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简介:硒不但是人类和动物必需微量元素,其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适当硒处理可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增强植物抗逆性,但是过高硒会损害植物结构,抑制生长,降低叶绿素含量。但对于硒对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影响尚未进行过系统总结。本研究通过分析和总结硒是如何通过叶绿体光合作用实施调控,进而改变作物品质植物抗逆性,为合理、安全施用硒肥提供理论依据,使之可以更好地发挥有益于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生物学效应。

  • 标签: 植物 叶绿体 光合作用 抗逆性
  • 简介:利用自行设计双面紫外杀菌照射装置,探究了紫外照射鲜切苹果表面微生物杀菌效果。从5个紫外照射剂量(0.48kJ/m2,0.96kJ/m2,2.88kJ/m2,4.80kJ/m2,9.60kJ/m2)中选出了杀菌效果最佳剂量,并研究了该剂量处理后鲜切苹果在贮藏期间表面沙门氏菌、霉菌和酵母品质变化。试验以传统含氯杀菌剂0.36%次氯酸钠处理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当双面紫外照射剂量为0.96kJ/m2时杀菌效果达到最佳;0.96kJ/m2双面紫外照射处理初始杀菌效果显著优于0.36%次氯酸钠处理(p〈0.05)。虽然两种处理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品质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双面紫外处理在贮藏过程中微生物控制效果不佳。因此,需要紫外杀菌结合其他保鲜方式,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微生物有效控制进行更加深入研究。

  • 标签: 鲜切苹果 沙门氏菌 双面紫外 次氯酸钠
  • 简介:RM109是用化学诱变剂(NaN3)处理粳稻品种大力(OryzasativaL.cv.Oochikara)得到具有2,4-D抗性无侧根突变体,本研究以RM109与侧根正常籼型常规水稻‘密阳23’杂交后代F4群体为研究对象,根据侧根数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把F4群体分成7个区组LR1~LR7,分别研究了不同侧根密度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影响以及相关性,同时分析了不同侧根密度水稻植株株高分蘖数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侧根密度之间,冠根根粗没有显著差异;水稻不同侧根密度之间,根长有略微差异,LR4与LR3存在显著差异;水稻不同侧根密度之间,株高与分蘖数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水稻侧根存在对株高和分蘖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水稻不同侧根密度众多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侧根密度与株高、单株有效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稻米外观品质、粘度值无相关性。

  • 标签: 水稻 无侧根突变体 侧根
  • 简介:本研究以6个超级稻品种(组合)1个耐旱常规稻品种为材料,在防雨棚内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孕穗期干旱胁迫超级稻剑叶部分生理指标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干旱胁迫处理使超级稻剑叶含糖量、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极显著提高;有效穗穗实粒数下降,千粒重提高;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Y两优2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在正常灌溉干旱处理条件下经济产量均位居前三位,且较其他品种产量提高均达极显著水平。建议,在安徽江淮丘陵区可以推广种植Y两优2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4号。

  • 标签: 水稻 孕穗期 干旱胁迫 生理指标 产量
  • 简介:为了探讨脲类细胞分裂素PBU和嘌呤类细胞分裂素6-BA尾叶桉愈伤分化、愈伤组织POD基因表达酶活性影响,将尾叶桉幼苗下胚轴切段接种在添加PBU+IAA、6-BA+IAA和PBU+6-BA+IAA三种激素组合SPCa培养基中,通过统计愈伤组织分化情况、检测POD基因表达差异和酶活性变化来开展研究。6-BA+IAA组合条件下,愈伤组织褐化率高达84.71%;PBU+IAA组合下,愈伤组织褐化率为30.56%;PBU+6-BA+IAA组合时,褐化率最低,为24.09%,胚性愈伤组织时比例最高,达47.73%。与6-BA相比,PBU诱导出愈伤POD酶活性显著升高。通过实时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qPCR)检测6个POD基因表达变化,设6-BA+IAA诱导所得愈伤相对表达量为1,PBU+IAA诱导所得愈伤中BP1,BP4,BP5表达上调,分别为1.88、1.63、2.01;PBU+6-BA+IAA诱导所得愈伤中BP3、BP4、BP6表达上调,分别为1.88、1.96、1.93。从实验结果分析,PBU和6-BA有协同效应,通过增强POD酶活性,减轻褐化、促进胚性愈伤分化。PBU和6-BA不同POD同工酶表达影响不同。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PBU和6-BA协同作用分子机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尾叶桉 PBU 6-BA POD 基因表达差异
  • 简介:本课题组利用圭630/台湾粳DH群体,建立了一个水稻RFLP连锁图.该图谱含175个标记,总长1224.6cM,相邻标记间平均距离为7.0cM.但该图标记分布不够均匀,存在较多空白区,且在第4和第8染色体上分别存在一个断点.本研究试图在原有RFLP图谱基础上,添加一些SSR标记,以使该图谱标记更加密集和均匀,并消除两个断点.共筛选了361RM引物,获得了183多态标记,在12条染色体上共整合了57个RM标记,染色体连锁图总长度为1811.2cM,比原图谱增长了47.9%,相邻标记间平均距离为7.8cM,与原图谱相近.不过,两条染色体上两个断点仍无法消除,暗示这两个断点区域多态性较低或重组率较高.

