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应用新型可再扩张支架治疗肺动脉分叉开口狭窄的技术要点及近中期随访结果,探讨其可行性及优势。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华中阜外医院应用新型可再扩张支架治疗肺动脉分叉开口狭窄患儿资料共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为(7±3)岁,体重M(Q1,Q3)为18.75(13.35,23.05)kg,其中法乐四联征术后5例,肺动脉闭锁术后4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矫治术后1例,所有患儿均行可再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第1天、3、6和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及心电图常规检查,术后6或12个月增加肺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评估支架情况,包括有无再次狭窄、移位、断裂等。10例患儿共植入支架16枚,5例患儿为肺动脉分叉开口同时狭窄,左右肺动脉开口各植入1枚支架,术后即刻右室压、跨狭窄压差明显降低,由术前压差(38~80)mmHg(1 mmHg=0.133 kPa)变为术后压差(0~22)mmHg,其中1例患者残存压差22 mmHg,均顺利出院。随访均未见支架再次狭窄、支架移位、支架断裂等异常。肺动脉分叉开口狭窄支架植入术具有较大难度,良好的策略可以保证手术安全、有效,既避免了反复外科开胸手术的风险,又取得良好的近中期效果。

  • 标签: 肺动脉 随访研究 新型可扩张支架 肺动脉分支开口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不同骨髓抑制程度对疗效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乳腺科进行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TEC)方案新辅助化疗的20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均为女性,年龄28~71(47.8±10.7)岁。按照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将入组患者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分为轻度组(0~Ⅱ度)98例和重度组(Ⅲ~Ⅳ度)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病理特征、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客观缓解率(ORR)。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比较两组间无病生存期(DFS)、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期(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和总生存期(OS)的差异,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力状况评分、绝经状态、体质指数、组织学分级、临床T分期、临床N分期、Ki-67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组较轻度组PCR更高、中位DFS和中位DMFS更长[50.9%(55/108)比 36.7%(36/98);未达到 比 72个月;未达到 比 84个月](均P<0.05)。两组的ORR、LRFS、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8%(97/108)比 81.6%(80/98);中位均未达到;中位均未达到](均P>0.05)。新辅助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DFS的影响因素,重度组较轻度组的无病生存预后更好(HR=0.571,95%CI:0.349~0.934,P=0.02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TEC方案新辅助化疗期间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较0/Ⅰ/Ⅱ度骨髓抑制预后好,有助于判断疗效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骨髓抑制 疗效 预后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驱动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21年5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驱动基因(EGFR、KRAS、ALK等)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资料,分析不同驱动基因突变状态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模式、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男70例,女50例,年龄[M(Q1,Q3)]为57(50,65)岁。其中KRAS突变患者52例、EGFR突变患者42例、ERBB2突变患者16例、MET突变或扩增患者5例、ROS-1融合患者5例、BRAF突变患者2例、ALK及RET突变患者各1例。120例患者的PFS[M(95%CI)]为6.4(5.1~7.8)个月,OS为31.2(22.0~40.3)个月。KRAS突变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生存获益最大,PFS为9.7(4.8~14.6)个月,OS为31.2(19.4~50.6)个月,且免疫治疗多为一线(34.6%,18/52)、二线(38.5%,20/52)治疗。EGFR突变患者PFS、OS分别为3.9(1.8~6.1)个月、18.0(12.1~23.8)个月,一般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耐药后接受免疫治疗,二、三、四线及以上治疗线数患者比例分别为38.1%(16/42)、11.9%(5/42)、47.6%(20/42)。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水平(以表达水平≥50%为参照,阴性:HR=3.710,95%CI:1.372~10.031,P=0.010;表达水平1%~49%:HR=2.738,95%CI:0.841~8.912,P=0.094)、年龄(每增加1岁,HR=0.957,95%CI:0.933~0.982,P=0.001)、不同驱动基因突变(以KRAS突变为参照,EGFR突变:HR=2.676,95%CI:1.317~5.436,P=0.006;ERBB2突变:HR=3.411,95%CI:1.493~7.792,P=0.004;其他突变:HR=0.727,95%CI:0.322~1.643,P=0.444)为PFS的影响因素。