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华法林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标准抗凝治疗药物。然而,华法林抗凝疗效影响因素复杂,患者自身遗传因素,疾病状态,尤其是药物相互作用,都对华法林抗凝疗效产生影响。本文分析2例药物相互作用导致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强的原由,为临床合理使用华法林提供用药参考。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 国际标准化比值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药物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药物转运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出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是一类药物摄取转运体,其表达分布广泛,转运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底物众多,一些药物因抑制有机阴离子转运体而导致药物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家族不同成员的组织分布、结构特点以及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 标签: 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 药物转运体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基因多态性是影响巯嘌呤类药物在体内代谢,最终造成药物疗效和毒性差异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单一药物代谢酶或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临床不良反应不完全相关,而多基因分析可能更好地解释患者对该药的不耐受原因。本文介绍了多种与巯嘌呤类药物有关的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情况,同时就其代谢特点及与该药敏感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巯嘌呤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酶 药物转运体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黄芩苷与6种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联合抑菌作用。方法根据临床药敏结果选取7株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株作为实验对象。用微量稀释法测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分别与6种抗菌药物的联合抑菌效应。结果盐酸小檗碱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氨曲南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黄芩苷与氨曲南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盐酸小檗碱、黄芩苷与某些抗菌药物联用后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有协同作用,可能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黄芩苷 鲍曼不动杆菌 微量稀释法 多重耐药
  • 简介:丹参是一种传统医疗的草本植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丹参活性成分复杂,部分成分可影响肝脏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的活性,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探讨丹参对CYP450活性的影响及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对指导临床合理联用丹参与其他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丹参单体 丹参制剂 CYP450 药物转运体 核受体 药物
  • 简介: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首选药物。使用70年来.对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从未停止,其在甲亢治疗中的地位也在不断转换。现研究显示抗甲状腺药物在甲亢治疗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同时,对其引发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认识更为全面。本文将就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利与弊的最近进展进行综述,意在更加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抗甲状腺药物 硫脲类药物 优点 缺点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一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各种途径收集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别从资料的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339例ADR中男性195例,女性144例;40岁以上300例;细胞毒类药物的发生率居首,占60.18%;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其次为骨髓抑制。结论通过进行相关的分析,可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有效的应用。同时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关节炎的最佳药物治疗方案,以最低成本获得最佳疗效。方法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医院2012年至2013年收治的65份儿童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历,根据给药方案分成4组,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4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替唑钠治疗方案成本最小,成本-效果比值最低。结论头孢替唑钠是治疗儿童化脓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案。

  • 标签: 儿童 抗菌药物 化脓性关节炎 药物经济学
  • 简介:目的儿童药物缺乏是国内外普遍现象,完善儿童药物研发鼓励政策是解决儿童药物短缺的有效方式,通过儿童药物研发鼓励政策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儿童药物研发的鼓励措施。方法检索WHO、欧美等国药品监管官方网站,梳理国外儿童用药鼓励研发的先进做法,分析我国儿科药物研发鼓励现状,并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儿童药物研发鼓励政策应建立并完善儿童药物临床试验的法规,促进儿科药物适宜剂型的研发,推动更多儿童药物进入我国基本药物目录,并增进多部门联合协作。

  • 标签: 儿童药物 鼓励政策
  • 简介:分析大学药物制剂专业的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药物制剂专业概论课程的开课现状,总结该课程的目的与意义,结合本校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和学生反馈,对开展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授课方法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药物制剂专业概论 实际经验 理论指导
  • 简介:近年来,药品的质量观由“质量源于生产”开始向“质量源于设计”转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药品质量的全程控制,培养具有现代药品质量观念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药物分析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7版《药物分析》教材,介绍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体会,为今后药物分析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药物分析课程 探究式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完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材编写,积累长期的教学经验,结合药物动力学的相关文献报道和应用实践,提出提高教材编写质量的改进建议。

  • 标签: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教材编写 建议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儿童支气管肺炎中的成本效果。方法所选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均为本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患儿,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给予头孢曲松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均连续治疗7d。评定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本效果为455/0.94=484.0;对照组成本效果为770/0.96=802.0。观察组成本效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每取得一个治疗单位,其成本低于对照组。结论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均获得较好临床治疗效果,但头孢曲松的治疗成本低于头孢他啶,值得借鉴。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儿童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 简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由IgE介导的严重速发型过敏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强烈,不可预见性,最严重的病例可在短时间内死亡.它已成为围手术期病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全身麻醉 过敏性休克
  • 简介:2013年随着欧盟《良好药物警戒管理规范x》的生效,药品额外监测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药品额外监测制度是一种通过建立监测目录、公开目录药品信息、采用特定标识等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自发报告可疑不良反应,以便顺利开展上市后安全性评价,确保任何新的用药安全隐患能够被及时发现和有效避免的制度。通过介绍欧盟药物警戒额外监测制度,阐述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的现状,指出该制度是一种积极主动发现用药风险的尝试;学习和借鉴该制度,有助于我国弥补原有药品ADR报告系统低报、漏报等缺陷,主动开展用药安全监测,从而获得更加全面科学的结果。

  • 标签: 欧盟 药物警戒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药品管理
  • 简介:目的:全面了解我院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促进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对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儿科2362份住院病历进行分析。结果:2362份住院病历中,应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2176份,其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963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有213份。不合理应用的病例有:越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83份(39%),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的有45份(21%),无指征更换抗菌药物的有57份(27%),无指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的有28份(13%)。结论:我院儿科总体用药较为合理,但尚存在一些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现象,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 标签: 儿科 抗菌药物 用药分析 合理应用
  • 简介:为了引导创新药物的快速开发、控制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临床风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于2006年颁布了“探索性新药研究”指导原则,提出在进行传统的Ⅰ期临床试验之前开展零期临床试验的概念,并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药物的研发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能够快速筛选、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高新药开发效率的探索性新药临床研究方法愈来愈受到关注。但在我国零期临床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相应的法规和指导原则,缺乏合理的研究设计和专业的研究人员,零期临床研究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本文就创新药物的零期临床试验的概念、研究方法、检测方法、适用药物、优势与不足及与传统临床试验的区别等做一综述。

  • 标签: 创新药物 探索性新药研究 零期临床试验
  • 简介:目的:了解在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变化。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药学干预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AUD分别为61.90DDD/100人/天、47.54DDD/100人/天;药学干预前,我院二代头孢菌素、硝咪唑类、三代头孢菌素的AUD列前3位,干预后二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硝基咪唑类的AUD列前3位;我院AUD排列前10位的抗菌药物为奥硝唑注射液、头孢呋辛钠、头孢唑肟钠、头孢美唑钠、头孢西丁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等;药学干预后大部分临床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下降。结论:药学干预前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用药剂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选药不当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使用强度 药学干预 不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