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肾移植术后胰岛移植目前已经成为治疗成人糖尿合并终末期肾病的理想方案之一,但将其应用于儿童罕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4岁1糖尿合并肾衰竭患儿,行肾移植术后3个月接受同种异体胰岛移植。胰岛移植术后患儿血糖平稳,未再发生低血糖,C肽水平恢复正常,移植4周后出院时胰岛素用量减少2/3,未发生肝脏穿刺口出血等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胰岛移植 糖尿病 肾移植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中的慢性肾脏(CKD)包括糖尿肾病(DKD)、非DKD(NDKD)或NDKD和DKD的组合。1糖尿中的DKD在临床和肾组织病理表现上均与2糖尿的DKD有所不同,肾穿刺组织病理学是鉴别DKD和NDKD的金标准。然而基于同样的病理诊断,DKD患者仍然可以因为分子生物学机制的个体化差异,导致病程的进展和预后各不相同,代谢组学、蛋白组学、转录组学以及人工智能为探索诊断和预测DK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带来了希望。

  • 标签: 糖尿病 慢性肾脏病 糖尿病肾病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老人血浆尿酸水平对2糖尿(T2DM)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资料来自老年健康生物标志物队列研究(HABCS),该项目于2008—2009年开展基线调查,于2011—2012年、2014年和2017—2018年进行了3次随访,共2 213名≥80岁高龄老人被纳入本研究。收集对象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和患病情况等资料,并对其进行体格测量,收集空腹静脉血进行尿酸和血糖检测。追踪随访对象糖尿发病、死亡结局情况。采用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高尿酸血症和血浆尿酸水平对T2DM发病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函数来探索血浆尿酸水平与T2DM发病风险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93.2±7.6)岁,女性占66.7%(1 475名)。基线调查时血浆尿酸水平为(289.1 ±88.0)μmol/L,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3.3%(294例)。9年累积随访7 471人年(人均随访3.38年),T2DM新发病例122例,发病密度为1 632.98/10万人年。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尿酸水平每升高10 μmol/L,T2DM发病风险增加1.1% [HR(95%CI):1.011(1.004,1.017)]。与处于血浆尿酸最低五分位数(Q1)者相比,最高五分位数(Q5)高龄老人T2DM发病风险增加20.7 % [HR(95%CI):1.207(1.029,1.416)]。与血浆尿酸正常者相比,高尿酸血症者T2DM发病风险增加19.2% [HR(95%CI):1.192(1.033,1.377)]。RCS函数显示,随着血浆尿酸水平升高,糖尿发病风险增加,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16)。结论随着血浆尿酸水平升高高龄老人T2DM发病风险增加。

  • 标签: 尿酸 高尿酸血症 2型糖尿病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胰岛移植是目前唯一通过微创治疗即可实现晚期糖尿根治的临床治疗手段,可使患者达到血糖的生理性调节,摆脱外源性胰岛素,并控制或逆转糖尿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胰岛移植早期发展较缓慢,近年来在胰岛分离、移植技术等多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就其在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中的胰岛来源、制备技术及移植免疫保护等方面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胰岛移植 糖尿病 血糖
  • 简介:【摘要】糖尿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肥胖和超重人口数量飞速增加,我国糖尿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本课题运用线性回归方程探究体重指数、糖尿与年龄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妊娠与糖尿之间的相关关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四跨膜蛋白7自身抗体(TSPAN7A)的荧光素酶免疫共沉淀检测技术(LIPS),并评估TSPAN7A在中国1糖尿(T1D)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插入人全长四跨膜蛋白7 cDNA的海肾荧光素酶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获得含四跨膜蛋白7与海肾荧光素酶融合蛋白的细胞裂解液。待测血清与该细胞裂解液孵育过夜后,用蛋白A-琼脂糖沉淀免疫复合物,洗涤,加入海肾荧光素酶底物并检测荧光读数,以199名健康对照的第99百分位数作为阳性阈值。采用LIPS法检测2014至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就诊的100例T1D患者[男64例,女36例,年龄(28±16)岁]、119例2糖尿(T2D)患者[男78例,女41例,年龄(47±12)岁]以及98名健康对照[男55名,女43名,年龄(28±12)岁]血清中TSPAN7A水平。同时采用放射配体法(RLA)检测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IA-2A)、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水平,初步评估TSPAN7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00例T1D患者中GADA、IA-2A、ZnT8A、TSPAN7A的阳性率分别为72.0%、40.0%、29.0%、25.0%,经Bonferroni法校正后,TSPAN7A阳性率低于GADA(P<0.001),而与IA-2A(P=0.035)和ZnT8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0)。T1D患者TSPAN7A阳性率高于T2D的0.84%(1/119;25.0%比0.84%,P<0.001)和健康对照的1.02%(1/98;25.0%比1.02%,P<0.001)。在其他抗体基础上联合检测TSPAN7A可使T1D抗体阳性检出率由82.0%提高至85.0%。TSPAN7A阳性T1D患者与其他3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者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TSPAN7A的荧光素酶免疫共沉淀检测技术,TSPAN7A是中国T1D人群的一种新型胰岛抗体。

