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60年代初,“国军”新文艺运动热浪滚滚,许多著名学者、文艺家参与这项活动。那时我在“国防部”资料中心服务,结识不少文化艺术界人士,胡秋原先生是其中的一位。他身高180公分左右,面色清癯,戴近视眼镜,操着浓重的湖北黄陂口音。他写字稍大,例如用300字稿纸,他最多只写75个字,不过,写的字非常清楚易认。

  • 标签: 胡秋原 《诗经》 新文艺运动 宫廷文学 资料中心 外国留学生
  • 简介:君主论是明亡前后士人的明代政治批评的重要方面.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表征之一,即这一时期富于深度的有关君主的论述——通常认为以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君》为代表.本文试图将这一时期的君主论置于其时语境中,置于士大夫与“君/臣”有关的伦理实践中,分析有关论述的内在逻辑,士大夫经由“君/臣”一伦的自我界定,他们借诸君主批评所表达的自身欲求。

  • 标签: 君主 君臣 仁/暴 明代 清代 士人
  • 简介:本文由西方对"史时代"的界定,讨论中国史时代的定义,以及考古学在史时代研究的地位.由西方对史时代的定义考察中国古史,认为中国的史时代的时间段应定于文献所记载的夏至西周晚期,考古学上的龙山时代至西周晚期;而中国史时代的研究工作是对以中原为中心,兼及与之有联系的各种族群、文化进行全方面的、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 标签: 西周晚期 考古学 中国古史 综合性研究 中原 龙山时代
  • 简介:祁论画有强烈的宗派意识,之所以论定宗派传承、判定正邪,是为了示人以从入之径,以免被误。他学黄公望而上追元笔宋法,似可与当年赵孟頫倡“古意”相拟。他的“意在笔先,为画中要诀”,既包括“品”、“格”,又兼及“经营位置”。他论用笔“七忌”,是“中道”在画理、技巧上的体现,将“藏锋”推及风格,是独得之见,他还以理、气、趣为作画之要。对他的仿古、学古之论应作具体分析.不应一筝抹杀.

  • 标签: 王原祁 绘画思想
  • 简介:我国著名学者、教授、政论家、台湾知名人士胡秋原先生,生平以大智大勇,为坚持国格、人格而官司不断,人生跌宕起伏,饱经风霜。他先后加入过共产党、国民党,后又脱离共产党,还两度遭国民党处分,传奇的一生颇具戏剧性。近几年来,笔者与老先生书信、电话、传真交往不断,总想为这位自木兰山窝飞出去的风云人物写点什么,一直难以提

  • 标签: 国民党 台湾当局 共产党 和平统一 南京政府 中华民国
  • 简介:隋唐长安城建在龙首上,和汉长安城不同,龙首高亢,上亦复参差不平,隋唐长安城正是利用这样的地形,区别皇城、宫城和外郭城以及官署民居的划分,显得错落有致。龙首既高亢,供水可能成为问题,隋唐长安城却开凿渠道,引交水、水、沪水以及义谷水入城,遍及各处,较汉长安城更为方便。这都显示隋唐长安城对于自然环境的善为利用,值得后世珍视。

  • 标签: 龙首原 隋唐长安城 交水和水
  • 简介:<正>从语言学上说,对做生意的“圩市”和商业活动上的“买”、“卖”等名词,壮语都有自己的民族语称,如南部方言谓圩市为非(fei~4)、买为取(si:4)、卖为开(hai~4),北部方言叫作伟(wei~4)、初(Caw~4)、该(Ka:i)。不难看出,壮语的这些语音与汉语的读音是不同的。表明壮语的这些语音并非袭自汉语,壮族地区的商业活动,自古以来就有,壮族应是一个善事买卖、经商的民族,壮族并非是象一些史书所说的是个“不知商贾”的民族。历史上壮族地区“多妇人为市”就证明了这一点。但不容讳言,历史上壮族人经营商业

  • 标签: 壮族人 探原 壮族地区 壮族先民 圩市 壮语
  • 简介:《白鹿》以渭北高原悲怆激壮的社会变迁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以鹿兆鹏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奋斗经历和以田福贤等国民党官员步步走向腐败为社会政治主轴,以白嘉轩为代表的白鹿原人坚定自信的生活信念为心理文化线索,以朱先生沉稳自若一以贯之的儒家思想为传统文化...

