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研究矿物特别是主要造岩矿物在不同温度、压力、差应力和应变率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及其变形显微构造特征是矿物学的一个新领域,它已成为国际矿物学界和构造地质学界的热门课题。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人们通过对橄榄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橄榄石的研究,认识了位于岩石圈之下上地壳的蠕变,为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

  • 标签: 显微构造 构造地质学 造岩矿物 上地壳 板块构造理论 岩石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利用标准玻璃刻线尺和十字分划目镜 , 对生物显微镜物镜放大倍数 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 分析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 计算标准不确定度 , 最终得出扩展不确定度。

  • 标签: 生物显微镜 放大倍数误差 不确定度
  • 简介:根据石英在阴极射线下显示的生长结构差异,可以区分不同世代的石英斑晶,揭示岩浆演化过程。本次研究以西藏甲玛岩体中石英斑晶为例,采用光学显微镜阴极发光仪(OM-CL)和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仪(SEM-CL)。研究表明甲玛矿区中基性岩体有5个世代的石英斑晶。早期石英斑晶至少经历了两次岩浆混合作用:第一次基性岩浆的混入,石英斑晶核部形成了浑圆状重熔表面,然后石英经历了较稳定的生长阶段,形成均匀的生长环带;随着岩浆的快速上升侵位,岩浆储层中压力减小,导致第二次基性岩浆混入,形成富Ti的波状、港湾状重熔表面和石英钾长石外壳。

  • 标签: 阴极发光 石英 显微结构 岩浆混合
  • 简介:摘要:为对镁碳砖的物理显微结构及化学含量组分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及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物理设备对微观结构和物相组成进行分析,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碳硫分析仪对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同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湿法分析进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镁碳砖的基本结构由块状MgO及间隙中大量C元素组成,部分还含有Al单质颗粒,或少量片状Ca、Si化合物且多分布于MgO边缘。X射线衍射等物理方法方便快捷,检出物相全面,可根据需要选择K值法或全谱拟合法进行半定量分析,更适合对镁碳砖质量的优劣进行初步筛选判断,化学检测手段准确度高,相互配合使用更适合进行成分的准确测定。

  • 标签: 镁碳砖 显微结构 成分分析 综合研究
  • 简介:非常规油气储集孔隙结构复杂多样,以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局部发育毫米-微米级孔隙和裂隙。孔、裂隙大小、形态及三维连通性等微观结构特征对油气赋存状态、运移方式、渗流特征等地质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常规方法无法实现微纳孔隙多尺度三维结构及连通性分析。本文采用同步辐射多能CT技术,结合数据约束模型(DCM)方法对非常规油气储集微纳孔、裂隙研究,可实现多尺度三维可视化表征,进一步获得孔、裂隙体积统计分布及其三维连通结构等信息。基于上海光源显微CT实验平台,针对碳酸盐岩及陆相页岩两种样品,成功获得了孔、裂隙三维结构以及统计分布、三维连通结构等定量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望成为非常规油气储集研究强有力的手段。

  • 标签: 同步辐射CT 数据约束模型 多尺度孔、裂隙分布 连通性
  • 简介:对国外科技评价(科研机构或部门评价)的一些主要特点进行归纳。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归纳和分析,从中得到启发,并希望将其中先进、成熟、适用的方法引入我们的具体评价工作中。

  • 标签: 科技评价 科研机构 国外 调研 评价工作 归纳
  • 简介:页岩因具有细粒构造、复杂矿物组成和多种有机质类型,导致其非均质性强。利用传统的溴化钾红外光谱(KBr-FTIR)和改进的基于反射率的显微红外光谱(Micro-FTIR)技术,可以分别在微米尺度上定量研究页岩储层的粘土、石英、碳酸盐岩和有机质的含量。其中,Micro-FTIR技术的成像区域最小可达20×20μm。同时,本文还研究了红外光谱技术在页岩和其他细粒沉积物中应用所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 标签: 溴化钾红外光谱 显微红外光谱 页岩 定量表征
  • 简介:2008-2009年我国南方暴雨野外科学试验(SCHeREx)从2008年5月1日起在广东、湖北、上海、安徽等14个省市展开。该试验由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出任野外试验总指挥兼领导小组组长,中国气象局宇如聪副局长和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人禾研究员任副总指挥兼领导小组副组长。倪允琪教授任SCHeREX计划实施课题组组长,周秀骥院士、陈联寿

  • 标签: 科学试验 暴雨 南方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中国气象局 野外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18例患者作为对象,并将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9例。研究组:男31例、女28例,年龄33~87岁、平均(60.44±26.56)岁,疾病类型:急性腹膜炎11例、急性胃穿孔17例、胆囊炎15例、其他16例;对照组:男30例、女29例,年龄34~86岁、平均(60.47±25.53)岁,疾病类型:急性腹膜炎12例、急性胃穿孔14例、胆囊炎16例、其他17例。以上患者均未中途脱离实验或转科室,均能够接受随访。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普外科护理患者的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普外科护理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对泌尿外科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150例泌尿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力、生理角色、总体健康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标准化管理应用于泌尿外科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标准化管理 泌尿外科 护理质量
  • 简介: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观测是生态学、气象学研究获得基础数据的一个重要环节,建设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基地,持续开展大气、水、土壤、气候及其相关的生物状况等有关因子监测,获取天气气候要素对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及其影响的结果,是不断提升对农业气象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交叉学科科学认知的需要。本文探讨了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东北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的建设背景与思路、东北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主要问题、站点选择的区域代表性、研究目标、功能定位、开展的观测内容和所用仪器、不足之处与未来规划,旨在为提高东北生态与农业气象综合监测和评估预警能力及合理进行试验站选址、开展生态气象观测,为生态建设提供气象保障等提供参考。

  • 标签: 东北地区 生态 农业气象 综合监测 建设思路 功能定位
  • 简介:中国气象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野外科学试验基地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定西干旱气象与生态环境试验基地始建于1987年,是中国气象局在“七五”期间批准建立的综合性试验基地,原基地位于定西市北门外教场川。

  • 标签: 中国气象局 试验基地 干旱气象 生态环境 定西市 外科学
  • 简介:<正>2001年6~7月,项目野外科学试验在长江中下游6省1市全面展,由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研究员任领导小组组长,项目首席科学家倪允琪教授牵头组织实施。这次野外科学试验借助于中国气象局的业务系统和多普勒数字化雷达观测系统,涉及长江中下游6省1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气象局的14个高空加密观测站、100多个地面加密观测站,8部多普勒雷达、6部数字化天气雷达,2个风廓线仪,6个GPS站,2个边界

  • 标签: 气候 天气灾害 形成机理 预测理论 中国 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