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20例为本次文章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优质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后对两组脑血栓患者的CSS、MBI、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优质组中脑血栓患者的住院时间、CSS评分、MBI评分及护理质量满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临床对脑血栓患者采取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血压治疗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7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134例,通过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各67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发病24h内接受降血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血汞式血压测定值、24小时平均血压、病灶容积方面的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均与参照组患者类似,即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SCL-90)评分也基本等同于参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不显著。结论在脑血栓形成急性期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降血压治疗,并不会损害其神经功能,给其预后造成不良影响,弱化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血栓形成急性期 降血压治疗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经口给予脑脉利颗粒(NML)对实验性脑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血栓诱导剂(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实验性脑血栓模型,观察致瘫时间和存活时间;大鼠右侧颈总动脉注入混合血栓诱导剂(ADP、凝血酶、肾上腺素)诱导脑血栓模型,测定脑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脑指数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等。结果:NML可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小鼠偏瘫发生时间和死亡时间,减轻偏瘫症状;NML能显著降低大鼠脑血管通透性、右侧脑指数、脑含水量以及右/左脑半球湿重之比,降低大鼠右侧大脑半球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改善大鼠右侧近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紊乱现象。结论:NML对实验性脑血栓后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脉利颗粒 脑血栓 脑水肿 抗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探索预防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防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2.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护理应用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围手术期与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461例因外伤导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血脂、D-二聚体、基础疾病等因素的关系,阐述可能诱发深静脉血栓的原因。结果研究期2年内我院住院手术患者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筛查出阳性患者,围手术期203例,而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258例,其中男性患者238例,女性223例,其中男性高发年龄段在60-75岁,女性在45-60岁,50岁以下女性下肢血栓发生率高于男性,6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中患有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多发骨折47例,髋部骨折78例,股骨干骨折111例,胫腓骨骨折97例,髌骨骨折3例,踝关节骨折82例,跟骨骨折43例。结论手术、创伤、高脂血症及既往患有血栓病史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而D二聚体对血栓的敏感性很高,但特异性较低,其结合下肢彩超筛查能够明显提高DVT的诊断率,对血栓诊断的资源配置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前体蛋白和肌酸激酶的检测意义。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6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一组。依据患者的病情,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栓前体蛋白、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浓度。结果在发病<6h时,观察组患者血栓前体蛋白较对照组更高,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较对照组更低,在发病24h时,观察组患者血栓前体蛋白、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的浓度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血栓前体蛋白和肌酸激酶联合检测有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栓前体蛋白 肌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260例外科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8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患者的恢复非常有利,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中西医结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颈部外伤所致颈内静脉血栓并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A诊断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随机选取8例颈部外伤后颈部肿胀的患者作为实现对象,均为我院自2014年2月~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对患者行CTA又行DSA的结果展开探讨。结果从诊断检出率方面对比,行CTA诊断的检出率为,62.5%,行DSA诊断的检出率为62.5%,组间无差异,没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DSA是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但临床上应用CTA诊断颈内静脉血栓并肺动脉栓塞时,以诊断明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越性,大大提高了颈内静脉血栓并肺动脉栓塞疾病的检出率,可部分替代DSA诊断检查。

  • 标签: 颈部 静脉血栓 肺动脉栓塞 CTA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联合使用血栓通注射液与高压氧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4月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给予高压氧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ct)及血沉(ESR)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高压氧与血栓通注射液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压氧 脑梗死 血栓通注射液 血脂 血液流变学
  • 简介:为了观察血栓通联合针刺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本研究将307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血栓通组和联合组,采用对应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后针刺联合血栓通组患者血小板凝集率、实验室阿司匹林抵抗率、临床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低于其余三组(p<0.05或0.01)。本研究中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该研究提示,血栓通联合针刺治疗脑梗塞可明显降低血小板凝集率,降低实验室和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率的发生,改善神经缺损功能和预后,是对脑梗塞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理想方案。

  • 标签: 血栓通 醒脑开窍针法 脑梗塞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选取8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再选取84例下肢无病者作为实验对象,将其设为对照组,均为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所接收,对所有实验对象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结果从CFV、SFV和POV值方面分析,观察组较对照组更少,组间差异经t检验,证明P<0.05。从CFV内径值及MGV内径值方面分析,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尽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下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P-选择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s-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2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39/60);观察组患者HIF-1α、P-选择素、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伐沙班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可缓解临床症状,降低HIF-1α、TNF-α、P-选择素表达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血清HIF-1α P-选择素 TNF-α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施行有创操作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乳腺癌患者中4例施行有创操作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经抗凝、介入下导管机械碎栓、溶栓等治疗,栓塞血管恢复通畅。结论有创操作增加了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风险,重视VTE预防,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多学科协作,减少血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对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具

