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核事故对人类生产生活会造成极其严重后果.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是安全管理和核事故处理重要基础.分析了核事故造成死亡人数、有害照射总剂量、受照人数、经济损失等多属性特征;通过灰关联度确定了各属性指标的不同权重,定义了事故间加权指数相似度;根据事故属性指标的相似度,利用基于更为科学进化聚类分析对事故进行了分类;并以近来全球发生6起重大事故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事故分类方法,综合考虑了事故造成危害机理,理论严谨、方法实用有效,可作为有关部门进行核事故分类和核事故处理决策依据.

  • 标签: 聚类分析 核事故 灰关联度 权重 分类进化
  • 简介:本文从风险管理视角分析了中国核能发展现状,运用风险管理方法识别出我国在核能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因素。以山东省某核电厂为研究背景,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从自然、技术、经济、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等层面评价我国核能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及其危害程度,以期为政府主管部门决策、危害评估提供理论参考,探寻中国特色核能安全风险管理新模式。

  • 标签: 核能安全 风险评价 未确知测度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核电厂安全壳电气贯穿件以及相关鉴定标准,并着重介绍了IEEE317标准演变历程。阐述了基于IEEE317标准电气贯穿件鉴定试验方案制定,并针对AP/CAP系列核电电气贯穿件鉴定提供了鉴定试验序列实例。结合实践经验,分析讨论了按照IEEE317标准实施鉴定试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核电行业应用IEEE标准开展核电设备鉴定提供借鉴。

  • 标签: 电气贯穿件 设备鉴定 IEEE 317标准 型式试验
  • 简介:本文应用FLUENT软件对APl000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和换料水箱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c型传热管数量和冷却剂入口温度对热交换器换热性能和换料水箱内热分层、自然循环现象影响。分析表明,总体通流面积不变,随着传热管数量增加,热交换器出口温度变小,水箱水温整体提升,热分层现象显著,自然循环趋势明显;质量流量不变,随着冷却剂入口温度增加,入口流速增加,热交换器出口温度变大,但降温幅度也变大,水箱平均水温升高,热分层范围扩大,自然循环流速加快。

  • 标签: 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 换料水箱 数值模拟 FLUENT C型传热管
  • 简介:核电厂发生超过设计基准地震后,需要进行抗震裕度分析以便于识别核电厂薄弱环节。本文利用高置信度低概率失效来量化设备抗震裕度,采用保守的确定论失效裕度和易损性分析两种方法,计算了核电厂设备高置信度低概率失效,梳理了两种方法计算步骤,明确了计算过程中关键参数取值范围。利用两种方法计算基于抗震鉴定试验开关柜高置信度低概率失效。

  • 标签: 抗震裕度分析 高置信度低概率失效 抗震鉴定试验 开关柜
  • 简介:核电厂设备安全分级是核电行业中关键基础性课题。本文阐述了国内核电厂设备安全分级特征,并根据安全分级现状对安全分级内容和各类分级间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国内核电厂设备安全分级以及建立完善统一分级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核电厂 设备 安全分级
  • 简介:裂变产物是一回路冷却剂中放射性核素重要组成部分,在压水堆核电厂运行过程中,需对一回路冷却剂进行放射性测量,并根据其中裂变产物活度监控燃料组件运行状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RELWWER程序计算结果和WWER型核电厂一回路冷却剂裂变产物比活度实测数据,给出了初步判断堆芯中燃料棒破损情况方法,可为停堆换料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 标签: WWER反应堆 RELWWER程序 实测数据 燃料棒破损
  • 简介:在遵循核安全法规要求基础上,确保大修质量受控,优化大修进度管理,对大修项目进行合理控制;从历史数据中设置缓冲区模型;考虑资源约束下大修项目管理,结合秦山核电大修实践经验,将关键链技术引入秦山核电大修项目进度管理中,具有借鉴和实践意义。期望为其它核电站大修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核电 大修 关键链 缓冲区
  • 简介:介绍了破前漏分析方法发展历程,以及破前漏方法在运用中遇到限制之处,并由此引入了基于概率论破前漏分析方法,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分析流程,并对流程中每一步具体方法进行了介绍,同时本文还通过美国核电站具体计算案例,给出了主管道发生泄漏及双端剪切断裂概率。最后,本文介绍了该方法当前研究进展及未来可能发展方向等。

  • 标签: 概率论 破前漏 管道断裂概率
  • 简介:本文基于WGOTHIC程序对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PassiveContainmentCoolingSystem,简称PCS)原型及其整体性能试验台架进行建模,分析了基准工况和恶劣工况下安全壳内压力变化和传热特性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恶劣工况下PCS系统冷却能力受到了一定限制,使安全壳在事故初期冷却降压速率略有下降,但从长期来看仍可有效实现安全壳降温降压。事故后安全壳内热阱吸热速率迅速下降,通过安全壳内壁面冷凝吸收热量比例逐渐增大,最终通过安全壳壳体壁面“冷凝—导热—蒸发”通道载出能量速率和事故中破口输入能量速率将达到平衡。

