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口规模与质量对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有决定性作用。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和最活跃的因素。城市群和城市将聚集更多人口,山东省人口集聚现象明显的城市是青岛和济南。青岛连续两年跻身全国人口增长最多的前十城市。济南市也进入了全国人口增长最多的前十城市。

  • 标签:
  • 简介:摘要: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大量空心村。为了研究空心村腾退宅基地的流转配置模式,本文分析了重庆“地票”交易模式和天津“以宅基地换房”模式,归纳总结了他们的创新经验和先进做法,以期为类似宅基地流转退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标签: 地票 空心村 人口 土地 产业
  • 简介:摘要:绿色农业是指在传统农业基础上采用生态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以及农艺技术相结合,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并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新型农业。作为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农业致力于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在我国实施绿色农业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绿色农业技术,我们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并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 标签: 绿色农业 农业技术 生产成本 环境污染
  • 简介:山东省临朐县社会保险中心 262600 摘要:社会保险接续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各级政府及企业的重视。经过劳动保障部门批准调动工作,社会保险关系可以顺利实施转移接续,但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员因自身原因转换工作单位,流动到本人所在地社会保险管理区域以外的地方,由于企业的干预及特殊性,社会保险关系无法顺利接续。         现在人才流动比较平凡,城市间无法享受保险,统一保险待遇,存在户口限制,现有的社会基础没有达到,以后希望保险统筹化。尤其销售企业,布局都是按照区域设置的,一旦工作需要,员工在区域间调动,马上就牵扯到社会保险无法在当地实现的问题,尤其在大中型城市,要是建立就存在不能连续计费的问题,这个问题是随着社会化人才流动尤为凸显的一个问题。         根据流动人口的实际状况,我们提出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应当以工伤、医疗保险为切入点,有条件的开展商业保险,在解决好工伤、医疗保险的前提下,再解决流动人口的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问题。当然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体系应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险部门进行归口管理,以降低其运行成本。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商业保险、养老保险构成了流动人口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         工伤保险         由于国家的人力、财力的限制,加之户籍制度的特殊性等,流动人口的工伤保险必然有别于城市职工的工伤保险。可以采取雇主责任制的方式,由各商业保险公司依法经营。政府的作用是加强流动人口工伤保险立法工作,强制企业或雇主投保,规定不同工种的最低保险金等,是流动人口的工伤赔偿得以实现的前提。而不需要直接经办,以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作用。         医疗保险         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体系不可能按照城市公费医疗体系建立,因为其弊端很大,国家已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我们认为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险体系应建立大病费用部分社会统筹的保险机制。因为大病治疗时间长,所需费用高,为了能在更大范围内分散风险,以解决医疗基金的不足问题,应当针对流动人口建立大病费用社会统筹机制。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要建立以个人投入为主,地方财政适当支持的筹资机制。第二,形成的基金纳入相应的保险机构专项管理。凡参加大病费用统筹的人,均由社会保险机构发给大病治疗卡,病人可持卡到有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所需费用除按规定由个人负担一定比例外,由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结清。第三,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合作方式和报销比例根据大病的发生率、费用情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制定人均缴费额,逐步提高保险水平 :第四,要加强科学管理和民主监督,达到真正减轻流动人口因疾病造成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的目的。         解决流动劳动力养老保险         劳动力市场配置劳动要素的功能是在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实现的,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工作岗位之间的流动,是经济发展的要求,是进一步解放劳动生产力的要求,解决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结转问题,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当前必须要研究并解决的问题。