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概算投资为2754.5万元将乐县安福口溪万安段河流治理工程,2011年5月通过福建省水利厅验收。该工程竣工后如不加强管理,会产生新河道於积、水质污染、河床抬高,其他段河流治理不当会影响整个工程效益,因此要完善尾工工程、确定工程保护范围、优化中小河流防洪治理设计、加强监测、安全渡汛、强化河道生态景观建设、落实以水土流失治理为主管护措施,使将乐县安福口溪万安段河流治理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

  • 标签: 安福口溪万安段 治理工程 效益 问题 对策
  • 简介:西藏地区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受降水、大风、温度、地形地貌、地质、植被等自然因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掠取资源、破坏环境等人为因素影响。为防治西藏地区复杂多样水土流失,结合西藏地区自然属性和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将西藏地区分为藏东南水力侵蚀为主区、藏西风力侵蚀为主区、藏北冻融侵蚀为主区藏中复合侵蚀区,并针对各区自然属性影响因素,提出在不同时期以防治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复合侵蚀为主防治措施和发展方向,并提出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宣传、研究水土流失机制和防治对策、落实水土保持措施等举措,以达到防治西藏地区水土流失、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目的。

  • 标签: 水土流失 现状 分区 防治对策 西藏
  • 简介: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动态连续过程,它发生机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降雨径流过程;第二是土壤侵蚀过程;第三是污染物迁移转化,而其模型研究能够定量描述整个面源污染发生连续过程,但是各种模型也存在各自局限。从农业面源污染发生及其产生后果来看,有三种途径可以进行控制,分别是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而这些对策还须从宏观着手,需多种学科间相互渗透研究、充分考虑治理对策对整个生态系统利弊、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来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农业面源污染 机理 模型 防治对策
  • 简介:针对采矿工程临时占用土地特点、恢复林草植被可能性,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对该类工程设计水平年林草覆盖率达到可能性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建议;结合采矿工程特点和项目区地形地貌,对排矸场、排土场、尾矿库等场址比选和措施布设优化时应考虑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并提出尾矿库建设期和闭库后治理方案。

  • 标签: 水土保持方案 侧重点 采矿工程 开发建设项目
  • 简介:雨淋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大坝加固、输水涵加固重建、溢洪道重建、大坝观测设施新建。按地形地貌划分1个一级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施工单元划分主体工程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土料场防治区、施工便道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共5个二级区。针对工程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以期为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雨淋山水库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从植物林冠层截留降水、枯枝落叶层覆盖、根系穿插、固结以及根力学特性等方面分析了植被固土护岸作用机理;利用水生植物自身性状和抗性能力以及其可以吸收、富集水中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等方面来分析植物净化水质机理。最后探讨了植被护岸发展方向,分析了植物净水、护岸优势并提出了今后发展方向。

  • 标签: 植物 固土护岸 净化水质
  • 简介:摘要通过对比秭归县水土保持工程开展前后水土流失状况,总结了综合治理实施23年来丰硕成果,重点分析了水土保持在控制水土流失、抢救耕地资源、拓宽生产领域、振兴农村经济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深远影响。提出水保工程抓住环境中“水”和“土”两个因子,按照水土流失区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原则,不断解决因水土流失引发各种矛盾,建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机制,对于遏制水土流失、改善和提高环境容量与质量、发展农村经济,以及群众脱贫致富产生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可持续 基础工程
  • 简介: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供依据,本研究从社会、经济和生态多个层面对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施成效进行了系统评价,并深刻反思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实施中问题,提出了“突出重点,集中投入,滚动发展,全面推进”基本农田保护新思路,重点探讨了“基本农田保护转换机制和基本农田分级保护机制”两大创新路径。这两大创新路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吃饭”与“建设”这一对深层次矛盾,破解基本农田保护与经济建设、基本农田保护与农民致富要求相冲突困局。

  • 标签: 基本农田保护 转换机制 分级保护
  • 简介: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越来越大,大气中PM2.5对人类健康威胁逐步加剧,如何减轻PM2.5对人类危害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PM2.5研究成果,总结PM2.5时空分布特征、组成特性、来源分类,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对PM2.5监测标准,并基于森林植被对PM2.5调控作用,指出通过合理建设森林植被达到有效调控PM2.5、降低PM2.5对人类危害目的。

