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高纯碳酸锂中杂质含量测定出发,研讨了标准溶液配制用原料的杂质测定方法,首先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高纯碳酸锂进行半定量分析,再依据半定量分析结果选择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原子吸收光谱(AAS)法等方法对相应元素(杂质含量〉0.001%)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扣除杂质含量得出高纯碳酸锂纯度大于99.991%。从而建立了一个准确、高效,覆盖元素种类多的高纯物质中杂质含量的分析方法,

  • 标签: 高纯碳酸锂 标准溶液 半定量分析 ICP-MS ICP-AES AAS
  • 简介:为了探索二杨梅素半合成杨梅素作用机理,依据文献中提出的最佳反应条件,并进行重复验证,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反应过程进行痕迹跟踪.实验结果表明:二杨梅素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搅拌反应,杨梅素的生成率为11.2%,与文献值基本符合.然而,液相色谱并没检测到文献中提出的查尔酮结构中间体和环氧烷结构中间体.另外,分别探讨了氢氧化钠用量与生成查尔酮结构中间体和杨梅素生成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二杨梅素在1%的氢氧化钠水溶液(5.5mL)、恒温水浴35℃搅拌20h,反应过程通过液相色谱跟踪,并未检测到对应的查尔酮结构中间体生成,却检测到杨梅素成分的生成痕迹;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杨梅素生成率逐渐升高,可达65.1%.最后,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EPR)对二杨梅素在碱性环境中释放超氧阴离子的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二杨梅素溶于弱碱性(pH值为8~9)的甲醇(φ=50%)溶液中,且有氧条件下,加入自旋电子捕获剂DMPO(5,5-二甲基-1-吡咯啉-N-氧化物)后,可观察到DMPO捕捉超氧阴离子形成的加合物特征峰,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特征峰的强度也增强.综上所述,实验证实了文献中提出的二杨梅素半合成杨梅素作用机理的不合理性,并合理地提出了基于超氧阴离子催化二杨梅素脱氢合成杨梅素的作用机理.

  • 标签: 二氢杨梅素 杨梅素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作用机制
  • 简介:提出了一个核污染传播的分层模型,通过对核污染事件发生后,核污染物外围大颗粒的抛射与重力降落、放射云内小颗粒的沉降和放射云的膨胀扩散等传播方式的研究,给出了放射核污染物传播的范围和污染程度,为核泄露事件发生后,核污染的防治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 标签: 核泄漏 核污染 传播模型 核污染防治
  • 简介:介绍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中涉及的放射氙同位素及其来源、核爆炸产生放射氙同位素特征和CTBT大气放射氙监测技术,重点总结了CTBT中大气放射氙的取样、测量、事件性质识别和源项解析等技术的最新进展。在氙监测设备方面,已有3套商业化的氙监测系统可供采购,且氙同位素取样效率和探测灵敏度已远超临时技术秘书处设定的技术指标要求;在放射氙同位素活度测量与能谱分析方面,Si-PIN新型探测器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建立了放射氙数据分析软件;在氙监测事件性质识别方面,建立了Kalinowski判据模型;在大气输运模拟研究与应用方面,基于FLEXPART模型开发了Web-Grape和Web-GrapeIBS软件。但从实际监测效果看,有效获取敏感核素对及核素比,并依此提供确凿核爆炸证据的能力尚显不足。下一步工作应聚焦在氙同位素探测灵敏度提升、氙监测事件识别及溯源等研究上。

  • 标签: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大气放射性氙 监测
  • 简介:研究了微分脉冲伏安法测定复杂硫酸锌溶液体系中的铊。讨论了伏安图的形成、测定底液和pH值的选择。结果表明:在醋酸介质(pH=4.5±0.2)中,加入适量EDTA、聚乙二醇6000和抗坏血酸的测定体系,采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可直接测定铊。方法检出限为1.0×10^-8g/L,千倍浓度的8种阳离子共存或单独存在时均不干扰测定。方法用于湿法炼锌中上清、一段净化后液、二段净化后液、电积新液、电积废液中铊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6%,2.5%,3.3%,8.3%,4.9%,铊加标回收率为98.4%~102.2%。方法灵敏、简单、快速,用来测定湿法炼锌各阶段硫酸锌溶液中的铊,结果满意。