PD-L1表达水平(以表达水平≥50%为参照,阴性:HR=2.305,95%CI:0.748~7.103,P=0.146;表达水平1%~49%:HR=1.286,95%CI:0.337~4.913,P=0.713)、免疫治疗线数(以≥三线为参照,一线:HR=0.322,95%CI:0.114~0.914,P=0.033;二线:HR=0.375,95%CI:0.178~0.789,P=0.010)为OS的影响因素。结论KRAS突变肺癌患者多在前线接受免疫治疗,生存获益最多,EGFR突变肺癌患者多在后线接受免疫治疗,患者能获得较好的生存获益。PD-L1表达水平、年龄、不同驱动基因突变为PFS的影响因素,PD-L1表达水平、免疫治疗线数为OS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基因 突变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预后 随访研究
  • 作者: 赵丹 吕晓鸣 陈鹏 石妍 黄明伟 郑磊 赵卫红 马晓莉 张建国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20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福州 350005,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血液内科,北京 10003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对儿童脑膜旁横纹肌肉瘤(PMRMS)的疗效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8年10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采用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治疗的33例PMRM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3例患儿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1~12岁,中位年龄4岁。胚胎型17例,腺泡型9例,多形型7例。原发PMRMS 26例,复发PMRMS 7例。颞下-乳突区15例,鼻腭-鼻旁区6例,咽旁-颌下区12例。美国儿童横纹肌肉瘤(RMS)协作组分期为Ⅲ期28例,Ⅳ期5例;中危组28例,高危组5例。中位随访时间52个月。33例儿童PMRMS的1、3和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9%、58.6%和49.9%,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3.8%、60.5%和47.5%。咽旁-颌下区患儿的5年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和100%,鼻腭-鼻旁区患儿的5年局部控制率和5年生存率均为83.3%,颞下-乳突区患儿的3年局部控制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17.5%和21.4%。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于颞下-乳突区是影响PMRMS患儿5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HR=38.40,95%CI:4.87~302.52,P=0.001)。粒子植入后3个月内,全组患儿的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8%(28/33)。21例(63.6%)患儿出现1级急性放疗反应,7例(21.2%)患儿出现2级急性放疗反应。无3级及以上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粒子植入3个月后,急性放疗不良反应均有明显缓解,无皮肤溃疡、唾液腺纤维化等3级及以上远期放疗不良反应发生,无严重颅颌面畸形发生。结论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儿童脑膜旁横纹肌肉瘤临床疗效肯定,肿瘤位于咽旁及鼻腭区的预后优于颞下-乳突区。

  • 标签: 横纹肌肉瘤 近距离放疗 脑膜旁 儿童 预后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VRD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疗效及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应用VRD为诱导治疗方案的NDM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评估疗效及骨髓微小残留病变(MRD),并根据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及是否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分组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纳入NDMM患者87例,年龄[M(Q1,Q3)]为56(51,61)岁,其中男51例(58.6%)、女36例(41.4%)。诱导治疗2疗程后总有效率(ORR)为95.9%(71/74),深度缓解[≥完全缓解(CR)]率为13.5%(10/74),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为51.3%(38/74);诱导治疗4疗程后ORR为95.2%(60/63),深度缓解率和VGPR及以上比例分别上升至46.0%(29/63)和77.7%(49/63)。根据患者(≤65岁)是否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分为移植组(39例)和未移植组(36例)。移植组患者诱导治疗后88.8%(32/36)患者达VGPR及以上,深度缓解率达55.5%(20/36),移植后该比例分别增加至97.1%(34/35)和77.2%(27/35)(88.8%比97.1%,P=0.174;55.5%比77.2%,P=0.055),骨髓MRD阴性率由44.4%(16/36)提升至77.8%(28/36)(P=0.004)。未移植组患者中位诱导疗程(4疗程)后≥VGPR为74.2%(23/31),35.5%(11/31)的患者达深度缓解,MRD阴性率37.0%(10/27)。移植组患者最佳疗效达CR的患者比例(34/38)高于未移植组(17/32)(89.5%比53.1%,P<0.001),且移植组患者(29/37)获得骨髓MRD阴性的比例高于未移植组(16/29)(78.4%比55.2%,P=0.045)。