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方相”与“钟馗”是文献记载中傩仪的主体神,对“方相”与“钟馗”的认识是把握傩仪的切入点之一。从“方相”与“钟馗”的联系与比较中可以看出,“方相”即“方向”的谐音,“钟馗”即“中鬼”的谐音;“方相”与“钟馗”是中国人宇宙观念与空间观念的反映.“方相”与“钟馗”的先后顺序不仅对应了“四方”与“中”作为认识论意义上的先后顺序,也对应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傩仪之所以以“方相”与“钟馗”为主体神,是由于仪式秩序象征的天地人、神鬼人合一的需要,同时也是出于统治阶层使用抽象文字的兴趣与爱好。

  • 标签: 钟馗 发生学 认识论意义 文献记载 空间观念 宇宙观念
  • 简介:本文以格萨尔戏剧为例,从戏剧发生角度观察戏剧与仪式的关系,认为,戏剧的发生并非孤立的、单一性的,它是一种仪式,是与巫术、图腾、禁忌、信仰、表演、环境、物种、生产、生计等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戏剧仪式。其实,在戏剧形态上,戏剧仪式与人类的表演行为不仅在原生纽带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仪式与戏剧在发生时期即为同一物,因此,本文阐述了仪式也是戏剧发生的重要根据,它具有戏剧仪式功能。

  • 标签: 格萨尔戏剧 发生学 仪式
  • 简介:傩仪是作为仪式的戏剧。中国民间仪式性戏剧傩戏、目连戏与迎神赛会戏剧都是从傩仪演变而来,作为艺术的戏剧由作为仪式的戏剧演变而来。宋元戏剧是中国戏剧从仪式向艺术转换的关节点,严格意义上的戏剧发生是从仪式到艺术的发生。傩仪是中国戏剧艺术的仪式发生起点。

  • 标签: 仪式 艺术 作为仪式的戏剧 作为艺术的戏剧
  • 简介:美国艺术社会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霍华德·贝克尔的“艺术界”和理查德·彼得森的“文化生产视角”奠定了它发展的基础。美国艺术社会深刻地揭示了艺术的社会建构性,并系统地探讨了社会对艺术的影响。在它内部存在着关于意义的争论,结合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成为共识。对中国发展艺术社会而言,美国艺术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艺术界 文化生产视角 知识地图
  • 简介:传统律是渊源久远、成就卓著的一个学术领域。清代律是中国传统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发展背景。本文主要就清代西方音乐理论的传入及影响、清代律学文献、清代律学成就等几个方面,对清代律发展的背景做一探讨,以期对这一时期的音律发展情况有一个初步展示。

  • 标签: 清代律学 背景 发展 创新
  • 简介:文献产生的前提是文字,而汉字滥觞于夏商,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东汉灵帝喜平四年蔡邕亲自书写的《熹平石经》和魏晋时期的《三体石经》等都是集文献价值、书法艺术于一身的明证,因而书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文献史。因而,以目录、版本、校勘、辨伪等为主干知识的文献,其并非‘‘纯客观的学问,它本身就是方法、观点和技能”。[1]

  • 标签: 主干知识 文献学 书画鉴定 战国楚竹书 上海博物馆 孔子诗论
  • 简介:从文字的构成与演变看,“傩”为“难”加上“人”。而“难”为“又”与“隹”的组合。由于中国文字的象形特征,又由于甲骨文中“隹”与“又”与帝王的联系,我们不难看出,“隹”与“又”分别取像于原始的鸟图腾与蛇图腾,也就是后来演变而成的凤与龙。从宇宙观念看。“隹”代表“天”,“又”代表“地”,因而“难”是天地的合一。而“傩”为天、地、人的合一。傩仪实际上是仪式象征秩序之天地人、神鬼人合一的体现。

  • 标签: 天地 发生学 “又” “难” 中国文字 宇宙观念
  • 简介:“地方性知识”这一命题有其迷障作用,一是表现在对该命题的运用上,二是该命题本身的理论迷惑性。音乐的中国经验不只是一种地方性经验,确切地说是一种情境性的经验,它在艺术人类所着力追求的全景式的人类艺术景观图的建构、艺术真理和人生真理的理解中有其独特的价值。

  • 标签: 音乐 中国经验 情境性的经验 艺术人类学价值
  • 简介: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各种新音乐社团纷纷建立,其中影响较大的二个社团的名称是什么?

  • 标签: 知识问答 音乐社团
  • 简介:一、我国著名音乐家萧友梅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二,我国最早的钢琴曲是由谁创作的?曲名叫什么?创作于哪一年?三、赵元任唯一的一首大型合唱曲叫什么?歌词作者是谁?四、我国专业创作的第一部管弦乐曲是什么?作者是谁?创作于哪一年?五、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是什么?该刊于哪一年出版?创办者是谁?

