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初期的西北地区,由于交通,经济和政治的原因,处于一种闭塞的状态。美术史家王宁宇曾在《崛起的高地——20世纪中国西部美大势》一文中以”古调独弹的西部"为题来描述近现代以来西北美术的发展状况。他说:”除过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少数民族地区受宗教文化统治情形十分特殊之外,即使在陕西、四川、甘肃这些省份,与西方沟通交流而生的新文化特别是新美术的因子也是姗姗来迟。"在当时的西北,无论是文化人还是普通百姓,接触最多的造型艺术就是宗教或民间艺术,以及传统文人书画。

  • 标签: 西北地区 油画 早期 美术史家 少数民族地区 20世纪
  • 简介:座椅是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类高坐具,它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起居方式,其来源与印度佛教的传播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印度早期佛教中的座椅图像进行研究,可以追溯中国座椅的来源以及椅背拏具图像的传播。早期佛教座椅,承载更多的是宗教象征功能,参照现实生活原型为蓝本。椅座上的装饰源于佛传故事,寓意佛陀对众魔的征服,后世发展为定型图式,广为流播。在印度,僧人们使用专门的禅坐绳床,将座椅的精神寓意转化为生活功用,对中国唐宋高坐具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丝印度 佛教 拏具 绳床
  • 简介:传统节日源于农业时期,用于祈求、庆祝丰收,社会生产力提高后,主要可分由农事祭祀、民族传统和宗教习俗三方面演变来的节日。传统节日走过春夏秋冬,历经一个又一个历史年轮,在不知不觉中,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变化。当历史的长河流经21世纪,社会环境、文化氛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节日也随之改变。

  • 标签: 变化 社会 历史 变迁 原因 传统节日
  • 简介:儿童时期作为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儿童难以运用语言清晰表达情感,一旦被忽略,会使得儿童处于低落或沉闷的情绪中,影响积极心态的形成。而绘画创作阶段有着个人独有的感知特征,最终形成的画作也可以反馈个人心理活动。基于此,本文结合学前儿童绘画色彩心理活动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进一步提出指导学前儿童正确使用色彩,以供参考。

  • 标签: 学前儿童 绘画创作 儿童绘画 绘画色彩 心理活动
  • 简介:作为观念形态之一的老年文化,对社区各项建设的全面发展,一定程度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开展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既能充分挖掘和利用老年人的潜能,还能推动社区各项建设的全面发展。

  • 标签: 老年文化活动 社区 全面发展 观念形态 老年人
  • 简介:盘点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史,不乏具有进步思想、娴熟技能的名家宗师,如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然而,还有一些对我国新兴美术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家,却由于种种原因被遮蔽、被遗忘。本文所探讨的,是陈抱一。陈抱一是广东新会人,生于上海,少时家境富裕。他对绘画的爱好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并于1907到1908年间在张聿光的指导下学画。

  • 标签: 上海美专 西洋画 现代美术教育 教学 早期 进步思想
  • 简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科学有效组织开展群众文化音乐活动,能够有效丰富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促进基层群众音乐素养的提升。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探讨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对策。近年来政府日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也得到了广泛普及。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群众文化工作

  • 标签: 开展对策 文化活动 有效开展
  • 简介:自1913年的军械库现代艺术展览之后,美国出现了一股持续的欣赏与接受现代主义美术的热潮。受到这个浪潮的推动与裹挟,各种私人美术画廊的筹备与开放在纽约渐次展开,方兴未艾。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这种局域艺术气候下的一个个案:从丹尼尔画廊的创办者,画商查尔斯·丹尼尔(CharlesDaniel)与美国现代艺术家皮特·布鲁姆(PeterBlume)的交往,窥见个体艺术家与画廊之间的互动生态及其对美国早期现代艺术史进程的影响。

  • 标签: 美国现代艺术 私人画廊 皮特·布鲁姆 丹尼尔画廊
  • 简介: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作画工具为毛笔,墨、国画颜料和生宣、熟宣纸。与其他西方艺术形式相比.工具材料简单.但表达内容大到山河气韵、万象云烟,小到虫鱼瓜果。水墨画属于中国画.通过水和墨色的奇特变化.以线条、点、面塑造画面.表现出墨的焦、浓、重、淡、清五色。婴幼儿早期绘画是指婴儿出生后到三岁之间,通过某种艺术形式的渗透.使婴幼儿得到早期的艺术启蒙.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和心理发展。婴幼儿的发展主要是其大脑的发展.通过外界环境的影响.促进神经元的突触的修剪和生成.使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婴幼儿早期的经验对脑发育及功能的完善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传统绘画艺术 中国水墨画 婴幼儿 早期 “气韵生动” 工具材料
  • 简介:中国近代建筑转型表现为三种面相:一是科学话语引介,包括引入学科术语,以工程学、材料学、力学为理论基础的建筑学著作;二是制度建设,通过大学专科教育课程及留学培养本土建筑人才,并使建筑经营机构法人化、建筑法规西方化、建筑经营契约化等;三是民族话语的兴起,如中山陵。从清末新政到北洋、南京国民政府的多重制度变革,促成了由传统营造向近代建筑转型的第一步。其中所暗含以"科学""进步"为核心的西方话语始终影响着后续建筑师构建"现代中国"这一想象图景的进程。

