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历代牡丹赋今可见者近三十篇,唐前两篇,唐代两篇,宋代七篇,元代一篇,明代六篇,清代十篇。其类别可分为二,一是富贵牡丹赋,以高调颂赞为主,多直接铺写牡丹秾丽姿色、富贵典雅;一是清丽牡丹赋,属于抒情言志之作,多非有意为文,而是在猝然感发的机遇下铺陈叙事、借花抒情,往往能在姿色之外,睹见韵致风神、气骨品性。历时观之,盛世多颂美之声,得意多灿然之花;衰世多抒情之赋,不遇多矜持之丽。全文分作唐前“养在深闺人未识”、唐代“花开时节动京城”、宋代“牡丹尤为天下奇”、元代“唐宋精神的融合”、明代“繁华一去不可复”、清代(上)“浓艳依然带露华”、清代(下)“薄醉盈盈一回首”七个章节,对历代牡丹赋之创作予以考证、梳理,解析赋作之艺术特色,阐发作者之精神情怀,探究艺术流变之内在规律。

  • 标签: 牡丹赋 文学史 唐前
  • 简介:中国社会对女子要求严苛,一直讲究“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但是女子不同的身份对男子的依从程度也是不断变化的,而且有时三从也会发生矛盾,此时女子如何依从男子,它包含的内容是如何限制妇女生活的,以及与中国礼俗的密切关系都是了解中国社会特别是普通妇女生活的重要内容。

  • 标签: 三从 女性地位 男尊女卑
  • 简介:中国小说史上,许多作者都写到马,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战争描写和英雄人物的通俗小说,更是对好马、名马、骏马大写特写。那么,这些良马具有那些特点?它们与各自的主人之间具有何种关系?良马意象折射出什么样的文化意味?良马的人性化色彩何在?如此等等的若干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随着这些问题的迎刃而解,我们的小说、文学、文化都会增添一些异样的光彩,变得更为绚丽多姿。

  • 标签: 古代小说 良马意象 人性色彩 文化蕴涵
  • 简介:知音,作为音乐生活中的一种特有现象,很早就被各类文献典籍注意到,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文字记载。虽然就其广义而论,涵盖一切音乐理解现象,但就中国音乐文化及相关文论而言,却主要指文人高士之间由乐而心的交互、印契,乐者与听者以相知故,彼此引为知音。这就是说,知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是一种有着鲜明特征与特殊意义的高文化的以文人音乐家为主要参与者的交互主体性行为,这就是知音的专指范畴。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士人群体审美价值观及文化生活方式有着较大的意义。

  • 标签: 古代音乐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士人群体 知音 现象研究 交互主体
  • 简介:与古希腊神话相比,中国神话呈现丰富却不发达的特点,这种不发达性体现在体系零散与神人异化两个方面。导致不发达的原因有中国神话受图腾崇拜影响较深,史官对神话的历史化改造以及缺乏诗人对神话进行艺术化加工。

  • 标签: 中国古代神话 古希腊神话 不发达 图腾 神话历史化
  • 简介:·淮茗辑录·1.鲁迅讲小说/鲁迅/凤凰出版社2.闲书谜趣:另类中国小说/石麟/河南人民出版社3.中国小说考论编/萧相恺/凤凰出版社4.稗官与才人——中国小说考论/王齐洲/岳麓书社5.中国小说理论名家研究/冯仲平/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6.中国小说与民间宗教及帮会之关系研究/万晴川/人民文学出版社7.从想象到趋实:中国域外题材小说研究/王昊/人民出版社8.儒学与中国小说关系论稿/刘相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标签: 中国小说 小说研究 研究论著
  • 简介:《韩国所藏中国小说版本目录》是《韩国所见中国小说史料》的姊妹编。“韩国所见中国小说史料”与“韩国所藏中国小说版本目录”各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可以为读者提供不同类型的学术信息。两者在学术上各有其独立的价值。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有几部中国典小说,如《世说新语》《太平广记》《剪灯新话》,在中韩两国的交往史上曾扮演重要角色。考察这几部名著东传的历程及其在韩国的版本情形,不仅有助于中国小说和韩国小说的考察,也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加深对两国的文化亲缘关系的了解。

  • 标签: 韩国 中国古代小说 版本 学术 文化
  • 简介:2014年11月21-23日,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小说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委党校成功召开,来自国内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开幕式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姜建研究员主持,常州工学院副校长朱海山教授、人文社科学院院长钱明霞教授、《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徐永斌研究员分别致欢迎辞,吉林大学王汝梅教授、复旦大学黄霖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齐裕煜教授分别作为特邀代表致辞。

  • 标签: 中国古代小说 学术研讨会 传统文化 社会科学院 常州工学院 文学研究所
  • 简介: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编写经历了由文体导向,转为时代为轴。"文章流别"传统在近代以来"一代有一代文学"的观念下隐匿不现,文体类别被收编在时代为主的文学中。民国时形成的文学编写体例在建国后又得到确认和固化,直到《剑桥文学》出现,又重新引发对文学体例的新一轮思考。