  • 标签: PM2 5 森林植被 监测标准 调控
  • 简介:裸露山体缺口依据其形成原因可分为开采坑口、开挖边坡和崩岗等不同类型。在深圳快速发展31年时间里,工程建设中大量挖山取石造成了众多裸露山体缺口破碎带,这对城市景观和自然环境都产生了极为不利影响。深圳市布吉郁南、吉冈采石场边坡整治绿化工程通过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设计和施工策略并辅以景观影响度评价,实现了快速覆绿和景观融合生态修复效果。这些策略对我国其他类似的裸露山体缺口治理将起到有效借鉴作用。

  • 标签: 裸露山体缺口 菌土 连续喷丝固土植生 景观影响度
  • 简介:植物枝条生物力学特性是研究植物地上部分防风抗蚀作用基础。以内蒙古准格尔露天煤矿排土场平台和边坡上栽植柠条、沙棘、紫花苜蓿、沙打旺、杨柴、草木犀6种常见水土保持植物地上部分枝条为研究对象,研究枝条数量特征,确定其代表枝,从而为几种植物枝条生物力学性质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相关参数。代表枝的确定将枝条以0.5mm为一个径级进行分级,分别计算每个径级组累计枝数量比例、累计枝长比例、累计枝表面积比例和累计枝干质量比例,取这4个值相对较大径级组作为各自代表枝。结果表明:柠条代表枝径级为0.5~1和1~1.5mm,沙棘为1~1.5和1.5~2mm,杨柴为0~0.5和0.5~1mm,紫花苜蓿为0.5~1mm,沙打旺为0.5~1和1~1.5mm,草木犀为1~1.5mm。因此,在内蒙古准格尔采煤矿区相似地区,在植物防风抗蚀生物力学性质研究中,建议以上述6种水土保持植物作代表枝径级为主要研究范围。

  • 标签: 枝条 代表枝 径级
  • 简介:运用径流场观测方法,对桉树-牧草、桉树-农作物和桉树-药材3种复合经营模式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进行定位观测,筛选出水土保持效益好复合经营模式,为桉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桉树间作牧草、农作物和药材后,地表径流量分别降低了21.07%~31.02%、33.91%~38.71%和1.51%~67.12%;土壤侵蚀量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但种植2年后,桉树3种复合经营模式均未产生土壤侵蚀;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降幅最明显,初步认定桉树+木薯复合经营模式水土保持效益较好,是比较适宜种植模式。

  • 标签: 桉树 复合经营模式 径流量 侵蚀量
  • 简介:以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雪浪山复绿边坡A段发生大滑坡为例,研究强风化砂岩夹板岩重塑土在不同含水率和干密度下三轴UU剪切强度特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边坡复绿工程。结果表明:含水率从15%增加到25%时,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含水率增加显著减小;当含水率分别为15%和25%时,随着干密度增加,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干密度增加显著增大;但当含水率为20%时,其黏聚力随着干密度增加而减小,内摩擦角不变。

  • 标签: 剪切强度 强风化砂岩夹板岩 重塑土 无锡雪浪山
  • 简介:摘要坡耕地是指分布在山坡上旱地,平整度差,水土养分流失严重,作物产量低,严重制约着旱地农业健康发展。坡耕地综合治理不仅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效果,而且还能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地附加值并减少泥沙入水库。通过对六枝特区坡耕地综合治理实践,认为明确重点、强化施工过程控制、保证质量严格管理是保证坡耕地综合治理成果关键,通过治理,使坡地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促进了区域农业健康发展,并为贵州省坡耕地治理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 标签: 坡改梯 施工 管理
  • 简介: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参加了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示范县工作,开始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实践,前后跨越10多年。通过实践,对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认识不断深入,编制质量也不断提高。进一步认识到必须从源头上加强水土保持管理,立法与行政执法是有力保障;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对专业技术职称要求管理,是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报质量基础性工作;科技示范园为方案编制树立了榜样;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对永久绿化美化区域以园林绿化标准进行绿化;落实监督、监测措施是水土保持工作必不可少手段,以促进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制度健康有序、可持续地发展。

