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较少见的硫黄急冷水线管件材质开裂现象,并采用强度校核计算、元素能谱分析和断口电镜扫描等技术手段对事故残片进行分析,以此推理还原往复式氨气压缩机活塞杆断裂过程,查找引发事故的真正原因,为今后避免类似事故总结经验。

  • 标签: 硫黄回收 急冷水 管线裂纹
  • 简介:为了提高内衬套的检测速度和精度,保证内衬套的使用寿命,提出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内衬套表面缺陷的自动检测.通过采用CMOS相机在近红外背光源暗域照明环境中获取图像并进行处理,实现对内衬套的毛刺及擦痕的自动检测.本检测系统主要通过图像形态学滤波和GrabGut图像分割算法分别实现对内衬套表面毛刺和擦痕的检测,通过轮廓拟合提取检测毛刺和擦痕的图像,从而实现对内衬套的表面缺陷检测.实验表明,所提出的内衬套表面缺陷的自动检测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的优点,且该系统运行稳定,因而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图像处理 形态学滤波 GrabCut图像分割算法 缺陷检测
  • 简介:本文介绍一种集疏通、吸污、固液分离脱水、污水澄清过滤、滤渣干燥及打包、清洗等功能的多功能污水处理车,从整车技术原理到重要结构系统功能进行分析,为了解使用及相关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污水处理车 多功能 固液分离 滤渣干燥
  • 简介:目的分析人为因素致血液透析机报警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高透析成功率。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4月血液透析期间贝朗dialog血液透析机发生报警的82例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2892例次,对人为因素所致报警原因进行统计分析,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结果出现报警1357例次,人为因素所致421例次,其中压力报警182次,占43.23%;空气报警92次,占21.85%;电导度报警79次,占18.76%;其他原因68次,占16.15%。以上报警均被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并在5s~3min内找出原因给予针对性处理措施后,血液透析机正常工作,均未对患者造成损伤。结论透析过程中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最大限度降低因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报警,以免影响患者情绪,保证透析顺利进行。

  • 标签: 人为因素 贝朗dialog血液透析机 报警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海宁市一个月内(2016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发生的路口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从人、车、环境三个方面总结归纳路口交通事故单因素特征并分析原因,运用SPSS软件对事故原因进行统计学特征分析,并从驾驶人、驾驶环境、执法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 标签: 事故特征 单因素分析 统计学分析 建议措施
  • 简介:车辆碰撞事故是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主要形态,现阶段在道路交通事故勘察中多使用人工测量的方法进行车辆变形测量,在精度上难以得到保证。使用三维扫描仪获取事故中事故车辆的三维变形信息,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应用三维点云数据分析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置,可对交通事故中的车辆碰撞角度、车速、痕迹等进行高精度的测量,提高交通事故处理的效率与精细化水平。

  • 标签: 交通事故 点云降噪 点云简化 多站拼接 图形渲染
  • 简介:本文阐述了车载诊断系统(OBD)技术发展的过程,分析了OBD在车裁智能服务领域的应用技术特点,并通过案例分析车辆的OBD数据,验证了将OBD数据应用于事故重建、速度重建中的可行性。OBD为道路交通事故重建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在未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车载诊断系统 道路交通事故 事故重建 车速重建
  • 简介:机载光电侦察吊舱为各类侦察应用提供了数据保障,应用需求也从传统的可见光/红外目标跟踪、有源定位、地理跟踪、火炮校射发展到无源定位,并进一步拓展到辅助着舰/着陆、广域探测、多目标记忆跟踪、机器学习与目标智能识别、视觉辅助导航等多项应用领域,机载光电侦察吊舱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度集成的目标深度侦察工具。对上述应用领域的相关技术现状和发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指出并分析了当前机载光电侦察吊舱综合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存在的主要突出问题,包括海量数据与计算资源有限的矛盾、多传感器综合应用深度尚浅、综合信息的误差分析及仿真评估不充分,而未来综合信息处理技术应朝着智能化、标准化和工程化等方向发展,才能有效提高情报搜集和处理效率,进而充分挖掘出机载光电侦察吊舱的应用潜力。

  • 标签: 机载光电侦察 综合信息处理 广域探测 深度侦察 情报收集
  • 简介:目的研究针对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患者更有效的术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及处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触式A型超声仪结合第2代理论公式对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进行计算。观察组采用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结合SRK/T公式对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进行计算。分别对比两组术前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术后3个月屈光度术前估计值与术后实际值差值情况、视力分布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不适主诉发生率。结果同一检测方式测量两组患者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以及角膜曲率均高于A型超声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屈光度术前估计值与术后实际值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器并联合SRK/T公式对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测量及计算目标屈光度,测量误差较小,可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 接触式A型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