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女性妊娠期外阴假丝酵母菌检出情况,对引起外阴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我院产科门诊产前检查的500例妊娠女性阴道分泌物进行假丝酵母菌涂片、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其中涂片采用显微镜观察,培养接种于沙保弱平板,菌株鉴定采用生物梅里埃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配套酵母菌鉴定卡,药敏试验采用ATBFUNGUS真菌药敏条。结果137例涂片检出芽生孢子或假菌丝,检出率为27.4%;151例培养检出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为30.2%;两法综合,共192例检出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为38.4%;500例中出现感染症状的VVC患者111例,感染率为22.2%;111株菌株中包括5种假丝酵母菌,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占80.2%(89株),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2.6%(14株);白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率高,分别为100.0%和94.4%,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低,为73.0%。结论妊娠期女性外阴假丝酵母菌感染率较高,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敏感性高,对氟康唑敏感性低;临床应普及开展对妊娠期女性外阴假丝酵母菌检测。

  • 标签: 妊娠 酵母菌 抗真菌药 敏感性
  • 简介:阴阴道炎一直是女性的难言之隐,很多原因都会导致阴道炎发作。这几天,刘女士很后悔,自己不该穿那条紧身裤。这不,好久没有发作的阴道炎又发作了,痒得难受,不得已只好去医院。医生给她取样后,让她拿到检验科化验。白带常规结果出来,果然发现有真菌,刘女士懊恼极了。该死的疾病,怎么这么不容易断根呢,稍微不注意就复发了。

  • 标签: 真菌 潜伏 栓剂 阴道炎 白带常规 发作
  • 简介:随着糖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多糖具有许多特殊的生物学功能,参与生物细胞的多种生命调节,可激活免疫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力,具抗蔺消炎、抗病毒、抗肿瘤等功能。

  • 标签: 酿酒酵母 胞壁多糖 提取 纯化
  • 简介:近年来.临床患者真菌的感染率逐年增高,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口增多.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缺陷类疾病增多,肿瘤放、化疗和透析患者增加.特别是抗细菌药物的发展和过多使用。再感染的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比例下降而难治性真菌如曲霉菌、毛霉菌、非白色念珠菌等比例增高。

  • 标签: 真菌感染 肝移植术后 非白色念珠菌 免疫抑制剂 器官移植 老年人口
  • 简介:阿司匹林可以说是真正的“百年老药”,很多人已经对它熟得不能再熟。有点“头痛脑热”就会想到它。不过,它可不仅仅是治疗“头疼脑热”的“宝贝”,对于预防冠心病来讲,它也是常规的用药。同时,它还是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必不可少的用药之一。但是,在用法用量上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可不是千篇一律哟。

  • 标签: 阿司匹林 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冠心病 脑热 用药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对上颌窦真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20例患者均经CT扫描诊断及行Caldwell-lucs's术治疗,术后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术后病理均见真菌菌丝,部分病例见到孢子,随访6个月~3年无1例复发.结论上颌窦真菌感染,CT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

  • 标签: 真菌病 上颌窦感染 鼻窦疾病 计算机辅助诊断
  • 简介:有许多不同的酵母已经有效地被利用来分析或表达真核蛋白。酵母的优点是生长快速,发酵条件可轻易批量化,设备相对简单.各项遗传和生物特性都被充分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像哺乳动物细胞一做转译后的修饰.所以非常适合于真核重组蛋白的大量生产。

