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章法,是寺志撰写所遵循的隐性规则。特别是藏传佛教寺志中很少讨论寺志撰写的要求,这种隐性规定的深度更深。文章结合汉传佛教寺志撰写所遵循的一般要求,总结出清代藏传佛教寺志的章法结构。

  • 标签: 清代 藏传佛教寺志 章法
  • 简介: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传播的是现代人的价值观和主流文化意识的知识体系。寺院教育传播的是宗教内容和世界观、价值观。尽管如此,藏传佛教寺院曾是藏区主要的教育机构和形式,在历史上为传承和保护藏族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内容广泛、制度完备、方法独特,考试和教学评价方式公平,颇有现代教育可借鉴之处。藏传佛教寺院教学的模式,各有特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文化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的今天,当现代藏族教育遇到困惑时,藏族教育何去何从,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大的问题。这时的藏族的传统寺院教育,成为重新架构藏族现代教育的重要参照系数,二者的对比,对全面、准确的认识和定位藏族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藏传佛教寺院的教学方法及特点作一简要的归纳和论述。

  • 标签: 藏传佛教 寺院教育 学科传承 方法 特点
  • 简介:文章就辛亥革命到2011年百年间的青海藏传佛教研究(包括对青海藏传佛教的研究和青海籍学人对藏传佛教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归类和简述。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前的青海藏传佛教研究状况。第二部分简述了从1949年到2011年间的青海藏传佛教研究状况。

  • 标签: 百年 青海 藏传佛教 研究
  • 简介:本篇论文以"传播"、"公认"和"发展"的框架来试探藏传佛教的开端并试图划分已经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藏传佛教,并且概括地梳理藏传佛教之重要特征,从而得出菩提道次第是藏传佛教核心思想的结论。

  • 标签: 藏传佛教 历史分期 菩提道次第思想
  • 简介:地处洮、岷地区的卓尼藏区,既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又是藏、汉、回等民族走廊和藏传佛教传播的重要地区。同时也是进入藏区的门户,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曾几何时,藏传佛教在这一地区广泛传播,尤其自禅定寺建立后,逐步形成了浓郁的藏传佛教文化,给这方土地注入了神奇的文化色彩,逐步成为安多藏区文化中心之一。文章简要阐述了卓尼境内藏传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 标签: 藏传佛教 卓尼 禅定寺 卓尼版《大藏经》
  • 简介:新时期藏传佛教学经人员的教育状况具有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全面化以及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等特点,对于促进学经人员的全面培养及藏传佛教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健全符合党和国家法律法规、符合藏传佛教仪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现代教育制度,增进对学经人员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表率作用,突出“以人为本”原则,是藏传佛教学经人员教育革新的关键所在.

  • 标签: 新时期 藏传佛教学经人员 教育管理
  • 简介:安多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可分为城镇型寺院与乡村型寺院,每类寺院与社区的关系在具体表现上有差异。乡村型寺院在僧人来源和供养方面更加直接依赖社区,依托城镇型寺院发展旅游则可以推动社区经济发展。寺院对社区的宗教影响依然很大,并能为社区解决民事纠纷及提供传统文化教育。安多藏区现代化进程影响寺院与社区关系,使得寺院与社区关系呈现出一定的张力。与此同时,寺院与社区关系张力的消解因素也在寺院中出现。因此,藏区现代化进程中寺院与社区关系呈现出复杂性和动态性,神圣与世俗、共生互惠这样的概念难以清晰地呈现寺院与社区关系全貌。

  • 标签: 安多藏区 城镇型寺院 乡村型寺院 社区
  • 简介:根据功能论,宗教社会功能的发挥与变化与社会体系有密切联系。本文即通过讨论现代化背景下藏传佛教尼姑出家原因,对新形势下宗教社会功能变迁进行探讨。

  • 标签: 尼姑 出家原因 社会功能
  • 简介:西藏传统法律文化是西藏人民在法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包括法律制度、法律规范、习惯法及法律观念、法律意识、法律心理等制度及精神财富的总和。西藏传统法律文化是构筑西藏现代法律文明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法律制度文化、法律意识文化、法律心理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西藏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以期在西藏的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对西藏传统法律文化有客观科学的认识。

  • 标签: 西藏 传统法律文化 特征
  • 简介:对人而言,人生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关心人,关注人生,并提出苦谛学说,认为人生皆苦。本文拟从佛教对于苦的认识进行探讨,分析在佛教语境下苦的特殊内涵,以及导致苦的原因和解脱法门。同时,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其关于苦的学说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不科学之处,这是我们学习佛教关于苦的学说时应当注意的地方,应该以辩证的态度去认识它。

  • 标签: 佛教 辩证
  • 简介:三、承恩寺与明代帝王承恩寺位于襄阳市谷城县东南五朵山北侧,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种资料多有介绍。关于它的历史沿革,一般说是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原名"宝岩禅寺",传说隋炀帝的女儿在这里饮浴甘泉,治愈癫头,黑发重生,于是炀帝下令建成此寺;唐代宗时扩建,更名"广德宝岩禅寺";元末毁于兵火;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重建,诏命少林寺僧觉远住持,赐寺田一万余亩;天顺年间,明英宗赐额"大承恩寺";

