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理生理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病理生理知识是学生深入理解药物作用的基础,同时是一门知识性强、应用性强、时效性强的课程.它是在生理、病理学、药理学、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在本课程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根据学科及学生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以药物作用机制为主线,充分揭示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在药物研究开发中的作用.通过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对一些学术研究的热点进行探讨性学习,极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取得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课堂讨论 病理生理学教学 讨论主题
  • 简介:摘要:目前思维导图被广泛运用到学科教学中,目的是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直观、清晰学习学科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病理生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带领学生充分认识病理生理教学内容,让学生的所学过程更加清晰、多样。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病理生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价值,提出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推动病理生理教学改革和创新。

  • 标签: 思维导图 病理生理学教学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究LBL+PBL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生理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本院高职生理教学2016年1月~2016年7月实施LBL传统教学法,2016年9月~2016年12月实施LBL+PBL教学模式,对比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评价结果。结果LBL+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师生交流、资源共享、学习兴趣、复习效率及团队协作力持肯定观念的比率分别为97.56%、87.8%、90.24%、85.37%、78.05%,均高于LBL模式,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BL+PBL在高职生理教学中认可度高,可行性良好。

  • 标签: L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 高职生理学教学
  • 简介:随着我国新医改方案的推广实施,临床上对于药学人员的药学服务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从药学改革角度出发开展的药学专业课程整合,也逐渐成为了药学教育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在药学专业课程整合过程中,《人体解剖生理》与《生物化学》属于两门基础性课程,也是多学科整合的根本。本文对《人体解剖生理》与《生物化学》在药学专业课程整合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

  • 标签: 人体解剖生理学 生物化学 药学专业 课程整合
  • 简介:目的对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96例危重症患者,将其按照治疗后存活、死亡为依据,分成观察组(存活)和对照组(死亡),各48例。对两组患者入院后24h内动脉血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均〉10分,随着APACHEⅡ评分增加,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也随之增加;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动脉血乳酸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动脉血乳酸水平会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危重病患者 动脉血乳酸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预后
  • 简介:细胞是周围血中的有核细胞,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防线。因为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和粘附作用以及吞噬、杀菌等功能,所以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会产生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备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循环,引起血液中的白细胞反应性增多。这种反应性增多的情形维持的时间相对比较长,与病因相关。但在本院的门诊病人中,笔者意外发现一些因外界刺激而引起白细胞一过性地显著升高的病人。

  • 标签: 白细胞 显著升高
  • 简介:用冠状动脉Harris二期结扎并部分再灌注及吻合支缝扎法造成犬急性心肌梗塞,5-8天后,辅以心脏程控刺激技术(PES)进行心电生理检查及复制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研制成犬在体心脏心电生理-电药理学实验模型,并观察了普鲁卡因胺(PA)对该实验模型的电生理影响.结果表明,PA能显著延长QTc间期、RERP、NEBP及IERP,缩小IDR和VDR,抑制心室PES诱发的室速和室颤,并能有效地预防犬心肌梗塞后再次急性缺血所导致的自发性室颤,表明PA有抗缺血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电药理作用.结果同时表明,该心电生理-电药理学实验的犬模型具有根高的可靠性、重复性及临床相关性,是一种有价值的评价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的心电生理-电药理学方法.

  • 标签: 普鲁卡因胺 心律失常 心电生理学 心肌梗塞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 通过比较对不同跨膜离子电流作用的效能、效价,探讨传统中药苦参碱抗心律失常作用弱于西药奎尼丁、维拉帕米的原因,确定苦参碱作用的最佳靶点。方法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离子电流。首先应用乌头碱诱发心肌离子电流改变,然后观察苦参碱、奎尼丁和维拉帕米对乌头碱诱发离子电流和动作电位改变的作用。结果 乌头碱1μmol·L-1诱发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离子电流显著变化。乌头碱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同时增加钠、L-型钙电流和内向整流钾电流。苦参碱100μmol·L-1恢复乌头碱诱发的改变,但作用弱于奎尼丁和维拉帕米。结论 应用乌头碱打破了心室肌细胞离子通道的平衡,而应用苦参碱明显抑制乌头碱诱发的改变,但其效能效价低于常用的奎尼丁和维拉帕米更多还原

  • 标签: 心律失常 苦参碱 奎尼丁 维拉帕米 离子通道
  • 简介:目的:探讨成釉细胞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和细胞角蛋白7(CK-7)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39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手术标本,均经组织病理证实,设为观察组;同时,收集4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标本制作石蜡切片,实施苏木精-伊红染色,并利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测定MMP12和CK7的表达。结果:MMP-12在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0),在观察组中呈现出一定的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4.36%(29/39)],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7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1/40),显著低于观察组的61.54%(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病理情况下的MMP-12与CK-7表达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相应地不断升高,病理程度越高,相应的,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率也越高,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釉细胞瘤中MMP-12和CK7会呈现出明显的阳性表达,且与临床病理情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随着肿瘤的复发与恶变,MMP-12与CK-7的阳性表达水平也不断升高。

  • 标签: 成釉细胞瘤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细胞角蛋白 病理学
  • 简介:现代医药学认为:药物大多能产生两种效应:一为药物的生理效应,即药物本身对机体的药理作用,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状、给药方式、药理和药化作用,以及病人的性别、年龄、体质、遗传基因和个体差异等等;二为药物的心理效应,还可通过其非生理作用,在病人的心理上产生良好的感觉,加速疾病的康复。此两种效应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积极的心理效应和良好的心情可增强药物的生理效应,而消极的心理效应可削弱药物的生理效应。心理效应可促使药物取得更好的疗效,为心理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心理效应 生理效应 药物 现代医药学 药理作用 化学性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体衰老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如何加强老年合理膳食和保健、延缓衰老,已成为医学界大力研究的课题。老年营养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营养有助干延缓衰老,本文根据老年人的生理代谢与营养需求,提倡合理膳食,对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 标签: 老年人生理特点 饮食特点 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选择20例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20例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统计两组信息资料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浸润神经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居住地、疾病发生类型、病灶形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部位、自觉症状、疾病分期以及浸润神经和非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存在鲜明差异,基于两者差异有利于临床鉴别诊断疾病。

  • 标签: 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口咽鳞状细胞癌 性别 发病部位 自觉症状 疾病分期 浸润神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军事应激所致损伤已被确定为部队非战斗减员和潜在战斗力降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空降兵是高应激的特殊群体,其装备的技术含量高、训练强度大,面临的环境特殊、机动性强,易受空中风力、风向、噪声、加速度、气压以及着陆场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跳伞训练伤和事故伤.跳伞训练是一种具有复杂性、高节奏性、危险性、应激强度极大的、特殊的飞行劳动,在跳伞之前的地面训练和正式跳伞的过程中都伴有强烈的心理应激[1-3].现代战争条件下,对空降部队开展信息战和心理战的教育训练应该成为必备科目.

  • 标签: 航空 军事人员 应激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