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3 个结果
  • 简介:<正>中国礼乐文化覆盖下的丧葬仪式是非常讲究的。丧仪、凶礼成为官方政治生活和民间日常生活共同建构的一种集体仪式,表达着不同社会阶层对死亡的体认和对生命的诠释。但随着礼乐在民间的分野,负载着不同举丧程序和文化现象的丧葬活动,也经历了许多制度

  • 标签: 方相 演剧活动 伎艺 僧道 黄金四目 角抵
  • 简介:"当年风雨读书声,血火文章意不平。生欲济人应碌碌,心为革命自明明。艰辛化作他山石,赴蹈从知壮士情。岁月有穷愿无尽,四时检点听鸡鸣。"这是一首邓拓题赠友人并同时用来抒怀明志的诗。邓拓的一生是短暂的,他在其生命的盛年就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让自己生命的分分秒秒都散发着光和热。邓拓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是多方面的:除了为我们所熟知的诗文外,1964年,他将个人珍藏的中国绘画作品140余件(套)无偿捐赠给国家,其中包括苏轼《潇湘竹石图》卷等大批珍品。中国美术馆在对这批藏品精心修复后推出的"邓拓捐赠中国绘画珍品特展",其佳作荟萃凝聚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使更多的观众得以走进美术馆来欣赏这批古代艺术珍品,共享公共文化财富。

  • 标签: 中国古代绘画 无偿捐赠 邓拓 品特 中国美术馆 艺术珍品
  • 简介:建筑画,顾名思义,以建筑为表现题材的绘画作品,都可称为建筑画。建筑画与山水、花鸟、人物画一样.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每一历史时期不同的建筑面貌和审美风格=中吲卉代建筑画.主要指通过线来表达建筑,画线可用界尺辅助,故古代称建筑画为“界画”。

  • 标签: 建筑画 艺术审美特征 古代 中国 绘画作品 表现题材
  • 简介:作为在时间轴线上展开的文化样式,仪式音乐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表现出丰富的时间观念与时间形态,它与其他乐种一道塑造、影响、维护了中国人的艺术形态与宇宙观。在一定程度上,宫廷仪式音乐的展示形成了一种由"岁时节日"和"仪式过程"及其内在节奏所组成的时间结构。这一结构的存在,为仪式音乐时间维度的考量,留出了解读的空间。本文以宋代宫廷仪式音乐为案例,试图从岁时节日、仪式过程两个层面,探讨古代仪式音乐的时间形态与社会效力。

  • 标签: 古代仪式音乐 岁时节日 时间结构 社会秩序 时间差序
  • 简介:本文主要探讨元代壁画墓装饰的"艺术化"倾向和中国墓室装饰衰落之间的关系。蒙元时期一些典型墓葬的装饰方案表明,元代墓葬装饰的一个新旨趣,是要将墓室空间转化成为一个陈设地上艺术画作的空间。元代这类新出现的装饰旨趣,与中古时期流行的、利用壁画来营造虚拟家居空间的视觉兴趣,大相径庭。很有可能,正是墓室壁画的这一"地上艺术化",导致了中国墓室壁画传统在元明之际的大规模衰落。

  • 标签: 壁画 墓室壁画 全真教 艺术意愿 仿木构建筑
  • 简介:<正>从1985年留校任教至今,郭英德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讲台上已走过26个春秋。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中国戏曲一直是郭先生讲授的重要内容之一,无数的本科生和博、硕士研究生,中文系的学生乃至理科院系的学生,都曾聆听过郭先生的戏曲课程;从《元明清戏曲研究》到《中国典名剧赏析》,

  • 标签: 戏曲作品 郭英德 中国古代戏曲 硕士研究生 明清传奇 元杂剧研究
  • 简介:缘起:驳斥伊势专一郎"这个问题—中国山水画史问题—的所以提出并有可能从事初步的研究,是由于对顾恺之的一篇文章—《画云台山记》的获得初步解决开始的。在这之前,据我所知只有日本美术界注意到这个问题。一九三三年,日本东方文化伊势专一郎发表了《自顾恺之至荆浩山水画史》的研究所告之后,引起了我深深的感慨,

  • 标签: 顾恺之 云台山 画史 山水 古代 中国
  • 简介:线,有很多种解释,在这里要谈论的线则是绘画最基础的语言形式和构成形式。线,有很多种样式,长短、粗细、曲直、轻重、虚实等等,那么,什么样的线最美?英国画家荷加斯《美的分析》系统地阐述了美的六项原则,并提出“蛇形线赋予美以最大的魅力”著名命题。