  • 标签: 水土保持方案 编制 认识
  • 简介:半干旱黄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生态环境脆弱,其生态恢复过程受到全世界生态学者普遍关注。生物量是生态系统获取能量表现形式。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自然恢复10a合沟流域地上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立地因子对地上生物量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立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沟底、阴向沟坡、阴向梁坡、阳向沟坡、梁顶、阳向梁坡;2)梁坡和沟坡地上生物量随坡度升高均呈现反S形态,梁坡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20°~25°处,最小值出现在35°~40°处,沟坡地上生物量最小值出现在30°~35°处,最大值出现在40°~45°处;3)坡向对地上生物量影响是显著(P=0.049),其余因素影响不显著。可知,该区地上生物量分布规律是植被对不同立地类型水分、光照等自然条件综合利用结果。

  • 标签: 地上生物量 立地 土壤含水量 光照 黄土区
  • 简介:采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2年生柿树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导度等光合生理参数光响应过程,探讨柿树光合光响应特性对土壤水分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柿树光合生理参数影响显著,随着土壤水分降低,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先升后降,光补偿点先降后升,光饱和点呈下降趋势;维持柿树高光合作用和高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76.7%,适宜光照强度为800~2000μmol/(m2·s);柿树对强光利用能力较强,而对弱光利用效率较低;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8.8%时,柿树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限制,而土壤相对含水量降低到25.5%时,柿树光合作用转变为非气孔限制,通过对气孔、非气孔因素判定,可知柿树是一种抗旱性非常强植物。研究结果可为柿树节水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柿树 土壤水分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气孔限制
  • 简介:为寻求合理保护性耕作措施,试验设计了砾石覆盖、秸秆覆盖、覆盖与留茬组合措施和4个风速等变量,研究风速、覆盖物和覆盖度与风蚀量、抗风蚀效率、风沙流结构关系,比较多种措施之间抗风蚀效果优劣。结果表明:1)4个设定风速下30%~90%覆盖度秸秆覆盖抗风蚀效率在54%~92%之间,砾石覆盖为26%~72%,30%砾石覆盖或30%秸秆覆盖与3种留茬高度组合措施下,平均抗风蚀效率均在70%~78%之间;2)随着覆盖度增加,砾石覆盖措施最小可抑制有效风速值从8.0m/s逐渐增大到12.5m/s,秸秆覆盖措施从10.1m/s增加到了14.3m/s;3)覆盖处理下0~62cm高度内输沙量大部分集中在0~26cm;4)覆盖与留茬组合措施输沙量多集中在60cm以内。

  • 标签: 砾石覆盖 留茬 风蚀 风洞
  • 简介:植物群落是河岸带湿地重要组成部分,对河流护坡生态系统改善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和测定研究京杭运河淮安段天然芦苇群落对风速、噪音影响。结果表明:与无植物对照地相比,有芦苇分布背风面风速变小,噪音降低,其日变化也呈现一定变异。不同芦苇群落由于宽度密度等结构特征差异其作用强度明显不同。密集芦苇群落和中密芦苇群落消风减噪效应明显好于稀疏芦苇群落,日平均消风率分别为63.95%和66.25%;日平均减噪率分别为9.81%和6.13%。气流与声波穿越苇群后,在苇群内部形成明显低风弱噪区,但越过苇群后二者呈现不同变化曲线。通过苇群风速变化拟合方程为:y1=-0.0005x3+0.0336x2-0.5428x+2.7416(R2=0.8216);通过苇群声级变化拟合方程为:y2=-0.0012x3+0.0806x2-1.5362x+65.09(R2=0.8452)。芦苇群落对航道行船具有明显抵风消浪与消音降噪功能,是一种值得保护和应用河岸带生态护坡模式。

  • 标签: 河岸带 芦苇群落 消风减噪效应 京杭运河
  • 简介:以福建永安安砂库区生态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径流小区,分别在坡度25。和32。林地中,设计4种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不间伐、20%、40%、60%间伐强度),研究不同间伐强度间伐后补植枫香两种改造措施对库区生态公益林林地水土流失影响。结果表明:40%60%间伐强度林地水土流失量大于不间伐处理,中高强度间伐后套种枫香改造措施同样加大了库区生态公益林地水土流失,但小于间伐措施流失量,且水土流失量随着坡度增加而加大。而在适当低强度间伐(20%间伐强度)条件下,实施两种改造措施之后库区生态公益林水土流失量与不间伐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因此,选择在低坡度(25°)进行适当低强度(20%间伐强度)间伐并套种枫香等阔叶树种,可达到在兼顾生态效益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公益林林木和景观资源目的。

  • 标签: 库区生态公益林 间伐 套种 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