  • 标签: 乳腺癌 有创操作 静脉血栓栓塞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对电刺激所致家兔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使用电刺激伴狭窄法制备家兔下腔静脉血栓模型,造模1h后,连续5天iv给予5、10、20mg/kg的注射用血塞通(冻干)、sc给予100U/kg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最后一次给药1h后测定家兔出血时间和出血量,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浆,试剂盒法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a)水平,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浆内凝血因子FIIa、FXa、FXIa、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因子TAT、活化蛋白C(APC)、组织性纤维溶酶激活剂(t-PA)、纤溶酶原(PLG)、尿激酶原(PROUK)、胰蛋白酶(Trypsin)、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取血栓,测定血栓湿质量、干质量以及基质量.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制各家兔贫、富血小板血浆,分别以胶原(CG)、二磷酸腺苷二钠盐(ADP)和花生四烯酸钠(AA)为诱导剂,比浊法测定不同浓度血塞通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家兔iv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后,与模型组比较,血栓湿质量、干质量及基质量均显著降低,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未出现明显增加,APTT、PT和TT也未出现明显变化;血浆内t-PA和6-keto-PGF1a水平显著增加,TXB2水平显著降低,其他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在血小板聚集实验中,血塞通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具有良好的抑制下腔静脉血栓作用,且无明显出血副作用,作用机制与增强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管收缩有关.

  • 标签: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家兔 下腔静脉血栓 纤溶活性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基于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患者腰椎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的课题研究,重点探讨两种不同预防方法应用到手术当中对患者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基于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患者腰椎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的课题研究,在研究方法选择上,主要采取了回顾分析与查阅病患者病历资料的统计方法,选取了近三年我院所收治的腰椎手术DVT高危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50例行利伐沙班片药物治疗预防的腰椎手术患者,以及观察组50例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的腰椎手术患者。两组患者均于下床行走后予以停止用药,分别记录了患者在48h引流量,以及手术治疗前后7d检测血D-二聚体水平、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统计情况,并且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形成情况。结果从表1当中能够观察到,两组数据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经过t检验之后,得出P>0.05.从表2当中能够观察到,两组不同给药方式的临床预防效果都比较显著,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即无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表3中能够观察到,对照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之后,效果比治疗前及观察组显著,即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腰椎手术患者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效果均比较显著,安全性相当。

  • 标签: 利伐沙班 低分子肝素 腰椎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比较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伴H型高血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85例急性心肌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血栓抽吸组与替罗非班组,45例血栓抽吸组先行血栓抽吸后行PCI治疗,40例替罗非班组则于造影后采取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ST段回落率、手术前后心肌标记物、心功能及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慢血流或无复流、ST段回落、随访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2%、84.4%、14.3%,较替罗非班组的15.0%、62.5%、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CK-MB、TnI、Hcy、LVEF水平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抽吸组治疗后CK-MB、TnI水平分别为(14.6±5.2)、(34.3±21.0)μg·L-1,较替罗非班组的(20.2±6.4)、(45.2±22.4)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对AMI伴H型高血压患者PCI术后心肌及心功能均有保护作用,但血栓抽吸相比替罗非班随访心血管事件明显少,且更能有效预防或减少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

  • 标签: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急性心梗死 H型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目的探讨鼻出血患者的心理变化以及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科鼻出血患者的护理,总结分析患者心理活动变化,并对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结果鼻出血患者通过加强临床心理护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不良心理状态减少,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鼻出血是鼻腔的常见疾病,患者突然发生鼻腔出血不止,满脸血迹,极易造成恐惧紧张的心理,因此,护士要积极配合医师对鼻出血患者进行紧急治疗,做好各项护理操作,并应积极开展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鼻出血 护理
  • 简介:大学的刘教授高血压病10多年,自认为在血压管理这方面很有心得:按时服药,坚持每日自测血压,适当锻炼。退休后这几年还坚持每天早晨打太极拳健身。可是在前几天的一个早上,刘教授晨练时突然晕倒了,送到医院诊断为脑溢血,生命是挽救回来了,但是后遗症还是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家人都很纳闷儿,

  • 标签: 血压管理 自测血压 清晨血压 压控 诊室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 简介:目的:探析心理护理模式对神经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效果。方法:选取70例神分裂症患者参与本次试验,收治时间段在2015年6月-2016年8月间,以抽签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干预,而实验组实行心理干预;对比两组HAMA评分、BPRS评分。结果:实验组的HAMA评分、BPR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心理护理模式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