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引流与开放引流在治疗乳腺脓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乳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行B超引导下引流28例,行开放引流28例,比较2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及脓肿复发率。结果:B超引导下引流组在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开放引流组,2组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乳腺脓肿的治疗,B超引导下引流相对开放引流创伤更小、换药次数更少,恢复更快,切口更为美观,患者痛苦明显减轻,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脓肿 B超引导 置管引流 开放引流
  • 简介:经外周静脉(PICC)是将中心静脉导管从外周静脉刺入,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从而有效避免药物直接刺激外周静脉,降低静脉炎发生概率,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危重症疾病新生儿需长时间静脉输液,采用PICC也是最常用、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方式。但临床发现由于PICC引发的细菌感染等并发症也较多,影响患儿治疗,增加新生儿疼痛,也不利于预后。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预见性护理 新生儿疼痛 静脉置管 静脉输液 静脉切开
  • 简介:目的分析肿瘤患儿化疗间歇期携带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出院后发生并发症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36例化疗间歇期携带PICC出院的肿瘤患儿,通过电话随访及回院复查了解患儿P1CC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结果患儿发生穿刺点渗血3例,导管口感染8例,接触性皮炎6例,导管堵塞2例,静脉炎1例。结论化疗患儿治疗间歇期出院后携带PICC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除了根据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还应做好健康宣教,出院期间还应定期电话随访,了解PICC部位及导管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回院给予相应处置。

  • 标签: 血液肿瘤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治疗间歇期 小儿 并发症
  • 简介:研究背景及临床问题癌症患者和癌症幸存者通常会变得抑郁、焦虑或面临其他形式的情感抑郁。结果表明,美国癌症幸存者报告焦虑和抑郁用药的比例几乎是普通人群的2倍。Hawkins等人的研究使用基于人群的数据,估算美国癌症幸存者报告目前使用药物治疗焦虑和抑郁的比例,

  • 标签: 用药情况调查 癌症患者 幸存者 抑郁 焦虑 美国
  • 简介:早产儿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点人群,由于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等特点,造成其抵抗力低下,加之其住院时间长,各种侵入性操作多,极易发生医院感染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儿住院费用。因此如何减少早产儿医院感染是早产儿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本研究调查山西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期对今后防控早产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 标签: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发生情况
  • 简介:目的评价该院辅助用药的应用情况与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辅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法、金额排序法以及日治疗费用(DDC)等方法对该院2013—2015年辅助用药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3—2015年该院辅助用药以注射剂为主,销售金额分别为13749、16806、19061万元,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百分比分别为35.1%、36.2%、35.1%,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始终位居用药第1位.结论2013—2015年该院辅助用药临床使用量和销售金额均逐年增长,整体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少部分品种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 标签: 辅助用药 用药频度 日治疗费用 销售金额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调查成都市高校大学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和改善成都市高校大学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成都市4所高校1600名大学生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大学生抗菌药物未经处方使用行为发生率为41.94%(648/1545),大学生抗菌药物未经处方使用行为与其所学专业和家庭所在地显著相关(P〈0.05)。结论成都市高校大学生抗菌药物未经处方使用发生率较高,且用药频繁,需对高校大学生开展抗菌药物知识的专项宣讲教育,进一步提高和改善高校大学生群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 标签: 高校大学生 抗菌药物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分析2010―2014年我国6城市84家医院保肝药用药情况,作出客观评估。方法:对参与《医院处方分析》课题组研究的我国6城市84家医院保肝药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DDDs、DDDc、和B/A值、销售金额增长率等,分析临床应用情况。结果:各地保肝药使用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抗炎保肝药占比最高,各地排名前5的品种占比达60%以上。各地区DDDc排名靠前品种基本相似,且都为常用品种。结论:各地保肝药使用具体用药结构有所差异,用量整体以较高幅度增长,合理使用保肝药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 标签: 保肝药 用药结构 药物利用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对有机磷中毒患者M样症状及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我院全程护理推行时间将受试患者分成研究组(A组,n=42)和对照组(B组,n=42)两组。B组仅予以常规急救护理措施,A组则在上述基础上予以全程护理干预措施。比对两组患者M样症状消失时间、肠道清洁耗时、阿托品化时间、苏醒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记录其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①A组患者M样症状消失时间、肠道清洁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苏醒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②A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4.3%和7.1%,均显著低于B组的35.7%和21.4%(P〈0.05)。结论对有机磷中毒患者予以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节省治疗时间、促进病情转归、降低死亡风险,于患者预后提升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 有机磷中毒 M样症状 康复情况
  • 简介:输血是临床救治严重损伤、大出血、一些血液系统疾病等的重要手段,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临床用血量也连年增加,不断赶超血液中心供血量。因此,观察临床用血情况,掌握临床科室用血规律和用血规范性,能够为进一步科学合理安排临床用血,有效节约血液资源,避免血液供应不足,减少经输血传染疾病的风险提供数据基础。