  • 标签: 酵母 重组蛋白 真核蛋白 发酵 遗传特性 生物特性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2–12月间的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真菌感染296例;感染以念珠菌属为主,占90.54%,念珠菌属中感染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白色念珠菌(54.73%)、热带念珠菌(13.18%)、光滑念珠菌(7.09%);真菌感染涉及的科室共有26个,其中,呼吸科感染例数居首,占33.78%;所有真菌感染病例均患有基础疾病,其中患肺部疾病的真菌感染率居首,占32.43%,肿瘤伴发的真菌感染死亡率最高,感染83例,死亡13例,死亡率为15.66%;在治疗上,应用的药物有氟康唑、卡泊芬净、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米卡芬净,其中氟康唑应用最频繁,达77.03%;真菌感染伴细菌感染的患者193例,占65.20%;大部分患者接受了侵入性操作。结论:对高龄、患严重基础疾病、需侵入性治疗的患者应采取适当的预防真菌感染的措施,合理选择药物,加强病原菌的监测,尤其对合并感染更要加强警惕,积极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念珠菌 危险因素
  • 简介:近20年来.随着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癌症放疗化疗的增多.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艾滋病的流行.免疫功能低下者不断增多。深部真菌感染作为一种并发病.感染率大幅上升.其中肺部真菌感染占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约50%~60%侵犯支气管、肺.以念珠菌和曲霉菌最常见.其次为新型隐球菌和毛霉菌。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常被原发病掩盖.易被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时机;重症患者病死率高.据报道未经治疗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达30%~80%。因此.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及实验手段的不断提高.由以往只靠痰液涂片、培养和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等检查手段来诊断肺部真菌感染的时期跨人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检查的新时代.从而大大提高了肺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率.也有利于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 标签: 肺部真菌感染 感染诊断 深部真菌感染 早期诊断率 分子生物学检查 免疫功能低下
  • 简介:深部真菌感染指致病性真菌侵犯皮下组织、黏膜和内脏,感染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常见深部真菌病主要包括念珠菌病,隐球菌病、曲霉病、毛霉病、孢子丝菌病、马内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副球孢子菌病和皮炎芽生菌病等。近年来.危重病人深部真菌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除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提高和诊断技术的改进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人口老龄化、广谱强效抗生素的大量应用;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导管插管,器官移植,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等。而大规模的城市改建是曲霉菌感染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 标签: 深部真菌感染 诊断技术 真菌感染性疾病 皮质类固醇激素 治疗 马内菲青霉病
  • 简介:目的研究竹沥对深部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打孔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试管内药基法测定竹沥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竹沥对新生隐球菌、烟曲霉菌、白色念珠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MIC分别为26.9μg/mL、53.8μg/mL、26.9μg/mL。结论竹沥对深部病原性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有望开发高效、低毒的抗深部真菌口服药物。

  • 标签: 竹沥 深部感染真菌 打孔法 试管内药基法 药理作用 细胞培养
  • 简介:本文通过归纳目前临床常用和正在研发中的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而综述了真菌对不同作用机制药物而产生的不同耐药机制,认为真菌高度耐药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克服相应耐药性来创制新药难度很大,可通过研究发现新活性物质和新靶点,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介绍了近年发现的几个微生物来源新抗真菌活性物质,研究发现的新抗真菌靶点,并阐述了合理的用药方案。

  • 标签: 真菌 耐药机制 新抗真菌药物 靶点
  • 简介:近20多年来,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效果与领域均有显著的拓展。目前的治疗焦点主要集中于系统感染方面(深部真菌病),特别是某些少见真菌的致命性感染逐年增加。文献报道多为深部真菌感染的系统性药物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仅涉及单一病种的零散临床试验研究。通常浅部真菌感染(superficialmycoses)指限于皮肤最外层(表皮)、甲板、毛发和黏膜的真菌感染.其主要病原菌为皮肤癣菌、糠秕孢子菌、念珠菌等。此类疾病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据统计其发病率可占全部皮肤病的1/4左右,其中以手足癣和股癣发病率最高且一直居高不下;

  • 标签: 浅部真菌感染 药物治疗 感染性疾病 深部真菌感染 皮肤癣菌 深部真菌病
  • 简介:目的:评价两性霉素B阴道泡腾片与保妇康栓联用对复发性外阴与阴道白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抗蒖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RVVC患者96例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阴道泡腾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保妇康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后随访3月复发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为79.17%(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月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17%低于对照组为18.75%(P〈0.05)。结论:两性霉素B阴道泡腾片与保妇康栓联用治疗RVVC患者抗蒖菌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且复发率较低。

  • 标签: 两性霉素B阴道泡腾片 保妇康栓 白假丝酵母菌病 抗蒖菌
  • 简介:随着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的开展以及肿瘤、艾滋病的出现,导致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日益增多,使得由丝状真菌引起的条件致病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促使研究人员不断探讨和完善有关丝状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评估其临床价值.产孢丝状真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主要有M38-P方案、M38-A方案、Etest法、流式细胞仪活性染色检测的应用、MTT和XTT比色法等.NCCLS方案具有准确性强、重复性好的特点,但是,还不能将其作为常规实验室检查方法,体外抗真菌药敏实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是复杂的,成功的临床治疗不仅取决于致病菌的敏感性,也取决于宿主的免疫机制、药物的分布、患者的依从性等诸因素,药敏实验的MIC值高不意味着治疗失败,同样,MIC值低也不表明临床治疗一定成功.

  • 标签: 产孢丝状真菌: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为了解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封成人免疫效果。方法采用0、1、6月免疫程序,对98位18-40岁健康成人接种5ug和10ug两种剂型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结果接种10ug组个别人有轻度反应,5ug组无任何全身和局部反应。两组观察对象于初免后36个月,检测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4.00%、61.22%,抗体GMT滴度为197.53和110.66。结论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3年采用检测高剂量抗体阳转率和抗体GMT滴度显着高于低剂量组。说明成人接种10u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优于5ug。

  • 标签: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滴度 免疫效果 接种 剂量 局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