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周礼》中的“篆”字,其意义是“装饰美化的图案”,不确。通过对《周礼》本身及注,疏的训释,佐以《诗经》、《说文》以及后代学者的说解。考辨得出《周礼》篆:不同“图案”,而是“缠绕”的结论。

  • 标签: < > 非图案 缠绕 考辨 书法艺术
  • 简介:汤宽.笔名泉石.1957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1年毕业于辽宁省艺术师范学校美术专业。1986年毕业于沈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执教于沈阳农业大学。早年师从于李成蹊先生研习花鸟、山水画.并临摹了大量的元、明、清山水花乌画.积累了丰厚的传统功底20余年来利用寒暑假和教学之余.长期不懈地深入生活师法自然。

  • 标签: 艺术师范学校 沈阳农业大学 辽宁 美术专业 师范学院 沈阳大学
  • 简介:所有艺术都是象形文字,艺术家的象形文字愈接近对自然的感官印象,创造它就愈需要想象力的努力.——[德]马克斯·利伯曼(Maxliebermann,1847—1935)我不主张以“变法”与否判定一个画家艺术生命的张力.我总以为,风格展开的轨迹,必定是画家独特的生命经验和对风格理解的综合.齐白石“衰年变法”,毕加索终身不定,而马蒂斯则沉溺于自己的色彩之梦至死不渝,这只能由每个画家的艺术见解与人生机缘而定,决不意味着各人命运之间必然的可比性,应当允许风格的形成与跃变有其自身的逻辑.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陈守先生的这组《水墨》组画正体现

  • 标签: 画家 逻辑 心理情感 生命经验 笔触 象形文字
  • 简介:<正>曾永教授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班,获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71),任教于台大中文系三十四载,诲人不倦,育才无数,学术卓越,著作等身,曾荣获国家文艺奖(1982)、中山文艺奖(1993)、胡适讲座教授(1997)、台湾大学讲座教授(2000-2002)、四度国科会杰出研究奖(1988、1993、1995、1998)、国科会特约研究计划主持人(2001-2007)以及财团法人杰出人才发展基金会任期

  • 标签: 文学博士学位 曾永义 戏曲学 台湾大学 中国文学研究 研究奖
  • 简介:亚"一均七律只能容三宫场,故一均只能有三宫"的理论不确!因为宫场这一概念并非中国所原有的,中国有无三宫以上,当参验事实.宫场框架被提出之合理性,须建立在中国所有的音阶都包括此五正声为前提,但中国与日本唐传雅乐调都包括有不含五正音的音阶.中国有四宫(音阶),且正就是燕乐之四声调--声调就是音阶无关调式,所以古曲的主音才不与声调名相合,燕乐也才无徵调(音阶),宋元后角羽两调(音阶)才会失传.声调若只是调式,则笛上既有七律,就能吹出七调式么!那又为何只列出三种调式而不全部列出(七种或)五种调式呢?中国现仍有的以徵音、角音、羽音为主音的曲调,又是何时何地何以重现的呢?可知非是!

  • 标签: 一均三宫 均·宫·调(式) 调名 调号 “五声框架”说
  • 简介:《韩朋十记》,明初改本戏文,演韩朋拒黄巢而罹难,男女十人仗义救之,故名。《徐氏家藏书目》著录,未题撰者。《远山堂曲品》标作《韩朋》,注日“即《十》”,列入“杂调”。《祁氏读书楼目录》、《鸣野山房书目》亦著录。《重订曲海目》、《曲录》均误人清佚名目。《曲海总目提要》称为“明时旧本,不知何人所作”。日本《泊载书目》有《新刊韩朋十记》一本,称“明武夷景山乐天安云宾考释”。现存明万历十四年(1586)新安余氏自新斋刻本,凡二卷,题’《韩朋十记》;明万历间金陵富春堂刻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以影印,题《新刊音注出像韩朋十记》。《曲海总目提要》叙其事日:“古有韩朋,又名韩凭,世所传青陵台事,夫妇化为蝶者,即其人也。剧以韩、李夫妇笃于烈,宁死不忍离析,故借用其名耳。黄巢、李存孝,亦不过随意点入,非必其时其事也。”《远山堂曲品》评云:“李、郑救韩朋父子,程婴、公孙之后,千古一人而已,惜传之尚未尽致。中唯《父子相认》一出,弋优演之,能令观者出涕。”可见为弋阳腔的本子。

  • 标签: 《远山堂曲品》 南戏 总目提要 弋阳腔 著录 刻本
  • 简介:与自然对话──读《郝伯版画选》有感张祯麒宋大儒程颢在《偶成》一诗中有一句极精辟的话:“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说的是人和大自然的感情依存关系。万物本无意识,四时也无佳兴,但作为主体的人,却会在恢宏变幻的大自然这面镜子中自我观照,引发出千种...

  • 标签: 郝伯义 版画创作 张祯麒 自我观照 版画艺术 北大荒版画
  • 简介:2001年第三、四期发表了王秉的(以下简称王文).本文不同意王文为籥下的结论--匏类、多管笙属乐器;应为竹类、单管、无吹孔、多音孔、斜吹边棱乐器.