  • 标签: 《白鹿原》 国民党 解放战争 历史文化 共产党员 国民革命
  • 简介:陈散与'同光体'日本人写了一部中国诗史,以屈原始,以陈散(三立)终。我认为:单就这点来言,它是合于事实的。首先,陈三立的志洁行芳,诗兼风雅,渊思窅虑,想象恢奇,确与屈原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就陈三立所代表的'同光体'说,它和唐代的'元和体'一样。'诗到元和体变新','同光体'亦是新变之体。就三千年诗史来说,它总结屈原以至龚自珍之经验,为旧

  • 标签: 同光体 陈三立 元和体 散原精舍诗 中国诗史 志洁行芳
  • 简介:昆仑丘与西王母以及与之有关联的众多神话人物,构成中国神话的一个庞大家族。昆仑多义,大而别之,有地理昆仑与神话昆仑。本文所论,仅限于神话昆仑与山神西王母。(一)“神话昆仑”是一个有限制的概念。昆仑之丘是“帝之下都”,是诸神聚集之山,如同聚集了众神的古希腊之奥林匹斯山。昆仑之丘又是“天地之脐”、“天之中柱”,把天地连接起来。(二)西王母的相是昆仑山神。西王母居于玉山,穴居,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其职司是刑杀之神。西王母又兼为古之医巫。(三)西王母是昆仑之丘(西王母之山)的王者。她有自己的领地,显系一个原始部落的女头领(酋长)。

  • 标签: 西王母 昆仑丘 山神 血族 神话 昆仑山
  • 简介:<正>清康熙、雍正时期陈元龙(1652—1736)编纂刻印的《格致镜》,是一部清代比较突出的所谓格致的类书。“格致”就是研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也带有科学知识的意思。该书“凡例”中说:“每记一物,必究其原委。”所以叫作“镜”。陈元龙在自序中明确地提出了他的宏伟志愿:“予尝阅罗颀《物》、刘冯《事始》诸籍,皆可以资考稽。或略弗详,或缺未备。欲囊括万有,以成一书。”即决心把清朝以前的古代典籍中有关科学知识的记载,分为30类:乾象、坤舆、身体、冠服、官室、饮食、布帛、舟车、朝制、珍宝、文具、武备、礼器、乐器、耕织器物、日用器物、居处器物、香奁器物、燕赏器物、玩戏器物、谷、蔬、木、草、花、果、鸟、兽、水族、昆虫。“核其出处,晰其名类”(自序)编纂成100卷110万字的《格致镜》一书。

  • 标签: 引书 今注 日用器物 释名 屏风 世说新语
  • 简介:祁为清前期著名画家,清初“四王”之一,他遵循摹古之路,宗法元代黄公望,浅绛山水尤为独绝。本文以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的王祁《南山图》轴为据,分析了他的构图方法、用墨特色及绘画风格。

  • 标签: 王原祁 《南山图》 构图 用墨
  • 简介:山位于吉安市城南十五里,地处赣江之东,盘亘数十里。唐神龙年间(公元705年)达摩祖师弟子七祖行思惮师在青山开山立寺。寺初名“安隐寺”,宋英宗赐额。公元1105年改名“净居寺”,宋徽宗赐额。青山寺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是江南佛教圣地之一,盛名于中外,也是我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青原山 净居寺 达摩祖师 赐额 佛教圣地 安隐寺
  • 简介:周人由豳地徙至岐山,当时应是湿润一半湿润气候.周人将定居处选择在岐山南麓的山前冲积扇地带,而不是如新石器时代先民那样选择在诸沟汇合处的黄土塬上,表明有将这里建成政治中心的意图.夏商周三代的崛起,都与其不断追求生境优化直接相关,这对于探讨中国文明起源的动因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夏商周 新石器时代 周人 中国文明 周原 三代
  • 简介:为了研究周出土甲骨的灼烧状况与风化原因,用测色色差、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镜和显微红外等多种分析手段对九种周原无字甲骨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被分析样品都曾经受不同温度的灼烧,造成有机质丢失与骨头结构的破坏,这是导致甲骨风化的主要原因.出土后用酸浸泡清洗水垢,可能是导致甲骨风化的另一原因.在用于研究甲骨灼烧状况的诸多方法中,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镜分析两者的作用突出.