  • 标签: 仕女画 线条 美学 威廉 古代 中国
  • 简介:中国近现代音乐》,汪毓和编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6月第4版/787×1092mm/特16开/23.75印张/正文362页,附录,CD-ROM1张/48.00元。ISBN978-7-103-30447-7。《中国近代音乐简述》,刘再生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880×1230mm/32开/1插页/18.25印张/孙继南序,正文517页,特选谱例,参考文献,引用文献人名索引,图片索引,音响资料目录,后记,MP31张/39.00元。IS-BN978-7-103-03625-9。

  • 标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刘再生 近代 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年
  • 简介:腰部训练是中国典舞基础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析了腰部训练对古典舞的重要作用,浅谈古典舞中腰部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 标签: 古典舞 腰部训练 重要性
  • 简介:笔者借索绪尔语言学中“语言”和“言语”的理论。对中国典舞展开论述,通过对当下五种古典舞言语模式及其语言形态的分析,试图描画出当代中国典舞的整体面貌,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 标签: 索绪尔 语言学 中国古典舞
  • 简介:中国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诗词与音乐相结合地一种声乐体裁,歌词来源于中国的诗词。本文从中国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分类、艺术特点等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具体作品《枫桥夜泊》为例进行分析对比,达到更加了解中国艺术歌曲经典之作的效果。

  • 标签: 中国古诗词 艺术歌曲 创作特点 音乐风格
  • 简介:回溯中国素有“无舞不授器”的风尚,也就是说舞蹈时要有舞具相伴,在东方人看来一切道具,都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不是无关宏旨、装饰点缀之物,这与西方舞蹈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剑舞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钧沉、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成为中国典舞的显著特征。我们走民族化的道路、保持民族自身的特色,就要利用革新传统的艺术样式,赋予新的生命,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把中国典舞剑舞作为身韵的继续与深化,通过挖掘整理可以进一步强化身韵徒手的训练成果,并达到“以身带器、以器练身”的教学目的。剑舞的开发是继身韵诞生之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典舞学科又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剑舞 文化价值 训练功能 剧目创作
  • 简介:三九九年己亥东晋隆安三年后秦姚兴弘始元年后燕慕容盛长乐元年西秦太初十二年北魏天兴二年后凉吕纂咸宁元年北凉段业天玺元年南凉太初三年南燕慕容德二年三月,北魏拓跋珪"令五经群书各置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

  • 标签: 北魏道武帝 东晋 后秦 北凉 十三年 南燕
  • 简介:古代中国与日本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在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的音乐文化在隋唐时期和宋明时期大量向日本传播,日本的音乐舞蹈等深受中国的影响。华侨华人在中国音乐文化输入日本的过程中功不可没。如留居日本的唐人袁晋卿、皇甫东朝等,他们在传播唐代音乐有所贡献。

  • 标签: 古代 中国与日本 音乐交流
  • 简介:<正>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逐渐重视引介海外中国典戏曲研究成果,进入21世纪以后还出版了专论此问题的博士论文,近年则以北京师范大学郭英德教授的几篇宏文最为引人注目。②本文之所谓"新动向",既是对学界相关工作的补充或延续,也是缘于个人观察而作

  • 标签: 中国古典戏曲 戏曲创作 小忽雷 文本细读 传奇戏曲 文化诗学
  • 简介:现代的生活方式、科技、艺术对目前城市公共空间水景设计的创新和突破产生了重要作用,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能清晰的在建成的项目中发现我国古典水景设计的经典手法,或者在古代手法上进行创新的例子,不难看出我国古典园林水景设计手法依然对现代的水体景观设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水景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景观设计的发展也同样是水景的发展

  • 标签: 中国古典园林 景观设计 水景 现代 艺术 城市公共空间
  • 简介:古代乐官是历代政府及宫禁内廷掌管乐舞、戏剧之官,自乐官角度出发研究中国戏剧晚熟问题,可以发现三个新的原因:其一,秦汉以后乐官、乐人的文化素质直线下降,难以创造出综合的、复杂的成熟戏剧样式;其二,乐舞传承的秘密性和模糊性阻碍了成熟戏剧样式的顺利诞生;其三,由于乐官制度成熟过晚,遂间接造成了戏剧样式的成熟不可能过早。

  • 标签: 乐官 古代戏剧 晚熟 原因 新视角
  • 简介:公元前后,佛教逐渐传入中国。与此同时,纸张也逐渐替代竹木,成为中国书籍的主要载体。从公元148年安世高东来译经至唐末宋初,佛教文化的兴盛,风起云涌的译经工程,使汉文佛典在装帧形制、纸张工艺、插图等方面开一代之先河,与印刷术一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纸本书籍的演变和发展。

  • 标签: 装帧艺术 汉文佛典 古代 佛教文化 唐末宋初 公元前
  • 简介:赵朴初先生,1907年11月5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天台里。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他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生前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曼会副主席、中国氏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 标签: 赵朴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共产党 故居 中国佛教协会 社会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