  • 标签: 糖尿病,1型 四跨膜蛋白7 胰岛自身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脊髓电刺激(SCS)在糖尿足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4例行SCS治疗糖尿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植入式脉冲发生器(IPG)固定于患者腹部或臀部皮肤脂肪层下。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SF-36生活质量评分、经皮氧分压(TcPO2)和双下肢皮肤温度改变,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4例糖尿足患者在IPG电极置入后1 d、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5±1.2)分降至(2.6±0.8)、(2.0±0.7)、(1.6±0.6)、(1.0±0.9)、(0.9±0.9)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后12个月时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TcPO2分别为(23±5)、(38±6)mmHg(1 mmHg=0.133 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下肢体表温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5);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结论脊髓电刺激可缓解糖尿足患者的疼痛,也可改善下肢的微循环和血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并发症少见。

  • 标签: 糖尿病足 脊髓电刺激 经皮氧分压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DKD)已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的首要病因,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加强DKD防治已迫在眉睫。但由于DKD发病机制复杂,缺乏特异有效的干预靶点,在治疗方面目前尚无突破性进展,致使终末期DKD不断增多。本文对DKD治疗进展的几个关键节点进行述评,以期规范DKD的临床治疗,推动DKD研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药学服务在社区糖尿康复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6月笔者所在社区治疗的100例糖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药学服务。比较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药学服务 社区 糖尿病 康复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治疗糖尿及其并发症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30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2糖尿患者疼痛微创治疗的影响,为优化疼痛微创治疗的临床路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行微创治疗的284例2糖尿共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患者的主要诊断类型划分为两组:脊柱相关组(n=148)、带状疱疹组(n=136)。两类疾病中,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单位体表面积糖皮质激素(GCs)使用的累积剂量划分为3个亚组:低剂量组(GCs<3.5 mg/m²)、中剂量组(3.5 mg/m²≤GCs<7 mg/m²)、高剂量组(GCs≥7 mg/m²)。比较两类疾病内部不同亚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类疾病3个亚组之间不同剂量GCs对2糖尿共病患者行疼痛微创治疗住院期间疼痛程度、血糖、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的影响。结果两组内部不同亚组之间,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前空腹血糖等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脊柱相关组的低剂量组VAS评分为(4.5±1.6)分,大于中剂量组的(3.5±1.3)分(P=0.004);带状疱疹组的中剂量组VAS评分为(4.3±1.3)分,高剂量组为(4.4±1.6)分,大于低剂量组的(3.5±0.9)分(P=0.006)。在血糖影响方面,脊柱相关组的低剂量组对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的影响程度较中剂量组小(P=0.013);带状疱疹组的低剂量组血糖为(11±5)mmol/L,对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波动的影响小于高剂量组的(15±5)mmol/L(P<0.05)。脊柱相关组的低剂量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分别为(9±4)d、(10 583±4 851)元,均小于中剂量组的(11±3)d、(15 202±7 418)元以及高剂量组的(13±6)d、(18 100±4 138)元(均P<0.05);带状疱疹组内不同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应用于2糖尿共病患者的疼痛微创治疗时,脊柱相关疾病应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比高剂量可以获得更大的临床效益,高剂量可能导致患者继发性血糖升高,并可能会延长脊柱相关疾病患者的住院天数、增加住院费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类 糖尿病,2型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DKD)是糖尿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终末期肾脏(ESRD)的主要病因。DKD的预警、早期诊断和评估疾病进展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排泄率(AER)是DKD的主要诊断依据,但灵敏度和特异度存在不足。近年来,DKD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对近年来DKD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研究进行评述,为DKD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生物标志物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探讨应用腓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足溃疡的临床疗效。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应用腓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糖尿足溃疡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43~66(55±9)岁,Wagner分级:2级2例、3级5例、4级2例,均为缺血性溃疡或缺血-神经性溃疡,检测患肢足背经皮氧分压(TcPO2),并随访记录溃疡愈合及TcPO2变化情况。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8(23±12)个月,患足溃疡均愈合,愈合时间2~8(4.2±1.9)个月,均获得保肢,未出现皮肤坏死、针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前患足TcPO2为(28.6±3.8)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个月为(35.0±5.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发现腓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可有效改善糖尿足微循环功能,促进溃疡愈合,且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 标签: 腓骨 横向骨搬移 糖尿病足 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淀粉样蛋白A(SAA)、免疫球蛋白E(IgE)对2糖尿(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至12月兰州大学第医院T2DM患者224例,其中男144例,女80例,年龄(61±11)岁。按照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T2DM合并AS组(T2DM-AS组,n=160)及T2DM组(n=64);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160)。检测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Lp-PLA2、IgE、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分析上述各指标以及性别、年龄与T2DM合并A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AS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AS组、T2DM组的IgE、Lp-PLA2水平均升高,T2DM-AS组的SAA水平升高(均P<0.05);与T2DM组比较,T2DM-AS组Lp-PLA2、IgE、SAA水平均升高(均P<0.05)。T2DM合并AS与年龄、IgE、Lp-PLA2和SAA呈正相关(r=0.468、0.269、0.486、0.418,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3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65,95%CI:0.763~0.982,P<0.05)、IgE(OR=0.910,95%CI:0.840~0.987,P<0.05)和Lp-PLA2(OR=0.942,95%CI:0.910~0.986,P<0.05)与T2DM合并AS相关。Lp-PLA2、SAA和IgE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T2DM合并AS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895(P<0.05),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3.7%。结论T2DM合并AS患者Lp-PLA2、IgE、SAA水平均升高,Lp-PLA2、SAA和IgE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T2DM合并AS的诊断效能。