由于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上的差别,目前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是不现实的。那么,健全省级统筹和城乡两套养老保险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养老保险关系随劳动力的流动而流动的管理体系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1.健全养老保险关系结转制度。目前,对于城镇户籍的劳动力,他们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省级统筹,跨省流动劳动力的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跟随劳动者本人流动,他们流动的地域范围常因此而受限制。如果养老保险关系无论是统筹账户还是个人账户,在制度上允许劳动者走到哪其养老保险关系跟到哪,并在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内转移,会更符合公平及效率的原则。养老保险关系不能随劳动力的流动而转移,不仅会损害劳动者本人的利益,而且损害员工所在企业的激励效果,同时有悖于政府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劳动力摆脱单位保障束缚员工自由流动的初衷。在网络化的这个高科技时代,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不是技术上的问题,主要是制度上的障碍。         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及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衔接。对于农村居民,由于计划生育使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也有比较强烈的自己养老的愿望,政府应给予制度上的支持。有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解决农民工群体的养老保险问题才更为顺畅。由于农民工普遍地收入水平较低、流动性较大,在我国养老保险支付缺口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背景下,并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比较困难。但可以先建立养老保险账户,根据其工资收入水平和养老保险缴纳情况依据分层分类的原则,对于能达到城镇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的,退休后可转入城镇养老保险体系,达不到的可以把统筹账户的资金归并到个人账户,也可以依据住所原则转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这样,在劳动力退休之前,养老保险关系随着劳动力的流动而流动,退休后依据一定的标准归入不同的养老保险体系中去,使养老保险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保障功能,尽量减少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效率的抑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就业率的提高,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公平。那么,解决流动劳动力的养老保险账户顺利结转问题,使劳动力的养老保险关系随身流动,就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因为它是一项关系劳动力流动就业的配套制度。         商业保险         对于一部分收入较高的流动人口群体,可以鼓励和引导他们参加商业保险,以满足其他保险需求在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项目中,商业保险作为个人的一种补充保险的形式而存在,并与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体系中其他保险项目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如对工伤保险的不足,可以开办雇主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片医疗保险的不足,可以开办商业性医疗或健康保险等商业保险所发挥出的巨大社会保险作用是不容低佑的。         失业保险         流动人口的失业主要是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两种情形 _流动人口在跨地区、跨行业的变动之中,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以一种候鸟式流动便成为其流动的主要形式。促使人口流动的根本力量是比较收益与成本的理性考虑,如果得不到预期的收益,绝大多数会返回原地,也有一部分继续滞留在城市中,时城市生活带来各种消极和负面影响因此城市里的职业介绍机构、劳动人事部门应向流动人口开放,以减少流动人口搜寻职业的信息成本,尽量为减少流动人口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也可以减轻’‘盲流”对城市正常生活秩序的冲击。         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大力加强人才流动的全社会诚信道德规范,加强人才流动的法制和法规建设,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培育有利于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减少非常规人才流动现象,使社会保险关系能够顺利转接,以达到搞活人才、稳定人才、引进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能动性的最终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 要:设施农业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设施农业覆盖的范围论述了我国不同地区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通过设施农业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系统论述了设施农业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及如何防治,最后从政府主导和设施农业科研力度上说明了普及设施农业需要采取的各项措施。

