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1 个结果
  • 简介:永祚寺俗称双塔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是太原标志性建筑。寺内现存《宝贤堂集古法帖》和《古宝贤堂法帖》分别为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晋世子朱奇源集刻,和清代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太原知府李清钥从李氏家藏法书中选镌而成,20世纪80年代从傅公祠迁置于永祚寺碑廊。本文以二部法帖为例,通过校勘诗文刊本、先贤手迹和散佚书论,阐述了二帖文献价值,并从二帖异同对比说明了其艺术价值

  • 标签: 《宝贤堂集古法帖》 《古宝贤堂法帖》 异同 文献价值 书法价值
  • 简介:探讨习近平读书观不仅可以为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奠定重要基础,还可以为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学理启迪。学界应通过注重理论视野、方法多元和凸显整体性、力避碎片化,进一步推动习近平读书观研究工作。

  • 标签: 习近平读书观 研究价值 研究现状 研究路径
  • 简介: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家中,吴冠中可以说是杰出代表之一。他是中国从现代到当代跨世纪绘画典型画家之一,他一生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表现形式与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践行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创作理念。几十年孜孜以求艺术实践,形成了他鲜明个性风格和艺术特色。他用一幅幅经典作品恪守着“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心底”真情实感和创作理念,表达了民族和大众审美需求,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 标签: 当代价值 吴冠中 艺术人生 油画民族化 文化艺术事业 西方绘画
  • 简介:随着理学社会化进程加速,南宋诸儒家国天下同构理想更加宏大。以夫妇为核心家庭被视为价值承载者,是建构秩序基石。通过对典范形象价值熔铸,南宋诸儒对循理节欲夫妇关系给予了导向性诠释,两性情感在家庭生活中不断收敛,夫妇之义作为儒学价值体系组成部分被充分彰显。传统意义上夫妇之职在'天理'范畴中得到合理系联,原本无涉外事阃内之政逐渐拓宽边界,呈现出更加鲜明社会化特征。在重建礼制、增进价值认同过程中,南宋诸儒着意对'女士'形象进行了道德重塑,夫妇以道相合成为典范书写重要标准。双方均需以道自任,共同肩负践行和传承儒道使命,夫妇同志作为士阶层理想婚姻被南宋诸儒大力倡导。

  • 标签: 南宋诸儒 夫妇形象 典范 价值观
  • 简介:姚鼐在乾隆年间参与编纂《四库全书》,所撰提要拟稿后经刊行成《惜抱轩书录》。长久以来,学界都是通过此书来研究姚鼐与四库提要之间关系。国家图书馆所藏《惜抱轩四库馆校录书题》在篇数、字句等方面都与《惜抱轩书录》有所差别,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通过对此书研究,可以为认识姚鼐在四库馆时思想和活动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姚鼐 《惜抱轩四库馆校录书题》 《四库全书总目》
  • 简介:民俗价值观是民俗学核心命题之一,但长期以来民俗学研究并未建立起科学系统民俗价值观体系。从民俗本体论角度出发,以'中国当代民俗学者'为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将访谈资料与文献研究成果进行'对读'研究,来归纳、总结民俗学学术共同体对民俗价值理论共识,形成对民俗文化当代价值认识,是民俗价值观研究一条重要路径。研究表明:民俗价值存在于三个维度上,即对人类个体生活层面的规范价值;作为地方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意识基础价值;完整反映人类知识谱系价值

  • 标签: 民俗 价值观 价值维度 民俗学者
  • 简介:鲁迅曾说:“有地方色彩,倒容易成为世界。”若以此来,形容昆曲发展历史,再贴切不过。昆曲,起源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也称昆山腔、昆腔,曾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

  • 标签: 昆曲 世界 民族 地方色彩 发展历史 元末明初
  • 简介:要挣脱家园人必须生活在现实土地上,即使传说中天神如格萨尔王者,也需要到大地上建功立业以得流传不朽之英名。尘世间人们物质生产、精神生活,更是须臾离不开土地。阿来出生在汉藏混合“嘉绒藏区”。他说:“我更多经历和故事,就深藏在这个过渡带上,那些群山深刻褶皱中间。”

  • 标签: 土地 阿来 精神生活 格萨尔王 建功立业 物质生产
  • 简介:陈修良(1907-1998)同志解放前曾经担任中共地下党南京市委书记,解放后曾经担任南京市委组织部长、浙江省委宣传部长等重要职务。她是一位知名女革命家,也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她于晚年亲笔撰写回忆录《我走过道路》,从微观到宏观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历史变迁中许多真实情景,以及这位知识分子型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漫长心路历程。本刊节选其中精华,以飨读者。该回忆录系其女沙尚之女士交由本刊发表,特向沙女士致谢,郝铁川教授亦对本文做了贡献。

  • 标签: 沙孟海 华美医院 桐城派
  • 简介:《红旗》杂志是在党中央、毛主席直接关怀、具体指导下创办。早在1955年10月,党七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就指出各省市要办好刊物。1958年1月,毛主席在南宁会议上正式提出创办中央理论刊物问题。这年3月,创办中央理论刊物决策在成都会议上被具体化。在1958年5月召开八届五中全会上,毛主席作出创办刊物正式决定,并定名为《红旗》。