  • 标签: 周原 甲骨 颜色变化 X射线衍射分析 热重分析 扫描电镜
  • 简介:陈三立(1853-1937),字伯严,号散,义宁州(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光绪十二年进士,授吏部主事,未到职。后随其父,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推行新政。慈禧政变之后执政,父子同被革职,永不叙用。迁居南昌西山。后来居金陵、上海、杭州、庐山、北平等地。卢沟桥事变后,绝食拒药而逝。他是近代著名古文大师,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近代江西诗派首领。诗坛、文坛中人,仰之如泰斗,请其作序题辞及作墓志铭者甚众。先后刊有宣统二年商务铅印本《散精舍诗》、民国十一年商务铅印本《散精合诗续集》、民国二十五年商铅印本《散精舍诗别集》、1949年中华书局本《散精舍文集》。由李开军点校的《散精舍诗文集》(2003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即以上述书为底本,搜集了不

  • 标签: 举隅 刊误举 散精舍
  • 简介:<正>一九八○年三月,四川省新都县马家公社发现一座战国时期的土坑木槨墓.出土的随葬品中有两件铜印,其中有一件方形铜印引入注目."方印一枚.宽3.5、高1.4厘米.背微拱,中为鋬钮,有四饕餮组成的图案纹饰.印文为一组’巴蜀图语’符号.下部两侧各立一人,伸手相握,手下置一罍.手上有一图形符号,在墓内所出的一些铜器上,均雕刻与此图形繁简略异的符号.图形两侧又各有一口向上的铎.用图语组合成的印章过去很少见,可能是墓主人生前用物."(图一)

  • 标签: 图象 战国墓 荆楚文化 出土 战国时期 墓葬
  • 简介:在诸暨市马剑镇一带,广泛传播着明初著名医学家戴礼的神奇故事。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医学家,在马剑镇建立起戴礼纪念室和纪念亭。它与金肖支队的纪念馆和纪念亭,交相辉映,成为山区人民的爱国教育基地,是这个山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标签: 纪念馆 医学家 明初 明朝 风景 爱国教育
  • 简介:<正>清代伟大的学者戴东原先生名震,于公元1723年(清雍正元年)生在休宁隆阜。先生幼年从师读书,刻苦鑽研,好疑问。18岁随父到南丰时,便在邵武设私塾教学。20岁后,从汉学家江愼修(永)学礼经、算学、輿地、鐘律、声韻等,进步很快。22岁开始著作,29岁中秀才。后因其著作闻名京中,在钱大昕的推荐下,尚书秦蕙田请他襄助编写《五礼通考》。34岁时,去高邮教学。次年在扬州结识了学术界享有盛名的惠栋。50岁在浙东“金华书院”讲学。53岁参加会试,赐同进士出身,投翰林院庶吉士。后被清廷召到京中担任四庫全书馆篡修官。于1777年(清乾隆42年)5月,在北京逝世,享年55岁。戴东原先生毕生致力于研究和著述工作,是我国18世纪的一个卓越的学者。他在哲学、考据学、天文学、数学、心理学、物理学、文学和音韻学等方面都有很深造诣,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和考据学大师,在学术上贡献很大。他的著作如《孟子字义疏证》、《善》、《象》、《方言疏证》、《尔雅文字考》、《历问》、《古历考》、《策算》、《勾股割圜記》、《九章补图》、《周髀音义》、《九章音义》、《考工记图》、《屈原赋德》、《毛郑诗考》、《水地记》、《戴氏水经注》等,对研究和整理我国的古代学术,具有很高的价值。

  • 标签: 考据学 唯物主义者 汉学家 心理学 教学 庶吉士
  • 简介:<正>秦始皇二十六年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此三十六郡的名称,说者不一。九郡是否在此三十六郡数中,也是历来争论的一个焦点。首创九郡不在三十六郡之中的说法,始于全祖望。全祖望于《汉书地理志稽疑》中说:“<匈奴传>,赵有雁门、代郡、云中三郡以

  • 标签: 秦始皇 十三年 匈奴 全祖望 赵武灵王 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