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定古文疏证》吸收了当时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疏漏。有的古文其实是楷阶段出现的俗字,如嗄即噯字之变,踬即躓字之省,害、眚皆閬字之讹,故即炊字之讹。其中,嗄、蚩、飲三字形均有后出的仿古文形体。

  • 标签: 隶定古文疏证 古文 俗字 仿古文形体 疑难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怀特氏等收藏甲骨文集有“于新■北■南”一辞,释文颇多争议。本文依同类辞例,推论“■”“■”皆地名,前者“其”读为“杞”,后者“桑”,为空桑之地专用字。辞句意为“在杞之北(空)桑之南打柴”。

  • 标签:
  • 简介:《左传·文公十二年》“坐甲”一词历来训有疑。本文通过对“坐”字在传世、出土文献中用法的梳理,排除其训为“持、披”义的可能性;并结合出土实物和兵书文献,将“坐甲”为“着甲跪坐于地”的“坐阵”之法,乃古代一种临敌备战的队列阵型;同时梳理“坐甲”在后世文献中的用法。

  • 标签: 坐甲 坐阵 左传
  • 简介:新词语的形成定然有其“新颖性”,但是新词语的形成也必然建立在已有词素和构词法的基础上。“撞衫”是在“撞车”这个词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当然,“撞衫”对“撞车”不仅有继承,而且有很大发展。

  • 标签: 撞衫 撞车 雷同性 语法化
  • 简介:“夭”字从大,甲骨文字形似人奔走之态。其本义自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夭,屈也,从大,象形”以来一直被人们所误解。为质疑这种普遍存在的误解,以时间为轴线,通过对“夭”字形、义演变的梳理和审美内涵的追溯,并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参照,进一步证明“夭”字本义为:奔走之人形,蕴含着生命的生机活力之美。

  • 标签: 形体 本义 演变 审美意识
  • 简介:正确释读文字是墓志整理和研究的基础工作。文章对新出北朝墓志中的16个俗字试作考释。

  • 标签: 北朝 墓志 俗字 疑难字
  • 简介: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人。西汉初大臣,汉文帝时担任廷尉,相当于汉朝的最高法院院长。张之办理案件,严格按照法律条文进行,铁面无私,不受外来因素影响,体现了一代名臣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下面就讲两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 标签: 张释之 依法办案 法院院长 法律条文 因素影响 职业操守
  • 简介:南宋后期状元褐依然是遵循孝宗朝“惯例”,清一色的初授承事郎、诸州军签判,龙飞榜褐职任是否向上调整未见记载,谅阴榜依然是不下调的。在宋代范围内纵向比较,整个南宋状元的褐职事官仅与太宗至仁宗前期的第四、第五名相同。

  • 标签: 南宋后期 状元 释褐 承事郎 签判
  • 简介:比文化是羌族文化的核心载体。比是羌族优秀文化的核心传承人群。对于比、比文化的文化意义,目前学界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读、误解。这些误读、误解造成了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困境,造成了羌族比文化始终无缘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羌族文化的语境,对于比的理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比经典存在白、黑、黄三类范畴。羌族的比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多样的文化形态表述,完全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定义。比、比文化应当可以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释比 广义狭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
  • 简介:用典是古代墓志典型的语言特征。探求典故来源与玻解用典之意,是正确考释典故语的关键,也是词语研究和碑志文献整理的难点。具体考释唐《王同皎墓志》中“祀骨”“吹剑”“口衡”“赤芾”“凝阴”“疑阳”“刳肠抉目”以及“的莫”等8则典故语,准确抉发典故来源,正确分析典故成分,科学解读典故语,有利于深入研究该墓志,并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实证材料。

  • 标签: 唐《王同皎墓志》 典故语 用典 例释
  • 简介:几何和代数是数学的两个重要分支,直观的几何图形和抽象的代数公式有时候可以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可以巧妙的解释代数公式的意义.