  • 标签: 音乐刊物 专业创作 萧友梅 管弦乐曲 知识问答 康塔塔
  • 简介:“双一流”大学、学科成为当下中国高校办学的一个热词。艺术院校研究“双一流”评估尺度时也在衡量自身的条件,比较优长与短板。教育部评估结果让人沉思和奋进,也让人思考可以完善和强调的四个方面:分类指导和评估衡量的前提;一级学科的界别区分的必要;艺术学学科的实践性基础;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是艺术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

  • 标签: “双一流”建设 艺术学科 思考与完善
  • 简介:<正>艺术的历史是十分古老的,在人类还没有文字之前,它已经走过了几万年的历程。因而,要让我们来探求几万年前艺术“发生的日子”,显然异常困难。我们越是有了科学的头脑,越是对以往有关艺术发生的简单化的臆测表示怀疑。自本世纪初以来,对艺术起源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沿着文化人类的途径进行的,一方面从史前考古的角度分析研究史前艺术的遗迹,另一方面从民族文化史的角度对现存原始部族的艺术进行研究。也有人试图通过儿童心理实验途径推测艺术的起因。

  • 标签: 艺术起源 戏剧艺术 戏剧发生 戏剧起源 舞蹈 戏曲
  • 简介:丁西林在1940年创作《妙峰山》时正值中国大片国土遭受战火威胁之际,大量知识分子被迫向内地进行迁移。本文旨在讨论《妙峰山》中知识分子在内迁过程中角色转换的变化、原因、现实意义与丁西林在抗战时期的背景下如何用喜剧的形式来表达他的抗战理想。

  • 标签: 丁西林 妙峰山 抗战内迁 知识分子 抗战喜剧 角色转换
  • 简介:在整个中国金石史上,宋代和清代是金石最兴盛的两个朝代。一般认为,清代中期碑派书法的勃兴与当时金石的大发展有着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但是,金石的兴盛与书法的发展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如果说完全是由于金石的兴盛导致了清代碑派书法的兴起,那么,同样兴盛的宋代金石为什么没有引起相同的结果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文从搜集考证、金石著作中对书法作品的审美评价以及两代金石学家的书法实践三方面比较,可以看出宋、清两代金石与两代书法的不同影响关系。那么,造成这种不同影响关系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呢?本文从社会政治文化的背景和书法自身发展的规律两个方面作了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宋、清两个时代金石对书法的不同影响的比较以及造成这种不同影响的背景的分析,为认识书法史的嬗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更能看清楚书法发展的某些内在规律以及对书法的发展起着影响作用的诸多因素。

  • 标签: 金石学 兴盛 书法实践 朝代 清代 宋代
  • 简介:<正>塔是一种佛教建筑物,以它独有的美感吸引人们。这期的书画小知识介绍各种特殊的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塔是我国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1500年前北魏正光元年建造。塔高15层,约41米,用小砖黄泥砌垒,至今保存完好。中国最高的砖塔是河北省定县城内的开元寺塔。公元1055年建成。塔11层,

  • 标签: 开元寺塔 嵩岳寺塔 河南登封 砖塔 塔高 华严塔
  • 简介:作为一个有着古老而独特的文化艺术传统的斯拉夫民族,俄罗斯有着不同于西欧的丰富而悠久的民间音乐历史。民族乐派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和东欧地区。民族乐派的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中着重以本民族的民歌、民间舞曲为素材、采用本民族的英雄史诗、神话传说和民族解放斗争事迹为题材,

  • 标签: 知识竞答 斯拉夫民族 19世纪中后期 民族解放斗争 民族乐派 民间舞曲
  • 简介:<正>1、我是大二学生,我非常喜欢听歌,也很想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请问一下,歌曲的唱法有哪几种?到底是怎样区分的?答:你提的这个问题尽管比较通俗,但是代表了不少读者的意思呢!首先要知道歌曲的演唱方法大体分为以下几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及原生态唱法等。

  • 标签: 原生态唱法 民族唱法 演唱方法 流行唱法 知识问答 通俗唱法
  • 简介:这是一个被设定为由"里"和"外"两部分组成的展览主体。外面是我部分参与过编辑工作的相关出版物。这些出版物在在这里就像一个引子、入口,引导进入方盒子内在的空间本身。细心的观众可以透过这个空间的窥视口,看到一个在视觉上无限伸延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聚光灯下用沙子在泥土上堆积的"知识"的物理碎片被四周的镜子无限地复制、反转、再复制、再反转、……;而这种方式也使得"知识"这个词的物理属性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被观看。在这里,窥视口是可供若隐若现的,观众才有主动性。而泥土提供了作为大地的隐喻,"沙"所堆积的知识的碎片,被放置在大地上(也可以说从大地中被抽离出来),我假设它代表了知识的本

  • 标签: 方盒子 编辑工作 物理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