  • 标签: 《剑桥中国文学史》 体例 文体 时代
  • 简介:中国文学理论研究正面临新的困难与挑战,为使相关研究从编年体、文化性、人性论等视角逐渐向文学本体和文学性视角回归,也为探讨中西文学性观念的理论异同与实践差异,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文化理论原创中心、《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原创》集刊编辑部于2015年1月10日,在上海财经大学同新楼联合举办了"文学性视角下的中国文学"高层学术论坛。论坛共邀请华东地区文学史研究专家、学者三十余位,对相关问题展开了多层次、跨学科的深入讨论。

  • 标签: 中国文学史 高层学术论坛 财经大学 中西文学 华东地区 人文学院
  • 简介:钱基博是近代着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著述兼及四部,旁涉百家。近三十年来,随着钱基博著述的整理出版,钱基博生平、学术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尤其是对《现代中国文学》的研究最为突出。本文略仿钱氏"解题"体,试图较为清晰地论述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中展现的对"现代"、"文学"、"文学"的阐释,及随着时代的推移,学人对钱基博这种"现代文学"观的反思。

  • 标签: 钱基博 现代中国文学史 现代 文学
  • 简介:要是你很忙,没工夫稍作停顿,要是在你心目中,只有此刻没有时刻,要是你觉得焦虑和孤独,都是别人的事情,要是你对大千世界已然消逝和正在消逝的声音,缺乏感觉也无所留恋,那么,你大概也就没有多少兴趣认识杨浪。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介绍中国典诗词以及其对松尾芭蕉的独创俳句体的影响。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松尾芭蕉个人生平,其次解释了日本同行引用中诗句的原因。本文将集中讨论中国典诗词在松尾芭蕉的著作《奥之細道》中的映射,并以中国典诗词的引用为例进行讨论。

  • 标签: 松尾芭蕉 《奥之細道》 俳句 中国古典诗词
  • 简介:古代小说的改编问题,包括小说与戏曲的改编,小说之间的改编等,都是小说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有人称此为“移植”现象。本文重点谈的是白话小说与文言小说之间的改编,以及白话小说之间的改编。

  • 标签: 古代小说 文言小说 移植 改编
  • 简介:郭嵩焘和李鸿章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的成长均受曾国藩较大影响,又都以洋务著称,也都因洋务而获骂名。二人同年入仕,彼此之间相知相敬以莫逆之交保持终身,但两人的人生际遇却几乎天壤之别。

  • 标签: 人的成长 人生际遇 李鸿章 郭嵩焘 曾国藩 洋务
  • 简介:离别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主题。随着诗歌传统的日益深厚,离别诗歌逐渐形成了一些模式化的情感套路和写作方式,而诗歌本身的第一人称抒情传统和高雅化的文体性质也限制了文人对离别题材之可能性的探索。古代小说同样有着离别书写的悠久传统。由于文体差别,小说中的离别场案有着自身的特色,或诗化、或戏剧化、或写实化,与离别诗歌相映成趣。同时,离别也在小说的情节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比较诗歌与小说对离别的不同书写,不是为了给出一个孰优孰劣的评判,而是希望在比较中探讨每一种文体的独特性与可能性,并对其书写传统加以总结和分析。

  • 标签: 古代小说 离别 场景 文体
  • 简介:作家一方面要保持强烈的旅行愿望,另一方面要在旅行中设法摆脱操纵性.走出那些恒定的、凝固的印象。行走的关键正在于远离平凡、发现细节。——题记波德菜尔的坟茔巴黎市内的公共墓地有两块,一是拉雪兹神父公墓,另一个是蒙帕纳斯公墓。前者埋藏着女人的瑰宝王尔德。以及文豪莫里哀、巴尔扎克、普鲁斯特等等,后者则定格着萨特、波伏娃、杜拉斯以及波德莱尔们曾经的星芒。按照王尔德在诗集《斯芬克斯》中的意象,他的墓碑被雕刻成为一座小小的狮身人面像,碑身上充满了粉丝们倾注的涂鸦——口红、爱心和各类留言。

  • 标签: 旅行 文学史 狮身人面像 巴尔扎克 普鲁斯特 波德莱尔
  • 简介:一过户姨正提着一篮子菜上楼。姨的家在六楼,再加上底商,其实是七楼。姨提着满满的一篮子菜,有黄瓜、茄子、红萝卜,红红绿绿的很是好看。可眼下姨没有那份心思,她只盼着把这篮子菜提上六楼。可姨的腿不给力,多年的风湿关节炎,使她的腿像是有一百根针在扎,她只能咬咬牙忍着。

  • 标签: 谎言 生活 关节炎
  • 简介:从古至今流传下来和出土的瓷器不计其数,时代不同,瓷器的风格也就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窑口,制作出来的风格面貌也有所不同。要鉴别一件瓷器的真伪,需要从胎质、釉色、造型、工艺、纹饰、款识等方面着手,经认真的观察、分析、比较,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 标签: 陶瓷 民窑 特点 风貌 施釉 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