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6.3(20.8,33.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和中位总生存(OS)期均未达到,3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78.4%和87.2%。标危组和高危组、移植组和未移植组患者均未达到中位PFS期和中位OS期。结论VRD诱导方案对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及显著的生存获益,VRD诱导治疗后序贯ASCT对加深患者的缓解深度、促进MRD阴性、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预后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房增大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患者左房大小,将患者分为左房增大组和无左房增大组;对入组患者进行电话/门诊随访;以1年内缺血性脑卒中复发、3个月功能独立、良好预后作为预后指标;分别对两组患者一般变量及左房大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构建Cox风险比例模型,评估左房增大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7例患者,其中男135例,女52例,年龄(66.6±13.4)岁;43.3%(81/187例)的患者左房增大,11.2%(21/187)的患者在1年内出现复发;87.7%(164/187)的患者具有3个月的功能独立;78.6%(147/187)的患者具有3个月的良好预后;左房增大组患者1年内复发比例明显高于无左房增大组(18.5% 比 6.6%,P=0.020);在3个月功能独立及良好预后方面,左房增大组与无左房增大组比例相当;矫正年龄及性别因素后,具有左房增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高的1年内复发的风险(HR=2.739,95%CI:1.100~6.816);在3个月良好预后及功能独立方面无明显影响;矫正所有潜在变量后,具有左房增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仍具有较高的1年复发的风险(HR=2.449,95%CI:0.948~6.326)。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人群中43.3%的患者存在左房增大;具有左房增大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

  • 标签: 脑梗死 左房增大 预后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合并晕厥与不良预后的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9月1日至2019年12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的740例首发APE患者。由住院病历获取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临床相关情况(包括临床表现、合并症、辅助检查情况、治疗和预后情况等)。按照是否合并晕厥分为晕厥组和非晕厥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和临床相关情况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PE患者合并晕厥的相关因素。结果APE患者中合并晕厥的比例为12.6%(93/740)。晕厥组(93例)和非晕厥组(647例)年龄分别为(59±16)和(59±17)岁,男性分别占57.0%(53/93)和60.4%(391/647)。晕厥组体质指数、住院期间病死率、高危肺栓塞比例和机械通气比例高于非晕厥组[分别为(24.5±4.0)kg/m2比(23.3±3.8)kg/m2)、16.1%比7.7%、4.4%比1.3%和9.7%比2.5%],住院时间[M(Q1,Q3)]长于非晕厥组[(15(10,22)d比14(9,22)d)],合并胸痛和咯血症状比例低于非晕厥组(分别为19.4%比36.8%和14.0%比27.2%)(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右心扩大[OR(95%CI):2.46(1.07~5.64)]是APE合并晕厥的相关因素。结论APE患者合并晕厥比例较高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右心扩大与APE患者合并晕厥相关。

  • 标签: 肺栓塞 晕厥 预后 相关因素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cHCC-CC)的病理形态特征及病理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30例cHCC-C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Goodman标准及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分别对组织形态学进行分型,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30例患者中其中男28例,女2例,平均年龄50.4(31~72)岁。Goodman分型:Ⅰ型(即碰撞型肿瘤)9例,HCC与CC相邻而生,随生长碰撞融合;Ⅱ型(移行型肿瘤)21例,HCC与CC混杂生长于同一瘤体内,两者间见移行过渡。依据2019年第5版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cHCC-CC 25例,cHCC-CC-中间细胞癌5例。30例患者21例伴肝硬化,1例伴肝吸虫,23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9例免疫组化巢蛋白(Nestin)阳性,66.7%死亡(6/9),33.3(3/9)仅存活6个月。1年复发肝切除术率3.9%,原位肝移植术50%。复发后肝叶切除术比肝移植术总体生存期长(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为8.3%和66.6%,5年生存率33.3%(3/9)。复发率虽较低,但大多数患者(8/12)在移植术后半年到2年内,因肿瘤转移等脏器并发症而死亡。结论cHCC-CC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Nestin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肝切除术为更佳的外科治疗策略。

  • 标签: 肝肿瘤 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 诊断 巢蛋白 预后 肝切除