  • 标签: 硫酸锌 微分脉冲伏安法 标准加入法
  • 简介:为探索"脏弹"恐怖袭击危害规律,提高公众安全防护的能力,采用特定的源项模型、高斯扩散模型,考虑多种照射途径,研究了不同大气稳定度、不同风速、不稳定风场以及降雨率等因素对"脏弹"袭击放射后果评价的定量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气稳定度为稳定F类时,下风向辐射后果为极不稳定A类的4-18倍,小风2m·s^-1的剂量后果为10m·s^-1风速的5倍;在不稳定风场下,"脏弹"的危害范围呈不规则状,严重剂量后果分布受第一时段的天气条件影响较为明显;短期评价下,降雨率大则地面剂量后果小,长期评价下,降雨率大则剂量后果大。

  • 标签: 天气条件 脏弹 后果评价
  • 简介:介绍了用闪烁探测器代替盖革-米勒计数管验证放射衰变中的统计规律,为缺少G-M计数管的实验室提供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 标签: 闪烁探测器 放射性
  • 简介:取适量金属铀(含95%^235U)封装在石英安焙瓶中,水煮检漏。将封装有^235U的安焙瓶置于铝筒中,氩弧焊焊接,氦质谱检漏仪对铝筒检漏。检漏合格后,在中子注量率为2×10^13cm^-2·s^-1的条件下照射适当的时间,冷却5~7d。将辐照冷却后的^235U经浓硝酸溶解,同时释放出^131I,^85和^133Xe。

  • 标签: 示踪实验 氦质谱检漏仪 ^235U 分离 溶液 裂片
  • 简介:介绍了国内外极低辐射本底实验现状,总结了对材料放射筛选的要求和实现手段,给出了相关实验中探测器、屏蔽体、电子学部件等材料的放射水平。可以看出,筛选材料放射的手段,主要有低本底γ谱仪分析、辉光放电质谱分析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对大部分材料的放射比活度要求在mBq·kg^-1量级;对探测器材料和内部屏蔽体材料铜的放射要求更高,放射比活度需达到0.1-1μBq·kg^-1。

  • 标签: 极低辐射本底实验 放射性筛选 Γ谱仪 质谱仪
  • 简介:计算了核试验后10~4×106d时间内熔岩内核素衰变产生的热功率,评估了核素衰变热对熔岩温度的影响.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给出的100ktTNT当量地下核试验产生的半衰期大于1a的放射核素含量,利用其中裂变产物核素137Cs的含量推算出累积裂变产额大于1‰,半衰期1d~1a的短寿命裂变产物核素的含量.分析了各核素的放射衰变特点,采用美国ENDF/BⅦ库中核素衰变辐射的平均α能量、平均电子能量和平均电磁辐射能量,计算各核素在熔岩玻璃体内因衰变而沉积的能量.计算结果表明:熔岩内核素衰变热功率呈分段幂函数衰减;在10~2×103d、2×103~6×104d和6×104d之后的时段内,衰变热功率分别主要源于短寿命裂变产物核素、长寿命裂变产物核素和锕系元素.核素衰变热对熔岩温度和玻璃体溶解速度的影响程度不大,1000d后影响就非常小了.

  • 标签: 地下核试验 熔岩玻璃体 核素 衰变热 热功率
  • 简介:介绍了超声传感器等的应用,得出了通过相位比较法测量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声速并进行研究的一种新方法。同时利用C语言编程进行数据处理,避免了烦琐的计算且误差较小,使结论更合理。

  • 标签: 超声传感器 相位比较不同浓度溶液 声速 C语言编程
  • 简介: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开发的大气污染扩散模型HYSPLIT的轨迹溯源功能与自主研发的放射核素大气输运软件RATRANS的正向扩散模拟功能,对2013年高崎台站监测到的放射核素Xe异常事件中Xe在大气中的输运进行模拟分析,结合监测的Xe同位素活度浓度比值,对未知核泄漏事件源项进行研判,得到该事件可能的3个泄漏源项:文殊快中子反应堆附近的轻水堆、福岛核电站和朝鲜地下核试验场。

