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现代诗歌散文读本》中郭沫若的《屈原》中主人公屈原的一场内心独白,其实是一首想象奇特,气势宏伟的散文诗,这场独白以火一般炽烈的语言和雷霆万钧的气势,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如果仅凭老师讲解,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感情。我于是播放了北京普教音像出版社录制的《雷电颂》,那铿锵有力的语言,大风咆哮、雷电交加的声音和优美动听的音乐浑然一体,象雄浑壮美的交响曲令学生遐想不已,“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临其境,如见其景,激起了学生的强烈共鸣。

  • 标签: 多媒体 功能 深化 内涵 欲望 理解
  • 简介:文章根据语义语法的理论和方法,借鉴语义地图的思路,在揭示句末助词“喽”的句子功能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取“喽”的传知功能、意向类型、态度取向及情感倾向。首先,把前人从语音角度解释“喽”的成因分成四种观点,并据此认为“喽”具有独立的语法意义是其语音独立的根本原因;其次,从正反两个角度全面系统地揭示“喽”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选择或排斥关系;第三,根据句子功能分布规律,提取出“喽”的传知功能及其语义地图,并根据其与宾语小句和复句关系的选择关系进一步验证其语法意义;最后,基于传知功能,证明“喽”的三种意向类型、轻松态度及其三种情感倾向。

  • 标签: “喽”字句 语义语法 传知功能 意向类型 轻松心态
  • 简介:语言学研究成果表明,语法构式有其自身的语用及结构意义,是语言得以创新的基础,也是人们理解创新性语言表达的源泉。本文的研究表明,语法构式还可以在特殊语境下临时改变构式中某一词项的意义、词性或语法功能,产生绝无仅有的语言表达,而且还能确保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如果说特殊语境下的语言创新成为可能,这充分表明语法构式在语言运用上的起着极其关键性的作用,甚至具有基因性质的作用。

  • 标签: 语法构式 创新表达 特殊语境 动补结构 基因
  • 简介:符号分析开辟了网络冲突性公共话语研究的新视角。本文首先从哲学根基、分析路径、理论支点三个层面廓清了这一研究主题的逻辑前设和基本理论架构,认为符号冲突研究路径的形成受到建构主义范式转向、哲学的语言学分析转向、微观权力观转向的深刻影响,并从中汲取丰富的理论资源。接着本文结合具体实例,阐释了网络冲突性符号如何通过接合实践进行权力的表征运作:以符号能指一所指的任意关系为逻辑前提,经由聚合(联想)关系建构新的意义体系,运用符号的多层意指实践进行意识形态再生产。文章进一步指出,“抵抗”与“对话”是符号冲突两种重要的话语功能:网民通过建构“替代性话语空间”,形成有别于主导性意识形态的符号体系,体现公民意识的不断觉醒;但同时,也借此传达对话与协商的意图,背后是促进社会改良的积极愿景,体现以语言交往的主体间性为特征的互联网的对话精神——后者往往为当前许多研究所忽视。

  • 标签: 网络符号冲突 接合理论 意指实践 抵抗 对话
  • 简介:现代汉语中,“想来”是一个具有多种功能和丰富用法的主观标记词,其功能发展的脉络代表了标记词发展的一种趋势。“想来”最基本的功能是表说话人的主观推测,这种主观推测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类型,并由之泛化出主观评价功能和强调标识功能,在语篇和自然会话中又进一步拓展出篇章衔接功能和话语组织功能。“想来”功能拓展的机制主要源于自身语义的抽象泛化及主观化和交互主观化的促动:“想来”的语义内涵丰富,适用语境广泛,极易引发说话人投射更多的主观认识,促进说话人对读者和听话人的聚焦关注。

  • 标签: 主观推测标记 想来 功能拓展 泛化
  • 简介:摘要运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分别显示解析式y=x+1,<<数学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气昼夜变化图象,用声音、动画等形式直观地显示“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值与它对应”,最后播放三峡大坝一期蓄水时的录相,引导学生把水位设为y,时间设为x,就形成了y与x的函数关系。不仅引起学生的自豪感,而且对函数概念理解非常透彻。

  • 标签: 多媒体 功能 拓展 学生 能力 数学 初中
  • 简介:如何评价一篇译文?一个多年来被承认并使用的标准是等值,而近几十年一个新标准:"等效"引起了学界的重视。"等效"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Adquatheit的中译名,相对于传统翻译观的"等值","等效"关注的是译文受众的反应。本文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出发,对等值和等效的概念做了对比分析,重点阐述了翻译行为论和目的论与等效翻译的关系,借助实例阐述了等效翻译的方法,突出了等效翻译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最有实践意义的翻译标准。

  • 标签: 等效 功能翻译理论 交际目的
  • 简介:广西桂林市崇善小学开展'经典教育促学生礼仪养成与评价'的研究,尝试以家风、校风建设为纽带,构建'崇善'办学理念,以'崇善'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入手,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二者的切合点,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着力体现'崇善'的德育特色。

