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校勘是编辑的分支学科,也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必经程序及关键环节。地方志校勘除包含了与其他文稿、书刊相同的内容、文字校勘外,还承担着志书体例、篇目、图、照、表的校勘,以及志书资料、史实真伪的鉴别和考据(证)任务,关系着一部志书的优劣成败。鉴此,认真研究方志校勘是事关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志书质量及发展方志事业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试从校勘的涵义、地位、作用及方志校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方志校勘的探究和设想,以期引起方志同仁的关注和重视。

  • 标签: 校勘学 地方志 志书体例 分支学科 编纂工作 文字校勘
  • 简介:在清初至民国的校勘实践中,存在着一种在底本上著录参校本行款,并标识参校本行款起讫的校勘方法,该方法被称为“勾勒行款”,具有学术史上的“典范”意味。本文从题跋书志中勾稽史料,结合若干善本实物,重建勾勒行款典范的形成、普及、嬗变的历史场景,理清其内在学理脉络,指出古籍物质形态与文本错讹具有深层的内在关联,而这正是“勾勒行款”得以建立的学理前提。

  • 标签: 勾勒行款 校勘学 版本学 毛扆 黄丕烈
  • 简介:随着汉语古籍数据库的研发和使用,如今他校资料的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陈垣先生“古籍校勘四法”的具体应用可作重新检视。本文从一系列个案的校勘实例归纳证实:古籍数据库的开发,意味着一个他校时代的降临,相关的学术规范与选题策略也值得探讨与思考完善。

  • 标签: 汉语古籍校勘 数据库 他校资料的利用 学术规范与选题
  • 简介:民国校勘是现代学科意义上校勘理论的滥觞时期,在这一理论嬗变过程中,梁启超的校勘方法奠基了现代校勘的理论基础。陈垣提出的“校勘四法”标志着现代校勘的正式创立。胡适的《校勘方法论》集理论、方法、历史于一身,对校勘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使它更加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张舜徽的理论创新则使校勘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民国校勘理论与方法的嬗变促进了这一学科的快速发展,也为校勘屹立于现代学术之林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民国 校勘学 理论 方法 嬗变
  • 简介:自清末至今,《韩非子》一书了出现了多种校注本,均是以影宋乾道本为底本,用其他版本对其进行校勘,纠正了不少讹误,但也存在着误校的现象。误校的原因有二;一是不知字词古义,二是不明通假。本文对部分误校的字词提出了商榷,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证。

  • 标签: 韩非子 校勘 商榷 误校
  • 简介:<正>古籍整理,除了要求整理者应较为熟练地掌握目录、版本校勘这些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求掌握一定程度的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整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应付裕如,进行正确的校勘.这里想以音韵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 标签: 古籍校勘 音韵学 长桥 韵脚 古籍整理 韵部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两类校勘记的考察,对整部的撰写体例有所说明,并由此对这部著作的成书过程作了点再思考.

  • 标签: 校勘记 圈(O)
  • 简介: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为清代校勘集大成之作,是我们阅读《十三经注疏》时需要经常翻检的一部工具书。关于这部大著的成书过程,阮元在《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各经《校勘记》前的序中讲得很明白。比如《春秋公羊传注疏校勘记序》就说:'元旧有校本,今更以何煌所校蜀大字本,宋鄂州官本,及唐石经本,宋元以来各注疏本,属武进监生臧庸胪其同异之字,元为订其是非,成《公羊注疏校勘记》十一卷。'其他各经《校勘记序》最末都有类似的话,只不过臧庸换成了顾广圻、李锐,或者其他人。阮元在《宋本十

  • 标签: 中的校勘 十三经注疏 校勘记
  • 简介:本文拟从古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传世藏书本《方言》提出一点意见。该本是最新的《方言》点校本。事理者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新式标点,使用简体字,对这部旧本错误很多的古籍进行样理,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是其中仍有一些值得商讨的地方。第一,该本对前人成果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以致在校点方面出现了一些疏漏。第二,该本在校勘体例上未能一经贯之,以致出现了失校,误校以及改动底本而不出校记等现象。

  • 标签: 传世藏书本< > 古文献整理 校勘 质疑 标点
  • 简介:《魏书》卷一《序纪》曰:“平皇帝讳绰立,章帝之少弟也。雄武有智略,威德复举。七年,匈奴宇文部大人莫槐为其下所杀,更立莫槐弟普拨为大人,帝以女妻拨子丘不憨(勤)。”同书卷一O三《匈奴宇文莫槐传》曰:“莫槐虐用其民,为部人所杀,更立其弟普拨为大人。普拨死,子丘不勤立,尚平文女。”

  • 标签: 《魏书》 校勘 匈奴
  • 简介:段、顾之争,是校勘史上的著名论争,在清代学术史上影响颇为深远。争论的一方段玉裁(1735-1815),字若(?),号茂堂,江苏金坛人,为清代小学名家,曾师从戴震,是皖派校勘家的代表之一。另一方则是被誉为'清代校勘第一人'(神田喜一郎《顾千里年谱》)的顾千里(1766-1835),名广圻,号涧革,以字行,江苏元和人。他是江声的高足,惠栋的再传弟子,吴派校勘家的代表之一。关于段、顾之争,后人颇多议论,或是段非顾,或是顾非段,各执一词。这不仅因为段、顾二人名声大,引人注目,而且由于段、顾之争而生发出顾千里与黄丕烈的交恶以及陈仲鱼调停段、顾之争诸