  • 标签:   设施农业 保护 生态环境
  • 简介:【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关乎着人们日常生活。农业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农业综合开发也属于当前我国财政支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地影响。

  • 标签: 农业 综合开发 现代农业 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要求。在国外比如日本和美国早就提出了设施农业的概念,并且他们的设施农业种类繁多,普及率也很高。设施农业是指在不影响环境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高效的生产优质农作物的方法,设施农业可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提高的同时不影响生态环境,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农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 标签: 农业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建设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绿色农业与绿色农业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绿色农业作为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方式,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通过对绿色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并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 标签: 绿色农业 农业技术 生产成本 环境污染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难点和痛点在于小农户,尤以位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小农户为甚,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从而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引擎。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带来的经济效应,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继而提出了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 标签: 乡镇农业 服务中心 发展 休闲农业
  • 简介:摘要:就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国内社会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的发展形式向高質量发展形式进行转变了,而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内的人口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了最明显的一个问题,近年以来,国内居民的生育率开始降低,整个社会也开始向老龄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而这种发展状态对于社会经济的转变时期其实是比较不利的。故此,在本文中就将对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城镇生育家庭消费结构变动情况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分析,使得国内的居民群众能够知晓在进行二孩生育之后的家庭消费情况,这样就能提前做好准备,这对于社会中每个家庭的未来发展都是比较重要的。

  • 标签: 二孩生育意愿 影响因素 研究综述
  • 简介:摘要:1998年,我国实施住房改革政策,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二十余年来,房地产市场从零起步,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我国居民住房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住房价格的一路飙升。近年来,随着我国出生率降低,人口趋于老龄化,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影响到住房需求、住房价格。本文基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情况,探讨住房价格与人口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房地产市场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人口结构 老龄化 住房价格 房地产市场
  • 简介:  摘 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同样也是如此,我国地大物博,水资源较多,但人均占有水资源较少,农业发展长期面临着缺水威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技术,推广节水技术,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 