  • 标签: 糖尿病,2型 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免疫球蛋白E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糖尿大鼠缺血预处理(I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保护作用是否受到糖尿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建立2糖尿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只正常大鼠和54只糖尿大鼠各分成3组(n=18):(1)空白对照组(C组);(2)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照组(IRI组);(3)IPC组;(4)糖尿空白对照组(DC组);(5)糖尿IRI对照组(DIRI组);(6)糖尿IPC组(DIPC组)。再灌注结束时采集各组大鼠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采用Evan′s蓝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双染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IS);采用Masson染色计算血管周围纤维化指数(PVCA)和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结果本研究建立了稳定有效的长病程2糖尿大鼠模型;和正常组大鼠相比,糖尿组大鼠相同处理组左心室心肌组织CVF和PVCA均显著升高(均P<0.05)。正常组大鼠组内比较,IRI组CK-MB、cTnI水平和IS分别为(12.3±1.1)ng/ml、(1.2±0.3)ng/ml、(52.3±8.1)%,IPC组分别为(6.6±0.8)ng/ml、(0.5±0.1)ng/ml、(25.1±4.7)%,明显降低(均P<0.05)。糖尿组大鼠组内比较,DIRI组CK-MB、cTnI水平分别为(16.6±2.2)、(1.4±0.3)ng/ml,DIPC组分别为(11.5±0.9)、(1.1±0.1)ng/ml,明显降低(均P<0.05)。与IPC组相比,DIPC组cTnI、CK-MB浓度和IS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长病程的2糖尿大鼠存在心肌纤维化,这种心肌纤维化减弱IPC对糖尿MIRI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大鼠 糖尿病 心肌纤维化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 简介:摘要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LADA)是由于胰岛β细胞遭受缓慢自身免疫损害引起的糖尿类型。依据病因学分类,LADA应属于1糖尿的自身免疫亚型。LADA早期不依赖胰岛素治疗,易误诊为2糖尿。我国LADA患病率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干预有利于延缓LADA病情发展。为规范LADA综合管理,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和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特组织专家对首版共识进行修订,形成了《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内容涵盖LADA流行学、遗传学、免疫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与分、治疗与管理。本共识将有助于传递新近重要临床进展,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诊断 治疗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肾病(DKD)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就诊的DKD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KD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慢性肾脏(CKD)分期患者中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高钾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临床资料完整、符合标准的DKD患者1 721例,其中男1 117例(64.9%),年龄(56±12)岁;女604例(35.1%),年龄(59±12)岁。血钾水平为(4.93±0.77)mmol/L,其中男性和女性血钾水平分别为(4.92±0.77)mmol/L和(4.93±0.76)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2);以CKD分期进行分组,CKD 1~5期患者的血钾水平分别为(4.58±0.52)、(4.65±0.47)、(4.86±0.59)、(5.21±0.79)、(5.61±0.88)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0.701,P<0.001)。高钾血症的总体发生率为37.0%(636/1 721),其中轻、中、重度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7.4%,10.5%和9.1%,不同性别高钾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36.8%比女性37.3%,χ²=0.035,P=0.851);CKD 1~5期高钾血症发生率分别为16.3%、21.2%、37.6%、55.2%、72.5%,发生率随CKD严重程度升高而升高(χ²=365.72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OR=0.975,95%CI:0.972~0.979)、舒张压(OR=0.985,95%CI:0.975~0.994)、血钠(OR=0.972,95%CI:0.945~1.000)是DKD患者高钾血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DKD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为37.0%,发生率随肾功能恶化逐渐升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舒张压、血钠是其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高钾血症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