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37岁怀孕的,请问:像我这种情况一定要做羊水穿刺吗?我担心羊水穿刺风险大,想做静脉血检查可以吗?上次产检B超NT值是正常的。

  • 标签: 穿刺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初产妇分娩的助产技术。方法通过综合技术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初产妇进行助产分娩。结果90例初产妇均顺利阴道分娩,会阴侧切,裂伤,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平均8分以上,10分的占79例(88%),8分的4例(4%),9分的7例(8%)。产妇自我感觉良好,称自然分娩过程是一种人生难忘的享受过程。结论通过综合技术对初产妇进行分娩,打破了传统的“初产妇分娩必切或必裂伤缝合”的理念,大大提高了初产妇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并消除了产妇对分娩的恐惧感,同时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初产妇 无创分娩 助产体会
  • 简介:摘要近年来,对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研究主要分为血清学诊断和影像学诊断这两类。血清学诊断能避免肝纤维化患者行肝活检、减轻慢性乙肝患者的经济负担,所以正在逐步为广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接受。本文通过建立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对血清诊断法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因子分析法 ROC曲线评价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分娩技术在低危初产妇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我院产科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低危初产妇6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300例于宫口开全胎头着冠后,助产士仅用单手控制胎头娩出速度,指导产妇屏气和哈气,自然的进行接生,对照组300例采用传统托肛保护会阴的接生方法进行接生。比较2组产妇在会阴裂伤情况、会阴侧切情况、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妇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28.3%)较对照组(49%)显著降低,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会阴裂伤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相比无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产妇满意度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00%、92%),2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分娩技术降低了会阴侧切率,减少产妇在生产中的创伤,更有利于产妇健康的恢复以及将来生活质量的保证,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低危初产妇 无创自然分娩 会阴侧切率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电子技术水平的逐渐提高,其在医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中自动测量血压计作为医学领域中经常使用的机械设备,要求使用人员具备专业的操作技术,掌握自动测量血压计计量检定方法,保证自动测量血压计能够得到有效运用。从静态和动态计量检定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电子血压计在计量检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措施,为今后电子血压计的良好运用提供条件。

  • 标签: 无创自动测量血压计 检定方法 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ICU治疗的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心率、呼吸频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aO2、pH值均高于对照组,PaCO2、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Ⅱ型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价值,指出通过64层螺旋CT的问世和广泛应用,将为性冠状动脉检查开辟一个新的纪元。

  • 标签: 螺旋CT 冠状动脉 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PAP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BiPAP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4h、72h的呼吸频率、心率与血气分析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插管率、住院时间和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均有pH值下降、CO2潴留,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与血气分析(PaCO2、PaO2、pH)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习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2.89±1.8)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6±3.02)d,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插管率为2.94%(1/34),对照组为26.47%(9/34),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0,对照组死亡率为8.82%(3/34),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减少住院时间,增加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COPD II型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论正压通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Z值以及不同风险因素对产前检测(NIPT)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阳性预测值(PPV)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NIPT检测的样本,共81 838份。NIPT提示为高风险的样本,后续行侵入性产前诊断,计算对应的PPV。比较不同Z值区间样本的PPV的差异;将进行NIPT检测的人群分为高风险组和非高风险组:高风险组(n=39 114):包括超声软指标异常、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和高龄妊娠;非高风险组(n=42 724):包括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和低风险。对比不同风险人群进行NIPT检测后PPV的差异;分析不同Z值和不同风险组间PPV的差异。结果NIPT共检出471份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样本,包括362份21-三体高风险、77份18-三体高风险和32份13-三体高风险。经侵入性产前诊断,最终确诊的样本分别为226份、46份和6份,对应的PPV分别为79.3%(226/285)、82.1%(46/56)和27.3%(6/22)。21-三体和18-三体的PPV与Z值大小皆呈正相关(r=0.92、0.62,均P<0.05),13-三体因确诊病例偏少,无法分析。高风险组的复合PPV为85.2%(207/243),高于非高风险组的59.2%(71/120)(χ2=30.30,P<0.01)。在Z值区间分别为3~<4、4~<5时,高风险人群的PPV分别为46.2%(12/26)和62.5%(15/24),均高于非高风险人群的16.0%(4/25)和14.3%(3/21)(χ2=4.10、8.90,均P<0.05);随着Z值的升高,两组间P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1-三体和18-三体的PPV和Z值呈正相关;高风险组的PPV大于非高风险组;结合Z值和不同风险因素可对NIPT检测高风险人群提供更准确的遗传咨询。

  • 标签: 无创产前筛查 染色体非整倍体 高风险人群 阳性预测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采取颅内压监测方式而分为两组,即颅内压监测组30例,有颅内压监测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监测结果。结果有颅内压监测组和颅内压监测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及颅内压对比,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可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可靠依据。而无颅内压监测和有颅内压监测的监测差异不明显,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代替有监测,推荐应用。

  • 标签: 无创颅内压监测 有创颅内压监测 重症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

  • 标签:
  • 简介:随着竞技体育的高速发展,传统运动员机能状态手段显然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训练的需求,同时传统运动员机能状态手段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如测试有、针对性不强、分析结果片面化等,因此积极寻找精度更高、针对性更强且的机能评定手段已刻不容缓。近年来研究发现,微循环血流灌注量、血细胞浓度、血流速度等微循环指标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运动员机能状态诊断、评价的重要参考指,且富有针对性。基于此,本文以相关文献资料为理论基础,并以笔者所在科研团队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主要切入点,进而对微循环相关指标在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旨在完善微循环相关指标在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监控的应用,以便为提高当前运动机能状态监控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无创微循环指标 机能状态监控 应用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AECOPD Ⅱ型呼吸衰竭 BiPAP无创呼吸机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