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当今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潜在核心价值的环保运动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诟病,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思想的局限性。大自然有内在价值,人类不能不意识到环境的内在价值,大自然的内在价值也能定义我们的内在价值。但这个价值和工具性价值有很大的差异,内在价值不是仅给大自然权利,而是把环境当作一个整体,人类只能扮演大自然的一个角色。本文介绍了人类中心主义历史及其在环保上所受到的质疑,创造性地将实用性的整体论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相结合,并从科学、伦理和法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具体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以非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环境伦理的系统性,大大增强了说服力,推动并促进了这一理论的发展。

  • 标签: 生态整体论 实用性 环境伦理 非人类中心主义
  • 简介:全球化自肇始以来,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浪潮.社会主义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传统社会主义到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告诉我们:特色社会主义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制度保障;扩大开放是把握全球化机遇的最佳选择;科技进步是谋求全球化主导的根本途径.

  • 标签: 全球化 社会主义 历史进程 历史经验
  • 简介:这个世界是否在某种意义上与内在生命相融合?是否就如同主体之于客体,精神之于物质?如果如此,那么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基本生存方式将不得不改变:我们将不得不融入现实,而非将自己的设计强加给世界.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参与的模式,它能让世界以自己的方式存在,同时,这种参与模式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表达我们的创造.协同,就是这样一种与道家"无为"思想一致的参与模式.它不仅针对环境的可持续,而且也是对现代性所造就的社会变革模式或曰"发展"模式的替代.

  • 标签: 物质主义 环境主义 现代性 参与模式 协同
  • 简介:如果试图问什么是环境主义,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回答.本文通过对环境主义的考察,提出正义在概念上和历史上都是环境主义的核心,应当用环境正义的原则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 标签: 环境主义 环境正义
  • 简介:2014年,南京一学生团队走访当地30位抗战老兵,30人中有28位从黄埔军校毕业。走访过程中,江苏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张修齐表示,老兵们只是做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该做的事情,他说:“我们不怕死,就怕被你们遗忘……”历史不能被遗忘。因为惟有张扬先烈的不屈风骨,才能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

  • 标签: 历史 黄埔军校 年轻人 遗忘
  • 简介:利奥波德的“大地伦理”开创了环境整体主义的新路径,但他简洁的表述风格为反对者留下了口实,为此,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围绕着“生态法西斯”、“反人类”等问题展开过激烈的争论。尽管个体主义者夸大了问题的严重性,但随着整体主义的后继理论不断弥补原有理论的不足,整体主义的合理性日益增强。从趋势上看,一种充分考虑了个体利益的环境整体主义将会成为环境伦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环境整体主义 大地伦理 生态法西斯
  • 简介:本文分析了当前几种典型的环境保护思想存在的悲观主义倾向,指出人类今天不应当自骂自损自残,而应当由重点研究世界转变为重点研究自身以解决由于技术运用不当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提出了四点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建议。

  • 标签: 环境保护思想 悲观主义 生产力
  • 简介:波德莱尔绝非通常所谓的仅仅是一个象征派诗人,他的创作充分体现出充沛的唯美主义艺术精神和与传统艺术决裂的巨大勇气,是审美现代性在艺术园地中的卓越代表.

  • 标签: 波德莱尔 唯美主义 艺术精神
  • 简介:通过对心理学一系列新进展的分析,探讨了心理学正在经历的从物理学隐喻向生态学范式的转变.20世纪末出现的主体间性理论、叙事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新领域,以及人格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传统研究领域的新发展,都体现了生态主义的思想,可以放在“生态主义的心理学”(ecologisticpsychology)这个大概念之下去理解.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把系统的、整体的、历史的观点运用到心理学研究的所有领域中,是研究范式的全面转变.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也应当具有生态主义的视角,应当对科学与人文、定性与定量、行为观察与内省分析等有差异性的研究取向与方法兼容并包.因此,所谓生态主义的心理学,意味着在对人的内在心灵世界的认识、对心灵世界与其存在环境的关系的认识,以及探索心灵世界的方法这3个方面都体现出生态的思想.