  • 简介: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遗传代谢病患者通过肝移植获益,术后患者代谢能力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其长期预后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常见需行肝移植治疗的遗传代谢病及其预后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和发展遗传代谢病肝移植,以期获得更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肝移植 遗传代谢病 预后
  • 作者: 蒋学琴 黄娇娇 黄成双 田润梅 毛星星 何志旭 黄佩 陈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28期
  • 机构: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省儿童医院小儿内科 遵义医科大学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遵义563000,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省儿童医院小儿内科,遵义563000,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研究室 遵义医科大学组织损伤修复与再生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遵义 563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型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征、预后危险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法,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1年4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3例重型HP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转归及预后危险因素。根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功能障碍与否将患儿分为CNS功能障碍组及非CNS功能障碍组,根据接受血液净化与否将患儿分为血液净化组及非血液净化组,比较生存差异。结果83例患儿中,男43例,女40例,年龄[M(Q1,Q3)]36(15,27)个月。51例由感染诱发,其中EB病毒感染41例(80.4%)。所有患儿均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以血液系统(72.3%)、肝脏(71.1%)、呼吸系统(53.0%)及CNS(37.3%)功能障碍常见。至随访截止,存活40例(48.2%),死亡38例(45.8%),失访5例(6.0%)。CNS功能障碍是影响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HR=3.358,95%CI:1.445~7.803,P=0.005),血液净化治疗是影响患儿预后的保护因素(HR=0.362,95%CI:0.179~0.730,P=0.005)。CNS功能障碍组死亡率高于非CNS功能障碍组(74.2%比2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液净化组死亡率低于非血液净化组(31.0%比6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儿童重型HPS病情凶险,总体预后差,CNS功能障碍是其死亡的危险因素,血液净化可以显著改善其预后,提高患儿生存率。

  • 标签: 儿童重型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征 血液净化 中枢神经系统 预后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瘤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LAH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0年1月至2021年10月诊断为LAH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基线临床特点、治疗选择、总缓解率(ORR)、总生存期(OS),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共9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59例、女35例,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年龄为(40.5±17.3)岁。其中T/自然杀伤(NK)细胞淋巴瘤74例、B细胞淋巴瘤15例、霍奇金淋巴瘤5例。T/NK细胞LAHS患者诊断年龄为(37.9±16.2)岁,B细胞LAHS患者的诊断年龄为(55.9±14.0)岁,T/NK细胞LAHS患者比B细胞LAHS患者诊断年龄小(P<0.001)。T/NK细胞LAHS患者基线纤维蛋白原低于B细胞LAHS患者[1.34(0.86,2.44)g/L比2.20(1.75,4.25)g/L,P=0.008]。35例行噬血细胞综合征特异方案与抗淋巴瘤特异方案的联合治疗,31例行噬血细胞综合征特异的治疗,8例行抗淋巴瘤特异的治疗,7例仅行糖皮质激素治疗,总体患者ORR为49.4%,中位OS为61 d,先行抗噬血细胞综合征后转为抗淋巴瘤治疗者ORR(69.0% 比 38.7%,P=0.019)及中位OS最优(192.0 比 24.5 d,P=0.028),优于抗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者,并且有优于抗淋巴瘤治疗的趋势。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或侵袭性NK/T细胞白血病是LAHS预后的危险因素(HR=0.113,95%CI:0.018~0.728,P=0.022)。结论LAHS预后差,应迅速抗噬血细胞综合征后尽早启动抗淋巴瘤治疗。

