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读碑帖是读高低,读深浅,便是着眼点在真伪上,也是读人心的厚薄和世风的冷暖。这类学识文章写得好的在当代有朱家浯老人,家(氵晋)老是大鉴赏家,有学问,得性情,行文灿烂,纵是涉及究辩的技术细处,也不屈折生柴,令人不自禁地拍板叫好。老人写过一篇说收藏蔡襄《自书诗卷》的文章。蔡襄是宋代的书家,和

  • 标签: 蔡襄 作家 苏东坡 笔记 碑帖 宋代
  • 简介:有两个流行的概念我一直没弄得太明白。第一个是文化散文。我去过一所大学,被叫去和学生们座谈当下的散文写作状况。席间,不少人问我对文化散文的理解,我如实说不是很明白,在场的人以为我在装深沉,不依不饶的,实在下不了台了,我就请大家举一些写文化散文的人或书目,列举的人和书很多,有国内的,有国外的,有古代的,有当代的,还有人提到了先秦诸子以及伏尔泰和法布尔。接下

  • 标签: 文化散文 散文写作 先秦诸子 法布尔 被叫 艺术散文
  • 简介:文人的回忆录好读的不是很多。政治人物的回首文章比较吸引人,一是这样的人物和一些关健事件联系着。还有一点,当这些人不再山青水秀之后多有一种人骨的检点和幡然觉悟。读这些文章确能读出高处的寒来,毕竟读文章是读活人的道理,而不仅仅是读文学的章法。

  • 标签: 政治人物 人骨 文学 章法 读出 回忆录
  • 简介:今年三月间,我在杭州呆了几日,在一间小茶馆喝新茶的时候,购买了一本书,那间茶馆门面不宽,窗子却敞亮,隔窗望出去便是西湖的一角。茶馆的主人一定是个读书人,既供应着茶,也兜售一些时兴的书,书虽不多,但显然经过了主人精心的选择,每一本都可读耐读。另外还有一件喜人的事,如果舍不得掏钱,主人还允许一边喝茶一边翻看,只是不要把书弄脏弄皱。我买得的那本书叫《去古人的庭院散步》,作者是冯尔康,

  • 标签: 茶馆 新茶 西湖 庭院 古人 精神污染
  • 简介:陕西民俗中把阉割叫去势,这个说法比较形象,也实在。去了势的人又到政府部门从事服务工作的叫太监,掌权的太监叫宦官。一般地讲,去了势又得势的很难根除心底的那份阴影。熊召政说宦官是政治的毒瘤,这话说得一点不错,我们历史上有好几处潮湿阴暗地带就是宦官带来的。心底有

  • 标签: 政府部门 太监 民俗 毒瘤 政治 服务工作
  • 简介:<正>在解放区,一边打仗一边生产,大家穷得叮当响,没有稿费一说。后来,边区政府还是尊重作家劳动,发"边区票",延安城的作家,可以拿上"票票"进馆子,请朋友高高兴兴吃上几碗羊杂碎,怪有滋味的。无所谓纳税不纳税。解放了,进城了,以货币的形式付稿费了,虽然那时的税收政策已见雏形,但是对作家并不实行征税。1951年出了一件大事,丁玲的长篇小说《太

  • 标签: 税收政策 穷得叮当响 劳务报酬 边区政府 国家财政收入 比例税率
  • 简介:抗战时期许多优秀剧作家汇集到国民党统治的重庆、桂林、成都等地,在戏剧创作和演出实践方面取得了成就,但建国以来文艺研究界对此的研究远远不够。《大后方戏剧论稿》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该书是“国统区抗战文学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也是第一部系统研究抗战时期大后方戏剧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六章,从六个方面对大后方戏剧进行宏观把

  • 标签: 戏剧论 大后方戏剧 戏剧创作 文艺研究 演出实践 抗战文学
  • 简介:《词学论稿》是华东师大中文系词学名家施蛰存、万云骏、马兴荣和中年骨干教师的集体科研成果,最近已由该校出版社出版,本书对唐至清末历代著名词人都有精辟的论述,对词体的起源和形成、词的特殊风格及其发展、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诸问题都作了详尽的探讨。本书作者在对词的发展溯源探流中着重对词的形式和写作艺术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和分析,一反词学界以往重思想、轻艺术,以对作家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评论