  • 标签: 单管 多管 王秉义 古代乐器 中国
  • 简介:历史上最为重视书法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早成定论,他独尊王羲之书法并躬耘翰墨,以最好的示范形象推动了唐代书法的繁荣进程。但是,同为尊王、同样喜爱书法的宋太宗赵光在书史的地位不免相形见绌,而细察史实,笔者认为宋太宗对书法历史的推动作用并不逊于唐太宗。本文试图简要比较两位太宗重视书法的举措和对“尚法”、“尚意”书风的不同影响。

  • 标签: 唐太宗 宋太宗 尊王 尚法 尚意
  • 简介:在1992年举行的“万卯百奖庆祝会”上,得知他获得那样丰硕的成果,使我感到惊喜。六年后的今天,得知他累积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已达到2900余件,在全国和省市级获奖170多项,使我又一次感到惊喜。而今,他是年产百件以上作品的高产户,又是年年获奖的丰收户。天津市向成绩突出的文艺工作者颁发“鲁迅文艺奖”,至今搞了五次,他每次都榜上有名。

  • 标签: 歌词创作 文艺作品 文艺工作者 探究 成果
  • 简介:二簧腔是京剧唱腔的两种主要腔调之一(另一种是西皮腔),它与由其衍生的"反二簧腔"一起,对京剧唱腔的特点及其音乐风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我们对"二簧"一词的具体涵义还缺乏了解,对二簧腔形成地探讨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笔者经研究发现:"二簧"之初是指两根弦的胡琴."二簧腔"早期是清乾隆年间十分流行的"胡琴腔"的别名.今存京剧等剧种中的板腔体二簧腔不同于乾隆年间的"二簧腔".我们对京剧中所唱的二簧腔形成地的探讨不应囿于今天的行政区划,而应联系京剧的传统演唱语音、有关的史料记载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方言语音探讨其形成地.种种迹象表明,二簧腔可能形成于以鄂东北为中心的"楚语"方言区.

  • 标签: 二簧腔 京剧 唱腔 “二簧”
  • 简介:老甲,本名贾浩,是唐山这块热土走出的画家,他带着冀东人特有的纯朴与执着,不落窠臼,着力探索,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新路——阳刚型大写意艺术。

  • 标签: 画家 传统中国画 老甲 写意 艺术 阳刚
  • 简介:一、清震观及其歌台碑全文山西省晋城市巴公镇东四村在清代属凤台县,村中清震观大约肇始于唐。据乾隆版《凤台县志·寺观》载:"清震观在东四村,有天宝元年石幢,或者旧寺也。"同书"辑录"条对此石幢介绍

  • 标签: 凤台县 鸣凤 宗经 晋城市 十三年 山西省
  • 简介:近期,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谭源材的专著《中国古典戏曲学论稿\》(下称《论稿》)。谭源材60年代初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曾在著名戏曲学家王季思门下受教,但到山东近三十年来,大量的行政及社会工作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因此,他多是忙里取闲利用业余时间做戏曲理论研究。他深知自己的工作特点,所以所写文章厚

  • 标签: 中国古典戏曲 宏观把握 戏曲理论 戏曲学 戏曲创作 春风文艺出版社
  • 简介:埙,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其本身就是脑与手创造的产物.埙产生于新石器时期的陶器文化中,其工艺制作本身,是当时生产技术进步的直接反映.由于人工的乐器制作,是扩大人的音乐审美听觉感知力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因此在埙的物化形态中,实际上凝聚着当时已经通过立美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审美听觉心理形态,这是就埙的制作与运用中"脑与手的创造"及其实践的、美学的意义而言.从另一个角度讲,埙的研究,在一般的研究者那里,原本是用脑之事,但是在陈秉那里,却在更高的层面上复归到"脑与手的创造",在一种努力恢复历史"原本的生动"中、或者说是在一种真正的实践研究中来研究埙,从而成就其研究的特色,因而以此为题作此书评.

  • 标签: 陈秉义 《古埙艺术》 辽宁画报出版社 书评 音乐史
  • 简介:河北省武安市固村元宵节期间演出的大型社火傩戏《捉黄鬼》,以队戏捉黄鬼为主,同时还有请神、祭神、送神、镇宅等仪式,以及队戏(包括脸戏,即面具戏)、赛戏、花车、旱船、狮子舞、龙舞、竹马、武术等。在整个《捉黄鬼》演出中,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固村民称其为"长竹"(笔者认为"长"应为"掌"),他当是宋代乐舞引舞人和宋金杂剧引戏人"竹竿子"在当今的遗存。他不是巫师,也不由巫师扮演,而是由村民扮演。他不是剧中的角色,而是每出脸戏开场词和全部或大部分唱

  • 标签: 演出 角色 仪式 元宵节 村民 扮演
  • 简介:<正>王平先生,1919年生于广州。早年曾先后随我国老一辈著名音乐家马思聪、郑志声等人学习作曲,并向法国巴黎音乐学院A.Gallon教授(1891—1969)学习管弦乐法。在尔后半个世纪的音乐生涯中,历任广西艺术馆研究员,国立歌剧学校讲师,广东艺术专科学校、华南文艺学院、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及湖北艺术学院副教授、教授,武汉音乐学院教授。

  • 标签: 创作风格 素描 三峡 音乐作品 标题音乐 音乐学院
  • 简介:记得15年前,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著名青年山水画家杨留历时54日,行程两万余里.饱游饫看,搜尽奇峰.作速写三百余幅,笔耕一年半.以浪漫主义手法创作了中国第一件表现西南六省名山大川的巨制《西南万里江山图》卷《0.35米×250米》。画面气势磅礴,意境深遂.技法多样,笔墨苍润.变化万千.自然天成.观者如身临其境,享受其无穷之情趣.至今仍留下深刻的印象。

  • 标签: 山水画艺术 彰显 浪漫主义手法 中央电视台 山水画家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