡 自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年轻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人使用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开始进行病例收集,一直到2019年12月结束,共收集到配合本研究的年轻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人2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编号,然后对编号进行随机抽取,分为2组,实验组10例,用12mg/(m2·d)红霉素治疗,对照组10例用8mg/(m2·d)红霉素治疗,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进行对比,并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消胃肠道反应、感染、肾功能损害、出血和心脏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均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死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显著(P

  • 标签: 年轻初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死亡率 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红霉素、盐酸多比星和盐酸表比星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HC-C18(250mm×4.6mm,5m);柱温为30oC;流速为1.0mL·min-1;流动相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乙腈-甲醇(500∶500∶60,用磷酸调pH2.2);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红霉素保留时间19.7min,盐酸多比星保留时间10.9min,盐酸表比星保留时间12.4min;三种化合物进样量在0.12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4%~99.0%,RSD为0.45%(n=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以对盐酸多比星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 标签: 柔红霉素 盐酸多柔比星 盐酸表柔比星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本文研究了红霉素隐形脂质体的药剂学性质.考察了红霉素隐形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分布;考察了红霉素隐形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脂质体在Hepes缓冲液(pH7.5)和大鼠血清中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红霉素隐形脂质体包封率高(>85%),平均粒径为56.3nm,体外释放慢.结论认为制备的隐形脂质体包封率较高,药剂学性质较好,适于临床使用.

  • 标签: 柔红霉素 脂质体 药剂学性质 包封率 体外释放 临床使用
  • 简介:摘要红霉素是治疗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用的化疗药物,盐酸红霉素是第一代蒽环类抗生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急性淋巴瘤。在静注操作中渗漏的发生率为0.6%~60%。由于它的毒性和理化性质,80%的患者穿刺部位发生红、肿、热、痛和无菌性静脉炎,后期护理不当可引起局部皮肤溃烂和坏死,甚至截肢。我科运用综合治疗措施,特别采用中医药方大黄(20g)、黄连(10g)、黄柏(10g)、皮硝(50g)煎水湿热敷,成功治愈一例白血病患者红霉素外渗引起的皮肤溃烂。

  • 标签: 柔红霉素 血管外渗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霉素氯普胺用于ICU患者肠内喂养失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肠内喂养失败ICU患者90例,随机分为红霉素组30例、氯普胺组30例与联合用药组30例,红霉素组采用红霉素静脉注射治疗,合并治疗组采用红霉素联合氯普胺治疗,观察并分析三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5天的治疗结果显示,红霉素组的喂养成功率为60.0%(18/30),氯普胺组的喂养成功率为26.7%(8/30),合并治疗组的喂养成功率为16.7%(5/30);红霉素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氯普胺组(P<0.05),而合并治疗组又优于红霉素组(P<0.05),因此合并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最好。结论红霉素氯普胺联合治疗肠内喂养失败ICU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红霉素氯普胺,而且联合用药对药物的耐受性比单独用药更好,更利于治疗患者,适合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红霉素 甲氧氯普胺 肠内喂养失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中联合应用阿糖胞苷与红霉素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取样61例(即:我院2018.01至2021.05接诊的急性白血病小儿),随机分为联合组(阿糖胞苷联合红霉素,n=32)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29),比较总有效率,观察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CD8+升至(32.39±4.47),升幅小于对照组,CD4+降至(20.60±3.17),CD3+降至(37.59±6.23),NK细胞降至(7.80±1.32),降幅小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比对照组65.52%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急性白血病治疗中联合应用阿糖胞苷与红霉素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免疫抑制作用,值得借鉴。

  • 标签: 临床疗效 小儿急性白血病 用药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红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心脏毒性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心脏毒性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出现心脏毒性分组,分为研究组(10例,心脏毒性)和对照组58例,无心脏毒性),所有患者均行红霉素治疗,观察和比较肝酶升高>2倍例数与红霉素累积量。结果:68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心脏毒性患者发生10例心脏毒性,发生率为(14.71%),分析发现,红霉素累积量越大,心脏毒性的发生率越高。研究组的肝酶升高大于2倍(60.00%)相比对照组的(22.41%)要高(P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柔红霉素 心脏毒性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红霉素药用研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感染的替代用药,口腔、上呼吸道医疗操作时的预防用药。

  • 标签: 美他环素 药用
  • 简介:目的:评价万古霉素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耐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的45例病例,随机分为万古霉素治疗组(22例)及万古霉素对照组(23例),对两组的疗效、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万古霉素、万古霉素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8%、82.6%(P>0.05),细菌学清除率分别为86.4%、87%(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8.7%(P>0.05).结论:万古霉素组的临床效果、细菌学清除、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万古霉素组相比无差异,说明万古霉素治疗MRS安全、有效.

  • 标签: 去甲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感染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红霉素氯普胺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肠内喂养失败的机械通气患者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效果,以及红霉素联合氯普胺补救治疗单药治疗失败病例的效果,并筛选影响红霉素氯普胺作用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肠内喂养失败的机械通气患者72例,肠内喂养失败后第1天10:00进行肠道营养。患者随机分为红霉素组和氯普胺组,共治疗6d。各组第1次给药均在第1天8:00,给药24h后,开始记录每日10:00,16:00,22:00和次日4:00胃液潴留量、患者基本情况和治疗前24h的胃液潴留量。比较每日胃液潴留量及肠内喂养成功率。对于单药治疗失败者,直接纳入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时间6d,治疗24h后开始记录联合治疗组每日胃液潴留量及肠内喂养成功率。结果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喂养失败的情况下,红霉素组每日平均胃液潴留量较氯普胺组少[d2:(75±19)1)S(130-4-23)ml;d3:(72±16)w(120±21)ml;d4:(71±22)VS(125±18)ml;P〈0.05】;红霉素组的喂养成功率较氯普胺组高[d2:65.7%US37.8%;d3:51.4%VS27.0%;d4:45.7%VS18.9%;d5:40.0%IJS16.2%;P〈0.05];在单药治疗失败后,红霉素联合氯普胺补救治疗效果更佳,在第5天的喂养成功率高达64.3%,明显高于红霉素组(40%)和氯普胺组(16.2%);治疗前24h的胃液潴留量、血糖水平、入组时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I/)评分、是否存在休克与喂养失败显著相关。结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肠内喂养失败的情况下,小剂量红霉素治疗胃排空障碍效果较氯普胺为佳;在单药治疗失败后,红霉素联合氯普胺补救治疗效果更佳;治疗前24h的胃液潴留量、高血糖水平、入组时高APACHEII评分、休克为喂养失败�

  • 标签: 红霉素 肠道营养 胃排空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去万古霉素在耐西林葡萄球菌泌尿系统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实施治疗的耐西林葡萄球菌泌尿系统感染患者36例,均给予万古霉素,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36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11%;治疗后患者的WBC、LAC及TNF-α等指标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耐西林葡萄球菌泌尿系统感染,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去甲万古霉素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