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皮肤真菌病可依据真菌感染皮肤组织的深浅不同,分为皮肤浅部真菌病和皮肤深部真菌病。依据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学检查是诊断皮肤真菌病的常用方法,三者通常需相互配合方能明确皮肤真菌病的诊断。本文通过阐述这三种诊断方法的临床意义,以期提高皮肤科临床医生诊断皮肤真菌病的准确性。

  • 标签: 皮肤真菌病 临床特征 组织病理 真菌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镜在儿童皮肤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作用,根据各类型真菌感染的特征进行总结。方法:通过使用皮肤镜对众多皮肤真菌感染的儿童进行观察,并与直接镜检结果展开对比,分析两种方式对儿童诊断感染率的准确性,并对皮肤真菌感染皮肤镜图像特征进行内容总结。结果:皮肤镜和直接镜对手足股癣检查的准确率并无统计意义,皮肤镜诊断花斑糠疹、甲真菌病、马拉色素毛囊炎以及头癣的阳性率相比直接镜检查较低,皮肤镜阳性病例检查时阳性者为63.33%,而直接镜检查阳性病例时,阳性占比者则为84.33%,其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镜可为手足体股癣、头癣提供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儿童皮肤真菌感染则无较大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皮肤镜 儿童皮肤 真菌感染 诊断应用
  • 简介:夏季到来后,陈先生就开始觉得双脚奇痒难忍,脚趾间的皮肤出现红斑,并伴有糜烂和渗出物,到医院检查,原来是患上了足癣。据皮肤科医生介绍,像陈先生这样常年穿皮鞋,脚部出汗较多又没有做好清洁工作的人,足癣的发生率比一般人要高一些,有的患者春游一趟回来后,不知不觉脚气就找上门来。

  • 标签: 皮肤病 夏季 真菌 预防 清洁工作 皮肤科
  • 简介:皮肤真菌病是由皮肤真菌寄生于犬、猫等多种动物皮毛与表皮,侵害皮肤、被毛和趾爪角质蛋白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皮肤病。又称"钱癣"、"脱毛癣"、"秃毛癣"或"匍行疹",是由犬小孢子菌属等引起的一种真菌皮肤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界限明显的脱毛圆斑(癣斑),其上带有残毛,并被覆有癣屑或痂皮等潜在性皮肤损伤,并有渗出液、发痒等症状。该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人医统称为"癣"。

  • 标签: 真菌性皮肤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 皮肤真菌病 诊治 动物皮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咪唑类及广谱三唑类是治疗念珠菌感染的最常用药物。

  • 标签: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真菌荧光法在皮肤浅部真菌筛查中的敏感性。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和13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接受荧光法和KOH湿片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式下效果。结果 真菌荧光染色法检测阳性率高于KOH检测法;真菌荧光染色法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 荧光法在皮肤浅表真菌筛查中阳性率较高,且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真菌荧光法 皮肤浅部真菌筛查 敏感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真菌、细菌检测皮炎湿疹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48例皮炎湿疹病人,将其划分至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健康病人48例,归于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真菌、细菌的监测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皮炎受损位置、健康位置的真菌细菌检出率分别是66.67%(32/48)、33.33%(16/48),前者检出率比后者检出率高,差异较大(P

  • 标签: 真菌 细菌 检测 皮炎湿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坑道兵易患真菌皮肤病的原因及采取不同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卫生队收治的46例真菌皮肤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诊治、预防及健康教育进行了分析总结。结论对于坑道兵所患真菌皮肤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官兵个人卫生健康教育,降低复发率。

  • 标签: 坑道兵 真菌性皮肤病 临床特点 诊疗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皮肤真菌病的发病类型以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86例儿童皮肤真菌病患儿,对其皮损处鳞屑、毛发或分泌物等进行直接镜检,同时通过接种于含0.125%的氯霉素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然后在恒温箱内进行一周时间的培养。结果86例儿童皮肤真菌病经过培养后出现了9种致病茵,其中出现最多的为红色毛癣茵,其次是须癣毛癣茵和含珠茵,最少的为花斑癣和孢子丝菌病。结论在目前所研究的儿童皮肤真菌病病例中,体癣是最为常见的皮肤真菌病,而在患儿的真菌感染中则主要为红色毛癣茵居多,其次是须癣毛癣茵和含珠茵。