  • 标签: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水稻 分子连锁图谱 RFLP SSR 遗传图谱
  • 简介:以小白菜为试验材料,在水培条件下,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黄腐酸(0.08%,0.15%,0.25%)硝酸盐胁迫下(120mmol/L)小白菜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胁迫可引起小白菜叶片中MDA、O2^-和H2O2含量增加,生长受到抑制;硝酸盐胁迫下施用黄腐酸(fulvicacid,FA)能显著促进小白菜生长发育,提高膜稳定指数和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少O2^-和H2O2积累,其中以处理Ⅳ(0.15%FA)处理效果最好;随黄腐酸浓度增加,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Cu/Zn-SOD和POD表达水平呈先升后降趋势,CAT基因表达水平持续增加,APX基因表达水平则表现为先降后升随后下降趋势,其中Cu/Zn-SOD、POD和APX基因表达水平均在处理Ⅳ(0.15%FA)时达到顶峰,CAT基因表达水平在处理Ⅴ(0.25%FA)时最高。适宜浓度黄腐酸可有效缓解硝酸盐胁迫小白菜所造成伤害,增强其抗盐性。本研究通过喷施外源黄腐酸,研究其硝酸盐胁迫下小白菜生长、活性氧、渗透调节物、抗氧化酶活性相关基因表达影响,为探讨黄腐酸调控蔬菜盐害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黄腐酸 硝酸盐胁迫 小白菜 活性氧 基因表达
  • 简介:生物炭是一种可以改良土壤、增强作物产量和提升作物品质新型农林废弃物再利用材料。本研究通过振荡方式制备生物炭浸提液,利用水培系统培养水稻幼苗,以20%PEG6000、300mmol/L和500mmol/L甘露醇模拟干旱胁迫,研究生物炭表面水溶活性分子水稻幼苗抗旱性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生物炭浸提液可有效缓解干旱胁迫造成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抑制,缓解叶绿素含量、鲜重存活率降低,同时可以降低体内活性氧积累等。实时定量RT-PCR检测表明生物炭浸提液促进干旱胁迫响应标志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说明生物炭浸提液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水稻幼苗抗氧化能力,进一步提高水稻幼苗干旱胁迫耐受性。

  • 标签: 生物炭 表面水溶活性分子 干旱胁迫 水稻
  • 简介:以番茄为试材,研究了热处理番茄硬度、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贮藏期影响。结果表明:55℃处理番茄硬度最大,其次是38℃和52℃。说明热处理会减少番茄果实水分,增加果皮韧性;热处理32℃和52℃贮藏期番茄可溶性固形物保存效果较好;高温短时间热处理贮藏期番茄Vc保存效果较好;55℃热处理可滴定酸含量较高。52℃番茄热处理延长番茄贮藏时间效果明显。

  • 标签: 热处理 番茄 品质 耐贮性
  • 简介:为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以‘宁菜3号’、‘CH-2’、‘福薯18’、‘福薯10号’4个菜用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越冬和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方法,菜用甘薯抗寒性与POD、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受低温胁迫后,‘宁菜3号’、‘CH-2’POD活性增加速度快、活性强、酶活力持久,SOD活性高,S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在低温胁迫后,POD、SOD活性变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不同可能是引起菜用甘薯抗寒性差异原因之一。本研究菜用甘薯栽培品种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探索菜用甘薯抗寒机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菜用甘薯 越冬存活率 低温胁迫 POD活性 SOD活性
  • 简介:本研究以6个月巨桉无性系GL1苗木为试验材料,外源施加赤霉素到巨桉茎部,通过组织化学分析其木质部发育影响。外施GA3浓度在1.0-10.0mg/L时能够显著促进桉树茎伸长,外施1.0mg/LGA3时,新生木质部中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增加,而纤维细胞直径没有变化,组织化学分析表明木质部细胞增加主要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纤维细胞数量方式,新生木质部导管分子数量和直径并没有显著增加。同时GA3处理会引起新生木质部中S-木质素和G-木质素含量降低,且GA3并不能显著促进巨桉新生木质部细胞中纤维细胞和导管分子伸长。这些研究说明赤霉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和次生细胞壁成分合成来调控巨桉次生木质部发育。

