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动静脉内瘘是外科手术之一,是指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1],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俗称患者的“生命线”。有效的护理能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的时间,减少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现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动静脉内瘘是外科手术之一,是指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1],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俗称患者的“生命线”。有效的护理能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的时间,减少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现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综述如下。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影响因素,再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后续输液护理质量。方法:选定本院行静脉留置针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研究样本共100例,分析患者年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留置时间、不同封管方法、性别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出现静脉炎,发生率为35%,静脉炎的发生与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时间有密切的联系(P<0.05),与年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不同封管方法、性别无明显的联系(P>0.05)。结论:留置时间越长,出现静脉炎的风险越大,因此在对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时,尽可量缩短时间,加强观察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情况。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影响因素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影响因素,再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来提高后续输液护理质量。方法:选定本院行静脉留置针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5月,研究样本共100例,分析患者年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留置时间、不同封管方法、性别与发生静脉炎的关系。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出现静脉炎,发生率为35%,静脉炎的发生与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时间有密切的联系(P<0.05),与年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不同封管方法、性别无明显的联系(P>0.05)。结论:留置时间越长,出现静脉炎的风险越大,因此在对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时,尽可量缩短时间,加强观察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情况。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影响因素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种植牙修复牙列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挑选我院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治疗牙列缺损患者中的120人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两组,每组各60人,其中,给予传统治疗方案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口腔种植牙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中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获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牙列缺损患者实施口腔种植牙修复治疗的效果非常理想,有效的帮助患者提升咀嚼功能,还有效改善了牙齿的美观,对临床有重大价值,可广泛推广。

  • 标签: 口腔种植牙修复 牙列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牙列缺损种植牙修复中,选择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医院60例牙列缺损种植牙修复患者被平均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前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后者应用常规护理,实施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将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种植成功率控制方面,两组数据差异较大,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100.00%、93.33%(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种植牙修复中,选择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种植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牙列缺损 整体护理干预 种植牙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牙列缺损种植牙修复中,选择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均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本医院60例牙列缺损种植牙修复患者被平均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前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后者应用常规护理,实施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将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在种植成功率控制方面,两组数据差异较大,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100.00%、93.33%(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种植牙修复中,选择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种植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牙列缺损 整体护理干预 种植牙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率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上结合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DVT形成率、DVT形成风险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的DVT形成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DVT形成风险评分低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用于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护理中效果突出,可有效预防DVT形成,并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效果,可借鉴。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管理方式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全静脉营养液的处方合理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至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580张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单,58例患者;再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12月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610张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单,60例患者。统计2021年度的不合理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单数量,并在2022年开始实行针对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对比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全静脉营养液处方单的合理情况。结果:2021年度不合理的TPN处方共50张,占据总数580张的8.62%;2022年度不合理的TPN处方共18张,占据总数610张的2.92%,两个年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对全静脉营养液处方进行合理设置,从而保证处方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全静脉营养液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在护生静脉输液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240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名。观察组采用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进行静脉输液教学,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比较两组护生的静脉输液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和考核成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静脉输液安全知识掌握分数较高,其中优秀率为7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33%,同时,观察组的静脉输液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在护生静脉输液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护生掌握静脉输液安全知识,提升考核成绩,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 护生静脉输液 临床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应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静脉输液安全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职工作人员30名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为参照组,实施常规安全质量管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为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质量评分(输液环境、输液安全、输液态度、无菌操作)、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贴签摆药错误、成品配送差错、审方打印差错、成品核对分装差错)。结果:实验组的静脉输液质量评分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时间发生率比参照组较低(P<0.05)。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保证静脉输液安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静脉输液 安全质量管理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中度外耳皮肤缺损修复过程中不同邻位皮瓣的应用。方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本院进行修复治疗的11例轻中度外耳皮肤缺损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其中7例应用舌形皮瓣修复,4例应用改良菱形皮瓣修复。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皮瓣成活率以及外耳皮肤恢复质量。结果:所有患者的邻位皮瓣均成活,达到I期切口愈合,为期6-12个月随访观察,其中10例患侧外耳形态与健侧对称,未见瘢痕遗留,另1例患侧外耳瘢痕轻度增生。结论:轻中度外耳皮肤缺损修复治疗时,邻位皮瓣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外观形态自然,未改变外耳解剖结构,瘢痕遗留少,美观流畅,值得借鉴。

  • 标签: 外耳皮肤缺损 邻位皮瓣 修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四肢感染缺损创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为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四肢感染缺损创面患者96例分成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备显著性(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四肢感染缺损创面患者中,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其康复速度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四肢感染缺损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2021年1月-2023年5月收治的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疾病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较,效果更好,使患者的病情康复更快,该种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上使用。

  • 标签: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前后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外科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胸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呼吸功能锻炼组和对照组各30例。呼吸功能锻炼组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分别进行4周的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手术前后康复护理。检测两组患者的肺活量、呼气峰流量、最大通气量、氧气饱和度、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间质性肺炎发生率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呼吸功能锻炼组在手术前后的肺活量、呼气峰流量、最大通气量、氧气饱和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呼吸功能锻炼组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间质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手术前后呼吸功能锻炼对胸外科患者肺功能康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肺活量、呼气峰流量、最大通气量、氧气饱和度等肺功能指标,降低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间质性肺炎发生率。因此,在胸外科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促进术后肺功能的康复。

  • 标签: 胸外科 呼吸功能锻炼 肺功能康复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