  • 标签: 用血情况 临床救治 三甲医院 太原市 血液系统疾病 临床用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后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临床观察。方法收集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恢复,研究组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恢复。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痊愈46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中痊愈患者40例,好转13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75.7%。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肝胆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完成手术后应及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胆患者 外科手术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临床观察
  • 简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规则有序的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杂乱无章的心房颤动波,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无序的颤动使其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耳内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进而产生心房附壁血栓。与普通人群比较,房颤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这主要是由于房颤患者易于发生缺血性卒中。研究结果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每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两倍,15%~20%脑栓塞的发生是由于房颤,在老年人群中房颤并发栓塞的比例更高,由其导致的脑栓塞为非房颤患者的5倍[1]。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老年人群 抗凝治疗 非瓣膜病 持续性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
  • 简介:目的:考察成人患者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回顾2014年9月~2016年4月我院成人患者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情况,评价临床诊断与我国说明书适应症的相符性,同时根据相关临床治疗指南,评价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获益情况。根据我国药品说明书、201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及相关临床治疗指南,分析给药方案的合理性。结果:162例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患者的主要诊断为重症肺炎(9.26%),其次为噬血细胞综合征(8.64%)、重症肌无力(7.41%)和格林-巴利综合征(6.79%)等,其中76.54%为超说明书用药。在超说明书用法中,胸腺瘤伴免疫缺陷、格林-巴利综合征、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和Bicker—staff脑干脑炎肯定获益(合计12.90%)。44例患者应用静注入免疫球蛋白的给药方案符合说明书或指南的推荐。结论:部分患者应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验证,给药方案也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 标签: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成人 适应症 给药方案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我国6城市84家医院2010—2014年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分析的现状,作出客观评估。方法:对参与《医院处方分析》课题组研究的我国6城市84家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DDDs、DDDc、销售金额增长率,分析临床应用情况。结果:各城市糖皮质激素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北京增幅最低。各品种金额总占比基本稳定,且排名前5位品种金额总占比超过90%以上。布地奈德(吸入)金额占比最高。用药频度排序各地基本相同,限定日费用各地均以复方倍他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排名在前2位。结论: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各地间总体用药结构稳定,各剂型用药结构较为合理。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用药结构 药物利用评价
  • 简介:目的:调查并评价北京医院老年患者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用现状。方法:检索北京医院治疗药物监测系统,查阅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合用氯吡格雷和质子泵抑制剂的老年住院患者(≥65岁),对病例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患者6376例,其中男性3619例(56.8%),女性2757例(43.2%);平均年龄(77.2±6.8)岁。患者分布在33个科室,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科(包括心内科,心外科和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占49.5%。氯吡格雷与5种质子泵抑制剂均有联用,合用例数排序为艾司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合理联用的总比例为39.2%。结论:尽管北京医院老年患者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合理联用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但总合理联用率仍偏低,且各科室差异较大,需要进一步规范。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氯吡格雷 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性睾丸损害导致无精子症的发病机制.方法给雄性大鼠足垫、背部及睾丸多次分别注射同种异体生精小匀浆与弗氏佐剂混悬液及结核菌素,诱导免疫性睾丸损害.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生精小进行组织学、免疫荧光检查并对腔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睾丸质量及生精小管管腔液中大多数化学成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生精小无精子,组织学检查基底膜出现增厚及透明样变性,免疫荧光检查基底膜可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结论由注射同种异体生精小匀浆与弗氏佐剂混悬液及结核菌素诱导的免疫性睾丸损害可导致生精小管管腔液成分出现显著变化,生精小病理改变及生精障碍型无精子症.

  • 标签: 大鼠 生精小管 免疫组织化学 精子发生
  • 简介:瘤是向小汗腺末端分化的一种良性肿瘤,皮损好发于眼睑、颈部和前胸,皮疹以硬韧的扁平丘疹或半球性丘疹为主要表现,常为多发,散在或密集分布,但不融合,很少自行消退,终生处于进展之中,直接影响面部美观,给许多女性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科对50例眼睑汗瘤患者采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疗程短,临床效果显著。现将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眼睑汗管瘤 小汗腺 球性 二氧化碳激光 光敏性药物 皮损面积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COPD200例,分为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每组10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肺功能,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白介素-1p(IL-1p)、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均高于对照组,IL-2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加重期组IL-2低于稳定期组,其余指标均高于稳定期组(P〈0.05)。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肺功能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加重期组低于稳定期组(P〈0.05)。结论IL-1β、IL-8、IL-2、TNF-α、IL-6、CTGF和IFN-γ是评估COPD病情的重要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炎性因子 肺功能
  • 简介:近年来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AD)发病率逐年升高,文献[1]报道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5.3%.目前对于PAD患者单纯促血管生成治疗的效果欠佳,进一步的研究[1-3]发现,神经因素在PAD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不仅可以促进神经的分化、生长及发育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NGF同样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4],我们前期的研究也证实NGF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5,6].NGF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它的2种受体:TrkA和P75NTR[7-9]来实现的.但既往研究仅从"TrkA或P75NTR为单一切入点去研究,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本研究从NGF、P75NTR以及TrkA三者的关联性出发,来探讨NGF与P75NTR/TrkA三者之间在血管、神经再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NGF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P75NTR TRK 相互作用 表达情况 促血管生成治疗
  • 简介:目的检测分析PC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1例原发性肺LELC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PD-1和PD-L1的蛋白表达情况,对肿瘤组织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PD-L1和PD-1的表达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1例患者中,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21)和57%(12/21),原发性肺LELC的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D-1的阳性表达率(P<0.05)。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周围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10/21)和42.9%(9/21),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肺LELC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周围T细胞的PD-1、PD-L1的阳性表达在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时期、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在原发性肺LELC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有40%以上的阳性表达率,PD-1在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率较低,但在免疫细胞的阳性表达率>40%。表明PD-1和PD-L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肺LEL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 PD-1 PD-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