  • 标签: 襄阳 承恩寺 佛教
  • 简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有一个叫文化景观(CulturalLandscape)的分类,它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反映了人与自然漫长的亲密关系,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正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一处文化景观。

  • 标签: 五台山 佛教圣地 中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世界遗产名录 文化景观
  • 简介:五台山居于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又是内地唯一一处汉藏佛教并存的圣地。从东汉明帝传入到明清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可谓是此起彼伏,现将其发展概述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五台山佛教在东汉明帝时传入,到魏孝文帝时首次兴起;第二个阶段,五台山佛教经历了魏武和周武的两次灭佛事件后,逐渐走向衰落;第三个阶段,五台山佛教在隋二代君主的努力下,开始复兴,后在唐朝统治者政策支持和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出现了繁荣的景象;第四个阶段,到宋元明清时期,特别是元代藏传佛教传入之后,五台山作为汉藏佛教共存的圣地,更是被认为是"中华卫藏"之所,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和重视,至此五台山佛教出现昌盛的气象。

  • 标签: 五台山 佛教 朝代
  • 简介:学术界对中国佛教的研究主要偏重于佛教义理、文献以及宗教史的研究上,对于佛教如何在民间传播,如何影响中下层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等问题的研究相对显得薄弱。本文侧重对中古时期佛教在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下形成的佛教结社,其兴起的背景、发展衍变、组织结构以及历史意义略作论述,以期为当今社会组织及社会救助建设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中古时期 佛教 结社
  • 简介:民间规约的设立彰显自由,民间规约的实效与限制又彰显秩序。在民间规约整合下的局部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彰显了中国近代法律文化中的法治特色。有必要对民间规约进行限制,民间规约限制之限制同样必要,适用民间规约要认清其限制。佛教规约是调整佛教人生活的规则,捍卫佛教规约流露出的优良品质义不容辞。近代佛教规约是民间规约的特殊表现形式,对近代佛教规约限制之分析,要基于佛教规约所代表的利益及实际的利益冲突。

  • 标签: 民间规约 佛教规约 限制之限制
  • 简介:法国学者伯希和在敦煌发现的回鹘文抄本PelliotOuigour4521包含两个回鹘文佛教文献。其中第一个文献是回鹘文《常啼菩萨的求法故事》,该写本从21叶至30叶含另一个回鹘文佛教文献《菩萨修行道》(梵文为Boddhissattvacaryamarga)。《菩萨修行道》是该文献的作者以《唯识论》、《瑜伽地师论》等诸多法相宗(慈恩宗、唯识宗)作品为蓝本而创造的诗体和散文体结合的回鹘佛教文献。

  • 标签: 回鹘文 《普萨修行道》 《法相宗》
  • 简介:在汉传佛教文化体系中,天目山是继普陀山等四大名山之后的第五大佛教名山。天目山佛教文化的核心是老郎菩萨、韦陀菩萨和黄檗祖师信仰,在上千年的文化传承、演变过程中,佛教文化与地方传统习俗走向融合,对民众的生产、生活、教育及民间习俗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影响天目山地区民俗活动的佛教文化全面、系统梳理,不仅有利于挖掘、整合其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好佛教名山,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其优秀传统文化。

  • 标签: 佛教文化 天目山 民俗活动
  • 简介:早在吐蕃时期,安琼南宗寺还是个禅修净地。史称"王臣二十五人(rje-vbangs-nyer-lnga)"中排名第一的大禅师虚空藏(gnubs-nam-mkhvi-snying-po),其高徒大译师益西央(ye-shes-dbyangs)以及吐蕃三贤者(bod-kyi-mkhas-paj-mi-gsum)等显赫一时的高僧大德都曾在安琼南宗寺收徒传教。因此,安琼南宗历史悠久,并对吐蕃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标签: 安琼南宗 吐蕃佛教 影响
  • 简介:历史上佛教文化的传播对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占据部分民间信仰空间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改变着民间信仰的部分形式与内容。与此同时,青海多民族民间信仰富有坚韧和旺盛生命力、包容性,外表看似散沙其实质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和选择性,选择性供奉一些佛道神灵,或吸收简化一些仪轨加以运用,丰富了内容和内涵。

  • 标签: 民间信仰 佛教 互动
  • 简介:华南师范大学"面向教育现代化重大战略的教育学学科群"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群,主要依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体育学两大学科,并整合了全校有关学科领域资源。该学科群拥有高水平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家、省重点学科,以及雄厚的学术团队,形成了鲜明的优势与特色,在学科群各方向带头人的带领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建设成果丰硕。学科群专门设立了高层次学术论坛"守素讲坛",邀请国(境)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2016年4-5月,比较教育学的著名学者、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所许美德(RuthHayhoe)教授,香港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常务副总监李军博士,中国文化大学教育系张建成教授等来坛讲学。本刊将上述报告主要观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 标签: 比较教育学 基督教 历史性 华南师范大学 高水平大学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