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瓢泼大雨、雷鸣电闪,寥寥无几的早班者行色匆匆,宽敞的街面空空荡荡,积水淹没路面,汩汩流动.已经连旱了几个月。干枯的田野和水库。特别是在春插急需用水的节骨眼上,是多么需要来一场透雨呀!几天来,做为预报员的我们,心里如坠铅块,沉甸甸的。

  • 标签: 预报员 积水 大雨 雷鸣
  • 简介:光阴似箭,转眼二十载,黑发人变白发人,青年俊秀变中老年人士,浑浑噩噩是一天,勤奋努力亦一天可叹如今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从瓦里关建站到现在的巨大变化依旧历历在目,虽然我们这一代老了,但年轻的血液仍然在不断的在补充着这里。记得刚上山时,坐在车里,在一条盘山沙石路上七绕八拐的行进了很长时间才到达了山顶,在山顶"敖包"的旁边有一间平房,走进去一看,有两间是卧室,还有一间厨房,一切都是那么的简陋,

  • 标签: 关建 瓦里 这一代 观测场 全球大气 气象观测站
  • 简介:1999年前汛期,我省多次遭受暴雨袭击,特别是6月12日到23日,闽北地区出现连续性暴雨和大暴雨天气,局部县市还出现了特大暴雨。为了加深对这次暴雨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探讨产生暴雨的中尺度天气系统,我们利用中尺度滤波方法,从实况形势场中滤出引起暴雨的中尺度天气系统,为暴雨预报提供一种思路.

  • 标签: 中尺度天气系统 暴雨天气 滤波分析 连续性暴雨 闽北地区 特大暴雨
  • 简介:本文在分析梅汛期江淮地区的区域性暴雨个例基础上,确定区域性暴雨天气学模型。利用计算机网络采集ECMWF,T42产品等国内外中期数值预报产品,对其进行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释用,建立下江淮梅汛期暴雨中期客观预报系统(简称ZMSR系统)。系统在IBM-AT机上研制,运行,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客观化。系统运行后可得出48—72小时内有无区域性暴雨的客观预报。1资料及代表站的选取本文取南京、南通、苏州、芜湖、安庆、屯溪、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等11个测站为代表站。规定日雨量≥30mm为一暴雨日,选得1989—1991年梅汛期共95个样本,其中有区域性暴雨(要求有3个站点以上出现暴雨)共21个样本,占总样本数的22%。

  • 标签: 梅汛期暴雨 客观预报 区域性暴雨 江淮地区 浙江省气象台 环流特征
  • 简介:应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对2003年7月4~5日的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了24h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中β尺度暴雨系统的发展过程.进而利用时空分辨率较高的模式输出资料,对与这次暴雨过程相伴随的中β尺度系统的结构、生消变化状况及其可能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梅雨带上强烈发展并东移的多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是造成这次江淮暴雨最直接的影响系统.在对流系统发展初期,锋生强迫下的次级环流加强了锋生区附近大气低层的风向风速辐合,它与对流活动有正反馈作用.对称不稳定可能是中β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在中β尺度系统发生的弱对流不稳定区,湿位涡的斜压项mpv2起了主导作用.

  • 标签: 梅雨锋暴雨 数值模拟 中β尺度系统 对称不稳定 次级环流.
  • 简介: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成功模拟基础上的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对2004年7月10日北京突发性暴雨过程中β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结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是由具有中β尺度的对流系统所产生,它发生在大尺度暖脊之中:对流层中层的短波槽.以及低层西风槽前的西南气流与暖切变线北侧的东南气流的汇合,为MβCS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每件。该MβCS由2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而成,具有椭圆形结构特征,其水平尺度为150km×100km,时间尺度约为5h。该MβCS在对流层低层表现为中尺度辐合线或强辐合中心,雷迭回波和径向速度场所反映的中尺度回波带和辐合线。与MβCS的演变有密切的关系。在其发展强盛期,中β尺度对流系统呈现相当正压性;垂直倾斜的上升气流及其两侧,有明显的下沉补偿气流.显示本个例MβCS具有对流型风暴的结构特征。此次MβCS发生在强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在700hPa以下对流层低层具有明显的假相当位温θse暖舌;近地面层偏南风与偏东风2支气流的辐合,以及冷空气的侵入,导致行星边界层内能量锋区的加强,从而有利于MβCS的发生发展。