  • 标签: 图形面积 数学公式 利用 代数公式 几何图形
  • 简介:《诗林广记》中,基于格法视角或以格法为对象而展开的评注,涉及诗歌的音律、用字、用事、句法、章法以及诗语与诗意的承转因革等。对于音律,持正变兼容的态度。用字方面,着力揭示其所具有的功能和意义,并对形式各异的用字现象进行观照。用事提倡以"意"为主,以流畅无滞、妥帖自然为境界追求。句法方面,或是显现诸家造诣之高下,或是标示句法特征和源流。章法方面,重点探讨律诗的"起"与"结"以及谋篇布局方法,提倡意脉连贯、结构浑成。在诗语与诗意的摹拟与创新方面,承纳了宋代诗学中"夺胎法""换骨法""翻案法"等论述,在具体诗作的评中较为全面地显现了此类诗歌创作技法的精神面目。《诗林广记》注重对诗歌格法进行评,一方面是缘于此书的编纂旨趣和功能定位,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宋元诗学重诗法探讨这一精神风气的深刻影响。

  • 标签: 《诗林广记》 格法 诗学教育 诗学风尚
  • 简介:《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是继《甲骨文字诂林》《金文诂林》等大型工具书之后,对战国文字考释成果进行系统整理的集成性古文字学著作,它的正式出版还可为考古学、历史学、哲学、语言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帮助。作为此书前言,本文将简述战国文字研究的历史、战国文字工具书编纂的成就,对战国文字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有所议及,并就《集》的成书始末也稍作交代。

  • 标签: 古文字学 战国文字 出土战国文献字词集释
  • 简介:中华书局拟推出"中国艺术史文献丛刊",其中收录有晚清刘熙载的书论名著《书概》,原文学编辑室主任俞国林先生知道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艺概》一书的研究,希望我能承担起这一工作。刘熙载论艺主张"真博必约,真约必博",是以《艺概》一书,仅用六卷、不到六万字的篇幅,就对古文、诗歌、赋作、词曲、书法.

  • 标签: 《书概》 刘熙载 《艺概》
  • 简介:宗泐一生创作过60余首乐府诗,总体上能够继承传统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抒写较多的是军事战争、生死观念、世俗生活等内容,体现出思想上兼具佛儒、情感上平淡冲和、形式上追求整严的特点,在史学、哲学、文学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价值,在中国僧诗史上应当占有一定的地位。作为明代僧诗的一个个案,对于宗泐及其诗歌的认知与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真正认清元代以后僧人诗歌的实际情况,进而改变以往的轻视态度。

  • 标签: 释宗泐 乐府诗 僧诗价值
  • 简介:《经传词》在我国汉语史上是一部非常有学术价值的训诂学著作,王引之运用了多种训诂方法来阐释虚词。王氏论证详实,据考查,审视辞例是其中主要的训诂方法之一,作者主要运用了对文、互文和复语三种行文方式来阐释虚词。

  • 标签: 对文 互文 复语
  • 简介:“联合聚能”是指军兵种作战力量在信息化系统支撑下,实现无缝隙横向联合,聚为一体,产生巨大的作战效能。它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这一放大战斗力系统整体效能的杠杆作用,使各作战单元之间的有序化程度大大提高,协同作用大大增强,从而产生一种全新的、强大的作战效能。

  • 标签: 联合聚能 联合打击 精确释能
  • 简介:重动句(动词拷贝结构)有一种简省形式,即“V+O+V+的”结构格式,在口语交际中主要用来解释事情的原因。“V+O+V+的”所对应的完整形式是致使性重动句,它们都是主观过量构式。与致使性重动句不同,这种口头因格式结构简短而凝固,意义焦点明确,所适用语境主要为答话或叙述的后续句。这种格式的使用符合会话的“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另外,“V+O+V+的”格式对“V+O”存在值得注意的选择倾向:容易导致非预期结果的行为更易进入“V+O+V+的”格式。

  • 标签: “V+O+V+的” 重动句 释因
  • 简介:清华简《越公其事》中的#应分析为两部分:“心”旁和除去“心”旁的部分,后者为声旁,该声旁是从西周金文中表示“柔远能迩”之■(柔)演变而来的应为“憂”,在简文中是忧愁的意思。

  • 标签: 清华简 越公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