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五四”时期胡适作为新诗发韧者风云一时,其新诗主张“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1919年创作的《谈新诗》一文在当时“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但是,到了二十年代,他的理论就常常受到其他新诗倡导者的讥讽、批评,1926年,甚至有人将他刻为中国新诗运动“最大的罪人”。在不

  • 标签: 胡适之 中间物 中国新诗 诗体大解放 诗人情感 古典诗歌
  • 简介:<正>文艺理论学科总是随着历史推移而不断更新.目前处于新时期,文艺理论学科应该有新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只能是在既定的历史基础上的演进,因为人们无法割断现实与历史的联系.文艺理论学科建设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项是文学概论或文学理论教材的建设.中国现代文艺理论教材有六十多年历史,其中解放前不到三十年,解放后将近四十年.在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初期,当时的国家教育部向全国高校文科推荐三部文学理论教材.这代表了那个时期教材建设所达到的高度.如果回顾六十余年编写教材所走过的道路,探索其历史踪迹;解剖

  • 标签: 创作方法 文艺理论教学 《概论》 文学作品 作家 学科建设
  • 简介:历史发展到今天,马克思主义文艺学面临一次“新的综合”的要求和契机。这一要求和契机是历史地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要想存在下去并显示自己的生命力,就需证明它比那些从20世纪特别是中后期文学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各种文学理论更具其有效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它就必...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文学理论 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 文艺理论研究 新的综合
  • 简介:<正>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荷兰莱顿大学亚洲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东亚系联合主办的“中国新诗理论国际研讨会”,2001年12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百年中国现代汉语诗歌理论演变与建构为研讨主题,意在总结百年新诗的理论成就,为当代诗歌发展以及理论建设提供资源。

  • 标签: 中国新诗 历史感 当代诗歌 中国诗歌研究 汉语诗歌 东亚系
  • 简介:王元骧是我国当代最活跃的文艺理论家之一。自1990年代以来,以他的文艺美学思想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多了起来,重点阐述了他关于文学本质、文学观念和方法论的观点,这说明他的理论实践在现实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 标签: 王元骧 历史逻辑 文学理论 教授 90年代以来 文艺美学思想
  • 简介:土耳其裔美国学者阿里夫·德里克擅长以历史化的视角,分析当代后殖民理论中存在的非历史化倾向及其造成的混乱。据此,德里克指出,后殖民话语中的同一个概念背后往往含有批判意识和意识形态两种完全相反的内涵。早期后殖民话语和当代后殖民理论由于其内在的悖论,在“解殖”这一目标上,已经丧失有效性。

  • 标签: 阿里夫·德里克 历史化 后殖民理论 意识形态
  • 简介: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提出的“诗无达诂”,在诗经学史、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力求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辨这一诗学命题,考察董仲舒当代的诗学现状,具体辨析“诂”和“传”的内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董仲舒提出“诗无达诂”的理论命意,并试重估其理论价值。

  • 标签: 《春秋繁露》 董仲舒 历史语境 诗学 文学理论 儒家理想
  • 简介:<正>茅盾对发展新文学,繁荣社会主义文学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不仅在创作现实题材小说方面成就卓著,就是在历史文学领域也有独特的建树。他不仅在历史小说创作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而且在历史文学评论方面有许多可贵的见解,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试对他的历史文学评论和历史小说创作进行论述,以期探索他现实主义历史文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茅盾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获得了崇高的声誉。但他首先赢得文坛瞩目的,不是来自于他的创作,而是得力于他的文学评论。他在文学评论方面所取得的成绩非常巨大,是“五四”以来卓有成就的文艺评论

  • 标签: 现实主义 文学理论 文学评论 茅盾 小说创作 现实题材小说
  • 简介:朱向前:《新世纪军旅文学概观2000—2010》出版了,欣喜之余心里更是沉甸甸的。可以说,《概观》不仅仅是对新世纪十年军旅文学发展的一次描绘和梳理,也从很大程度上促使我们思考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提供更多的对策。二位都是本书的参与者,西元参与了其中两个章节的撰写,

  • 标签: 军旅文学 理论批评 朱向前 军旅作家 当代文学 历史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22
  • 简介:张学良说他当时对日本判断出现了问题,    二、1933年张学良辞职问题  1933年热河失守,或许当时张学良对日本的判断不一定是失误

  • 标签: 历史回忆 历史真实 回忆历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4.自身思义与理解 狄尔泰对,这个问题首先表现在狄尔泰对哲学本身的理解中,而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所依托的理解方法是对自身思义方法的两方面扩展

  • 标签: 中的历史 历史哲学 哲学中的
  • 简介:村里一个炮楼里的侵华日军小队投降那年,我父亲还没结婚,当然还没有我呢。那是1945年,可是,22年后,我莫名其妙地当了汉奸的狗崽子。村里留下的长辈说起我父亲,都说他是个闷葫芦,好像父亲的娘去世了起,父亲一下子成了哑巴。1945年的一天,没放一枪,炮楼竖起了白旗,小队长戴着副眼镜,率领部下走出炮楼。村民不再害怕他们了。

  • 标签: 历史场景 汉奸 父亲 侵华日军 莫名其妙 八十年代
  • 简介:教授"教授"现在是大学里最高级的学衔,每年评职称的时候,不知有多少人为这一学衔挤破头,荣升教授也是大学从业者一辈子梦寐以求的目标。不过在古代,"教授"却是一个官衔,也没有今天"大学教授"的光环。

  • 标签: 大学教授 词典 历史 最高级 从业者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24
  • 简介:古装武打戏是电视或者电影之中历史故事的另一半,"历史"会不会在文学的想象与虚构之中面目全非,电视或者电影游戏历史

  • 标签: 消费历史
  • 简介:朱元璋平日十分勤政,常常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就赶忙放下筷子,把要办的事写到纸片上,又怕不小心把纸片丢失,就叫人用针线缝在他的衣服上。有时想的事情一多,纸片缀了满身,就像吊着好多只鹌鹑。等到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他把纸片一一揭下来逐件处理,直到办妥为止。

  • 标签: 随笔 杂文 杂谈 阅读知识
  • 简介:对2003年文学的不同评价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和上海社科院联合组织了一次对2003年文学的回顾和研讨.由于评价文学的视角和立场的差异,人们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有的认为文学越来越无离于现实,有的则认为文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文化市场 大众文化 数字技术
  • 简介:重读中国当代文学史成为学术生长点重读中国当代文学史逐渐成为重要的学术生长点。一些学者也以此建构起比较完整的重读思路。程光炜、李洁非在这方面相继完成了系列性的学术论文,引起人们关注。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史 动态 学术论文 重读 程光炜 李洁非
  • 简介:陈思和在《从“少年情怀”到“中年危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视角》(《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5期)一文中,将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发展比喻为一种生命形态的成长过程,认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生命线有点像人类的生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呈现了一个从少年到中年的成长与成熟的主题”,中国当代文学自“文革”后,进入到了中年期,“开始挣脱青春的朦胧枷锁,走向中年人的情怀了”。而“进入‘中年期’的文学的特征是以中年作家的创作为主体,作家逐渐形成自己的成熟风格和对社会的稳定看法。他们不再以理想主义为动力,而是沉入民间大地,履行独立的批判功能,同时也存在着隐患。

  • 标签: 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 生命形态 中年人 成长过程 文学发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