  • 标签: 儿童皮肤真菌病 临床分析 研究
  • 简介:皮肤镜可以直接放大观察皮肤损害、识别细微皮损线索,协助皮肤科医师确立临床诊断并进一步作为疗效监测的手段,目前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临床实践。真菌皮肤病临床表现多样,涉及病种多。皮肤镜在皮肤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皮肤镜 真菌病 紫外光 荧光染色
  • 简介:皮肤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是局部或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光动力疗法被应用于皮肤真菌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能有效治疗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且不良反应小,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真菌病的研究进展多有报道。

  • 标签: 光动力疗法 皮肤真菌病 耐药性
  • 简介:皮肤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的一大类由真菌侵及皮肤、甲板及毛发引起的皮肤感染性疾病,不仅发病率高,复发率也居高不下。真菌皮肤病主要由三大类亲人性病原真菌所致,包括皮肤癣菌病、皮肤马拉色菌相关疾病和皮肤念珠菌病。由环境真菌(包括室内真菌和室外真菌)引起的皮肤真菌病则主要累及皮肤深层和(或)皮下组织,形成真菌性肉芽肿。由于皮肤真菌病在皮肤科门诊中占比很大,其诊疗任务相当繁重,作为皮肤专科医生有必要熟悉和掌握这类疾病的诊疗技能,特别是治疗策略。下面予以详解。

  • 标签: 医学真菌学
  •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江苏省不断扩大的牛养殖规模,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牛群因为牛床缺乏有效的排水以及良好的通风条件,使得牛群患有皮肤毛癣真菌病的概率大大增加,严重威胁了牛群的健康。为此,本文重点探究和论述了牛皮肤毛癣真菌病的诊断以及防治工作,为当地牛群养殖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

  • 标签: 皮肤毛癣真菌病 诊断 防治
  • 简介:摘要:随着皮肤疾病发病率的增加,皮肤真菌感染引起了医学界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皮肤上的微生态环境对维持皮肤的健康至关重要,而皮肤真菌的微生态失衡可能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本文通过对皮肤真菌微生态与疾病相关性进行初步探索,发现在某些皮肤疾病如癣菌病和足癣等病例中,皮肤真菌微生态的改变与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这种相关性有助于发展更有效的皮肤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皮肤真菌 微生态 疾病相关性
  • 简介:目的分析危重患者皮肤真菌感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62例患者发生皮肤真菌感染者的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抗生素的应用、感染前的皮肤状况等方面进行观察、回顾、分析、探讨皮肤真菌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高龄、长期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局部皮肤潮湿者的皮肤真菌感染发生率高,感染部位以腹股沟、会阴、阴囊、肛周、腋窝、背部较多见,局部应用抗真菌药有效。结论对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者要高度重视皮肤真菌感染的发生,加强好发部位的观察及护理,保持局部的皮肤清洁干燥,对已发生皮肤真菌感染者积极予以抗真菌治疗及护理干预,可减少皮肤真菌感染的发生及促进已感染皮肤的痊愈。

  • 标签: 皮肤真菌感染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常见真菌皮肤病的特点以及防治方法和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随机抽取32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真菌皮肤病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发病情况等,此次研究所纳入研究对象为初次确诊为真菌皮肤病的患者,主要包括念珠菌病、甲癣、花斑癣、足癣、手癣等。结果发病率前三位真菌皮肤病为足癣,占55.18%,甲癣,占17.99%,股癣,占12.50%,其次为念珠菌病、手癣、花斑癣、体癣以及头癣。<30岁患者以及30~60岁患者发病率明显较>60岁患者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病率明显较女性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真菌皮肤病主要包括足癣、甲癣以及股癣等,必须对60岁以下人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标签: 真菌性皮肤病 临床特点 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