  • 标签:   节水技术 技术推广 农业发展 
  • 简介:摘 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同样也是如此,我国地大物博,水资源较多,但人均占有水资源较少,农业发展长期面临着缺水威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技术,推广节水技术,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

  • 标签:   节水技术 技术推广 农业发展
  • 简介:摘要 农业信息资源需要以长期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为核心,重点分析生存发展建设的管理模式,研究农业资源的发展水平,分析我国农业资源的管理办法。依照农业资源的角度模式,实施综合发展建设,深入探索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内涵,结合实际要求,提升农业特征的研究分析,落实操作标准,实施有效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升农业资源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针对农业资源的基本情况,对可实施的可持续发展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加强综合发展,明确具体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确保农业资源的有效综合化管理。

  • 标签:    农业资源 可持续发展 资源危机 对策
  • 简介:  摘 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同样也是如此,我国地大物博,水资源较多,但人均占有水资源较少,农业发展长期面临着缺水威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技术,推广节水技术,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节水技术 ; 技术推广 ; 农业发展    我国水资源稀缺问题较为严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25%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用水比例不断下降,水资源稀缺所导致的问题越发严重。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已经成为保证我国粮食正常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因此,探讨农业中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成效     1. 发展规模拓展    低压管道输水工程、渠道防渗工程、畦灌沟灌节水工程、喷灌微灌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地膜覆盖等等节水技术全面应用,尤其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如今在我国 7000 余万亩种植农作物种植土地上得到了全面落实。据不完全统计,我国 2017 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 0.53 ,同比 2002 年,提高了近 20% 。而我国粮食生产力从 0.823kg/m3 提高到了 1.02kg/m3 左右,华北地区的粮食生产量发展速度最快,达到了 1.44kg/m3 。而在气候较为干燥的地区,集雨补灌、地膜覆盖推广成效较为卓著,多数地区规模化玉米种植采用地膜覆盖(全膜覆盖技术),自然水利用率提升了 30% 左右。     2. 种植结构优化    从农作物种植结构来分析,玉米等水分生产利用率较高的农作物种植比重增加幅度明显, 2017 年相比 2002 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 1.7 亿亩左右,截至 2017 年年底,我国玉米种植单产量达到了 407.35 千克 / 亩。玉米种植更能够充分的利用自然降水。秋粮作物雨热同季,分析我国农作物产业结构,不难发现,近几年增加的作物, 85% 都是秋粮作物。各种节水技术的应用,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切实的实现了增产增收。如,地膜覆盖(全膜覆盖技术)的推广落实,部分地区马铃薯增产 800kg/ 亩、玉米增产 200kg/ 亩 ; 喷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落实,部分地区马铃薯增产 1500kg/ 亩,玉米增产 200kg/ 亩。节水技术示范区,蔬菜增产 150kg/ 亩,生产成本节省 140 元 / 亩。     3. 服务能力提升    为推广落实各项农业生产节水技术,我国逐渐建设了 400 余个土壤墒情监测点,每年土壤墒情报告达到 4000 余期。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落实、推广,逐渐搭设起土壤墒情信息管理平台以及监测网络。同时,农业节水技术宣教活动也在逐步展开,农田节水示范活动,农田节水示范基地的开展以及建设,推动了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以及发展。    二、农业推广技术现存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1. 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现行的农业节水技术标准体系的指导性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技术领域的标准项目划分不够明确,诸多新兴农业节水技术都没有纳入相应的节水标准中,而农田灌溉、农田排水相关设计标准也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水泥空心砖渠道衬砌技术、山丘区建设高位水池灌溉技术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虽然目前部分标准中有着一定的参考数据,但是标准仍旧不符合实际建设情况,管理标准,不能给技术落实带来系统性的指导。对此,亟需建立起合理的农业技术标准建设机制、维护技术,对现行的技术要及时的开展复审整顿工作,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已经颁布的各项技术标准,从而提高技术标准的适应性。标准的完善、落实,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实用的标准体系,才能够让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做到有法可依。     2. 水资源紧缺加剧    农业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依然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缺口达到了 350 亿立方米左右。同时,水资源分布和我国农业种植生产布局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我国北方农作物种植约占全国 50% ,但是水资源仅仅占全国 20% ,多数农作物依旧以“旱作”为主。另外,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仍旧较低,在灌溉中蒸发、滴漏的问题较为严重,而自然降水利用率也比较低,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此,笔者认为,仍旧需要从基层入手,加强基层农业种植户的节水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积极利用广播、电视等等宣传渠道,让种植户认识到农业节水技术的功能,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规模化改革,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而让各种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广,让高灌溉水的产出效益得到提高。     3. 管理体制不完善    多年来,我国一直实施分割式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水资源,建设部门规地下水,农业部门管理渔业水域。这种情况导致各个部门的职权冲突,在涉及义务以及责任的时候却相互推诿,同时也难以形成一个完善的领导管理机制、规划调度方案。这种传统的管理体制带有极为强烈的行政化色彩,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失去了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属性”,从而导致农业节水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难以落实到市场中。对此,笔者认为,有关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对农业用水的管理必须要实现“统一管理”,形成一种灵活性、适应性较强的管理体制,同时要削弱农业节水推广工作的行政化色彩,提高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意识。农业用水灌溉区需要朝着大型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内部管理上,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秉承科学化的管理原则,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为改善我国农业用水紧缺问题,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必须要加强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工作。相关部门亟需完善农业节水技术标准,同时国家还要用政策来对农业用水管理体制进行宏观层面的调控,革新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落实,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饶静 . “ 项目制”下节水农业建设困境研究——以河北省 Z 市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为例 [J]. 农业经济问题, 2017 ( 01 ): 84-91+112-113.     [2] 孙玉海, 王关林, 苏章锋, et al. 潜江市节水农业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 6 ): 45-46.     [3] 如孜姑丽 &#; 吾斯曼 . 滴灌技術在节水农业发展中的运用及意义略述 [J]. 农家致富顾问, 2017 ( 10 ) .     [4] 马恩存 .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 [J]. 农业与技术, 2017 ( 23 ): 58-59.     [5] 杨晓娟 . 平凉市崆峒区发展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 ( 22 ): 21-23. 