  • 标签: 非能动安全壳 比例分析 传热特性 整体试验台架
  • 简介:本文利用Gasflow程序对非能动压水堆发生假想严重事故后。安全壳内氢气流动、分布和积聚行为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对安全壳内各房间氢气风险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降低氢气燃烧风险建议。计算结果表明,在发生大破口事故中,安全壳内氢气浓度较高区域为破损蒸汽发生器隔间,内置换料水箱隔间和上部隔间,需要设置消氢系统来降低隔间内氢气浓度。

  • 标签: 氢气行为 安全壳 Gasflow程序
  • 简介:对核电厂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结构进行了内压作用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详细介绍了ANSYS中混凝土单元SOLID65及混凝土材料本构关系,并对非线性求解过程中影响收敛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以福清核电厂5、6号机组内层安全壳为工程实例进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15m至30m标高范围内径向位移大于其他高度径向位移,标高25m左右径向位移最大;内压加至O.42MPa,模型结构仍处于受压状态,满足使用要求。分析表明,福清核电厂5、6号机组安全壳结构在设计内压作用下是安全,可为安全壳整体性试验提供参考。

  • 标签: ANSYS SOLID65单元 安全壳结构 非线性分析 本构模型
  • 简介:通过应用火灾动力学软件FDS,建立了一套核电厂主储油罐间防火阀响应与失效两种状态下对比模型,讨论了烟气形态、火焰形态、火源热释放速率及火灾温度场随时间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防火阀对于核电厂主储油罐间火灾事故控制效果非常明显,通过火灾封锁法能够有效控制火源热释放速率,降低环境温度,体现了FDS应用在核电厂火灾预防方面的优势

  • 标签: FDS 核电厂 火灾 油罐 防火阀
  • 简介:核电站卸载乏燃料中含有大量放射性核素,这些放射性核素主要包括长寿命裂变产物和次锕系核素,为了消除这些核素放射性,国际上认为分离-嬗变技术是最有效方法。次锕系核素中,镎(Np)含量最高且半衰期长,同时镎是制备238Pu主要原料。因此,本文以AP1000型反应堆(以下简称AP1000)作为嬗变堆,研究了堆芯中布置镎方案,并利用MCNP程序搭建模型进行计算,设计出在首循环堆芯中添加嬗变材料方案。然后利用燃耗软件SCALE计算了堆芯中添加NpO_2后,经过500天辐照后,堆芯中~(238)Pu生成量为3540克,约为无~(237)Np添加时生成~(238)Pu253倍。因此,该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压水堆嬗变除~(237)Np,同时生产~(238)Pu技术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 标签: 嬗变 AP1000 ^237NP ^238PU SCALE
  • 简介:与传统误差分析方法相比,基于抽样不确定性及敏感性分析具有较大优势。本工作通过耦合DAKOTA程序和水膜蒸发试验数据分析程序,开发了水膜热态试验误差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了试验目标参数水膜蒸发换热乘子不确定性范围,并且分析了试验测量参数不确定性对蒸发换热乘子不确定性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水膜入口流量、入口风速以及平板表面温度是主要不确定性来源。这为优化试验测量系统,减小试验误差提供了定量支持。该方法可以用于其他试验误差分析以及参数重要性分析。

  • 标签: sobol方法 试验误差分析 敏感性分析 水膜蒸发试验
  • 简介:本文应用商用雨排水分析计算软件PCSWMM,建立双排水系统分析模型,模拟了某核设施厂址在极端降雨工况下地下排水和地表径流过程。模拟结果显示,该核设施厂址在500年一遇降雨下地表最大积水深度为0.13m,与推理公式法计算结果0.10m较吻合,较真实地反映出了实际防水淹能力,采用PCSWMM双排水系统计算方法能较好地模拟最大积水深度结果。

  • 标签: PCSWMM 双排水系统 积水深度 核设施 防水淹
  • 简介: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1]要求和核技术应用单位监管实际情况,对核技术应用单位向监管部门提交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内容和格式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核技术应用单位编写年度评估报告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辐射安全 评估报告 格式与内容
  • 简介:介绍了全球核电发展现状,通过对比火电与核电对环境影响以及火电与核电发电成本,论证了加大核电建设对发展绿色经济重要性。,在分析目前我国核电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及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发展目标..

  • 标签: 核安全 绿色经济 发展战略 安全监管 发展目标
  • 简介:本文对核安全领域中纵深防御概念产生和发展做了扼要介绍,并且对纵深防御概念存在问题和争论进行了讨论.

  • 标签: 核安全 纵深防御 多道屏障
  • 简介:国家核安全局于2017年8月发布了《改进核电厂维修有效性技术政策(试行)》,鼓励核电厂逐步开展相关维修活动优化研究,并建立维修有效性和风险管理体系。本文通过对维修规则技术进行研究并对技术政策条款进行解读,使核电厂营运单位更充分地理解和执行技术政策,以推进风险指引型维修规则体系建立和实施。

  • 标签: 维修有效性 技术政策 风险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