  • 标签: 近代建筑 建筑教育 科学话语 民族话语 中山陵
  • 简介:国立艺术院创立于杭州。蔡元培选择杭州,是希望此地能“引起学者清醇之兴趣,高尚之精神”。以艺术创作践行美育理想,以艺术研究唤醒高尚雅洁的民族情操,这是国立艺术院最鲜明的学术性格:知与行、理论与实践、学术与事功,自始即为一个完密的整体。

  • 标签: 艺术创作 美术史教学 杭州 早期 学术性格 理论与实践
  • 简介: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中老年舞蹈活动,如今已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一发展阶段,依据自己的实践,理性地总结回顾这一历程,我深切感受到:中老年舞蹈的广泛性、积极性、现实性已经对群众舞蹈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社会意义,应当成为我们认真总结和研究的课题。顾名思义,中老年舞蹈是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体的一种群众性舞蹈活动

  • 标签: 舞蹈活动 民间舞蹈 舞蹈创作 中老年
  • 简介:作为天主教徒的贝多芬,其一生创作中,取材于基督教文化的作品占有一定的比例,除了晚期著名的《庄严弥撒》外,他还写过相当多的宗教歌曲,而写于1804年的声乐套曲《盖勒特圣歌六首》无疑是其早期重要的,但却又被人们忽视的杰作。其中的第四分曲《大自然对神的赞颂》,承接前三首曲子所营造的悲剧性情感氛围,在套曲中作为一个显著的情绪转折点,本曲向人们展现出创作主体从苦涩、哀号中获得拯救力量这样一个心路历程。文章从歌词文本的情感把握入手,继而就其音乐结构形态进行分析,试图揭示作曲家在营构新的音响风貌时所采用的工艺手段。最后,试图解释该曲整体外在表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以及支撑这些情感所依托的宗教信念。

  • 标签: 贝多芬 艺术歌曲《大自然对神的赞颂》 音乐形态 宗教情感
  • 简介:为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推进新时期京剧艺术普及和传承工作,丰富高校戏曲教育,营造京剧文化高校传承的良好氛围,2018年6月15日晚,由中国京剧杂志社主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协办的“京剧讲、展、演——京剧进校园”活动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学生艺术中心举办。

  • 标签: 中国京剧 校园活动 杂志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发展 戏曲教育
  • 简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灯光音响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灯光音响技术应用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新的方式更能表现音乐艺术的细致与激荡,舞台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音频技术经历多年科技变革,从模糊到清晰,从模拟到数字,一次次改革最终达到极致。舞台照明与灯光就更不用说了,说到20多年前的照明设备,因光源功率不大,灯具无法与目前的计算机灯相比较,控制设备也无法与现有的数控照明台相比较。

  • 标签: 灯光音响技术 音乐实践 舞台表演
  • 简介:1966年生人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艾国山水画工作室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员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黑龙江省画院研究员今日鉴藏美术馆艺术顾问中国山水画俯远法创研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今日鉴藏讯:近日,由当代著名画家艾国'国风'班师生二十余人,并邀请范扬、闫景阳等名家,走进享誉全国的风景区苍岩山进行为期五日的实地写生活动

  • 标签: 先生参加 再现写生 写生活动
  • 简介:文章前半部分,以李铁夫照片、作品及相关史料为线索,通过查证,挖掘了李铁夫热衷于影视及粤剧表演,于1925年参与创立纽约“民智白话剧社”并登台出演角色的史实。文章后半部分,就近来发表的三篇关于涉及李铁夫生平重建文章进行了评述,就其中的某些信息点提出质疑,表达了个人观点。同时,提出了李铁夫研究的相关线索、思路和工作方法,指出当下的互联网及信息相对开放的条件下,李铁夫生平重建的可能性。

  • 标签: 李铁夫 民智白话剧社 谈月色 人口普查 生平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