  • 标签: 中β尺度对流系统 暖切变线 相当正压 对流型风暴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NL再分析资料和FY-2C气象卫星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2005年9月28日-10月2日陕西中南部秋季连阴雨中暴雨过程的天气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500hPa稳定的东高西低形势下,乌山阻高、巴湖横槽和副高为连续暴雨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低空急流、切变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暴雨系统的动力和能量空间结构与盛夏暴雨相比有明显差异:涡度、垂直速度中心随高度升高向北倾斜明显;涡度、散度中心绝对值及垂直速度的数值偏小;降雨强度偏弱。持续时间长,具有中-α尺度系统特征。在暴雨过程中,共有2个中-α尺度系统生成发展,每个中-α尺度系统都是由多个中-β尺度系统发展加强、有规律移动、最后合并生成。

  • 标签: 暴雨 连阴雨 中尺度系统
  • 简介:利用NECP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卫星TBB资料、榆林多普勒雷达以及本地加密观测资料,对2017年7月23日榆林城区短时突发性暴雨成因及中尺度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产生的,副高外围中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带来了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卫星云图和雷达上表现为中β尺度对流雨团和多个γ尺度强对流雨团;0~6km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对流不稳定能量和中低层强辐合,为短时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的环境场;地面图上干线触发了暴雨的产生.中尺度辐合的维持,使得飑线附近不断触发新的对流雨团,tBB〈-60℃区域与短时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分级最优Z-I反演降水估测产品能更好地反映中尺度对流性降水的量级,对预报员判别短时强降水具有指示作用.

  • 标签: 环流背景 中小尺度 干冷侵入 降水估测
  • 简介:利用NCEP/NCARTXT再分析资料对2014年8月30日发生在秦岭南麓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3.3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500hPa西风槽,00hPa、850hPa低涡切变和副高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是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2)秦巴山区起伏地形,使陕南降水增多,关中降水减少;而地形起伏大小,会影响关中地区降水落区,地形起伏越大,关中地区降水落区越偏南;若去掉秦巴山区地形起伏,陕南降水落区和强度均减小,雨带北移.(3)秦巴山区对偏南气流的阻挡,使秦岭上空形成一风速梯度大值区,造成风速和水汽的辐合,激发上升运动,产生强降水;当秦巴山区地形高度按比例降低,或去掉秦巴山区地形起伏时,均造成秦岭上空风速梯度减小,水汽辐合减弱,雨强减小.(4)秦巴山区地形对秦岭地区降水有增幅作用,地形高度和降水强度呈正相关,地形越低,层结不稳定条件越差,能量越弱,上升运动越小,雨强就越小.

  • 标签: 秦岭南麓暴雨 秦巴山区地形 水汽辐合 层结不稳定 雨强
  • 简介:选取南疆西部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逐时降水量资料、气象站常规观测资料、FY-2D云图TBB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ECMWF和T639客观分析场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滤波方法对2012年5月21~23日和2013年5月26~29日2次发生在南疆西部的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暴雨过程均为中亚低涡影响形成,暴雨中心一致,但降水范围、持续时间和降水强度明显不同,中尺度系统的差异是其可能原因。2次暴雨过程分别由中-β系统和中-α系统影响形成,过程的影响系统尺度小,则雨强大、降水时间短,反之亦然。地形作用下的中低层抬升和辐合是南疆西部降水形成的重要原因。地面辐合线是南疆西部暴雨的主要中尺度影响系统,是暴雨的重要触发机制。冷空气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盆地,与盆地暖湿气团交汇,形成强辐合线,不稳定强烈发展,利于出现对流性降水,降水强度大。

  • 标签: 中亚低涡 中尺度 低通滤波 暴雨 南疆西部
  • 简介:摘要:在河道开挖的施工项目进行的时候,往往要面对许多不可预知的自然因素。最常见的就是在当地的风雨季进行施工会受到雨水天气以及其带来的空气温度的下降与湿度的升高等等一系列的客观条件因素的改变而影响。而雨季影响对河道开挖的质量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更大的调整。本文主要探讨沿海地带风雨季因素对河道开挖项目施工建设时造成的危害以及成因,并且探讨了相关的防护措施。

