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52岁男性的睾丸恶性大细胞钙化型支持细胞。组织学表现为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细胞多角形,具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核仁清晰,核分裂象易见。间质黏液样变,多量钙化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脉管侵犯。免疫组织化学显示:α抑制素、S-100蛋白、Calretinin阳性表达。肿瘤425基因panel二代测序显示:PRKAR1A第8号外显子第648位碱基缺失c.648del(p.A217Qfs*5)突变。该病非常罕见,目前随访18个月,患者出现了广泛转移,提示病理医师在工作中需注意罕见的该肿瘤提示为恶性的组织学特征,并加强随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母细胞患者化疗后的护理方法,并评估其对患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近三年内接受化疗的神经母细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医疗记录分析和患者访谈,收集关于化疗后护理措施的数据,包括护理程序、患者遵从性和并发症处理。利用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发现,针对化疗后的特定护理措施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发现包括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在内的综合护理对患者恢复有显著帮助。统计数据显示,实施综合护理方案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上显著高于未实施的群体。结论:针对神经母细胞患者的化疗后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恢复的关键。综合护理措施,包括营养、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对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建议在神经母细胞患者的治疗计划中加入这些护理措施。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化疗后护理 生活质量 并发症管理 综合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NB具有高度异质性,与肿瘤组织学分类和分化状态相关,其中节细胞神经代表已完全成熟和分化的NB。分化疗法通过诱导NB细胞重新分化,在不影响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情况下,减少了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在高危NB患者的维持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研究影响NB细胞分化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对于进一步明确NB的发病机制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NB细胞分化相关的重要分子、信号通路和诱导分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分化 分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化性细胞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硬化性细胞病历资料9例,对症状、发病部位、单发/多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关病人中共有咳嗽、背部疼痛、盗汗等主要症状,发病部位主要为右上叶,表现为单发,直径通常≤2.5cm。肿瘤细胞病理特征主要为圆形间质细胞、立方样细胞。结论:硬化性细胞的临床和病理特征较为典型。

  • 标签: 硬化性细胞瘤 病理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神经母细胞(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杂疾病。本研究归纳NB的起源、自然消退、转移、治疗及液体活检等近期相关研究,希望为国内同行概览NB研究热点及其最新进展提供帮助。

  • 标签: 神经母细胞瘤 自然消退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嗅神经母细胞(olfactory neuroblastoma,ONB)是来源于嗅神经上皮的恶性神经外胚层肿瘤。随着近年新的诊断标志物的出现以及分子病理技术的成熟应用,ONB的病理诊断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对ONB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和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DLBCL)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侵袭性淋巴,一半以上患者可以通过标准的一线免疫化疗治愈,而近30-4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或难治(R/R)。大剂量化疗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挽救性治疗失败或不符合移植条件的患者预后很差,因此寻找R/R-DLBCL的治疗方法成为研究热点。这些方法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抗体-药物偶联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调节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本文就DLBCL的主要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复发或难治 治疗 分子分类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MRI表现为外阴边界清楚的孤立性肿块,与周围肌肉相比,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显示扩散不受限,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不伴有邻近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 简介:摘要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是治疗淋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目前我国淋巴auto-HSCT在整体的规范性和专业性方面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规范、合理应用auto-HSCT仍是国内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基于国内主要auto-HSCT中心的经验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牵头制定了该指导原则,从auto-HSCT的适应证、干细胞的动员与采集、干细胞的冻存与复苏、预处理、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期间的护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应用auto-HSCT治疗淋巴,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

  • 标签: 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适应证 造血干细胞动员 移植预处理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胃间质细胞患者的个案护理,通过病例回顾,相关讨论,查找文献,根据文献结合个案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围手术期护理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经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患者转危为安,康复情况良好。

  • 标签: 胃间质细胞瘤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K/T细胞淋巴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复星禅诚医院2021年10月收治的1例NK/T细胞淋巴合并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71岁女性,因高热入院,合并重度三系血细胞减少、凝血障碍、铁蛋白升高,确诊HPS。骨髓活组织检查发现NK/T细胞淋巴骨髓浸润,发现隐匿的淋巴。治疗过程中出现多重感染等并发症。使用芦可替尼后高热迅速改善,但凝血功能障碍和血细胞三系减少无改善;采用依托泊苷化疗后血象、凝血功能恢复。结论HPS可能合并隐匿的淋巴。芦可替尼可以缓解HPS的相关症状,但不能逆转疾病进程。

