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复发口疮,西医称复发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它的特点是溃疡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复发的规律。常常出现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白色潜在溃疡,有红色边缘,好发于上下唇的内侧.舌的边缘.口底或两颊黏膜处,疼痛明显.尤其在进食和说话时,疼痛难忍。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10天左右,但间歇一定时间后又反复发作,间歇期长短不一,可数月、数周.数天,甚至连续发作而无间歇。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辨证治疗 口腔黏膜疾病 反复发作 复发性口疮 间歇期
  • 简介:脑梗死是指因脑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的脑组织坏死.在我国,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复发脑梗死(RCI)的致残率、病死率均高于初发性脑梗死(FCI).因此,预防脑梗死的复发至关重要.本研究对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RCI与F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已便做好二级预防.

  • 标签: 复发性脑梗死 相关危险因素 初发性脑梗死 二级预防 脑组织坏死 脑梗死复发
  • 简介:复发流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家庭幸福及健康,易导致患者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不利于构建和谐家庭。本研究通过探讨复发流产的定义、概念、发病机制、临床分类及诊断、治疗进展,总结复发流产的病因及诊治新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流产 习惯性 病因辨证 孕妇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就诊的20例BPPV患者,其中后半规管性BPPV(posteriorcanalBPPV,PC—BPPV)15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horizontalcanalBPPV,HC—BPPV)5例。分别采用Epley颗粒复位法和Barbecue翻滚法治疗。结果20例患者痊愈15例(75%),其中12例(60%)在首次治疗后即无复发;好转3例(15%);无效2例(10%)。总有效率90%。结论手法复位对于BPPV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门诊的首选疗法。

  • 标签: 手法复位 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机制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良性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良性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在了解患者临床特点的同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非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良性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良性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甘肃省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良性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在了解患者临床特点的同时,经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行非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绕良性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手法复位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特点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索口疮清治疗复发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复发口腔溃疡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实验组),每组患者47例;对A组患者行西地碘片治疗,而B组患者则给予口疮清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情况及溃疡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B组(93.6%)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患者(74.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16.5%)3个月溃疡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68.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于复发口腔溃疡的患者,选择口疮清法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更佳,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口腔溃疡的复发率,值得进行推广运用。

  • 标签: 口疮清 西地碘含片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临床观察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男,16岁,因“左眼眶肿瘤术后10年,左眼球进行性突出8年”于2007年2月28日入院。患者10年前因左眼球突出在当地某医院行左眼球后肿物切除术(颞侧开眶),术后病检为:(左眼球后)脑膜瘤。术后视力无光感,眼位正,眼球转动基本正常,眼睑稍肿胀。术后2年左眼球突出复发,未治疗。眼球突出进行性加重,闭睑不能,同时伴眼球逐渐萎缩,眼眶间或疼痛,分泌物多,无头昏、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活动障碍。

  • 标签: 巨大脑膜瘤 眼眶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手法复位对良性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96例BPPV患者的资料,根据病史问诊及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分为垂直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及混合型半规管BPPV。对不同类型BPPV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评价治疗后一周疗效,并随访3个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视为治愈,眩晕减轻或变位试验诱发仍有轻微眼震为有效,眩晕无减轻或位置性眼震无变化为无效。结果本组患者经手法复位治疗一周后治愈162例(82.7%),有效24例,有效率为94.9%;3个月治愈190例(96.9%),有效4例,有效率为99.0%。结论手法复位是治疗良性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有效方法,且操作简单、安全。

  • 标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手法复位
  • 简介:  复发口腔溃疡(ROU)是口腔黏膜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其中轻型口疮约占ROU总数的80%,目前治疗方案虽多,但疗效大多不理想.笔者应用贝复济(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轻型口疮型ROU,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观察 例贝复济 口腔溃疡临床
  • 简介:复发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可高达25%左右,其特点在于溃疡周期性复发、具有自限性(10天左右自愈),主要集中于唇、颊部及舌缘部位的黏膜,有灼痛的感觉,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沙利度胺 口腔黏膜疾病 治疗 普通人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难治性与复发卵巢癌的诊治问题。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36例难治性与复发卵巢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A与观察组B,每组各18例,观察组A给予紫杉醇结合铂类化疗,观察组B加用贝伐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A的治疗有效率与控制率分别为27.78%、6.67%,观察组B的治疗有效率与控制率分别为44.44%、77.78%,观察组B均显著于观察组A,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8%,观察组B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观察组B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低于观察组A,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治疗复发卵巢癌的疗效优于单纯紫杉醇联合铂类化疗,值得在今后的研究治疗中推广。

  • 标签: 卵巢癌 难治性 复发性
  • 简介:复发口疮,类似祖国医学中的"口疮"、"口糜".多见于青少年,病变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任何部位,为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疼痛异常,不仅影响进食、说话,对体力和精神也有影响.睡眠不足、疲劳、情绪不好等可引起复发或病情加重.反复发作,病情绵延,顽固难愈,可达数月、数年或数十年之久,多数患者可伴有消化、神经系统等症状.在近几年工作中,我们自拟处方治疗复发口疮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复发性口疮 自拟中药方 治疗 祖国医学 睡眠不足 病情加重
  • 简介:复发口腔溃疡(RAU)是口腔黏膜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临床治疗缺乏有效的方法,一般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根治目的。临床上为了缓解患者痛苦,较多采用局部治疗,本研究以西咪替丁为主要成分制成糊剂治疗复发口腔溃疡,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临床治疗 西咪替丁 疗效观察 口腔黏膜疾病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中西药联合对比西药治疗复发流产的综合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建库—2017年5月中西药联合治疗复发流产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3篇文献共3298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药联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OR=3.57,95%CI(2.73,4.67),P=0.98];针对不同中医症型,亚组分析显示补肾组、补肾健脾组、补气补血组以及补肾活血组疗效均优于单独使用西药[OR=3.47,95%CI(2.60,4.63),P=0.97];中西药联合使用能提高中医症候疗效[OR=4.54,95%CI(2.95,6.99),P=1.00],显著降低症状积分[MD=-3.46,95%CI(-4.32,-2.60),P<0.0001];中西药联合使用组和西药组在孕8周[SMD=-0.65,95%CI(-0.10,1.40),P<0.00001]、孕10周[SMD=0.10,95%CI(-0.78,0.98),P<0.00001]血清β-HCG、IL-10[SMD=0.14,95%CI(-0.87,1.15),P<0.00001]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相比,中西药联用增加了治疗有效率,改善了再次妊娠时的流产症状;针对不同中医症型的患者,均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中西药联用在血清β-HCG以及血清IL-10因子方面没明显改善。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META-分析 临床研究 中西药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