  • 标签:
  • 简介:  摘 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同样也是如此,我国地大物博,水资源较多,但人均占有水资源较少,农业发展长期面临着缺水威胁。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技术,推广节水技术,解决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节水技术 ; 技术推广 ; 农业发展    我国水资源稀缺问题较为严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 25%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用水比例不断下降,水资源稀缺所导致的问题越发严重。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已经成为保证我国粮食正常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因此,探讨农业中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节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成效     1. 发展规模拓展    低压管道输水工程、渠道防渗工程、畦灌沟灌节水工程、喷灌微灌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地膜覆盖等等节水技术全面应用,尤其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如今在我国 7000 余万亩种植农作物种植土地上得到了全面落实。据不完全统计,我国 2017 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 0.53 ,同比 2002 年,提高了近 20% 。而我国粮食生产力从 0.823kg/m3 提高到了 1.02kg/m3 左右,华北地区的粮食生产量发展速度最快,达到了 1.44kg/m3 。而在气候较为干燥的地区,集雨补灌、地膜覆盖推广成效较为卓著,多数地区规模化玉米种植采用地膜覆盖(全膜覆盖技术),自然水利用率提升了 30% 左右。     2. 种植结构优化    从农作物种植结构来分析,玉米等水分生产利用率较高的农作物种植比重增加幅度明显, 2017 年相比 2002 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 1.7 亿亩左右,截至 2017 年年底,我国玉米种植单产量达到了 407.35 千克 / 亩。玉米种植更能够充分的利用自然降水。秋粮作物雨热同季,分析我国农作物产业结构,不难发现,近几年增加的作物, 85% 都是秋粮作物。各种节水技术的应用,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切实的实现了增产增收。如,地膜覆盖(全膜覆盖技术)的推广落实,部分地区马铃薯增产 800kg/ 亩、玉米增产 200kg/ 亩 ; 喷滴灌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落实,部分地区马铃薯增产 1500kg/ 亩,玉米增产 200kg/ 亩。节水技术示范区,蔬菜增产 150kg/ 亩,生产成本节省 140 元 / 亩。     3. 服务能力提升    为推广落实各项农业生产节水技术,我国逐渐建设了 400 余个土壤墒情监测点,每年土壤墒情报告达到 4000 余期。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落实、推广,逐渐搭设起土壤墒情信息管理平台以及监测网络。同时,农业节水技术宣教活动也在逐步展开,农田节水示范活动,农田节水示范基地的开展以及建设,推动了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以及发展。    二、农业推广技术现存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1. 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现行的农业节水技术标准体系的指导性存在诸多问题,部分技术领域的标准项目划分不够明确,诸多新兴农业节水技术都没有纳入相应的节水标准中,而农田灌溉、农田排水相关设计标准也存在较多问题。比如,水泥空心砖渠道衬砌技术、山丘区建设高位水池灌溉技术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虽然目前部分标准中有着一定的参考数据,但是标准仍旧不符合实际建设情况,管理标准,不能给技术落实带来系统性的指导。对此,亟需建立起合理的农业技术标准建设机制、维护技术,对现行的技术要及时的开展复审整顿工作,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已经颁布的各项技术标准,从而提高技术标准的适应性。标准的完善、落实,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实用的标准体系,才能够让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做到有法可依。     2. 水资源紧缺加剧    农业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依然较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缺口达到了 350 亿立方米左右。同时,水资源分布和我国农业种植生产布局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我国北方农作物种植约占全国 50% ,但是水资源仅仅占全国 20% ,多数农作物依旧以“旱作”为主。另外,灌溉用水利用系数仍旧较低,在灌溉中蒸发、滴漏的问题较为严重,而自然降水利用率也比较低,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此,笔者认为,仍旧需要从基层入手,加强基层农业种植户的节水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积极利用广播、电视等等宣传渠道,让种植户认识到农业节水技术的功能,同时要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规模化改革,改变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而让各种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广,让高灌溉水的产出效益得到提高。     3. 管理体制不完善    多年来,我国一直实施分割式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由水利部门统一管理水资源,建设部门规地下水,农业部门管理渔业水域。这种情况导致各个部门的职权冲突,在涉及义务以及责任的时候却相互推诿,同时也难以形成一个完善的领导管理机制、规划调度方案。这种传统的管理体制带有极为强烈的行政化色彩,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失去了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属性”,从而导致农业节水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难以落实到市场中。对此,笔者认为,有关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对农业用水的管理必须要实现“统一管理”,形成一种灵活性、适应性较强的管理体制,同时要削弱农业节水推广工作的行政化色彩,提高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意识。农业用水灌溉区需要朝着大型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内部管理上,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秉承科学化的管理原则,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机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为改善我国农业用水紧缺问题,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必须要加强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工作。相关部门亟需完善农业节水技术标准,同时国家还要用政策来对农业用水管理体制进行宏观层面的调控,革新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落实,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饶静 . “ 项目制”下节水农业建设困境研究——以河北省 Z 市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为例 [J]. 农业经济问题, 2017 ( 01 ): 84-91+112-113.     [2] 孙玉海, 王关林, 苏章锋, et al. 潜江市节水农业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建议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 6 ): 45-46.     [3] 如孜姑丽 &#; 吾斯曼 . 滴灌技術在节水农业发展中的运用及意义略述 [J]. 农家致富顾问, 2017 ( 10 ) .     [4] 马恩存 .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研究 [J]. 农业与技术, 2017 ( 23 ): 58-59.     [5] 杨晓娟 . 平凉市崆峒区发展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 ( 22 ): 21-23. 