  • 标签: 淋巴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 预后 生存 回顾性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Bmi-1基因在口腔白斑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口腔白斑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口腔科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口腔医学中心1996至2018年收治的109例口腔白斑患者(其中男51例,女58例,年龄18~74岁)白斑组织样本中Bmi-1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口腔白斑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联;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口腔白斑细胞、口腔鳞癌细胞、口腔白斑组织和配对的邻近正常组织中Bmi-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口腔白斑细胞系Leuk-1中沉默Bmi-1基因表达后分析其对Leuk-1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凋亡的影响。结果Bmi-1在重度和轻度上皮异常增生的口腔白斑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819±994比4 713±372,P=0.017);Bmi-1高表达的口腔白斑患者的未癌变生存率为65.5%(36/55),低于Bmi-1低表达者[88.9%(48/54),P=0.003]。Cox回归分析显示Bmi-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口腔白斑恶性转化的预测指标(HR=2.522,95%CI:1.128~5.640,P=0.024)。Bmi-1在口腔白斑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为0.455±0.120,高于其在邻近正常口腔黏膜组织(0.063±0.009,P=0.014);Bmi-1在随访期发生癌变的口腔白斑组织中的mRNA表达水平(1.405±0.397)高于未发生癌变的口腔白斑组织(0.145±0.017,P<0.001);在口腔白斑细胞系Leuk-1中转染Bmi-1-shNC和Bmi-1-shRNA2腺病毒后,二者的克隆形成数(824±40比414±38,P=0.002)和细胞凋亡率(17.7%±2.3%比36.0%±2.0%,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mi-1表达上调促进了口腔白斑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Bmi-1表达可作为预测口腔白斑恶性转化的分子标志物。

  • 标签: 白斑,口腔 Bmi-1基因 恶性转化 预后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食管气管瘘(ERF)的相关因素及其与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41例食管癌术后行支气管镜吸痰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支气管镜下特征,其中男203例(84.2%),女38例(15.8%);年龄(63.63±8.05)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ERF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支气管镜下特异性表现、治疗方式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241例食管癌术后患者中,有21例(8.7%)发生ERF。有39例(16.2%)患者术后存在支气管镜下特异性表现,其中表现为充血16例(6.6%),淤血13例(5.4%),糜烂15例(6.2%)。气管黏膜有支气管镜下特异性表现(OR=13.734,95%CI:3.535~29.074,P<0.001)以及开胸手术(OR=9.121,95%CI:1.843~44.237,P=0.007)是发生ERF的危险因素,术前化疗(OR=0.128,95%CI:0.052~0.607,P=0.006)是发生ERF的保护因素。在发生ERF后支架治疗组患者(14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4(95%CI:95~353)d,支持治疗组患者(7例)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 d(95%CI:8~50 d),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P=0.017)。结论支气管镜下特异性表现是食管癌术后患者发生ERF的危险因素,有助于评估ERF发生风险。术后发生ERF后及时干预治疗,置入气管支架封堵瘘口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标签: 食管肿瘤 食管气管瘘 支气管镜 气管支架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对卵巢交界性肿瘤(BOT)患者预后及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9—2019年确诊治疗的28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保留组,167例)和未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组(未保留组,113例),收集患者年龄、术前血清CA-125水平、手术方式、病理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2014)、肿瘤部位、是否合并局灶癌变等信息,并对患者术后的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无病生存率差异,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280例BOT患者的年龄[M(Q1,Q3)]为35.0(26.0,51.0)岁,术后随访时间[M(Q1,Q3)]为55.2(34.7,79.3)个月。随访期间,保留组共有25例(15.0%)患者复发,未保留组共有11例(8.7%)复发。保育组和非保育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4.4%和90.1%(P=0.22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与FIGO Ⅰ期患者相比,FIGO Ⅱ/Ⅲ期患者复发的风险更高,HR值(95%CI)为2.872(1.283~6.431)(P=0.010),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未增加患者复发风险(P=0.116)。共随访到72例患者有妊娠意愿,39例(54.2%)患者成功妊娠,其中37例成功分娩,2例选择性终止妊娠。结论保育手术并未增加BOT患者肿瘤复发的风险且生育结局良好;FIGO分期是BOT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