  • 标签: “崇善教育” 学校文化 家风校训 家校合力
  • 简介:从立场表达角度出发,汉语“X不X”类附加问句的核心话语功能为表达积极交互立场,表现在征询允准、建立互动、增强语气和话语填充四个维度。提取[+回答项]、[+非完句成分]、[+重复]、[+反问句]、[+负面语义项]作为功能划分的句法验证标准。附加问句的多功能性是语用原则与交互主观性互动的结果。

  • 标签: “X不X” 附加问句 立场 语用原则 交互主观性 话语功能
  • 简介: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出目标语读者和所接受信息间的关系应当与源语读者和所接受信息间的关系基本一致。该文介绍奈达的三步翻译体系和功能对等,并尝试通过具体的翻译实践案例探讨如何运用奈达的三步翻译体系实现功能对等。

  • 标签: 功能对等 三步翻译体系 案例分析
  • 简介:本论文吸收焦点理论与情态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两个语义分析标准,从结构与意义两个层面对限定副词和限定助词共现的双重限定句进行了探讨。结论指出,不管限定副词和限定助词在句中是否拥有相同的焦点和辖域,双方在语义上通常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这一语义差异有可能体现在基本义上,也有可能体现在附加义的命题义或语气义上。本研究尝试性地解决了先行研究中少有涉猎的限定副词与限定助词在双重限定句中的功能分工问题。

  • 标签: 双重限定句 限定副词 限定助词 焦点
  • 简介:文章认为,含警醒义成分的“一不X”具有小句和意外话语标记两种身份,两者没有同一性。小句“一不X”用于给定条件、解释原因,表真实否定,概念意义强。意外话语标记“一不X”不表真实否定,概念意义丧失,用于传达发话人对于事态或状况“Y”的意外性认识、态度和评价,表明发话人的话语立场,其有无并不影响语句命题真值。“一不X”后接积极性“Y”配置格局的出现为“一不X”在“一不X,Y”中成为意外话语标记提供了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反讽、类推与语境吸收机制在意外性认识意义由语境意义转移、固化到“一不X”结构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 标签: 警醒义成分 一不X 评述意外性 非句化 话语标记
  • 简介: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良好素材。高等学校应该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使传统文化精髓真正成为广大师生推崇的永恒的道德精神、自觉的学术精神以及敏锐的时代精神。

  • 标签: 诗词 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
  • 简介:否定比较句是上古议论语篇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X不如Y"为主要结构形式,其含义是说话人做出"X不及Y"的判断或评价。由于语用推理的影响,否定比较句在比较的基础功能上,又拓展出两种新功能:择优推断和建议行为,比较联结词"不如"由动词虚化为副词和连词,否定比较句的功能也由言语认知行为扩展到言语交互行为。

  • 标签: 上古议论语篇 否定比较句 言语认知 言语行为
  • 简介:由于社会和语言政策的变革,汉语在新加坡的功能不断发生变迁。1919年现代标准汉语取代汉语方言成为华校的教学媒介语,1986年后又被英语取而代之。同时,1979年后随着"讲华语运动"的开展,华语逐渐取代汉语方言成为华族社群的主要交际用语,然而,到了2004年被英语取而代之。目前,华语在新加坡社会主要发挥传承优秀华族传统文化的功能。本文尝试运用布迪厄的场域与文化资本理论,对华语在新加坡所发生的这两次重大功能变迁进行阐释。

  • 标签: 汉语 新加坡 功能变迁 布迪厄 语言社会学
  • 简介:基于亚洲英语语料库和英国国家语料库,本文比较研究话语标记词so在英语通用语和英语本族语的特征。文章首先研究so在两个语料库中的分布频率,接着以Buysse的三大话语标记语元功能为框架,分析so在英语通用语语篇和本族语语篇中功能的异同。研究表明:1.亚洲英语通用语者使用so的频率较本族语者高;2.英语通用语者使用so的功能范围和本族语者相同;3.英语通用语者和本族语者在so的“充当提示词”“开启新话语序列”和“自我修正”功能上没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前者更多使用so的“标记结果”“标记结论”“占据话语权”“总结”“开启新话题”“回到未完成话题”和“修饰解释”等功能。本研究启示在教学中不应该把英语通用语视为是发展不完善的语言,再者,在学习话语标记语时除了关注狭义上的语义含义,还需要更关注其语用功能

  • 标签: 英语为通用语 话语标记语 SO 亚洲英语语料库 英国国家语料库
  • 简介:为推动外语学科发展,探索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的发展趋势,研究学科的融合与协同,展望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未来,11月4日-5日,第22届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高层论坛在华南农业大学举行,来自英国、日本、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国内农业院校等300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出席了会议。本届论坛主题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多种构建:加的夫模式”。

  • 标签: 海外 华文教育 文化交流 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