  • 标签: 《红旗》 毛泽东
  • 简介:南桥,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贺站社区陈六村大屋饶湾,建于660余年前元代。该桥为单孔券顶石拱桥,长36.7米,宽6.3到7.4米,桥拱跨度6.9米,桥面距水面高约10米。桥外表砌以红砂石板,内填石块、黄土,桥面铺大石板。南桥是武汉、湖北现存年代最早且有确切年代可考桥梁建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1989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老桥 价值 江夏区 武汉 南桥 桥面
  • 简介:明代“大礼议”纷争,使杨慎成为“被逐罪臣”而放逐滇南三十多年。这是杨慎个人不幸。“大礼议”事件或使大明王朝失去一位优秀政治家,但是,却使中国历史获得一位杰出文化人。杨慎努力促成边疆各族与汉民族文化大融合,直接推动和发展了云南文化。这是中国文化尤其是西南地方文化“幸运”。

  • 标签: “大礼议”纷争 被逐罪臣 杰出文化人
  • 简介:近年武汉公众参与湖泊保护治理空间特征与城市开发建设时序密切关联,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但随着武汉湖泊时代性转变,尤其是中心城区湖泊园林化比例提升,环湖开发力度空前,城外湖相继转变为城中湖,郊区湖泊工程化景区化增多,今后武汉公众参与湖泊保护治理必将出现不同空间策略。中心城区公众参与虽仍居主导地位,但参与重心将在共治共享,从"护岸"转向"护水"和"利生"、"利民";新城公众参与湖泊共建共治将成为热点,力避中心城区湖泊老路,"护岸"与"护水"是当务之急;远城区则重在唤起本区公众参与意识,以点带面。

  • 标签: 武汉 湖泊治理 公众参与 城市化 新城 湖泊眼
  • 简介:本文以葛亮长篇小说《北鸢》中非核心小人物为研究对象,从故事情节、描写入手,概括葛亮通过对于小人物塑造,如何进入民国史书写。葛亮在小人物身上所表现出对于历史真实感慨与深刻刻画,对于历史文化传承问题思考和在小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对于历史趋势描写,都为他历史长卷写作增添了细节上可信。在葛亮小说写作中,也存在概念化历史之下的人物趋同化问题。葛亮《北鸢》作为七零后作家在历史写作中代表之作,对于民国史写作有再次丰富和带来新问题意义。

  • 标签: 葛亮 《北鸢》 小人物
  • 简介:建国初期1955年,我在汉口一元小路武汉市实验小学读五年级,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实验小学是那个年代市里重点小学,校舍好、师资强,少先队工作也很活跃,备受市里关怀和社会各界重视。当时,在全校同学中组织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是少先队一项重要工作;可是,适合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却很少。

  • 标签: 少年儿童文学 少年儿童读物 中国作家协会 《长江文艺》 职业使命感 秦瘦鸥
  • 简介:吏部是清代中央人事管理部门,与明代比权力下降较大,运行中受到多方牵制且尚书兼差过多,无暇部务。丙午改制中,因与宪政要求冲突,吏部裁留成为论争焦点。基于自身利益和本位主义,改裁双方斗争激烈。陆润庠等吏部尚书为使吏部能够见纳于宪政,在体制内进行技术性改革。在机构改革与权力调整不同步情势下,吏部最终被裁,其职权并入内阁。

  • 标签: 丙午改制 吏部 吏部尚书
  • 简介:每年毕业季,各种毕业赠言饱含深情,精简凝练,给人带来美好回忆。而当年大师们毕业赠言,独具魅力,更让人回味无穷。胡适阐释人生真谛.胡适先生毕业赠言,睿智中阐释人生真谛。1929年,胡先生给当年毕业生赠言是:“不要抛弃学问。”这是因为,以前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一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心愿去自由研究了。”

  • 标签: 毕业赠言 大师 毕业文凭 毕业生 胡适 人生
  • 简介:2019年是共和国七秩华诞,也是武汉解放70周年。美国著名城市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多少座城市又无一不是时间产儿。'武汉这座古老而年轻城市作为'时间产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高峰,为书写'中国时间'作出了卓越贡献——盘龙城将武汉城市起源定格在3500年前,武汉是中国有3000年城龄为数不多城市之一;汉正街作为汉口'母街'。

  • 标签: 武汉解放
  • 简介: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加强党政治建设并且突出政治建设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和经验总结,政治建设是影响中国共产党建设成效决定性因素。立足于新历史方位,分析党政治建设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进一步加强党政治建设,开启党政治建设新征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标签: 政治建设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 简介:对儒家仕进之路质疑,使得《红楼梦》试图借助对"女儿"纯洁认同实现对文化危机拯救。作为对"香草美人"文化隐喻传统继承,"女儿"之真、纯、美在明清之际被视为"道德纯洁"和"政治干净"象征,并因此被赋予形而上意义。但是《红楼梦》展开过程却宣告了此一拯救失败。其原因可归结为:其一,宝玉女儿崇拜论狭隘;其二,宝玉对女儿气质偏至认同。因之,"女儿"终将长大与"诗性"终将逝去,最终导致了整个诗性家园毁灭。故而《红楼梦》既展示了对"女儿"救世理想憧憬,又亲自进行了拆解。所以籍此,《红楼梦》不仅将晚明以降对"女儿"、"情"讨论推向更深更远处,同时亦对文人在当时语境中自我价值选择困境做出了一个批判性、寓言性表述。

  • 标签: “女儿”纯洁论 香草美人传统 才子佳人小说 文化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