  • 标签: 赤霉素 巨桉 木质部 纤维细胞 导管分子
  • 简介:本研究以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为试材,采用绚丽海棠花粉其进行控制授粉,研究绚丽海棠花粉其果实品质(套袋条件下)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授粉相比,绚丽海棠花粉授粉果实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和果实酸度有升高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柄长度有降低趋势,部分优系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果柄粗度变化趋势不一致;在控制授粉和自然授粉条件下,参试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香气成分均以醛类和醇类为主,但控制授粉其相对含量影响存在差异,优系N-1在绚丽海棠花粉授粉条件下,醛类相对含量有明显升高,而醇类相对含量未出现明显变化,优系N-2和N-3在绚丽海棠花粉授粉条件下,均表现为醛类相对含量明显降低,醇类相对含量明显升高,优系N-4醛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受绚丽海棠花粉影响较小;绚丽海棠授粉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醛类、醇类、酸类和酯类种类各组分所占比重有明显影响。绚丽海棠花粉授粉4个新疆野苹果优系果实品质有明显影响,但对果实香气成分影响未表现出规律性。

  • 标签: 新疆野苹果 花粉直感 果实品质 香气成分
  • 简介:通过使用不同脱水剂来研究种子活力和脱水效果,综合各种因素确定最佳脱水剂剂量,以提高种子质量。本研究以小麦‘济麦22’为材料,用2.25L/hm2立收谷、2.25L/hm2草甘膦、4.5L/hm2草甘膦和自来水喷施小麦,这四种处理分别用A、B、C、D表示,以D处理为对照。用二次烘干法测定种子水分,用纸上发芽试验可直接测定种子活力,采用沙床法培养小麦幼苗来测定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干重和出苗率。结果表明,A、B脱水效果较好,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影响不大,C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增大;A、B、C幼苗蛋白质含量、POD活性无显著影响,B使成苗率显著下降,C使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下降,A则影响不大。总之,A脱水效果好,且种子活力影响不大。研究不同脱水剂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影响变化规律,综合各种因素确定最佳脱水剂使用剂量,对于提高种子质量有重要意义,在种子生产加工安全贮藏中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作物生产实践提供借鉴。

  • 标签: 小麦 成熟期 脱水剂 种子活力
  • 简介:通过正交试验建立芦笋ISSR优化反应体系,并其反应程序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扩增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含150ng模板DNA、0.3μmol/L引物、15μL2×Mastermix;优化反应程序:94℃预变性5min;94℃变性45s,设定温度退火60s,72℃延伸45s,循环30次;然后72℃延伸10min,4℃保存;筛选到了21条引物并确定其最优退火温度。实验结果为芦笋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芦笋 ISSR 体系优化
  • 简介:随着不同转基因生物(GMO)制品不断商业化,转基因成分检测技术也需不断更新。由于甘蔗红糖为甘蔗汁经高温熬煮浓缩而成,红糖中残留DNA降解严重、含量低、片段短,且蛋白及糖分杂质含量高,所以甘蔗红糖DNA是比较难以收集并进行分子检测。为了在转基因甘蔗红糖商业化前建立起转基因甘蔗红糖DNA提取分子鉴定技术,本研究以转基因甘蔗和非转基因甘蔗为材料,模仿传统红糖制作工艺,分别获得了转基因甘蔗红糖与非转基因甘蔗红糖。通过DNA提取方法进行改进,设计不同扩增片段长度引物,并对传统PCR与荧光定量PCR进行比较,建立了稳定甘蔗红糖DNA提取方法外源基因分子鉴定技术该技术对转基因甘蔗红糖与非转基因甘蔗红糖进行准确鉴别,为今后转基因甘蔗红糖商业化所需转基因食品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后面更为重要转基因甘蔗白糖DNA提取分子鉴定提供借鉴。