  • 标签: 卵巢疾病 卵巢交界性肿瘤 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无病生存率 妊娠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胃腺癌的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及癌症相关通路,结合免疫细胞微环境预测胃腺癌的预后。方法从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TCGA)和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RNA测序数据和临床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343例胃腺癌组织和30例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根据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生存相关的免疫相关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并使用CIBERSORT算法探索免疫相关基因与免疫细胞微环境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中共获得8 20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4 908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3 294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GSE118916中共获得1 76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909个上调差异表达基因、853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最终获得差异表达免疫相关基因(IRG)共78个,其中47个上调基因、31个下调基因;其中BMP8A、MMP12、NRG4、S100A9和TUBB3证实与胃腺癌患者的生存显著相关。生存分析表明高风险组预后差,多因素分析显示风险评分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在TCGA数据集和GEO外部验证集都有良好预测性能。此外,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分析结果表明,该风险评分可以反映肿瘤免疫细胞微环境的状态。结论BMP8A、MMP12、NRG4、S100A9和TUBB3及其构建的风险模型与胃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结合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为胃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肿瘤微环境 预后 免疫相关基因 胃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1 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HL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同期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接受治疗的HL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影响HL患者无肿瘤进展生存(FFP)的因素。收集同期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复发/难治HL(r/rHL)患者的治疗及生存数据,分析解救治疗的效果。结果共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764例HL患者,其中男424例,女340例,中位年龄30岁(14~83岁)。截至2022年2月26日,中位随访111个月(0.3~262.0个月),10年淋巴瘤特异性生存(LS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91.7%(95%CI:89.5%~93.9%)和87.1%(95%CI:84.5%~89.8%)。SEER数据库中HL患者10年LSS率和OS率分别为86.8%(95%CI:86.3%~87.2%)和79.0%(95%CI:78.5%~79.5%)。校正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HL患者10年LSS率及OS率均高于SEER数据库的患者(均P<0.001),校正后两组10年LSS率及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分期(早期预后不良型:HR=2.35,95%CI:1.13~4.89,P=0.023;进展期:HR=5.44,95%CI:2.62~11.30,P<0.001)和血清β2微球蛋白(HR=1.67,95%CI:1.08~2.58,P=0.021)是HL患者FFP的影响因素。116例r/rHL患者解救治疗的完全缓解(CR)率为37.9%(95%CI:29.6%~47.0%),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5.0个月(95%CI:9.9~20.1个月),5年PFS率为29.9%(95%CI:20.9%~38.9%),5年OS率为62.9%(95%CI:54.1%~71.7%)。结论接受标准一线治疗的HL患者预后良好,但复发或进展后治疗效果不理想。

  • 标签: 霍奇金淋巴瘤 标准治疗模式 生存 预后 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
  • 简介:摘要回顾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0例抗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相关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案和预后。女性8例,中位年龄55岁,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10/10),头晕(8/10),复视(6/10),构音障碍(5/10)。4例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白癜风(3/4)、桥本甲状腺炎(1/4)、血小板减低症(1/4),1例患者合并小细胞肺癌。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疗,6例临床症状改善,5例功能预后良好。抗GAD抗体相关小脑共济失调可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仅少数患者合并肿瘤。半数以上患者对免疫治疗有效,功能预后良好。