  • 标签: 顾千里 再传弟子 神田喜一郎 以字行 清代学术 皖派
  • 简介:一代名人、被号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的鲁迅先生,早年曾校勘过《岭表录异》一书。《岭表录异》,现在已成为广东地方文献丛书之一种,为唐昭宗代(公元889~904年)任职广州司马的刘恂,任满上京,以扰攘退居南海而作。所记为南国珍奇的草、木、鱼、虫、鸟、兽和风土人情,地域广及今之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其中以记广东为多。

  • 标签: 岭表录异 唐昭宗 越南北部 地方文献 《永乐大典》 刘恂
  • 简介:<正>语法学是研究造句和用词规律的学科。训诂和校勘是解释和校正古书的学问。古书主要是古语言的记录。古语言不可能离开古语法。因此解释或校正古书时常会遇到语法上的问题。如果运用古语法知识来解释和校正古书,就会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更正确,更便于说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不过语法学在我国发展较晚,《马氏文通》以前,我国只有些研究虚词的书,如《助字辨略》、《经传释词》等,而没有系统的语法学。近代和现代虽然有些人研究古语法,但也很少有人应用古语法知识来解决训诂、校勘中的语法问题。因此不但前代人不会运用古语法知识,乃至在训诂、校勘上发生语法上的错误,就连现代人也常常犯同样的毛病。

  • 标签: 语法学 古语 训诂 主语 “之” 《吕氏春秋》
  • 简介:屈原《离骚》:“吾独穷困乎此时也。”汉王逸注:“言我所以饨饨而忧,中心郁邑,怅然住立而失志者.”宋洪兴祖《楚辞补注》云:“忧,一作自念.”

  • 标签: 《楚辞补注》 校勘 异文 《离骚》 洪兴祖
  • 简介:素号难读,文字古奥,俗字迭出.高文铸先生校注的.深入精细,兼有前贤校理成果,堪称精善之作,然而书中仍有失当之处,本文选择的流行版本,仔细查勘,又对的相关内容,于中医典籍中能够稽考者,亦加以旁校覆核,从而纠正了书中校勘上的一些失误.

  • 标签: 《医心方》 考证 校勘
  • 简介:<正>宋代雕版印刷发达,极大地促进了校勘的发展。宋代的程俱说;“议者以谓,前代经史皆以纸素传写,虽有舛误,然尚可参雠。至五代,官始用墨版摹六经,诚欲一其文字,使学者不惑。至太宗朝,又摹印司马迁、班固、范晔诸史,与六经皆传,于是世之写本悉不用。然墨版讹(马交)初不是正,而后学者更无他本可以刊验……”(《麟台故事》卷二》校雠》之《书籍》条,重点号为引者所加)因此,任何一书在付梓之前,都要精加校勘,以便成为一个讹误较少的本子。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又加之宋代诸帝十分标榜“文治”,故宋代对历史文献的校勘出现了空前的规模。仅以官方为例,据《麟台故事》记载,从太宗淳化五

  • 标签: 校勘者 新唐书纠谬 宋代 后汉书 历史文献 五代史纂误
  • 简介:1.六月壬戌,帝至都.甲寅,晋帝禅位于宋.(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一/页21)校勘记:张元济、张森楷并云:壬戌后,同月内不得有甲寅.按是月甲寅朔,初九日壬戌、十一日甲子.但云'六月至京师,晋帝禅位于王'.出'壬戌'、'甲子'而无'甲寅'.疑'壬戌'与'甲寅'互倒.

  • 标签: 中华本 《南史》 校勘记 史料考证 《宋书》
  • 简介:清阮元校刻《左传注疏》哀公八年载:吴为邾故,将伐鲁,问于叔孙辄。叔孙辄对日:“鲁有名而无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日:“非礼也。君子违,不适雠国。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托也则隐。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恶废乡。

  • 标签: 注疏 左传 校勘 刻本
  • 简介:《清史稿》李鸿章传原文约六千余字,由于撰稿者观点的偏颇、资料的短缺以及时代的局限,错漏舛误之处不少.以一窥全,属于《清史稿》人物列传中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可归纳为四方面:一、结构失调,偏重政治、军事,而忽略其他方面.

  • 标签: 《清史稿》 李鸿章 人物列传 军事 晚清 资料
  • 简介:本文对清代胡克家主持重刊的宋本《昭明文选》的校勘记《文选考异》,作了叙述和总结,目的是在于强调它在“文选学”历史上的地位。文章认为胡克家《文选考异》对版本流传过程中造成的《文选》异文,及李善与五臣注的相淆乱作了一次全面的清理,使我们得以窥李善注的原貌。文章还认为《文选考异》注意了考因、内证、训释的方法去进行校勘,在方法上师法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宋朱熹的《昌黎先生集考异》。文章还举了其中诗歌部分的实例,来举证《文选考异》的基本校勘方法。总之,认为《文选考异》在“文选学”史上有它一定的历史地位。

  • 标签: 胡克家 昭明文选 文选考异 校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