  • 标签: 河道开挖 风雨季 施工 措施
  • 简介:利用经济省时的降维投影四维变分同化方法(DRP-4DVar),在2009年7月22~23日江淮流域的一次大暴雨过程中同化晴空条件下高光谱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反演温度、湿度廓线,改进此次强降水过程的模拟。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同化AIRS反演的温度及湿度场后,基于四维变分同化系统的模式约束,能够改进湿度场、高度场、高低层散度场。从累积降水量偏差图及同化试验增量图可以看到,正降水量偏差对应于正湿度增量、负位势高度增量及低层负散度高层正散度增量,负降水量偏差则与之相反。同化试验较参照试验可更好地模拟出暴雨的天气形势、对暴雨的落区及强度有更好的反映。此外,从单次同化与连续同化的试验对比结果看出,连续同化试验结果较单次同化结果有进一步的改进,说明不断加入新的观测资料可以更好地模拟强降水过程。

  • 标签: 降维投影 四维变分 高光谱大气红外探测仪(AIRS)反演资料 暴雨
  • 简介:利用地面和高空、卫星TBB、多普勒雷达和GFS(0.5°×0.5°)逐6h再分析等资料,对2011年6月10日江西省西北部一次短历时暖区暴雨中尺度结构及发生维持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在有利的高、低空系统配置下发生在梅雨锋南侧的暖区暴雨,边界层急流和低空急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增强低层热力不稳定;高空分流区使大气动力不稳定发展,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为MCS维持提供了必备的不稳定机制;中低层热力不稳定,中高层对称不稳定,形成此次对流性强降水。2)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非锋性斜压带、能量锋的抬升作用为MCS生成和发展提够了启动机制。3)低层强盛的水汽输送、层结不稳定和地面持续而强的中尺度抬升使得多个雷暴单体在江西省西北部连续传播,形成"列车效应",降水强而集中。4)在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暖区对流性强降水发生在强低层辐合与强高层辐散相重迭的区域。

  • 标签: 暴雨 暖区 MCS 中尺度锋区 维持机制
  • 简介:基于1960年12月至2016年2月上海地区地面气象站气温、气压、降水、风速等观测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冬季影响上海地区不同等级冷空气的活动特征及其对风雨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近56a冬季影响上海地区的冷空气频次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所致降温幅度呈现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的变化特征;冬季中等强度冷空气、弱冷空气次数有14a和4a的显著周期;冷空气过程平均最大风速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强冷空气平均最大风速下降幅度最大;冷空气降水总量呈增多趋势,弱冷空气降水总量占冷空气所致总降水量的57%。

  • 标签: 冷空气 小波分析 冬季 上海
  • 简介:摘 要:本文以昆明市某高校风雨操场EPC建设项目为例,从项目的设计、投标到施工阶段,探讨了工程管理经验,本文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

  • 标签: 风雨操场 EPC 工程管理
  • 简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回首福建气象50年的风雨历程,感慨无数,汇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福建气象近50年的巨大变化。值此满怀豪情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谨向关心支持福建气象事业的各级地方党政领导、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朋友们致意衷心的感谢!向新中国福建气象事业的创业者——全省离退休的老气象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对气象事业痴心不悔的建设者和新世纪气象事业的继承者致以诚挚的祝贺!

  • 标签: 气象事业 新中国 福建 风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地
  • 简介:提起气象局的“老游”,连江县的气象信息用户无人不知,服务单位无人不晓,用户对气象信息的信任感寄托在他的身上,这是对他7年来兢兢业业、努力工作,真心付出的回报。

  • 标签: 县气象局 科技服务 连江县 事迹 风雨 信息用户
  • 简介: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气候恶劣,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自治州气象台共有职工26人,少数民族较多,有藏族、回族、土族、苗族,占总职工的50%。在民族地区发展气象事业,既有和内地其他地方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特点,尤其要在搞好民族团结,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做贡献方面做好文章。

  • 标签: 气象台 玉树州 三江源 地区经济发展 藏族自治州 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