  • 标签: 大气输运模拟 未知核泄漏事件 放射性核素
  • 简介:结合国内外各课题组研究,从27纨A1NMR实验参数和铝形态研究两方面综合评述了液体27A1NMR的发展研究现况。首次明确提出27A1NMR测定中设置合适的预采集延迟时间的作用。将为进一步开展的277A1NMR测定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27Al NMR 实验参数 预采集延迟时间 铝形态分析
  • 简介: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重要结论:确定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建立增强因子模型。研究气液传质测定设备双搅拌釜中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的过程,并结合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基于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过程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了298K下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44m3/(mol·s),并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E=68.08CBL1/2,为脱除熏蒸后残留硫酰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硫酰氟 氢氧化钠 传质 反应动力学 化学吸收 双搅拌釜
  • 简介:通过不同波长的光源照射葡萄糖水溶液,观察到旋光现象,并测出了不同波长所对应的旋光度,从而计算出它们的旋光率.通过分析测量数据得,在一定温度下葡萄糖溶液旋光率与波长具有对应的函数关系,证实了旋光率与照射光源波长倒数的平方成正比.

  • 标签: 旋光度 旋光率 旋光色散
  • 简介:研究目的:确定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建立增强因子模型。研究方法:研究气液传质测定设备双搅拌釜中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的过程,并结合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重要结论:基于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过程的实验研究,确定了氢氧化钠溶液化学吸收硫酰氟的传质反应动力学区域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了298K下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1.44m3/(mol·s),并建立了增强因子模型E=68.08CBL1/2,为脱除熏蒸后残留硫酰氟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硫酰氟 氢氧化钠 传质 反应动力学 化学吸收 双搅拌釜
  • 简介:对离子色谱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阴离子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探讨了不确定度产生的因素,并最终确定了影响离子色谱法测定铝酸钠溶液中阴离子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同类分析方法检测不确定度的评估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铝酸钠溶液 离子色谱法 阴离子 不确定度
  • 简介: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镓酸钠溶液中的镓和钒含量的方法,通过塑料样品杯和麦拉膜封装液体样品,测定中添加仪器自带Zn、Cr两种影响元素排除干扰,减少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样品测定结果的偏差,即可得出镓和钒在样品中的含量。结果表明,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加标回收率为93.33%~102.1%,可实现金属镓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成分快速检测。

  • 标签: X射线荧光光谱法 镓酸钠溶液
  • 简介:以Winmopac7软件中AM1量子化学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计算苯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和邻苯三酚的水合物的结构参数,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以上5种酚的扩散系数与其分子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苯酚衍生物的扩散系数与分子的电子能量(Ee),分子的总偶极矩(μT),分子的体积(Vm)有较好的相关.其回归方程为DT=1.155×10-5+3.675×109Ee+4.734×10-7μT-9.28×10-3Vm,R2=0.9992SD=1.428×10-7利用此方程预测邻苯三酚的扩散系数为(2.045±0.143)×10-6cm2/s.此结果表明,AM1量子化学半经验分子轨道方法在对酚类化合物的扩散系数的研究和预测上具有可适用,此方法也为其他有机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扩散系数的研究和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标签: QSAR 苯酚衍生物 分子结构参数 多元线性回归
  • 简介:食品和环境样品中往往同时含有硝酸根和碘离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硝酸根或碘离子时,二者相互干扰。为此建立了主、次波长分别为220.0、231.5nm的等吸收点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硝酸根和共存的碘离子。当溶液中硝酸根的浓度范围在0~0.12mmol/L,碘离子的浓度在0~0.10mmol/L时,主、次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值A220-231.5与溶液中硝酸根的浓度CNO3^-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220-231.5=2.9958CNO3^-+0.0016(R^2=0.99994);其中A220(NO3^-)=3.6099CNO3^-+0.0084(R^2=0.99994),利用吸光度的加和:A220(I)=A220-A220(NO3^-)=10.7394CI-+0.0029(R^2=0.99994),间接得到碘离子含量CI^-。硝酸根和碘离子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0.2%,回收率分别为99.5%~102%、99.9%~100%。方法简便快捷,可用于溶液中微量硝酸根和碘离子的同时测定。

  • 标签: 硝酸根 碘离子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