  • 标签: 物理学隐喻 生态学范式 生态主义心理学 生态心理学 生态主义运动 心理学学科建设
  • 简介:该文首先简要讨论了自由主义思潮的发展和演变过程,然后通过中、美、英3国语言态度的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对于语言自由的容忍程度与一个国家的自由主义倾向成正关系.美国的语言自由主义倾向最重,中国最轻.

  • 标签: 自由主义 语言态度
  • 简介:"敬畏生命"是史怀泽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敬畏生命"中的生命,不是仅指人类,更强调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生物.史怀泽认为,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有赖于其他生命和整个世界的和谐;任何生命都有平等的存在价值,但只有人才能承担起"敬畏生命"的道德责任.以史怀泽"敬畏生命"理念为核心的生命伦理学在当今仍然不断发展,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 标签: 史怀泽 敬畏生命 人类中心主义 生物中心主义
  • 简介:博爱竹林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在野生竹林的基础上逐步演化而来。博爱竹林的发展演化蕴含着深刻丰富的中国竹文化。

  • 标签: 博爱竹林 历史 文化
  • 简介:对于景区规划中,独特创意的小品,往往融入地方的特色和文化,使曾经的历史与典故又展现在现今人们的面前,既美化景点,又让人们追忆从前.

  • 标签: 景区小品 古城 民间传说 古寺院 牌坊 墓茔
  • 简介:日本是一个多山之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地质条件脆弱,假若稍不经意,就有可能陷入森林荒废、生态环境恶化的危险境地.该文从日本的自然条件、管理体制、技术条件、社会因素、造林知识的普及推广、生态意识及森林宗教等方面,对日本森林不仅没有陷入生境恶化、无法挽回的严重局面,反而得以保全并延续至今的历史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文章对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林业史 日本林业 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清朝末年,清政府'自上而下'地实行了大规模的法制改革,它是20世纪中国法律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虽然清末法制改革是清政府为了解决当时社会中日益激化的各种矛盾而迫不得已采取的应对措施,但其客观上却促使了中国由传统法制向现代法制的转型,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 标签: 清末 法制改革 法律结构 法律制度 法律精神
  • 简介:直至1850年,美洲大陆仍普遍存在着两种水火不容的环境理念,一方面是欧洲殖民者长期抱有的“人类独尊”思想,即人与自然并非平等共生,环境理所当然处于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印第安部落“天人合一”的生态传统和泛灵信仰。因而,在19世纪中叶以前,美洲大陆上的欧洲移民与印第安土著之间,基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态观曾展开过一场拉锯战——前者为了掠夺辽阔土地上的森林、动物和耕地而战,后者则为坚持其朴素的环保传统而战。

  • 标签: 自然 环境历史 和谐共存 泛灵信仰
  • 简介:北京原无梅,今所见梅花均由引种栽培而来。其自然渊源与地史变迁和气候变化相关联,其社会渊源与北京建都历史相关联。迄今发现的记载始于元代,此后历代虽各有累进并绵延不绝,但直至20世纪50年代以前鲜见规模成功的报道。凡646年(1368-2014),两条脉络表现了北京梅花的肇始与发展:梅花的物质实有,当由盆栽——保护性地栽——露地栽植而衍发;梅花文化与欣赏,是由皇家——文人——小众——大众而繁荣。

  • 标签: 北京梅花 引种 栽培 历史
  • 简介:人类中心主义批判是“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人类中心主义做全面、系统的理解是这一“批判”的逻辑前提。本文从哲学四大“板块”的维度,把人类中心主义理解成理性主义的本体论、“三个一切”的价值论、“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和“怎么都行”的方法论。这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祛魅与消解,对于环境伦理学的建构与完善,都具有“元”理论的意义。

  • 标签: 人类中心主义 本体论 价值论 认识论 方法论
  • 简介:<正>新古典风格的经典元素,面材取自天然名贵树种,采用手工刨切成立体化浮雕效果,为淳朴增加富丽感。用涡旋状线条表现时尚的优雅,为了保持原生态自然质朴的效果,保留了实木纹理的天然色调,对纹理的细微之处加以精细的修整,易于飘逝而永恒古典的的尊贵尽显至美。

  • 标签: 新古典风格 原生态自然 刨切 木纹 石漆 涂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