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是古人盛放随身携带物品的袋,商周时期即已出现,汉唐时期作为一种服饰礼制代表一定的官阶品帙。除现存出土实物以外,在墓葬壁画、画像石、石雕人物、陶俑等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佩戴鞶的人物形象,经分析后发现。丝绸之路往来的胡人佩戴鞶的现象非常普遍,表明胡人尤其是来自中亚的粟特人有佩戴鞶擎的习俗。

  • 标签: 鞶囊 胡人 粟特人
  • 简介: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匣是我国传统手工艺,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风格。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经过不断技术改进和经验积累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专业包装技术。清代匣多以楠木,红木等木材为壳体,以后逐渐发展为纸板和天然纤维织物为主导材料。有需求才能有规模化生产。清代国内一些大中城市都有匣店铺,京城更是如此,尤其是宫廷造办处

  • 标签: 传统手工艺 造办处 纸板 制作过程 天然纤维织物 完美结合
  • 简介:<正>清仁宗嘉庆二年(1797),贵州南笼府和贵州、广西交界地区爆发了由王仙领导的苗民反清起义。自雍正年间,清廷对贵州、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以来,虽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一面,但同时也给该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在贵州和广西交界的苗族地区,大量涌入的汉族地主阶级和高利贷者,与清廷各级官吏及苗族上层统治者相勾结,对苗族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压榨和欺凌。他们大量兼并苗民土地,使其“尽成佃户”;同时又用高利贷进行盘剥,借谷一石,不出一月竟收三五石之巨,从而给苗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正如这次起义首领韦七绺须(即韦朝元)所说:“苗民穷苦,重利借债,后来债负愈多愈穷。”。这样,就造成了以清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与广大苗民的尖锐对立。

  • 标签: 起义军 起义者 清军 贵州 地主阶级 交界地区
  • 简介:清代前期,日本处于江户时代的“锁国”时期,只有中国的“唐船”和荷兰船舶获准驶入长崎港,合法展开贸易。随着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通商,唐船源源开往长崎,江南刻印的书籍成为输日的大宗商品,在书籍流通史乃至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至今未见人系统研究。本文主要依据较少为人引用的日本学者永积洋子的《唐船输出入品数量一览1637—1833年》一书和著名中日文化交流史家大庭惰整理的尚未为人引用的三份输日汉籍书目,探讨清代前期江南书籍输日的数量,书籍的出港地,输日书籍的内容、价值,以及江南书籍刻印与流通市场等问题。

  • 标签: 清代前期 江南书籍 流通日本
  • 简介: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在业内早已蜚声世界.接下来,中国的老百姓也将记住这个名字。因为就在不久前.他刚刚击败扎哈·哈迪德和弗兰克·盖里,接下了继奥运场馆以来在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建筑工程——中国美术馆新馆。

  • 标签: 世界 中国美术馆 建筑工程 奥运场馆 建筑师 老百姓
  • 简介:笔者曾对堆协玛歌舞的曲体结构方面做了分析比较,并写有关于其结构上的关系一文,进而提出二者属'兄妹艺术'.经过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而发现:这两大艺术品种的曲体结构大致趋于相似,而它们各自的表现色彩却截然不同.其中,堆协歌舞具有阳刚特征,玛歌舞具有阴柔特征.由此可见,把它们称为'兄妹'艺术的说法是恰如其分的,一点也不过份.另外,不仅在传统习俗上,而且在当代,往往把这两大艺术品种划为一种类别而相提并论,并已约定俗成,视之为拉萨地区特有而别具一格的艺术品种(在此所指的堆协是指拉萨堆协,它与堆巴堆协的区别在于高雅、细腻.而堆巴堆协的特点是粗犷、朴实).因此,我们把这两大艺术品种作为一种类别而给予规范是很自然而且很有意义的.

  • 标签: 藏族 民间歌舞 堆协 阳刚特征 囊玛歌舞 阴柔特征
  • 简介:“高台骆驼城前凉墓葬出土衣物疏”中有“紫搔”和“早搔”两个词。此二词条,一同于吐鲁番出土衣物疏中的“爪”或“抓”,应当是指装有手脚指甲的袋子,体现了古丧礼中“搔剪”及埋葬发须爪的规定。随身埋葬爪甲,除了官方礼典和传统儒家理念的引导之外,还可能与民间社会自己实践行用的巫俗观念和禁忌有关。这体现了“礼”与“俗”在河西地区的不同张力。而“爪”在高昌时期的衣物疏中最终消失,则可能和佛教理念在丧葬层面的不断渗透有关。

  • 标签: 骆驼城 札记 木牍 儒家理念 民间社会 河西地区
  • 简介:2014年6月13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沈卫荣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空见与如来藏:觉派人物、教法、艺术和历史研究》一书出版发布会,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觉派第四十七代法主健阳乐住上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名佛学家楼宇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数授、著名学者白化文,

  • 标签: 新书发布会 历史研究 觉囊派 如来藏 北京大学出版社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