  • 标签: 甘蔗红糖 转基因生物 外源基因 分子鉴定 荧光定量PCR
  • 简介:FLOWERINGLOCUSD(FLD)是植物自主开花途径花发育基因,在植物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同源基因克隆法结合RACE技术克隆了蜻蜒凤梨似echme口触ciat曲花发育基因FLD类似基因AfFLD。序列分析比对表明,AfFLD所推测氨基酸序列包含有LSDl-LIKE亚家族两个高度保守结构域:SWIRM结构域和胺氧化酶结构域,该蛋白与玉米、拟南芥FLD蛋白同源性分别为72%3N73%。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了乙烯处理不同时间FLD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乙烯处理不同时间各组中,处理后1d时FLD表达量达到最高值,其中表达量最高为0h2.5倍。本结果为开花自主途径中相关基因乙烯处理后响应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蜻蜓凤梨 乙烯处理 FLD 自主途径
  • 简介:鲜切果蔬因其新鲜营养、方便而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由微生物引起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鲜切果蔬质量与安全重要因素,控制鲜切果蔬微生物污染能够促进鲜切果蔬加工业健康稳定发展,适当气调包装(MAP)技术能有效控制致病微生物繁殖,延长其货架期寿命。本综述介绍了气调包装技术以及气调包装鲜切果蔬主要病原菌控制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MAP技术在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方面的发展趋势,为今后鲜切产业包装贮藏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气调包装 鲜切果蔬 微生物
  • 简介:本研究以油茶品种‘长林4号’无性系扦插苗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分离出一个油茶铝激活苹果酸转运体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761bp,编码58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5.59kD,理论等电点(PI)为6.27。与其他植物ALMT蛋白高度同源,将该基因命名为CoALMT(GenBank登录号:KT932706)。CoALMT蛋白含有6个跨膜区,可能定位在细胞质膜上。CoALMT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Alphahelix)、β折叠(Extendedstrand)、β转角(Betaturn)、无规则卷曲(Randomcoil)分别占52.05%、16.89%、8.70%、22.35%。以‘长林4号’和‘长林166号’无性系扦插苗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分析了沙培条件下两个不同无性系在不同磷水平下不同器官组织中CoALMT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低磷处理下,两个无性系油茶根系CoALMT表达量均上升,说明油茶根系中CoALMT基因表达受到低磷诱导。茎和叶中表达模式与根中存在差异。低磷处理下不同组织中,‘长林166号’中CoALMT基因表达量均比‘长林4号’高。综上结果可知CoALMT基因参与油茶低磷响应,其可能会影响油茶磷吸收与利用效率。

  • 标签: 油茶 苹果酸转运体 低磷胁迫下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 简介:水稻中许多重要农艺性状属数量性状,由多基因(QTL)控制.研究QTL遗传特性和遗传效应对于培育高产和稳产水稻品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研究以6个优良品种为供体亲本,以华粳籼74为轮回亲本,通过微卫星标记辅助回交选择培育了一批单片段替换系,随后利用所培育单片段替换系进行了QTL分析和基因定位.主要结果有:1、利用258个微卫星标记6个供体亲本和轮回亲本间多态性进行了筛选.6个供体亲本与轮回亲本间多态率在32.98%至60.78%之间,平均47.81%,粳型供体亲本比籼型供体亲本多态性要高.2、随着回交代数增加,植株所含替换片段数逐渐减少.在BC2F1、BC3F1、BC3F2和BC3F3代,平均每个植株携带有12.50、5.98、1.69和1.46个替换片段.替换片段平均长度也随回交和自交代数增加而逐渐变短.在BC2F1、BC3F1、BC3F2和BC3F3代,替换片段平均长度分别为25.43cM、22.38cM、20.78cM和18.15cM.回交世代替换片段变短速率(11.99%)比自交世代变短速率(7.15%)要快.在BC2F1、BC3F1、BC3F2和BC3F3代,轮回亲本基因组恢复率分别为82.24%、92.55%、98.04%和98.52%.3、在BC3F2和BC3F3代,共选育出111个单片段替换系,其中独一无二单片段替换系共42个.BC3F2代替换系中替换片段估算长度在2.00cM到64.80cM之间,平均为21.75cM,而BC3F3代中替换片段估算长度在6.05cM到48.90cM之间,平均为20.95cM.12条染色体中仅第11染色体没有选择到单片段替换系.所选育单片段替换系中替换片段总长为2367.50cM,基因组覆盖长度为704.50cM,覆盖率为39.25%.4、在52个单片段替换系22个性状中共鉴定出了234个QTL.每个性状鉴定出QTL数在3到19个之间,平均4.50个.每个替换系鉴定出QTL在2到15个之间,平均10.64个.QTL加性效应大小因性状和替换系不同而不同,低至-0.02(0.79%)加性效应(如谷粒宽度)均能检测到.在RM237,RM322

  • 标签: 水稻 单片段替换系群体 QTL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 简介:本研究以蜻蜓凤梨为材料,利用RACE技术获得一个与拟南芥AGAMOUS(AG)同源编码基因cDNA,并将其命名为AfAG。AfAG基因cDNA全长1422bp,开放阅读框为723bp,可翻译成240个氨基酸。利用NCBIAfAG蛋白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fAG蛋白含有MADS-box蛋白家族共有的功能结构域:MADS和K-BOX两个结构域。与水稻(OsAG);玉米(ZmAGL);拟南芥(AtAG);菜心(BrAGL);椰子(CnAGL);白兰花(MaAGL)同源性比对结果分别为65%、63%、68%、65%、83%、7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aMV35S-AfAG过表达载体,用农杆菌介导方法将表达载体成功转入到拟南芥中,为进一步研究蜻蜓凤梨开花分子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AGAMOUS 基因 MADS-box家族 蜻蜓凤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