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血栓栓塞是PV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为规范我国PV血栓栓塞的诊治及预防策略,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分会基于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经过反复论证,达成本共识。共识从PV危险分层、诊断、治疗、血栓栓塞多学科综合管理、患者随访等方面分别阐述,旨在为我国PV患者血栓栓塞规范化诊治和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栓栓塞 综合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血栓栓塞(TE)发生率,并探索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80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免疫治疗期间TE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使用竞争风险模型计算TE累积发生率及风险因素分析。结果804例肺癌患者中,男623例,女181例;中位年龄59岁(28~86岁)。有62例共发生65例次TE事件,其中51例静脉血栓栓塞(VTE),14例动脉血栓栓塞。804例患者3、6、12和24个月的T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3%、6.1%、10.1%和16.8%,3、6、12和24个月的VT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4%、4.7%、9.0%和13.3%。既往TE病史(HR=6.345,95%CI:2.917~13.802,P<0.001)、肝转移(HR=2.249,95%CI:1.123~4.502,P=0.022)和中心静脉置管(HR=3.674,95%CI:1.751~7.712,P<0.001)是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易发生TE,既往TE病史、肝转移和中心静脉置管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肺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构成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潜在风险。质量评价与管理是VTE防治中的重要环节,是推动VTE防治形成长效机制的关键,也是促进临床医务人员规范合理地进行动态评估与落实防治措施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评价VTE防治质量的指标。基于此,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委员会,在回顾国内外已发布指南、政策和标准的基础上,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和多学科专家研讨,以“重要性、特异性、代表性、敏感性、可获得性”为标准,制定了评估质量、预防质量、结局质量三大类核心指标,明确了各项质量指标的名称、定义、计算公式、意义、数据来源、评价方法、相关解释和推荐意见,以期强化临床医务人员对VTE风险、出血风险动态评估以及规范化预防和治疗的关注与执行,缩小临床实践与循证指南间的差距。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绩效指标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CT肺血管造影(CTPA)的特征。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完成CTPA并确诊的CTEPH患者的临床资料、CTPA影像学直接和间接征象进行总结,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CTEPH患者CTPA影像学特征,并根据血栓起始部位分为近段病变组和远端病变组,比较不同部位病变患者之间的影像学征象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135例CTEPH患者,CTPA显示血栓病变分布上,133例(98.5%)为双肺分布,血栓起始部位分级以Ⅰ、Ⅱ和Ⅲ级为主,Ⅳ级病变仅8例(7.3%),无0级病变。CTEPH患者慢性血栓在CTPA上最常见的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134例,99.3%),其次是偏心附壁充盈缺损(111例,88.2%)、蹼样征(80例,59.3%)、血管狭窄/纤细(41例,30.4%)。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患者比较,偏心附壁充盈缺损、血管壁不规则更常见于近端病变者,而血管狭窄/纤细更常见于远端病变组患者(P值均<0.05)。肺实质与胸膜腔继发改变在CTPA上最常见的征象为马赛克征(104例,77.0%),其次是肺梗死灶(79例,58.5%),肺梗死的表现形式包括胸膜下斑片状实变密度影(35/79,44.3%),其次为索条影(23/79,29.1%),斑片状实变密度影与索条影并存(13/79,16.5%)。心脏与大血管异常的最常见CTPA征象为肺动脉增宽(132例,97.8%)和右心室肥大(130例,96.3%),其他包括下腔静脉造影剂逆流(70例,51.9%)、支气管动脉扩张(68例,50.3%)。所有继发征象在近段病变与远端病变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TEPH患者CTPA最常见直接征象为血管闭塞、附壁充盈缺损及蹼样征,常见间接征象包括肺内马赛克征、肺梗死灶、右心室肥大、肺动脉扩张、体循环动脉扩张等,而附壁充盈缺损更常见于近端病变患者。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肺栓塞 影像学 CT肺血管造影 回顾性病例分析
  • 作者: 翟振国 贾存波 马旭东 王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42期
  • 机构: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院办公室,北京100029,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与评价处,北京 100044,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医院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HA-VTE)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国际上多个国家将VTE预防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在VTE预防方面开展了大量质量改进工作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我国医学界也在VTE防治领域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探索。全国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能力建设项目通过开展中心建设、发展区域联盟以及强化质控与信息化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全国医疗机构的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加强VTE防治已经成为政府、医院管理者、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共同意志。未来我们需要继续稳步推进VTE防治工作,全面提升各级医疗机构的VTE防治质控管理水平。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质量控制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预见性护理方法进行总结,观察预防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中,筛选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分设常规护理组与预见性护理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46例。按照分组,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在不同的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较,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针对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降低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加强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老年骨折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