  • 标签: 小脑共济失调 谷氨酸脱羧酶 自身免疫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在进展期胃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247例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术的2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74例,女73例,年龄20~84岁,中位年龄61岁。依据新辅助治疗前后PLR的差值状态定义△PLR,如为负值定义为“降低组”,如为正值或是0定义为“未降低组”。进一步分析新辅助治疗前后PLR值及其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247例患者包含降低组138例和未降低组109例;△PLR两组间在肿瘤大小、侵犯神经、脉管癌栓、ypT分期、ypN分期、ypTNM分期和病理反应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年龄、性别、和有无术后辅助化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PLR降低组和未降低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9.0%和54.0%(P=0.02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8%和58.1%(P=0.035);未降低组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好于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ypT3-4分期、ypN3b分期和△PLR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HR=2.731/2.676,95%可信区间(CI):1.026~7.268/1.014~6.985;HR=4.717,95%CI:1.922~11.579;HR=2.854,95%CI:1.117~4.124;均P<0.05)]和总生存率(HR=3.226/2.655,95%CI:1.280~9.227/0.945~7.548;HR=4.550,95%CI:1.842~11.239;HR=2.897,95%CI:1.049-5.251;均P<0. 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PLR能更好地预测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新辅助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框/WD-40域蛋白7(FBXW7)基因突变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25例,男70例,女55例,年龄[M(Q1,Q3)]为64(57,70)岁;收集其临床治疗及预后资料,分析FBXW7突变与免疫治疗疗效预后的关系。(2)在cBioPortal数据库检索与免疫治疗相关的NSCLC数据集,共261例患者纳入研究,作为免疫治疗队列,男120例,女141例,年龄66(57,73)岁;其临床数据及基因突变数据均从cBioPortal数据库下载,分析FBXW7突变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和免疫治疗预后的关系。(3)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1 030例NSCLC患者转录组和基因突变数据进行后续分析,作为TCGA队列,男633例,女397例,年龄为67(60,73)岁;分析FBXW7突变对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以及其影响NSCLC免疫治疗疗效的关键分子及其生物学功能。结果125例NSCLC患者中,FBXW7突变率为5.6%(7/125);7例患者的FBXW7突变类型均为截断突变,在接受免疫治疗后,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 1例,客观缓解率(ORR)为4/7,疾病控制率(DCR)为6/7。FBXW7突变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0个月(95%CI:7.0~22.0个月),优于FBXW7野生型患者的4.0个月(95%CI:2.0~11.5个月)(P=0.046)。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FBXW7突变型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临床获益更高。免疫治疗队列中FBXW7突变型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M(Q1,Q3)]为17.8(11.5,29.3)个/Mb,高于FBXW7野生型患者[5.7(3.0,10.4)个/Mb,P=0.001]。TCGA队列中,FBXW7突变型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为15.9(4.2,28.1)个/Mb,基因插入或缺失来源的肿瘤新抗原为192.5(70.8,535.0)个,单核苷酸突变来源的肿瘤新抗原为363.0(194.8,534.8)个,均高于FBXW7野生型患者的5.6(3.2,8.9)个/Mb、53.0(12.0,131.0)个、83.5(34.0,178.0)个(P=0.002、0.008、P<0.001),表明FBXW7突变型肿瘤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可能产生强大的抗肿瘤免疫。FBXW7突变与T淋巴细胞的激活有关,表现为T淋巴细胞受体复合物与信号传导的激活。进一步对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分析发现,FBXW7突变型肿瘤的CD8+T淋巴细胞和M1型巨噬细胞浸润率分别为10%(8%,14%)、8%(4%,11%),均高于FBXW7野生型肿瘤的7%(4%,12%)、4%(1%,8%)(P=0.049、0.046)。结论FBXW7突变型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临床获益更高,FBXW7基因突变具有作为NSCLC患者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标志物的可能性。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基因 突变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预后 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