  • 标签: 淋巴瘤,NK/T细胞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性 芦可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T细胞淋巴(CTCL)合并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sHLH)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10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CTCL并拟诊sHLH患者,按照HLH-2004标准和HScore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7例CTCL患者确诊合并sHLH,分别为2例原发性皮肤γδT细胞淋巴(PC-GDTCL),3例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C-ENKTCL),2例原发皮肤间变大细胞淋巴(PC-ALCL)。7例患者均接受化疗,6例死亡,确诊CTCL合并sHLH后生存期14 ~ 60 d (中位生存期26.5 d)。2例检出HLH相关基因突变(PRF1、LYST突变),2例PC-GDTCL患者分别检出淋巴相关基因突变(KRAS、KMT2D和JAK3 、SAMHD1突变)。结论CTCL合并sHLH临床进展迅速,需早期诊断及干预,初诊及病情进展时行骨穿检查及淋巴、HLH相关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皮肤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 淋巴瘤,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 淋巴瘤,结外NK-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诱导分化为胰系细胞过程中的潜在成性以及体内移植后的潜在致性。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购自中科院上海动物实验中心),分离大鼠BMSCs进行体外培养及传代,选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进行诱导,检测胰腺特征性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端粒酶活性,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随后将经或未经诱导的第2代BMSCs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浓度至3.0×1010/L,采用随机数字法将SD大鼠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为:BMSCs细胞组(注射未经诱导的BMSC细胞悬液0.2 ml),诱导BMSC细胞组(注射诱导后的BMSC细胞悬液0.2 ml),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含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0.2 ml),6个月后留取活检组织,检测端粒酶活性,c-myc和p16基因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诱导后可见胰腺特征性蛋白α-淀粉酶、细胞因子-7、C-肽、胎肝激酶-1的表达。随着BMSCs在体外传代、诱导分化及体内移植,端粒酶以及c-myc基因活性逐渐降低,体内移植后,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0.45±0.12比1.32±0.41,P<0.05),诱导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0.13±0.04比1.32±0.41,P<0.05),诱导BMSCs细胞组端粒酶活性低于BMSCs细胞组(0.13±0.04比1.32±0.41,P<0.05);同样,体内移植后,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3.26±1.33比5.85±1.42,P<0.05),诱导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1.42±1.15比5.85±1.42,P<0.05),而诱导BMSCs细胞组c-myc活性低于BMSCs细胞组(1.42±1.15比3.26±1.33,P<0.05);p16在各阶段基因功能正常,无突变及缺失。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纯度高,可定向诱导能分化为胰系细胞,体外无成性,植入动物体内后无致性。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胰系细胞 成瘤性 致瘤性
  • 简介:摘要间变性淋巴激酶(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以普通型多见,肉瘤样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国内罕见报道。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31岁女性腹腔的肉瘤样变异型ALK阳性间变大细胞淋巴,镜下观察见梭形细胞区呈编织状排列,梭形肿瘤细胞核呈泡状、具明显嗜酸性核仁,另见核形态多样的标志性细胞(hallmark cell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呈CD30弥漫强阳性,可见核旁高尔基体点状阳性,ALK(5A4)、ALK(D5F3)均呈核质强阳性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ALK基因断裂阳性,T细胞克隆性评估检测到单克隆重排。肉瘤样型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极易误诊为软组织肉瘤,正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综合判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0年6月至2020年3月间收治的9例脾脏窦岸细胞血管(littoral cell angioma,LCA)患者的临床、病理、CT和MRI资料。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3例行MRI增强检查,1例同时行CT和MRI增强检查。9例患者中,6例(6/9,66.7%)单发,3例(3/9,33.3%)多发;8例(8/9,88.9%)为良性,1例(1/9,11.1%)恶性伴肝转移;所有病灶均为圆形或类圆形;1例含钙化,2例合并出血,1例囊变。CT平扫,6例(6/6,100%)均为等或略低密度,边缘不清。MRI平扫,3例(3/4,75%)边界清楚,1例(1/4,25%)恶性边界不清;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2例(2/4,50%)为稍低信号,2例(2/4,50%)为高低混杂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3例为略高信号且其内示多发点状不强化低信号,即“雀斑”征。MR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均为略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6例(6/9,66.7%)病灶呈渐进性强化,3例(3/9,33.3%)呈明显持续性强化。增强病变内部亦可见点状及星芒状始终未强化区。多发病灶增强扫描数量经历“少-多-少”的过程。本研究表明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外周T细胞淋巴(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亚型多,整体预后差,复发难治患者尤为如此,且患者普遍年龄较大,能够耐受的治疗选择有限。2022年第64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关于复发难治PTCL的研究包括表观遗传学药物的联用或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D30抗体耦联药物(ADC)维布妥昔单抗联合化疗、靶向药物PI3K抑制剂及JAK1抑制剂等,为复发难治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与机会。

  • 标签: 淋巴瘤,外周T细胞 复发 难治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方法:对80例DLBCL患者予以标本取材,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生存及相关预后情况。结果:随访1~8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2个月,总体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00%、75.00%、72.50%;免疫组化抗体指标GCB百分比最高(76.25%);单因素分析,GCB、Bcl-6表达为影响生存的因素。结论:DLBCL的患者,GCB、Bcl-6同预后存在关联,相关抗体测定为预后判定提供依据。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 分型 预后