  • 标签: 词学论稿 婉约派 施蛰存 豪放派 写作艺术 词体
  • 简介:干宝《搜神记》创作过程是:“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进表又云:“博访知之者”。蒲氏大致继承这一收集创作素材的方法,但却与前人大有区别,他重在“幻设”,并不拘泥于事实。通过想象和虚构写故事,“托志出遐”,“恍惚幻妄”,本为唐人传奇的遗风,从

  • 标签: 《聊斋》 树居 《搜神记》 唐人传奇 幻设 创作素材
  • 简介:稀树居札──读《聊斋》(三)李灵年薄氏多劝世文,苦口婆心,真诚感人,如戒赌文,即为其突出主题。此种社会恶习,当时极为严重,使蒲松龄痛心疾首,因而屡次作文以劝戒之。卷三《赌符》对赌徒的心态、伎俩及其可悲结局描摹尽致,可谓入木三分。异史氏曰:“天下之倾...

  • 标签: 《聊斋》 蒲松龄 《拍案惊奇》 弋阳腔 中国通俗小说 于成龙
  • 简介:《台湾通俗文学论稿》是方忠的博士学位论文.他在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阶段,又进行了一次精心加工.现在将以专著的形式与大家见面.他要我为他写一篇序言.我除了尊命乐从之外,还勾起了一丝怀旧的思绪.方忠作为博士生是在1995年入学的.那一届我招了8位博士生,虽非济济一堂,也可算是人气很旺了.其实我是没有能力与精力一次招这么许多研究生的.当时除了向全国公开招生外,有的是本校的在职生,有的是我与兄弟学校的教授联合指导的,如与扬州大学曾华鹏教授合作指导徐德明,与山东师大朱德发教授合作指导杨洪承,与福建师大姚春树教授合作指导袁勇麟,与徐州师大徐瑞岳教授合作指导方忠.

  • 标签: 通俗文学 怀旧 中国 台湾省 研究阶段 序言
  • 简介:名的白马河边上有一条街叫河下街,那是我家所在。那河有20多米宽,是一条支流,对面的河岸有一脉脉青油油的野草野花,近乎人高,间或有一两株柳树。到岸边的日子多半是夏天和秋天,杨柳拂水,那场风光不是年少的我们当时用心领略的。草树的背后是人家。木结构的老式屋檐上片片青瓦被层层叠着,还仔细地压上块红砖,防止台风季节来时掀开瓦片。我们这边的岸,有一株老榕,榕下是许多人家憩息的好场所。但有时听说有蜈蚣和毛毛虫。河上有木排筏子,筏子上面是看守木材的人住的水上房。岸口是三五级石台阶,台阶边小草蔓生,密密盖过我们调皮的脚丫。后来岸边建了一堵墙,有了沙

  • 标签: 水龙头 木结构 毛毛虫 筏子 白马 台阶
  • 简介:<正>先生姓章,名仲锷,湖南长沙人氏。少时参军,后转业从文,做编辑。文学大家秦兆阳改古人诗句为先生描摹画像,云:"磨稿亿万言,常流欢喜泪,休云编者痴,我识其中味。"书法大师董寿平题"磨稿斋"赠先生并其夫人高桦。高桦出身望族,童年却屡遭不幸。学年便与先生相识相交相亲,成人后结秦晋之好。二人志同道合,相濡以沫,情深意笃,痴心不改,携手并肩步入金婚之年。编辑为先生此生主脉,事业发端于斯,有成于斯。先生以编辑为本,以编辑为荣,对稿件推敲揣摩不厌其烦,倾其心血不亚于铁杵磨针,以为"磨稿"二字最能道出其生命真谛,甚欣慰之,于是将题字刻作匾额,悬于书斋门楣。斋阔十余米,壁立书柜四幢,横陈条案一方,仅此而已。此斋虽空间狭窄,却衔接中国文坛,成为作家与读者沟通之桥梁。斋主与新时期文学同呼吸,新时期文学经脉的每次搏动都牵动先生的爱与痛,其劳作成为当代文学大厦不可或缺之部分,可谓功不可没。然读者却对其知之甚少,为彰显幕后英雄,故作此文。

  • 标签: 文学大家 新时期文学 《十月》 柯云路 刘心武 于斯
  • 简介: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当时有个非常有名的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这个话剧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赞扬。后来被搬上了银幕,上映后,轰动了全国。1997年荣获全国戏剧大奖“金狮奖”。鲜为人知的是,《霓虹灯下的哨兵》,写稿于苏州,改稿于苏州,它与苏州有着不解之缘。

  • 标签: 霓虹灯 周总理 苏州 西蒙 南京路 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