  • 标签:
  • 简介: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引入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克服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瓶颈的根本之途。

  • 标签:   农业 现代农业 农业发展模式
  • 简介: 摘要 农业信息资源需要以长期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为核心,重点分析生存发展建设的管理模式,研究农业资源的发展水平,分析我国农业资源的管理办法。依照农业资源的角度模式,实施综合发展建设,深入探索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内涵,结合实际要求,提升农业特征的研究分析,落实操作标准,实施有效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升农业资源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针对农业资源的基本情况,对可实施的可持续发展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加强综合发展,明确具体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确保农业资源的有效综合化管理。     关键词 农业资源 ; 可持续发展 ; 资源危机 ; 对策     1 中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特征     1.1 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我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是以有效的生产率发展要求为稳定增长水平,依照生产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快速的农业经济建设 " ,加强农民综合收人的分析,加强农业生产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环境标准,以有效的农业资源利用率,提升农业的综合特征管控。     中国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形式,依照人们对农业产品的需求增加比例,实施有效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按照农村人口的控制标准,不断提升人口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努力完善农村人口增长速度,方便农业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 需要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水平,对农业投资进行结构优化,实施全面的综合发展,明确农村林业牧业、渔业等生产经营的适度化管理,明确具体的规模化生产建设,完善农业生产结构模式。依照农业产品的多样化,加强品质服务,提升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低耗分析。     1.2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分析     依照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实施农业生产物质的综合管理,遵循自然规律,以生态平衡发展为前提,完善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要求。按照旧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需求,明确农业产量增长形式,落实农产业质量改变,提升生产稳定率,落实经济效益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人口是重要的农业经济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往往存在较大的威胁,需要合理地控制人口数量比例,努力提升人口农业适应度素质水平。按照需求完善农业增长率的集约性,依照动力源泉,实施有效的农业科技发展建设,结合农业新科技发展的推广和应用模式,不断提升农业增长管控,落实农业增长的科技建设水平。     2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农业资源可能面临的危机     人口增黏与农业发展有直接关系,快速的人口增长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压力。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农村经济、教育、卫生等发展的不适应,造成质量与经济的矛盾问题,严重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型,人口增长可能恶化环境,造成社会经济发展循环降低。     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注重自然资源短缺危机的处理,随着人口比例增加,人均耕地面积降低。随着农业资源不足,城市水资源减少,漏斗面积增加。农业资源往往存在严重污染,严重影响生产发展需求。     3 农业可持续综合发展对策分析     3.1 加强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法治建设     按照农业法律法规建设标准,对农业资源的基础资源进行分析,逐步强化法律制度标准,并结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实施农业资源的系统建设,深化实践操作模式和建设需求,从全面审查理念中进分析,加强农业资源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合理的法律规范管理体系标准,完善法律实施细则。依照条例建设要求,完善管理形式,将法律法规原则具体化,逐步增强操作建设水平,确保法规与农业资源的协调。     3.2 建立完善的农业资源产权管控制度     按照农业资源的产权制度管控标准,及时调整划分的门类以及资源产权关系。依照法律法规标准,实施有效的监督产权规范要求,建立法律强化农业资源的协调机制,提升综合农业资源的综合管控。     3.3 明确农业产业的调整结构     按照农业资源优化资源需求和生产要素,实施有效的组合分析,逐步扩展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持续农业的试点分析,逐步推广落实操作标准,明确生产结构,构建完善的农业格局。依照农业资源,合理保护农业政策的实施过程,开展合理的耕地作业。尽量少占地,减少占地损失。     保护耕地,力求完善中国建设发展要求,制定完善的补偿用地,尽可能地减少损失,提高计划性的开垦建设要求。按照需求逐步改善农业资源优势环境,避免农业环境损害,严格控制环境污染,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比例。加強对农业资源的节能管控,明确资源保护标准和修复模式,重视农业资源的高效优化,确保资源的利用和替换。     4 结语     在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依照农业资源的优势拓展,及时分析可能面临的各类困难,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农业资源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确保中国农业资源行业的综合发展提升。     5 参考文献     [1] 赵秀英 . 基于改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 3 ): 331.     [2] 王丽华,田春艳 .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价值观根源及其应对 [J]. 农业经济, 2016 ( 3 ): 64-66.     [3] 尹昌斌,程磊磊,杨晓梅,等生态文明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 36 ( 1 ): 15-21.     [4] 李峰我国中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D]. 武汉:武汉大学, 2013. 

  • 标签:
  • 简介:摘要 农业信息资源需要以长期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为核心,重点分析生存发展建设的管理模式,研究农业资源的发展水平,分析我国农业资源的管理办法。依照农业资源的角度模式,实施综合发展建设,深入探索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内涵,结合实际要求,提升农业特征的研究分析,落实操作标准,实施有效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提升农业资源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针对农业资源的基本情况,对可实施的可持续发展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加强综合发展,明确具体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确保农业资源的有效综合化管理。

  • 标签:    农业资源 可持续发展 资源危机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