  • 作者: 邵翔 司超增 甄凯元 张竹 王静 王丁一 雷洁萍 万钧 谢万木 翟振国 王辰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0期
  • 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29 ,中日友好医院信息中心,北京 100029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北京 100029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730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临床研究数据与项目管理平台,北京 100029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相关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确诊为急性VTE的患者。根据患者VTE事件是否发生在住院期间或发生VTE前90 d内是否有住院经历(内科患者住院超过2 d或外科患者在麻醉下进行手术)分为医院相关性VTE组(HA-VTE组)和社区相关性VTE组(CA-VTE组)。比较两组之间基线资料、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结局事件之间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7例急性VTE患者,HA-VTE组266例,CA-VTE组171例。在危险因素方面,CA-VTE组更多合并静脉曲张、久坐、长途旅行,HA-VTE组更多合并近期手术(<1个月)、卧床、活动性恶性肿瘤、肺部感染、急性脑梗死、骨折、中心静脉置管等危险因素(均P<0.05)。CA-VTE组患者下肢疼痛、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均显著高于HA-VTE组(均P<0.05),HA-VTE组患者合并较少临床症状但猝死比例更高(0比3.4%,P=0.035)。在HA-VTE患者中,有92.8%的患者VTE发生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内,中位时间为13 d。在全因死亡率方面,HA-VTE组高于CA-VTE组(8.3%比1.2%,P<0.001),其中住院期间发生VTE的患者高于出院后90 d内发生VTE的患者(12.2%比3.4%,P<0.001)。结论超过半数VTE事件的发生与近期住院经历相关。与CA-VTE相比,HA-VTE的常见危险因素不同、合并较少临床症状但全因死亡率更高。应增加对于住院患者VTE的关注,减少HA-VTE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住院 疾病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防治与管理体系的构建,提高我院医护人员对VTE的认识,规范诊疗行为,并对初期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构建院内VTE防治与管理体系,并对体系构建前(2017年)及构建后(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我院术后肺栓塞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步构建了多层面管理、多学科联动的全院住院患者的VTE防治及管理体系,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术后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41‰、0.35‰及0.2‰,死亡率分别为12.5%、7.14%、0,呈逐年降低趋势。结论通过院内VTE防治与管理体系的构建,提高了医护人员对VTE的早期防治能力,加强了院、科级的质控管理,降低了术后肺栓塞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促进了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的提升。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防控体系构建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从而为进一步预防性抗凝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接受住院手术治疗的132例Ⅰa期NSCLC患者,男42例,女90例,年龄26~79(57±10)岁。术前术后均行下肢静脉超声,按照术后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11例)和非VTE组(121例)。比较两组间手术情况、检验指标、影像学信息、病理学信息等的差异,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独立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共发生VTE 11例(8.3%),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0例(90.9%),DVT合并肺栓塞(PE)1例(9.1%)。VTE组年龄大于非VTE组[(65±9)岁比(57±10)岁,P=0.009];两组术后第5天D-二聚体值及其较术前的差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8(1.55,5.15)比1.54(1.09,2.57),2.66(1.17,4.65)比1.34(0.78,2.04)](均P<0.05);VTE组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值(NSE)、术中切除淋巴结的数量明显高于非VTE组[(21.54±12.37)比(14.72±5.75),(19.7±8.2)比(13.0±7.9)](均P<0.05)。两组在手术方式、影像学特征(肿瘤位置、血管集束征等)、病理学信息(病理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术中切除淋巴结的数量是VTE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OR=1.306(95%CI:1.000~1.600),P<0.05)]。结论Ⅰa期NSCLC患者术后VTE发生率约为8.3%,术中切除淋巴结的数量可能是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VTE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静脉血栓栓塞症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住院的CTEPH患者,所有患者经多学科讨论确定无法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具有BPA手术指征。BPA术前评估6 min步行距离(6MWD)、检测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行右心导管检查获得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指数和肺血管阻力(PVR),将BPA治疗前与最后一次BPA时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行BPA治疗的CTEPH患者25例,共行67例次BPA治疗,其中男10例(40.0%),女15例(60.0%),年龄(57.8±7.1)岁,诊断CTEPH到BPA治疗间隔时间20.0(9.0,48.5)个月,共治疗肺动脉302支,18例患者BPA≥2次,术后随访时间5.0(3.5,8.3)个月,术后6MWD、心指数、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均显著改善[(425±74)比(345±109)m、(1.99±0.45)比(1.62±0.35)L·min-1·m-2、(68.1±6.5)%比(61.2±6.3)%](均P<0.05),术后血浆NT-proBNP、mPAP、PVR均显著低于术前[259(93,739)比806(148,2 159)ng/L、(40.6±8.3)比(47.3±10.7)mmHg(1 mmHg=0.133 kPa)、(11.9±4.9)比(17.2±6.5)WU(1 WU=80 dyn·s·cm-5)](均P<0.05)。咯血5例次(7.5%),再灌注肺水肿(RPE)2例次(1.5%);1例因RPE需无创呼吸机治疗,1例围手术期因咯血加重右心衰竭导致死亡。结论BPA能显著改善不能行PEA的CTEPH患者的运动耐量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肺动脉高压 球囊肺动脉成形术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